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從2012年12月首演,到2015年廣州蓓蕾劇場中國戲劇梅花獎評比現場,在王君安的《柳永》演出結束時,我們總能看到觀眾們集體起立,高喊 “王君安我愛你”的情景,有些激動的戲迷甚至喊啞了嗓子。其實,戲迷們沒有統一的組織,這些行為完全是出於自發。我們將這種情景,歸結為一個詞——王君安現象。

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毋庸置疑,王君安現象是種文化現象。對於戲迷而言,王君安不僅僅是一個戲曲演員,她更像是一個娛樂偶像。她的戲迷群年齡跨度甚大,無論是七八歲的小學生還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在演出現場都呈現出一種如痴如狂的狀態;她的貼吧,在百度戲明星貼吧中也長期佔據著相當靠前的位置;只要是王君安演出的劇目,她的戲迷必定趨之若鶩,乃至於越好的座位越是一票難求。

首先,觀眾對“角兒”的崇拜,實質上是對戲曲流派藝術的崇拜。因此,“君迷”們對王君安的崇拜,毋寧說是對越劇尹派藝術的崇拜。尹派的唱腔看似簡單,其實易學難精,因此,尹派的戲迷們便會對將尹派唱得出神入化的尹派弟子們更多了一層崇拜之情。

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其次,芳華的品牌是尹桂芳先生一手創辦並打造出來的。斯人已去,但對於很多老一輩的觀眾而言,承載了尹桂芳先生一生心血的芳華越劇團便成為了尹桂芳先生藝術生命的延續。因此,他們自然地將當年對尹桂芳先生的熱情轉移到了在芳華扛起尹派傳承大旗的王君安以及她之後的芳華新一代尹派傳人身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情感被稱為“移情”。

第三,王君安在出道的時候,得到了尹桂芳先生無私的力捧。20年前,尹桂芳先生帶著芳華越劇團在上海、香港等主要城市巡演,每次演出後,尹桂芳先生都拖著病體,親自上臺陪著王君安等年輕演員謝幕,從現在市場運作角度來說,尹桂芳先生正是利用自己強大的影響力,對王君安等人進行了極為成功的市場包裝。尹桂芳先生當年的用心良苦,時至今日依然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在2013年10月《柳永》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演出結束後,一位年已八旬的老戲迷專程到後臺找王君安,為的只是要對她講述自己當年與尹桂芳先生交往的經過,並將自己珍藏幾十年的一張極為珍貴的尹桂芳先生的老照片鄭重地贈與芳華。戲劇家姚錫娟將王君安比喻為尹桂芳親自孵出來的“小雞”。在君迷們心中,王君安是“上天為我們準備好的優秀尹派傳人”。對王君安的表演,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史濟華描述道:“每一個鏡頭,她的眼睛從來沒有閃過神,這個我做不到。我覺得她實實在在地傳承了尹桂芳老師的表演藝術。”由此可見,芳華品牌之下戲迷的“移情”,以及尹桂芳先生當年著意而成功的市場包裝,三者累加,輔之以機遇,或許正是產生“王君安現象”的本質原因。

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越劇改革使一些越迷、尹迷對尹門弟子創新深感失望,將傳承正宗純粹尹派的希望都寄託在王君安身上。是王君安讓他們在沙漠裡遇見了“綠洲”,君迷呈現井噴式增長。

王君安的走紅是現代化傳播在戲劇領域的成功試驗。隨著百度貼吧出現,君迷大量增長。電視傳播的力量也不可小覷,2008年《盤妻索妻》在央視播出,主持人白燕升感嘆“她的名字讓戲曲博客一夜爆炸”,該期節目創下戲曲頻道收視新高並長時間高居榜首。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在增加君迷數量的同時,促進了君迷的親近度。淘寶網甚至開了君韻文化網店,銷售王君安授權的正版音像與徽章、檯曆等衍生產品。“君迷現象”是戲曲傳播現代化的直接例證。由於看重君迷群體的年輕、時尚和影響,國際著名時尚雜誌《ELLE》以王君安為封面照片,引發無數君迷爭相購買,為戲曲圈帶來一股時尚的暖風,昭示著傳統戲曲的時代風采。

揭祕“王君安現象”:戲曲行裡的“我為你著迷”

因為《柳永》,使“王君安現象”再度被人們重視,也使得王君安和她所在的芳華越劇團在福建這個戲曲百花園中散發出獨有的芳香,成為福建省乃至中國越劇精緻的名片之一。當人們在感慨“王君安現象”的同時,是否也該進一步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為培養下一個王君安創造條件,如何去延續戲曲行業,讓其在今後不斷髮光發熱?(本文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