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來了。”

“忻州市與袁家村聯合打造忻州古城。”

“五臺山下,忻州古城,自在生活。”

無論是忻州市區主要街道的公交站,還是忻州西站和太原南高鐵站,以及在開往西安動車組和駛向北京的“五臺山號”列車上,醒目的大幅廣告牌和小型廣告位都傳遞著這樣一個強烈的信息:中國鄉村振興的典範——袁家村升級版將在晉北的忻州古城正式登陸,忻州市將用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這個夏天,忻州古城讓人興奮的熱詞不少,但袁家村“密鑰”來“活化”忻州古城無疑高居榜首。

春暖雲中,風起秀容。風景化產業,產業化古城。

史稱“晉北鎖鑰”的秀容古城,終於找到了解碼“密鑰”,找到了打開秀容古老城門、下活整盤棋的那把“金鑰匙”。

歷史因初心而亮麗,未來因奮鬥而精彩。築夢新高地,打造“加速度”,亮點工程正在書寫“春天的答卷”。

在忻州古城二期活化工程即將全面完工,東大街盛大開街營業之際,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總指揮部和忻州日報社專門派出記者,前往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採訪,探訪袁家村成功的祕訣和經驗,展望忻州古城的明天。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盡情享受袁家村美食。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袁家村,我們來了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6月26日上午,本報記者一行乘坐大西高鐵五臺山號動車組直奔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的袁家村採訪。

袁家村坐落在禮泉縣煙霞鎮北面的九嵕山下,被人們稱為“關中印象體驗地”。一幅幅近似於原生態的農家生活畫面,讓遊客彷彿回到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

小巷古樸典雅,兩邊店鋪林立。油坊中正在手工榨油,童濟功茶坊裡唱著秦腔,女兒紅酒坊里美酒醇香,掛麵坊中游人推動著沉重的石磨,白白的麵粉緩緩地溢出來。這裡真正將民俗進行了生動的演繹,遊人如織,成為鄉村旅遊的代表景區。

袁家村日營業額200多萬元,年收入超10億元,僅餐飲年產值就能秒殺一座城市,這就是袁家村。這個號稱“關中第一村”的袁家村雖只有62戶,286口人,卻帶動了3000多人就業,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成為了中國北方鄉村旅遊成功的典型樣本。

十幾年前,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腹地的袁家村,雖然距離著名的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僅有4公里,坐享旅遊區位便利,但鄉村旅遊發展幾乎為零。僅僅過了13年,袁家村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最受歡迎的鄉村旅遊勝地,據說,袁家村在春節期間遊客接待量不但超過了兵馬俑景區的接待量,也超過了北京故宮的遊客接待量。

我們來到袁家村的時侯正巧趕了個下雨天,儘管細雨綿綿,但仿古建築間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大大小小的小吃鋪吆喝聲迴盪在街頭巷尾。已經是第4次來袁家村度假的湖北襄陽的王芳女士告訴記者,“這裡好多美食我都沒有吃過,我覺得這裡的羊湯比西安城裡的還好吃。”

美食變為出遊原動力,就這麼簡單。

陪同我們採訪學習的袁家村王主任介紹說,“我們靠著皇陵不靠皇帝,土小子自己闖出了一片天,這就是鄉村旅遊的魔力。我們袁家村實現跨越式發展最關鍵、最核心的創新是思維——顛覆傳統思維的免費思維。”

古老的紅燈籠,五彩的遮陽傘,木板車改造的桌子,現代感十足的擺件,走在袁家村酒吧街上彷彿置身在繁華都市,讓人流連忘返。甚至連村民、商戶和員工身穿的民俗服裝,都體現著創新元素,成為遊客圍觀拍照的亮點。

袁家村把關中地區民俗傳統文化與現代旅遊高度結合,將特有的民俗小吃、茶館、技藝、遊樂與現代的文化創意、休閒體驗生活方式有機嫁接。當5000年的傳統東方文明與現代西方的文化創意、旅遊休閒方式結合在一起,這種強烈的文化衝撞就構成了極具特色的旅遊吸引力,而這一切都在講述陝西關中地區獨有的濃濃的文化故事。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袁家村,真的來了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自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富有詩意的句子被寫進中共中央文件,這種“鄉愁”帶火了湖光山色兩相宜的鄉村風景,也燒旺了花樣繁多風味足的鄉村味道,引爆了遠離都市繁華卻不乏市井裡弄韻味的鄉村遊。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尋覓古樸純真、漁歌唱晚的農耕生活,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享農家樂成了眼下游客熱衷的旅遊休閒方式。

