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為了消滅匈奴,漢武帝共發動數十次大規模戰役,文景之治留下的數不盡的財富都被消耗殆盡,就連國家財政都難以支撐,士兵的軍餉曾一度無法下發,然而漢武帝卻依舊沒有放棄討伐匈奴。那麼,雄韜武略的漢武帝為何不惜打空國庫,也要與匈奴死磕到底呢?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為了消滅匈奴,漢武帝共發動數十次大規模戰役,文景之治留下的數不盡的財富都被消耗殆盡,就連國家財政都難以支撐,士兵的軍餉曾一度無法下發,然而漢武帝卻依舊沒有放棄討伐匈奴。那麼,雄韜武略的漢武帝為何不惜打空國庫,也要與匈奴死磕到底呢?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追溯到漢高祖時代。每個朝代都有它的宿敵,比如晉朝與鮮卑,隋唐與突厥,兩宋與遼金,而秦漢的宿敵,就是匈奴。在秦朝時,匈奴人就已經成為巨大的威脅,時常對秦朝邊境進行侵擾。秦末漢初時,中原王朝連年征戰,匈奴人趁機崛起,在漢初時已經可以與中原王朝匹敵。

漢高祖繼位以後,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叛亂,劉邦率領數十萬大軍前去討伐匈奴。然而橫掃項羽的高祖卻陷入匈奴人的圈套,被圍困在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若不是漢高祖採用陳平計謀賄賂單于妻子,最終是否能回到漢朝猶未可知。在白登之圍以後,劉邦立刻改變對匈奴的政策,他斬殺數十位支持討伐匈奴的使臣,隨後又採取“和親”政策,以籠絡匈奴。若不是呂后堅決不許,劉邦差點連長公主都要嫁給匈奴單于。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為了消滅匈奴,漢武帝共發動數十次大規模戰役,文景之治留下的數不盡的財富都被消耗殆盡,就連國家財政都難以支撐,士兵的軍餉曾一度無法下發,然而漢武帝卻依舊沒有放棄討伐匈奴。那麼,雄韜武略的漢武帝為何不惜打空國庫,也要與匈奴死磕到底呢?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追溯到漢高祖時代。每個朝代都有它的宿敵,比如晉朝與鮮卑,隋唐與突厥,兩宋與遼金,而秦漢的宿敵,就是匈奴。在秦朝時,匈奴人就已經成為巨大的威脅,時常對秦朝邊境進行侵擾。秦末漢初時,中原王朝連年征戰,匈奴人趁機崛起,在漢初時已經可以與中原王朝匹敵。

漢高祖繼位以後,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叛亂,劉邦率領數十萬大軍前去討伐匈奴。然而橫掃項羽的高祖卻陷入匈奴人的圈套,被圍困在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若不是漢高祖採用陳平計謀賄賂單于妻子,最終是否能回到漢朝猶未可知。在白登之圍以後,劉邦立刻改變對匈奴的政策,他斬殺數十位支持討伐匈奴的使臣,隨後又採取“和親”政策,以籠絡匈奴。若不是呂后堅決不許,劉邦差點連長公主都要嫁給匈奴單于。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朝與匈奴說是約為兄弟,但實際上卻是漢朝將公主嫁給匈奴人,將糧食、絲綢、棉絮、金錢等贈給匈奴,這對於漢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恥辱。而更讓漢朝難堪的是,劉邦死後匈奴單于派遣使臣給呂后送信說道:“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人不僅說呂后是一位寡婦,還說可以與她結為夫妻,他們這樣做明顯是想讓漢人難堪。朝堂上人人激憤,許多武將都主動請纓,希望討伐匈奴,然而呂后卻回信說:“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呂后的回答可謂忍辱負重,然而匈奴對於漢朝的羞辱卻已經刻在了所有漢人的心中,包括漢武帝。

