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程派大家——李世濟先生!

戲曲 李世濟 京劇 程硯秋 小雨gogo 2017-03-28

第一次聽李世濟唱鎖麟囊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 ,我並不愛聽京劇,但卻被那聲音所吸引,是那麼的輕快流暢。那時候還不知道程派,更不懂得程派的藝術!現在也不是瞭解。後來通過了解讓我感到李世濟是多麼的不容易,對於程派她是多麼的艱難,對她我又是多麼的敬佩!一生有遺憾,更有悲痛,但堅強伴隨了她一生。 緬懷程派大家——李世濟先生! 李世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工青衣,宗程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京劇程派藝術私淑傳人中的傑出代表。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獲得者。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 學藝經歷

她是著名京劇前輩大師程硯秋的義女。自幼喜愛京劇,5歲學唱《女起解》,12歲隨程硯秋,學演青衣,後向梅蘭芳、王幼卿等問藝。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打下基礎。1956年至1979年,任北京京劇團主演參加北京京劇團,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等配戲、合作。1979年至1983年,任中國京劇院二團主演。1983年後,任中國京劇團一團副團長、團長。她曾多次出國參加訪問演出。 一生遺憾緬懷程派大家——李世濟先生!

儘管跟隨程硯秋程大師學了一輩子的戲曲,但是,每當李世濟向程大師要求正式拜師的時候總是被大師拒絕了,他不忍心讓自己心愛的乾女兒幹這個行當,因此拜師一事也就漸漸變成了李世濟的一個心結,深藏心底。解放後,程大師和李世濟以及其他一批當時卓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被作為新中國的文藝骨幹代表派往莫斯科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臨行前,負責該活動的周恩來總理無意中得知了李世濟多年來的夙願,因而滿懷關懷的向她承諾,等這次活動結束後他親自做東為她和程大師主持拜師之禮,李世濟萬分感動,並帶著滿心歡喜踏上了旅途。那次演出非常成功,雖然在異國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李世濟依然堅持下來,就為了等候回國後能夠實現拜師的願望,然而,就在這次演出結束後,當她正忙於新的演出時,突然她接到了大師故去的消息。大師突然的病故對於李世濟而言有如晴天霹靂,一時間手足無措,火速趕到了醫院,趴在大師身上,淚水滂沱。就這樣,李世濟拜師的心願成為了永遠的遺憾,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輩子的希望,一輩子的寄託!流派要隨時代而發展

執程派牛耳者

她一生忠於程派,通過舞臺實踐,從劇本到唱腔都力求出新,做到精益求精,按照自己的個人條件以及唐在盺的演奏風格,創造出一種有別於傳統程派的新風格,同時又對程派有所繼承。她將程腔大眾化,普及化,更能為當代觀眾所欣賞,給程腔增加了新的活力,被很多人冠以“新程派”的稱謂。她的韻味醇厚,唱腔委婉圓潤,情真意切,動聽感人,善於細緻刻畫人物。許多觀眾包括許多青年觀眾也喜愛李世濟的演出。

改革與創新緬懷程派大家——李世濟先生!

1979年,《鎖麟囊》在北京公演。這是十年浩劫後,程派劇目首次演出。那一晚的情景讓李世濟記憶猶新——每一段唱腔後面,都有潮水般的掌聲,觀眾的眼淚撲撲簌簌地掉,每個人的心都被韻味十足的程腔程韻幸福地包裹著。當謝幕的燈光亮起時,儘管早有準備,李世濟還是吃了一驚:滿眼一片白花花的頭髮。於是,她到青年中間走訪,歌舞廳、電影院,凡是年輕人愛去的地方,她都去過,看他們什麼時候會叫好,問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戲曲。很快,她看出了這一代年輕人和老觀眾的區別——他們更張揚,需要更誇張更奔放的藝術,來填滿他們的精神生活。那京劇該以什麼樣的模樣面對年輕觀眾呢?李世濟想到,一次程硯秋為她說戲,一句“被糾纏,徒想起婚時情景”,由強到弱,對比很大,落腔時借鑑了荀派的唱腔,但完整的面貌仍然是程派。她似乎摸到了前輩藝術的脈絡——戲要貼著人物去演,戲裡要融入時代的氣息。程派藝術,不是呆滯的水,而應是一條繩索,連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朝著更真更美的方向延伸。於是,她請範鈞宏修改《文姬歸漢》劇本,刪去拖沓瑣碎場;請汪曾祺修改《英臺抗婚》,吸取越劇特點,刪去了男裝部分,再請他在“報喪”一場加了二黃慢板,整理時保留各式哭頭,加用二黃慢板、二黃中板替代過多的散板以彌補某些不足;請楊毓珉修改《梅妃》,以新的姿態重現舞臺……她把美聲唱法巧妙地糅合於演唱之中,將程腔唱得透亮,一掃以前程派的陰晦而更顯明快,使程派唱腔更加豐富,更加細緻,更富有感染力。丈夫唐在炘對伴奏手段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與改造,除了京胡、京二胡、月琴這“三大件”外,把笙也加了進去,以烘托人物的性格。緬懷程派大家——李世濟先生!

可以說,她一生的才智、精力、心血都奉獻給了京劇,2016年5月8日晚11點多,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的義女李世濟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歲。大師已經逝去,但她讓我們記住了那個有特色的程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