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復原的元戎弩(存疑)


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弩便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

而弩到宋朝已經趨於極致。宋軍的弩種類很多,突出的有兩種,一為床子弩,二為神臂弓。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復原的元戎弩(存疑)


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弩便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

而弩到宋朝已經趨於極致。宋軍的弩種類很多,突出的有兩種,一為床子弩,二為神臂弓。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


床子弩是一種重武器,是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幾人拉弓才可拉開,射程最遠可達1500米,是古代世界射程最遠的冷兵器。檀淵之盟前夕,契丹大將蕭達覽即是中了床子弩箭陣亡的,使得契丹士氣大挫。而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射程也可達37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復原的元戎弩(存疑)


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弩便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

而弩到宋朝已經趨於極致。宋軍的弩種類很多,突出的有兩種,一為床子弩,二為神臂弓。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


床子弩是一種重武器,是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幾人拉弓才可拉開,射程最遠可達1500米,是古代世界射程最遠的冷兵器。檀淵之盟前夕,契丹大將蕭達覽即是中了床子弩箭陣亡的,使得契丹士氣大挫。而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射程也可達37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


明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佛朗機,鳥銃、紅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裝備部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認為弩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它的作用進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視,直至被淘汰。

到清朝年間,軍隊已經不再使用弩作為戰鬥武器了。

弓與弩的區別:

一是拉力不同,弩的拉力遠大於弓,這也就決定了弩的射擊初速度比弓要高,射程比弓要遠得多,殺傷力也要強於弓。

二是射擊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弩發射一次需要大約45秒。雖然這可以通過輪射的方式來彌補缺陷,但同時也意味著弩兵數量的增加和需要其他兵種的保護。而弓箭發射一次不到5秒,這在戰場上是佔據明顯優勢的。

三是射手所需要的培訓時間不同,據史料記載,培養一名弓箭手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因為弩的精巧結構,從而解放了人力成本,培養一名弩手只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並且能達到較高的射擊精準度。以至於在唐代,弓不是管制兵器,而弩絕對禁止民間持有,就是防止普通農民也可以用其來對抗朝廷。而西方在中世紀的時候,教會也曾頒佈過禁弩令,因為一個持弩的農民,可以輕易殺掉一個訓練有素的騎士,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四是弩可以瞄準目標,等到需要時再發射,有利於捕捉射擊時機,命中率更高,同時也更適宜伏擊和突襲,射手完全可以預先上好弦端著弩,仔細慢慢的瞄準,或者聽指揮官的命令同時扣動弩機,進行射殺。而弓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

五是弩可以同時發射幾枝甚至幾十枝箭,戰鬥威力更強,實用性更強。即便命中率不如弓箭,但眾多的弩箭所形成的箭雨也足以大量殺傷敵軍。

六是弩的製作成本和技術含量都較弓更高,這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對當時的政權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復原的元戎弩(存疑)


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弩便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

而弩到宋朝已經趨於極致。宋軍的弩種類很多,突出的有兩種,一為床子弩,二為神臂弓。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


床子弩是一種重武器,是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幾人拉弓才可拉開,射程最遠可達1500米,是古代世界射程最遠的冷兵器。檀淵之盟前夕,契丹大將蕭達覽即是中了床子弩箭陣亡的,使得契丹士氣大挫。而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射程也可達37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


明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佛朗機,鳥銃、紅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裝備部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認為弩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它的作用進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視,直至被淘汰。

到清朝年間,軍隊已經不再使用弩作為戰鬥武器了。

弓與弩的區別:

一是拉力不同,弩的拉力遠大於弓,這也就決定了弩的射擊初速度比弓要高,射程比弓要遠得多,殺傷力也要強於弓。

二是射擊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弩發射一次需要大約45秒。雖然這可以通過輪射的方式來彌補缺陷,但同時也意味著弩兵數量的增加和需要其他兵種的保護。而弓箭發射一次不到5秒,這在戰場上是佔據明顯優勢的。