身處綠水青山又富含文化底蘊的忻州古城,雖然經歷過多次開發,卻總是變不成金山銀山,守著寶山難脫貧,成了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忻府區委、區政府歷屆領導的勞心事,他們一直在致力尋找一條普惠致富路,一直在致力尋找一把打開“晉北鎖鑰”古城門的金鑰匙。

機緣終於到了。

袁家村與忻州市的結緣,源於一次考察。

2017年8月31日,市長鄭連生和副市長武憲堂帶領忻州市政府考察團赴袁家村,考察文化旅遊產業,學習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先進經驗,轉變觀念,探索創新,推動忻州市文化旅遊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考察團一行一路走一路看,詳細瞭解了袁家村的整體規劃,認真聽取袁家村黨支部書記郭佔武介紹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創新模式和運營方式。鄭連生當場表示,袁家村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思路和做法,給忻州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希望忻州與袁家村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2017年9月27日,忻州市正式邀請郭佔武來忻考察,並就進一步深化合作,推進忻州古城保護修復等進行廣泛的交流。

郭佔武在實地踏勘了忻州古城保護修復後暢談了感受和體會,表達了深化雙方合作的信心決心。他表示,忻州人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忻州古城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我們將充分尊重民俗民情,深挖古城文化內涵,優化交通組織方式,努力打造精品項目,留住老城文化,繁榮古城經濟,讓群眾高興,讓政府滿意。

鄭連生市長認為,忻州古城是掘金吸銀的“鑽石”寶地,高度讚賞郭佔武書記慧眼識“鑽”,袁家村的運營團隊選擇忻州古城,一定能讓這塊“鑽石”閃閃發光,一定能在這塊寶地上挖出一個巨大的“金疙瘩”!

規劃,拆遷,招標,建設,招商……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忻州市領導心繫古城發展,與袁家村共同打造“忻州古城”項目,致力於復現明清時期忻州古城商貿繁盛、休閒安逸的社會生活景象,打造一幅悠然恬適的“家鄉歸夢圖”、“清明上河圖”。古城以中國雜糧之都為支撐,三產融合發展為目標,忻州全域旅遊為聯動,汲取晉北民居建築文化精髓,融入現代人文精神,讓沉積上百年的忻州古城重獲新生。

2018年7月4日上午,已經進入“角色”的郭佔武書記陪同鄭連生、武憲堂及時任忻府區委書記張鈺祥等市、區的相關領導,實地考察並講解忻州古城袁家村項目開工前的準備工作。郭佔武說,袁家村完全是由一個根本不可能做旅遊的地方,通過團隊的運作一步一步地走到現在,忻州古城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有信心把忻州古城打造成袁家村的升級版。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李俊明對忻州古城多次調研,多次指導,傾注了大量心血。

2018年8月27日上午,全省推進轉型項目建設現場會在太原召開。會議在全省11個市設分會場,我市分會場設在秀容古城保護活化項目建設現場,李俊明、鄭連生現場連線,作全市轉型項目建設工作彙報。

2018年9月4日,李俊明書記深入忻府區和忻州經濟開發區,就轉型項目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進行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轉型項目建設中存在問題,現場研究推動兩區未開工項目落地實施。忻州古城改造東城門樓、南城門樓已經建成,城牆恢復逐步延伸,秀容書院主體建築基本修復。位於龍崗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的天致生物公司正式開挖基坑。李俊明實地察看後要求,一定要緊抓項目建設黃金期,壯大轉型升級新動能。

2018年10月9日至11日,李俊明書記帶領市東線觀摩檢查組,對忻府區等6縣的項目建設和重點工作進行了觀摩,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尋找差距不足,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強化舉措,形成合力,加快項目建設。李俊明對忻府區通過國企轉型改制有效盤活閒置資產給予肯定,特別對忻州古城創新模式多方位打造文旅支柱產業給予表揚。

