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曲舞臺上,扇子是最常見的道具。它不單純是裝飾,有的還和戲裡的情節有關,對演員的身段動作也能起到輔助作用,尤其是在表達劇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樂的情緒方面,小小的扇子大有文章可做。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以扇為名的劇目

以扇為名的劇目,首推明清戲曲壓卷之作《桃花扇》,用一把信物詩扇將南明興亡史和復社成員侯朝宗、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悲劇有機地貫穿起來。

郭啟宏改編的《桃花扇》在“訪香”一折中寫了一篇《扇德頌》:

李香君:公子以此扇打了阮賊,伸張正義;又以此扇與香君,正是砥礪香君,分清敵友,明辨是非。

侯方域:(指扇)香君,你來看!

扇面皎皎,扇骨錚錚。

面清骨秀,扇動風生。

李香君:扇面無染,扇骨有靈。

面汙骨折,扇毀風停。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福建閩劇《百蝶香柴扇》,是被譽為“福建梅蘭芳”的閩劇表演藝術家鄭奕奏的代表劇目,他在劇中塑造的英姐表情細膩、真切,形象豐滿完美,影響深遠。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山西蒲劇《陰陽扇》,其內容是包公巧斷張定方與劉鳳英的一樁婚姻案;安徽黃梅戲《沉香扇》,通過鐵中玉、曾玉環、桃花女、杏枝之間以扇示愛,因扇誤會,扇子成為引發矛盾的起因,造成他(她)們之間的愛情糾葛;京劇《借扇》是《火焰山》劇中的一折。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京劇《借扇》

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北昆和上昆重新創作上演《晴雯》一劇。表現晴雯失手跌壞名扇,襲人藉機挑撥使寶玉遷怒晴雯。晴雯怪寶玉“重物輕人”,傷心落淚。寶玉深感內疚,並讓晴雯撕毀名扇,共同發洩對封建統治的不滿。人物在觀扇、擲扇、恨扇、奪扇的身段中加強了舞蹈成分,動作靈秀優美,表情真切雋永。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傳統戲曲的四大行當生、旦、淨、醜,各個行當都有用扇表演的套路和技巧。旦角用扇子分為兩類:一類是宮中嬪妃、大家閨秀用摺扇,如《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遊園驚夢》中的杜麗娘等;一類是絹質團扇,如《火焰駒》中的黃桂英、《西廂記》中的紅娘等。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京劇《貴妃醉酒》劇照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豫劇《梵王宮》劇照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京劇《紅娘》劇照

小生戲中,還專有“扇子生”這一行,一般都是扮相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儒雅書生。如《拾玉鐲》中的傅朋、《紅娘》中的張生等,一扇在手,便風度翩翩。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秦腔《拾玉鐲》劇照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河北梆子《蝴蝶杯》劇照

老生戲中,用扇最多的可謂是諸葛亮。只要有他出場的戲,手裡總離不開那把鵝毛扇。這不僅表現了諸葛亮的瀟灑飄逸、運籌帷幄的形象,而且反映出他的各種情感。比如,在《失空斬》的“三報”和“斬謖”兩場中,他就通過這把扇的搖、頓、顫、抖,表現出自己面對司馬兵臨空城下的內心緊張,以及對馬謖不聽囑咐致使街亭失守的滿腔憤怒。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越調《收姜維》劇照

淨角大花臉使用的摺扇一般稍大,有的角色還用長逾兩尺的特大摺扇,如《豔陽樓》中的高登、《溪皇莊》中的花得雷等。他們的大摺扇上畫有大朵牡丹,既表現出了權勢者的氣派,又暗示了他們喜愛女色。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京劇《豔陽樓》

丑角小花臉也有用摺扇的,特別是“方巾醜”和“袍帶醜”,前者如《烏龍院》中的張文遠,後者如《升官記》中的徐九經。武丑一行,有的用稍小些的黑麵摺扇,如《三岔口》中的劉利華等。《巴駱和》中的胡理,還有在手指上耍扇的表演絕活,來刻畫人物的機智、狂野。

小小一把扇子讓戲曲演員玩出花樣

京劇《烏龍院》

除羽扇、摺扇外,還有宮廷戲裡的皇后、妃子出場時宮女所執掌的龍鳳扇。芭蕉扇在神話戲中則較為多見,如《火焰山》裡的鐵扇公主、《八仙過海》裡的漢鍾離等。而圓形的破芭蕉扇,則為丑角所用,如《趙家樓》裡的濟公、《掃秦》中的瘋僧、《戲迷傳》裡的伍音等,用來表現人物的詼諧、滑稽。

由此可知,文生以扇盡展其瀟灑,旦角以扇掩其嬌羞,花臉以扇平添其威武,丑角以扇更逞其滑稽。總之,戲曲與扇子結成了密切的關係,以至於扇子被稱為戲曲表演中的“萬能道具”。

本文來源:梨園頻道、 新新劇評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