三是射手所需要的培訓時間不同,據史料記載,培養一名弓箭手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因為弩的精巧結構,從而解放了人力成本,培養一名弩手只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並且能達到較高的射擊精準度。以至於在唐代,弓不是管制兵器,而弩絕對禁止民間持有,就是防止普通農民也可以用其來對抗朝廷。而西方在中世紀的時候,教會也曾頒佈過禁弩令,因為一個持弩的農民,可以輕易殺掉一個訓練有素的騎士,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四是弩可以瞄準目標,等到需要時再發射,有利於捕捉射擊時機,命中率更高,同時也更適宜伏擊和突襲,射手完全可以預先上好弦端著弩,仔細慢慢的瞄準,或者聽指揮官的命令同時扣動弩機,進行射殺。而弓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

五是弩可以同時發射幾枝甚至幾十枝箭,戰鬥威力更強,實用性更強。即便命中率不如弓箭,但眾多的弩箭所形成的箭雨也足以大量殺傷敵軍。

六是弩的製作成本和技術含量都較弓更高,這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對當時的政權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西漢錯金銀銅弩機


關於弓與弩的關係,有一種這樣的說法,兩者的關係有點像蹺蹺板。騎兵越多,弩的重要性就越下降,弓的重要性就越上升。當戰馬消耗得差不多了的時候,比如西漢初期,那弩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而且,因為弩的簡單易學和射擊的精準性,它對於騎兵的殺傷力是極大地,所以從西漢以後,弩就開始越來越被重視,直到宋代,對於弩的開發和重視程度是最高的,同時也使得弩這種兵器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巔峰。

目前考古發掘中已發現的年代最早且保存相對完整的弩,是1952年在長沙南郊掃把塘一三八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現在長沙博物館展出了它的複製件。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復原的元戎弩(存疑)


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弩便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

而弩到宋朝已經趨於極致。宋軍的弩種類很多,突出的有兩種,一為床子弩,二為神臂弓。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


床子弩是一種重武器,是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幾人拉弓才可拉開,射程最遠可達1500米,是古代世界射程最遠的冷兵器。檀淵之盟前夕,契丹大將蕭達覽即是中了床子弩箭陣亡的,使得契丹士氣大挫。而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射程也可達37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


明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佛朗機,鳥銃、紅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裝備部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認為弩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它的作用進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視,直至被淘汰。

到清朝年間,軍隊已經不再使用弩作為戰鬥武器了。

弓與弩的區別:

一是拉力不同,弩的拉力遠大於弓,這也就決定了弩的射擊初速度比弓要高,射程比弓要遠得多,殺傷力也要強於弓。

二是射擊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弩發射一次需要大約45秒。雖然這可以通過輪射的方式來彌補缺陷,但同時也意味著弩兵數量的增加和需要其他兵種的保護。而弓箭發射一次不到5秒,這在戰場上是佔據明顯優勢的。

三是射手所需要的培訓時間不同,據史料記載,培養一名弓箭手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因為弩的精巧結構,從而解放了人力成本,培養一名弩手只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並且能達到較高的射擊精準度。以至於在唐代,弓不是管制兵器,而弩絕對禁止民間持有,就是防止普通農民也可以用其來對抗朝廷。而西方在中世紀的時候,教會也曾頒佈過禁弩令,因為一個持弩的農民,可以輕易殺掉一個訓練有素的騎士,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四是弩可以瞄準目標,等到需要時再發射,有利於捕捉射擊時機,命中率更高,同時也更適宜伏擊和突襲,射手完全可以預先上好弦端著弩,仔細慢慢的瞄準,或者聽指揮官的命令同時扣動弩機,進行射殺。而弓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