忻州市與袁家村的攜手,是人才、資源的強強聯合,雙方優勢互補,一個獨具晉北風情及創新內涵的“忻州古城”將在山西北部、五臺山下孕育而生。

2018年12月9日,忻州古城南關村首批村民代表一行50餘人赴袁家村學習體驗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發展情況、鄉村旅遊的創新模式和運營方式。赴袁家村考察交流的村民代表包括村幹部,當地手藝人、經營戶、拆遷安置戶、貧困戶。

2019年5月11日,山西秀容古城袁家村策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組織首批商戶赴袁家村參觀考察。此次考察為期兩天,學習袁家村經營模式和發展經驗,讓入駐商戶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瞭解袁家村。

“政府滿意、市民高興”是我們的原則!郭佔武書記侃侃而談,古城的建設還是希望讓忻州人回到古城,自己來經營,但是必須得符合條件,袁家村不怕“走後門”,也希望大家踴躍介紹親戚朋友來參與其中,但是必須得有標準,要對古城負責任,要對忻州負責任。通過當地的民俗、戲曲、老街賣肉的這些東西,再加上現代的元素,讓這個地方活起來,成為一個山西的或者五臺山的、中國的一張名片。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袁家村,成功的要義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從“異想天開”到“無中生有”,袁家村以“四兩撥千斤”之力,用微不足道的一點啟動資金,打造出如今的“袁家村”模式。記者採訪中發現,是創新創造了奇蹟,創新創造了價值,創新讓袁家村走出困境,並煥然一新,充滿活力。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前店後廠的辣椒加工銷售專業戶。

並非名山大川,也沒有驚世之美,初見袁家村,似乎跟關中大地的普通鄉村一樣。走近時,卻發現不一樣的文化特色:走在石板鋪墊的老街上,可以欣賞老藝人的皮影製作、手繪年畫;進入老作坊,觀看榨油釀酒的過程;逛累時可以點一壺關中茯茶,聆聽悠揚的秦腔古調,甚至還能在藝術長廊與創意青年交流思想。可誰能想到,袁家村在20世紀70年代竟然是“點燈沒油,耕地沒牛,吃糧靠救濟,住房潮溼破舊,小夥子難討媳婦,群眾選不出好頭”的貧困村,它的成長縮影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遷。

“有思路、有能力、有威信、有感情的黨支部成為帶領群眾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勝法寶!”原來,為解決吃飽飯問題,當時的老支書郭裕祿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打井找水,積肥改土,糧棉產量躍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貧困帽子。改革開放後,郭裕祿帶領黨支部發展村辦企業,改善村民生活,壯大集體經濟,民富村強,成為陝西著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獨具特色的茶樓。

現在,袁家村的鄉村旅遊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的小吃街發展到如今的祠堂街、回民街、酒吧街、藝術街等,但有一點不變,在村裡做旅遊的,參與者大多都是本村和周邊村的農民。對於鄉村旅遊來說,農民生活本身就是“景點”和“看點”,也接地氣,這和一般的景點旅遊不同。景點旅遊可能會考慮投資多少錢、徵收多少地、把多少農民搬遷出去、如何回收成本、門票賣多少錢等,但袁家村不一樣,農民必須留在原地。

一間只有幾平方米的小鋪上掛有一塊匾,寫著“孟慶玲剪紙”。與記者同行的袁家村王創戰主任介紹說,這個孟慶玲是我們村的“網紅”,整天價邊唱著歌兒邊剪紙,和好多大人物合過影。孟慶玲說,自己是從以前的苦日子過過來的,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除了感恩之外,每天都閒不住停不下來,就是想找點事情來做。做人往往先從做事開始,做事都要講究個“心”字,初心、用心、匠心。記者與老人彼此述說著各自對生活的理解,又彼此進行著記錄,然後又一不小心成為了別人鏡頭下的畫面和他人筆下的故事主角。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古色古香的袁家村商鋪。

滿面紅光,精神矍鑠,談鋒甚健。今年67歲的張運動老人,看起來像個“老青年”,正在興致勃勃打理“童濟功茶坊”。老人是距袁家村二三裡的下營村的,有傳統做茶技術,受聘後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高興地說:“這麼大年紀,外出打工沒人要,在這兒有活幹,離家近,有飯吃,心情好!”