文景之治時期,漢朝國力富強,文帝與景帝都想通過和親來維護邊境的和平。然而匈奴人不講道義,他們在娶到漢朝的公主,拿到漢朝的物資以後,轉身便撕毀合約,多次侵略漢朝的邊境。匈奴人一邊享受著漢朝給予他們的好處,另一邊卻得寸進尺,不斷增加要求,即使漢朝滿足他們,他們卻依舊不時侵擾漢朝,對漢人燒殺搶掠。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為了消滅匈奴,漢武帝共發動數十次大規模戰役,文景之治留下的數不盡的財富都被消耗殆盡,就連國家財政都難以支撐,士兵的軍餉曾一度無法下發,然而漢武帝卻依舊沒有放棄討伐匈奴。那麼,雄韜武略的漢武帝為何不惜打空國庫,也要與匈奴死磕到底呢?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追溯到漢高祖時代。每個朝代都有它的宿敵,比如晉朝與鮮卑,隋唐與突厥,兩宋與遼金,而秦漢的宿敵,就是匈奴。在秦朝時,匈奴人就已經成為巨大的威脅,時常對秦朝邊境進行侵擾。秦末漢初時,中原王朝連年征戰,匈奴人趁機崛起,在漢初時已經可以與中原王朝匹敵。

漢高祖繼位以後,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叛亂,劉邦率領數十萬大軍前去討伐匈奴。然而橫掃項羽的高祖卻陷入匈奴人的圈套,被圍困在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若不是漢高祖採用陳平計謀賄賂單于妻子,最終是否能回到漢朝猶未可知。在白登之圍以後,劉邦立刻改變對匈奴的政策,他斬殺數十位支持討伐匈奴的使臣,隨後又採取“和親”政策,以籠絡匈奴。若不是呂后堅決不許,劉邦差點連長公主都要嫁給匈奴單于。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朝與匈奴說是約為兄弟,但實際上卻是漢朝將公主嫁給匈奴人,將糧食、絲綢、棉絮、金錢等贈給匈奴,這對於漢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恥辱。而更讓漢朝難堪的是,劉邦死後匈奴單于派遣使臣給呂后送信說道:“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人不僅說呂后是一位寡婦,還說可以與她結為夫妻,他們這樣做明顯是想讓漢人難堪。朝堂上人人激憤,許多武將都主動請纓,希望討伐匈奴,然而呂后卻回信說:“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呂后的回答可謂忍辱負重,然而匈奴對於漢朝的羞辱卻已經刻在了所有漢人的心中,包括漢武帝。

文景之治時期,漢朝國力富強,文帝與景帝都想通過和親來維護邊境的和平。然而匈奴人不講道義,他們在娶到漢朝的公主,拿到漢朝的物資以後,轉身便撕毀合約,多次侵略漢朝的邊境。匈奴人一邊享受著漢朝給予他們的好處,另一邊卻得寸進尺,不斷增加要求,即使漢朝滿足他們,他們卻依舊不時侵擾漢朝,對漢人燒殺搶掠。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匈奴人的反覆無常讓漢朝大失所望,滿朝文武都知道和親已經無法滿足匈奴人的要求,只有戰爭才能保衛漢朝的邊境與百姓。在劉邦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白登之圍的陰影依舊籠罩在群臣的心中,但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富強起來,因此主戰的呼聲愈發高漲。而且漢武帝想要實現開疆拓土的大業,匈奴人是他最大的障礙與威脅,因此漢武帝必須要剷除匈奴,所以不管匈奴有多麼難打,他也不會停止對匈奴的征戰。於是漢武帝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間,共組織過三次傾全國之力的大戰,數十次大規模戰役,硬生生將鼎盛時期的匈奴打到衰落。

除此以外,漢武帝之所以與匈奴人死磕到底,是因為他已經付出巨大的代價。在討伐匈奴以前,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非常富足,《漢書·食貨志》雲:“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然而在漢武帝討伐匈奴之戰進行到中期時,帝國財政就已經消耗巨大,《史記》記載載:“是歲費凡百餘鉅萬”,在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時,帝國甚至連軍費都難以支撐:“是時財匱,戰士頗不得祿矣”。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為了消滅匈奴,漢武帝共發動數十次大規模戰役,文景之治留下的數不盡的財富都被消耗殆盡,就連國家財政都難以支撐,士兵的軍餉曾一度無法下發,然而漢武帝卻依舊沒有放棄討伐匈奴。那麼,雄韜武略的漢武帝為何不惜打空國庫,也要與匈奴死磕到底呢?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追溯到漢高祖時代。每個朝代都有它的宿敵,比如晉朝與鮮卑,隋唐與突厥,兩宋與遼金,而秦漢的宿敵,就是匈奴。在秦朝時,匈奴人就已經成為巨大的威脅,時常對秦朝邊境進行侵擾。秦末漢初時,中原王朝連年征戰,匈奴人趁機崛起,在漢初時已經可以與中原王朝匹敵。

