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戲曲 京劇 藝術 黃梅戲 大學公社 2017-03-30

“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 這是黃梅戲女駙馬中的經典唱段,也是無數安慶人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段鄉情。黃梅戲已然成為了安慶的一大特色。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擁有帶有本地濃郁特色的戲曲文化,說戲曲是中國的靈魂,並不誇張。中國戲曲百花齊放,歷久彌新。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戲曲劇種有300餘種。

其中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被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那麼對於這些戲曲,你瞭解多少呢?

01

京 劇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京劇代表曲目:《霸王別姬》《空城計》《紅燈記》《沙家浜》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乾隆年間,許多徽班相繼來京,其中三慶,四喜,春臺,和春最負盛名,時稱四大徽班。長期實踐中,不斷從秦腔,漢調,崑曲,戲腔中汲取營養,經過數十年演變,形成京劇。

02

越 劇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越劇代表曲目:《荊釵記》《珍珠傳奇》《觀音得道》

越劇發源在浙江嵊縣,早期演員都是當地勞動人民出身,舞臺唱唸語音純系嵊縣方言的生活語音。其後,演出從農村城鎮擴展到大中城市,演出劇中也不斷豐富,除演出生活小戲外,還向京劇,紹劇等古老劇種學習表演和移植劇目。

03

黃 梅 戲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黃梅戲代表曲目:《天仙配》《女駙馬》《夫妻觀燈》

清末,湖北黃梅縣一帶的採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的戲曲劇種。後以安慶為中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黃梅戲成為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

04

評 劇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代表曲目:《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秦香蓮》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05

豫 劇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代表曲目:《花木蘭》《穆桂蘭掛帥》《小二黑結婚》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中國成立後,在河北梆子的基礎上,經過不斷改革和創新,正式更名為“豫劇”,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劇種之一。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但是現在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年輕一帶相對於戲曲這種藝術形式的隔離越來越遠。很多人提出了疑問:戲曲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中這種藝術形式是否還有存在的土壤與價值?

首先京劇被稱為我國的國粹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是一門舞臺藝術,劇場藝術,現在很多人認為戲曲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走近過,我想只有當我們真正走近了這些戲曲文化,我們才能去評判這些戲曲文化有沒有存在的價值。怕就怕你根本不願意去深入瞭解。

大美中國之戲曲文化

小編是一個安慶人,從小就接受黃梅戲的薰陶,並不是只有進入劇院才能聽黃梅戲,黃梅戲更多的紮根於民間。在安慶,一些人會在閒暇時間裡聽一聽黃梅戲,給小孩子們講黃梅戲裡面的故事。是黃梅戲本身就擁有著這樣的魅力吸引著你讓你不斷深入去了瞭解她,喜歡的人自然會懂,懂得人也自然會喜歡。

物質文化遺產是為了留住人生活的痕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為了留住人更高精神層次的活動痕跡。戲曲是我國所特有的,千萬千萬不能讓它若干年後只能成為文獻上的一個名詞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