曲徑通幽,記者來到“巷往美宿”。看上去頂多20歲的前臺服務員張豔,居然32歲了,一臉真誠笑容:“我是這附近官亭的。10年前就到江蘇、浙江等地打工,做窗簾之類,每月收入一、二千元,除了花銷,年底所剩無幾。現在一月能有2000元收入,掙得不算多,可幾乎都是純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兩不誤。”說到這裡,張豔又情不自禁笑了。可以看出,那是發自肺腑的滿足和幸福。

不只是當地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紛紛來袁家村創新創業。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一位北京人投資兩千萬建起一棟關中特色的大院,裡面居然有健身房和游泳池。記者徜徉其間,流連忘返,震撼不已。據當地人介紹,每天來袁家村旅遊的客人大致有一萬人左右,不僅陝西,不僅全國,還有不少韓國、俄羅斯等國的客商慕名而來。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香噴噴的油餅讓人垂涎欲滴

▶神情專注的剪紙老藝人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袁家村已不僅是關中的名村,而且正在走向世界。

袁家村郭佔武書記在一次記者採訪時有過一段精彩演講——


我們袁家村能走出去的只有兩樣東西,一個是思路,另一個是經驗。通過多年運營,袁家村可以說是將旅遊產業與農村農民融合得最好的一個村子,我們有自己的發展經驗,有專業的團隊,不論是規劃設計還是招商運營,袁家村已經做好了走出去的準備。未來袁家村要做兩件事:一是旅遊發展,二是三產融合。我們現在在陝西做的是袁家村關中印象,未來將把自己的思路和經驗帶到全國,結合當地的特色,打造出更多袁家村印象。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國的遊客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去找不一樣的袁家村。

袁家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小村,沒有什麼旅遊資源,我們能把旅遊做到現在這個程度,最大特色就是因地制宜。袁家村的主題是關中民俗,為什麼我們不做紅色旅遊、不做唐昭陵,因為那些跟我們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繫,我們要做的是關中地地道道的農村生活。我們說的話、我們的衣著、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關中民俗的一部分,就這個東西我們能做,別的我們做不了。袁家村的產業一直在完善提升,正在走鄉村度假的道路、走農副產品產業化的道路,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結果。

從最初無人動彈到現在全民皆兵,袁家村的成功也在於村民對村幹部的絕對信任。讓全村所有人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袁家村做到了,法寶就在於支部是核心,書記是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員。正是這樣一支隊伍的無私付出,最終使村民擰成了一股繩。作為袁家村的書記、帶頭人,我決不能讓父輩樹立的大旗倒下,不能讓袁家村這塊金字招牌蒙塵。

袁家村經驗千萬條,但記者採訪,主要是這麼幾條,袁家村黨支部帶領群眾共同奮鬥,經歷了“追趕”“超越”“引領”三次跳躍,走出了一條“農業+旅遊+文化”、實現共同致富的好路子,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這其中蘊含許多學問。學習袁家村黨建引領是根本、共同富裕是目標、產業創新是路徑、誠信文化是核心、嚴格管理是保障、三治融合是機制的成功經驗,大力開展“頭雁工程”,培育鄉村振興青年領軍人才,加快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創新運用“農業+文化”“農業+旅遊”“農業+民宿”“農業+電商”“農業+康養”等模式。無論是瞄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反彈琵琶”變產業結構“一、二、三”倒逼為“三、二、一”轉型,都為忻州古城活化提供了可資吸收借鑑的成功之道。


袁家村“密鑰”“活化”忻州古城


來袁家村旅遊的客人絡繹不絕。

袁家村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老郭”和“小郭”父子接力和傳承;忻州古城今天的“活化”,其原動力來自忻州市委、市政府的精準決策和強力推進,有這樣的堅實的基礎,雙方的合作前景可想而知。

袁家村的今天,就是忻州古城的明天!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秦晉之好將再現,忻州古城一定會盛開袁家村之花,忻州古城一定會打造成人人嚮往的文化之城、財富之城、成功之城。

圖片:郝智

編輯:趙菁

忻州日報新媒體中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