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000的90後,為何能辦下14張信用卡負債87萬?

最近有個新聞,大家討論很火,27歲律所女助理燒炭自殺,生前14張信用卡欠款87萬。

在七嘴八舌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新聞原文:

陳某,92年人士,生前於珠海某律師事務所任職律師助理,月薪3000多元,5月底因多日未上班,公司通知其母,保安破門而入後,發現陳某離世,珠海公安機關依據調查認定陳某燒炭自殺。母親發現女兒遺物中有14張信用卡,授信總額77萬元,目前全部欠款,有的欠14.67萬元,有的為25萬餘元,合計信用卡欠款總額達87萬多元。陳某家屬猜測是銀行信用卡欠款導致陳某燒炭自殺,並投訴到中國銀保監會。

女孩生前開銷到底如何?從新聞事實中分析如下:

關於陳某開銷、欠款的新聞描述:

曾花3000多元購買了一輛自行車用於健身,家人表示,陳某生前常到澳門購買化妝品、衣帽鞋子等,但不會到賭場賭博,經查信用卡大額欠款為賬單分期與每月攤銷項目(也就是所謂的分期付款)。

月入3000的90後,為何能辦下14張信用卡負債87萬?

依據以上情況,大致可推斷:

1.女孩的信用卡授信總額超77萬,而欠款87萬——說明其中有10萬是信用卡的手續費(如分期手續費),或逾期罰息或滯納金等等,以她月入3000元的收入,絕對不可能償還得過來。

2.女孩自殺後,也有兩家社會上的第三方機構打催收電話,分別為幾百元到千元的借款,一聽女孩自殺,表示算了。也就是說,14張信用卡並非女孩借款的上限,在14張信用卡之外,女孩很可能陷入了更大的拆東牆補西牆,以貸養卡、以貸養貸的循環。

3.14家銀行同時為一個月入3000元的人做出如此高額的授信,非常不合理。

銀行給信用卡額度考量什麼因素?月入3000的人,能辦得下信用卡嗎?

卡均5萬額度,幾乎14家銀行全部按照“高收入群體標準”給一個月入3000元的人授信,總額77萬,這事兒著實蹊蹺。

首先,一個月入3000的律所助理,如果銀行實打實秉公辦事,能申請到信用卡嗎?

關於這個問題,銀行信用卡做審批的人普遍回答是:恐怕按照風控原則,應該拒辦。

或者說,如果她是走網申渠道,那授信500元,自身名下無資產、無負債,工作收入偏低(3000元在深圳!),膽子大些的銀行,可以給接近3000元的授信,膽子小的銀行,一般會依據女孩在他行的申卡記錄,參照給予額度,所以77萬是怎麼一路路上去的?

銀行審批信用卡額度,一般會有以下環節:

  • 信用卡使用者要有充足的還款來源,要提供銀行流水,對於額度較大者,還要考量其是否有第二還款來源,如名下是否有足夠的抵押物。
  • 髮卡機構會查詢個人徵信記錄,此人負債如何、辦卡幾張,清清楚楚,一個年輕女孩子辦那麼多信用卡,難道後臺審核看不見?
  • 一般“鐵飯碗”機構的員工,比較容易獲得銀行授信,反而很多有車有房的老闆,也未必申請地下大額信用卡——因為老闆很可能有看不見的債務。

當然了,每家銀行都希望營銷自己的信用卡,即便客戶持有他行信用卡,也努力力爭,所以對於這些問題,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也就當看不見了。

另外,在還款過程中,無論你通過何種方式還款,資金的來源是否健康,只要每個月按時還錢,銀行也可能睜隻眼閉隻眼,直到暴雷。

現在社會上很多機構到處推銷為人還貸、還信用卡周旋資金,這是做正義使者還是火上澆油,心裡有個數吧。

成年人刷爆信用卡的責任在於誰?

陳某生前欠款最大的信用卡內,基本全是分期消費(攤銷)——陳某家人表示不知這些分期消費去了哪裡,其實也有疑點:因為大部分刷卡記錄,其實在記錄裡都還是留有商家信息,是可以追溯的,說完全不知道信用卡的錢刷給了誰怎麼可能?

如果能一一追溯這些大額攤銷的去向,可能距離女孩自殺動機的真相反而會更進一步。

無論如何,92年、月薪3000的職場新人,刷爆14張信用卡欠款80多萬,這板子不能全部打在外因身上。“量入為出”恐怕應該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從事法律相關職業的成年人該有的自我警戒,信用卡授信額度過高充其量是一個推動她走錯路的誘因。律所助理,這本是一份應該更為讓人頭腦清醒的職業。

生前信用卡鉅額債務,銀行是否有權追償?

“人死債滅”通常是網DAI的江湖規矩,所以女孩網上借的錢留下的債務,可能就此了結。

那麼銀行的87萬元欠款,銀行是否有途徑追償呢?

假如女孩的離去,涉及到遺產繼承(她是單身,所以父母是繼承人),那麼相關繼承人將要承擔相應債務。而從現實情況看,女孩身前也是月光一族,其實並沒有什麼留給父母,所以債務也不會轉化到父母身上。

但是,如果在婚姻當中,信用卡持卡人一方舉債,而且是用於家庭共同開銷(非黃賭毒),那麼這就是夫妻共同債務,持卡人意外離世,那銀行是可以向配偶追償的。

在本案中,陳某的債,估計也沒有銀行會花力氣去追了。而接下來的板子,就要打在銀行自己風控的身上了。

無門檻髮卡,髮卡業務拓展的底限在哪裡?

無論如何,這14家銀行,授信審批環節都失了底限,將信用卡的“信用”二字販賣得如此廉價,信用卡變成了不需要“信用”就能獲得的提款機,既給自身經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也助推了一個年輕人走向債務深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