漢高祖繼位以後,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叛亂,劉邦率領數十萬大軍前去討伐匈奴。然而橫掃項羽的高祖卻陷入匈奴人的圈套,被圍困在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若不是漢高祖採用陳平計謀賄賂單于妻子,最終是否能回到漢朝猶未可知。在白登之圍以後,劉邦立刻改變對匈奴的政策,他斬殺數十位支持討伐匈奴的使臣,隨後又採取“和親”政策,以籠絡匈奴。若不是呂后堅決不許,劉邦差點連長公主都要嫁給匈奴單于。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朝與匈奴說是約為兄弟,但實際上卻是漢朝將公主嫁給匈奴人,將糧食、絲綢、棉絮、金錢等贈給匈奴,這對於漢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恥辱。而更讓漢朝難堪的是,劉邦死後匈奴單于派遣使臣給呂后送信說道:“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人不僅說呂后是一位寡婦,還說可以與她結為夫妻,他們這樣做明顯是想讓漢人難堪。朝堂上人人激憤,許多武將都主動請纓,希望討伐匈奴,然而呂后卻回信說:“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呂后的回答可謂忍辱負重,然而匈奴對於漢朝的羞辱卻已經刻在了所有漢人的心中,包括漢武帝。

文景之治時期,漢朝國力富強,文帝與景帝都想通過和親來維護邊境的和平。然而匈奴人不講道義,他們在娶到漢朝的公主,拿到漢朝的物資以後,轉身便撕毀合約,多次侵略漢朝的邊境。匈奴人一邊享受著漢朝給予他們的好處,另一邊卻得寸進尺,不斷增加要求,即使漢朝滿足他們,他們卻依舊不時侵擾漢朝,對漢人燒殺搶掠。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匈奴人的反覆無常讓漢朝大失所望,滿朝文武都知道和親已經無法滿足匈奴人的要求,只有戰爭才能保衛漢朝的邊境與百姓。在劉邦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白登之圍的陰影依舊籠罩在群臣的心中,但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富強起來,因此主戰的呼聲愈發高漲。而且漢武帝想要實現開疆拓土的大業,匈奴人是他最大的障礙與威脅,因此漢武帝必須要剷除匈奴,所以不管匈奴有多麼難打,他也不會停止對匈奴的征戰。於是漢武帝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間,共組織過三次傾全國之力的大戰,數十次大規模戰役,硬生生將鼎盛時期的匈奴打到衰落。

除此以外,漢武帝之所以與匈奴人死磕到底,是因為他已經付出巨大的代價。在討伐匈奴以前,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非常富足,《漢書·食貨志》雲:“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然而在漢武帝討伐匈奴之戰進行到中期時,帝國財政就已經消耗巨大,《史記》記載載:“是歲費凡百餘鉅萬”,在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時,帝國甚至連軍費都難以支撐:“是時財匱,戰士頗不得祿矣”。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武帝的情況與漢高祖不一樣,他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代價是文景之治積蓄的財富消耗殆盡,帝國財政入不敷出。此時戰爭卻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衛青、霍去病等人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匈奴人即將徹底被擊潰,漢武帝不可能讓自己以及漢朝數十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太子劉據曾勸說父親不要再討伐匈奴,漢武帝卻回答說:“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資治通鑑》)漢武帝希望自己為後人留下的,是一個沒有外敵進犯的國家,為此他不惜與匈奴人死磕。

"

提到漢朝盛世,人們想到的卻是金戈鐵馬、征伐四方,威震海內。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為了消滅匈奴,漢武帝共發動數十次大規模戰役,文景之治留下的數不盡的財富都被消耗殆盡,就連國家財政都難以支撐,士兵的軍餉曾一度無法下發,然而漢武帝卻依舊沒有放棄討伐匈奴。那麼,雄韜武略的漢武帝為何不惜打空國庫,也要與匈奴死磕到底呢?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追溯到漢高祖時代。每個朝代都有它的宿敵,比如晉朝與鮮卑,隋唐與突厥,兩宋與遼金,而秦漢的宿敵,就是匈奴。在秦朝時,匈奴人就已經成為巨大的威脅,時常對秦朝邊境進行侵擾。秦末漢初時,中原王朝連年征戰,匈奴人趁機崛起,在漢初時已經可以與中原王朝匹敵。