五是弩可以同時發射幾枝甚至幾十枝箭,戰鬥威力更強,實用性更強。即便命中率不如弓箭,但眾多的弩箭所形成的箭雨也足以大量殺傷敵軍。

六是弩的製作成本和技術含量都較弓更高,這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對當時的政權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西漢錯金銀銅弩機


關於弓與弩的關係,有一種這樣的說法,兩者的關係有點像蹺蹺板。騎兵越多,弩的重要性就越下降,弓的重要性就越上升。當戰馬消耗得差不多了的時候,比如西漢初期,那弩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而且,因為弩的簡單易學和射擊的精準性,它對於騎兵的殺傷力是極大地,所以從西漢以後,弩就開始越來越被重視,直到宋代,對於弩的開發和重視程度是最高的,同時也使得弩這種兵器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巔峰。

目前考古發掘中已發現的年代最早且保存相對完整的弩,是1952年在長沙南郊掃把塘一三八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現在長沙博物館展出了它的複製件。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年代最早的完整的弩

這件弩全長約51.8釐米。特別是弩臂等木質構件均能保存至今,十分難得,弩臂是用兩段硬木拼接而成的,通體髹褐漆。弩機槽開在弩臂的後段,內裝青銅弩機。弩弓出土時已斷成幾截,是用竹材製作的,中部兩層複合,用綢絹、絲繩層層包纏,再髹黑漆,全長約130釐米。與這件弩一起還出土了一束竹杆弩箭,箭長63釐米。該弩製造得相當精巧,而且裝有青銅鑄造的機件,可以肯定這種弩並非是最原始的弩,我們有理由認為弩的誕生年代應該往前推移很長的時間。所以中國被公認為最先發明弩的國家。

參考資料:

於孟晨,劉磊 《中國古代兵器》

梅文 《古代兵器》

韓國璽 《中國古代弓弩概述》


"

公元前99年的秋天,漢朝大將李陵所率領的5000步兵軍團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3萬精銳鐵騎。數量的巨大懸殊,在單于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勝利的屠殺。結果第一回合“陵博戰攻之......殺數千人”,漢軍大勝。單于急調5萬餘兵馬,合圍漢軍,此時兵力對比已達16:1,但戰鬥力強悍的漢軍仍與匈奴“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到了後來“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最後,由於實力懸殊過大,加上沒有得到其他漢軍的支援和接應,李陵戰敗投降。但這場戰役,李陵以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多主力騎兵對抗,殺傷匈奴騎兵萬餘人,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了,能讓5000步卒抵擋8萬匈奴鐵騎的物質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弩,這種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交戰時最重要的克敵利器。

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

一把成熟的弩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各部位示意圖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向下縮,這時使得弓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而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實物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釐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彈弓、弓箭、弩箭三者的產生關係和時間順序。

據考古推測,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但在當時戰車盛行,弩的使用並不太興盛。

春秋時期,當步兵興起,也就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以後,弩就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就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了。

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從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用腳踏的方式拉開弩)。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戰國時的銅弩機,還沒出現銅廓


在古代傳說中,戰國時,楚國的琴氏改進了弓,設計了弩機。《吳越春秋》中記載“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這裡的“機”就是弩機。弩在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力量的不斷加強和對於弩機的設計。西方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戰國時候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稱之為機械的東西,而我們漢語中機械兩個字中的“機”也是來源於弩機。

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希望用更強的力量拉開弩弦,這就要求“弩機”更堅固結實,因此在弩機外加裝了一個青銅機匣,叫做“郭”,起到一個強化機槽的作用,從整個結構上加強弩機的受力情況,因此在實戰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弦的張力,這樣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結構圖


同時弩箭從先秦時期的青銅材質逐漸變換成了更加堅硬的鐵質材料,使得弩箭具備了更好的穩定性和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造成致命的創傷。這種強強組合而成的新式漢弩就成為了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利器之一。

由於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的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弩機使用示意圖

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武備志》中就記載“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種。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腰引弩和蹶張弩的使用示意圖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東晉的《魏氏春秋》中記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復原的元戎弩(存疑)