漢高祖繼位以後,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叛亂,劉邦率領數十萬大軍前去討伐匈奴。然而橫掃項羽的高祖卻陷入匈奴人的圈套,被圍困在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若不是漢高祖採用陳平計謀賄賂單于妻子,最終是否能回到漢朝猶未可知。在白登之圍以後,劉邦立刻改變對匈奴的政策,他斬殺數十位支持討伐匈奴的使臣,隨後又採取“和親”政策,以籠絡匈奴。若不是呂后堅決不許,劉邦差點連長公主都要嫁給匈奴單于。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朝與匈奴說是約為兄弟,但實際上卻是漢朝將公主嫁給匈奴人,將糧食、絲綢、棉絮、金錢等贈給匈奴,這對於漢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恥辱。而更讓漢朝難堪的是,劉邦死後匈奴單于派遣使臣給呂后送信說道:“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人不僅說呂后是一位寡婦,還說可以與她結為夫妻,他們這樣做明顯是想讓漢人難堪。朝堂上人人激憤,許多武將都主動請纓,希望討伐匈奴,然而呂后卻回信說:“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呂后的回答可謂忍辱負重,然而匈奴對於漢朝的羞辱卻已經刻在了所有漢人的心中,包括漢武帝。

文景之治時期,漢朝國力富強,文帝與景帝都想通過和親來維護邊境的和平。然而匈奴人不講道義,他們在娶到漢朝的公主,拿到漢朝的物資以後,轉身便撕毀合約,多次侵略漢朝的邊境。匈奴人一邊享受著漢朝給予他們的好處,另一邊卻得寸進尺,不斷增加要求,即使漢朝滿足他們,他們卻依舊不時侵擾漢朝,對漢人燒殺搶掠。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匈奴人的反覆無常讓漢朝大失所望,滿朝文武都知道和親已經無法滿足匈奴人的要求,只有戰爭才能保衛漢朝的邊境與百姓。在劉邦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白登之圍的陰影依舊籠罩在群臣的心中,但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富強起來,因此主戰的呼聲愈發高漲。而且漢武帝想要實現開疆拓土的大業,匈奴人是他最大的障礙與威脅,因此漢武帝必須要剷除匈奴,所以不管匈奴有多麼難打,他也不會停止對匈奴的征戰。於是漢武帝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間,共組織過三次傾全國之力的大戰,數十次大規模戰役,硬生生將鼎盛時期的匈奴打到衰落。

除此以外,漢武帝之所以與匈奴人死磕到底,是因為他已經付出巨大的代價。在討伐匈奴以前,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非常富足,《漢書·食貨志》雲:“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然而在漢武帝討伐匈奴之戰進行到中期時,帝國財政就已經消耗巨大,《史記》記載載:“是歲費凡百餘鉅萬”,在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時,帝國甚至連軍費都難以支撐:“是時財匱,戰士頗不得祿矣”。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武帝的情況與漢高祖不一樣,他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代價是文景之治積蓄的財富消耗殆盡,帝國財政入不敷出。此時戰爭卻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衛青、霍去病等人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匈奴人即將徹底被擊潰,漢武帝不可能讓自己以及漢朝數十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太子劉據曾勸說父親不要再討伐匈奴,漢武帝卻回答說:“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資治通鑑》)漢武帝希望自己為後人留下的,是一個沒有外敵進犯的國家,為此他不惜與匈奴人死磕。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武帝討伐匈奴,是因為匈奴人巨大的威脅以及它為漢人帶來的恥辱,劉徹相信只有用血與火才可以洗刷恥辱。而漢武帝敢於討伐匈奴,是因為文景之治為他打下的基礎,他掌控的是一個強大的帝國。至於漢武帝為何與匈奴死磕到底,既因為他必須剷除匈奴,也因為他已經沒有退路。

生在漢武帝時代的百姓並不幸運,窮兵黷武的漢武帝也談不上賢明,然而他的一生就如同他諡號中的“武”一樣。也正因為如此,漢武帝才會與匈奴死磕到底,締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蹟,打出“一漢當五胡”的氣概。漢武帝用盡一生討伐匈奴,是時代的選擇,亦是他自己的選擇。

參考資料:

《史記》司馬遷

《資治通鑑》司馬光

《漢書》班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