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弩便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

而弩到宋朝已經趨於極致。宋軍的弩種類很多,突出的有兩種,一為床子弩,二為神臂弓。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


床子弩是一種重武器,是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幾人拉弓才可拉開,射程最遠可達1500米,是古代世界射程最遠的冷兵器。檀淵之盟前夕,契丹大將蕭達覽即是中了床子弩箭陣亡的,使得契丹士氣大挫。而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射程也可達37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三弓床弩結構復原圖


明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佛朗機,鳥銃、紅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裝備部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認為弩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它的作用進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視,直至被淘汰。

到清朝年間,軍隊已經不再使用弩作為戰鬥武器了。

弓與弩的區別:

一是拉力不同,弩的拉力遠大於弓,這也就決定了弩的射擊初速度比弓要高,射程比弓要遠得多,殺傷力也要強於弓。

二是射擊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弩發射一次需要大約45秒。雖然這可以通過輪射的方式來彌補缺陷,但同時也意味著弩兵數量的增加和需要其他兵種的保護。而弓箭發射一次不到5秒,這在戰場上是佔據明顯優勢的。

三是射手所需要的培訓時間不同,據史料記載,培養一名弓箭手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因為弩的精巧結構,從而解放了人力成本,培養一名弩手只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並且能達到較高的射擊精準度。以至於在唐代,弓不是管制兵器,而弩絕對禁止民間持有,就是防止普通農民也可以用其來對抗朝廷。而西方在中世紀的時候,教會也曾頒佈過禁弩令,因為一個持弩的農民,可以輕易殺掉一個訓練有素的騎士,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四是弩可以瞄準目標,等到需要時再發射,有利於捕捉射擊時機,命中率更高,同時也更適宜伏擊和突襲,射手完全可以預先上好弦端著弩,仔細慢慢的瞄準,或者聽指揮官的命令同時扣動弩機,進行射殺。而弓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

五是弩可以同時發射幾枝甚至幾十枝箭,戰鬥威力更強,實用性更強。即便命中率不如弓箭,但眾多的弩箭所形成的箭雨也足以大量殺傷敵軍。

六是弩的製作成本和技術含量都較弓更高,這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對當時的政權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西漢錯金銀銅弩機


關於弓與弩的關係,有一種這樣的說法,兩者的關係有點像蹺蹺板。騎兵越多,弩的重要性就越下降,弓的重要性就越上升。當戰馬消耗得差不多了的時候,比如西漢初期,那弩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而且,因為弩的簡單易學和射擊的精準性,它對於騎兵的殺傷力是極大地,所以從西漢以後,弩就開始越來越被重視,直到宋代,對於弩的開發和重視程度是最高的,同時也使得弩這種兵器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巔峰。

目前考古發掘中已發現的年代最早且保存相對完整的弩,是1952年在長沙南郊掃把塘一三八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現在長沙博物館展出了它的複製件。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年代最早的完整的弩

這件弩全長約51.8釐米。特別是弩臂等木質構件均能保存至今,十分難得,弩臂是用兩段硬木拼接而成的,通體髹褐漆。弩機槽開在弩臂的後段,內裝青銅弩機。弩弓出土時已斷成幾截,是用竹材製作的,中部兩層複合,用綢絹、絲繩層層包纏,再髹黑漆,全長約130釐米。與這件弩一起還出土了一束竹杆弩箭,箭長63釐米。該弩製造得相當精巧,而且裝有青銅鑄造的機件,可以肯定這種弩並非是最原始的弩,我們有理由認為弩的誕生年代應該往前推移很長的時間。所以中國被公認為最先發明弩的國家。

參考資料:

於孟晨,劉磊 《中國古代兵器》

梅文 《古代兵器》

韓國璽 《中國古代弓弩概述》


古代真正的殺人利器------戰爭之王


喜歡就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