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享受教育幸福——信陽市第七中學團隊建設工作紀實'

"

近年來,信陽市第七中學(以下簡稱信陽七中)憑藉教育改革、追求卓越的勇氣與實踐,給信陽人民太多的驚喜:從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陽光體育發展與設備創新實驗學校,到全市教學質量先進學校,信陽七中以豐碩的辦學成果書寫了均衡教育的新輝煌。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保證,信陽七中輝煌的背後有著一支怎樣的教師隊伍?學校又是如何打造這支隊伍的?今天,讓我們一同走近這群辛勤的園丁。

一種精神的傳承

信陽七中創建於1928年,在91年的薪火相傳中始終堅守“今天我以七中為榮,明天七中以我為榮”的校訓,而這也是學校教師隊伍的精神根源。

在校訓精神的感召下,信陽七中教師隊伍逐步形成了“敬業樂業、務實創新”的七中教師精神。每一位七中教師,從走進這個校園的第一天起,就以成為這裡的一員為榮。他們對學生高度負責,對職業執著追求,把工作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對待。“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今年比去年有提高,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是七中教師追求卓越的具體體現。

該校校長楊漾曾提出“打造動車型教師團隊”的理念,她號召學校各個處室、年級段、教研組都動起來,每個組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團隊精神,齊心協力向前衝。信陽七中猶如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事之間亦如親朋好友。在學校,經常能看到一個辦公室甚至整個學科的老師共同熬夜改卷或磨課的情景。老師們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一套專業的機制

在信陽,一提到七中的老師,大家都會打心底敬佩,這不僅源自七中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源自七中教師給人的深刻印象——專業。

信陽七中有一套專業的運行體制,教師隊伍形成了集體備課、示範課、賽課評課等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學常規。除了精神傳承、榜樣激勵、氛圍感染等因素,學校還為教師隊伍搭建了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發展平臺,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

作為一所建校91年的老校,七中十分注重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通過專業體制實現一批新教師的校本造就。以老帶新是七中的優良傳統,每位青年教師都有一位師傅,師傅不僅教業務,也引導做人,全方位地幫助青年教師成長。

年輕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七中敢於給青年教師壓擔子,青年教師也不怕吃苦,勇於接受挑戰。姜勇、彭潔等一大批青年教師先後榮獲全國、省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

一種幸福的蔓延

敬業、專業是七中教師的標籤,但如果你進一步走近他們,還會發現他們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樂業。

七中教師發自內心地喜歡學校、喜歡學生,在勞累的日常工作中尋覓到充實與快樂,讓人生充滿成就感與幸福感。這幸福源於七中濃濃的人文情懷,更源於他們身為教師的價值實現。

作為一所老校,信陽七中就像母親一樣關愛著她的每一個孩子,給教師們創造更舒心的工作環境,提供更周到的後勤服務,按政策全力保證教師享有更好的福利待遇。每年暑假學校都會組織老師進行體檢,一位老師家裡有事,很多老師都會去幫忙。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老師們又將這份愛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了學生。

九年級學生謝依霖的家長說:“初中最後一節課,班主任為每個孩子都準備了一份有愛、有儀式感的禮物——為每個孩子寫一封信,附上日常生活中抓拍的照片。多少的殷殷囑託、依依不捨!看得我熱淚盈眶。”

老師所做的一切,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感恩在行動中。每年寒暑假,畢業生們從四面八方回到這裡看望老師,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束美麗的鮮花,一個溫暖的擁抱都會讓老師激動不已!

這就是信陽七中的教師隊伍,一支敬業的團隊、樂業的團隊、專業的團隊、幸福的團隊。我們有理由相信,信陽七中教師隊伍將繼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培養國家的棟樑之材、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奉獻自己更大的心血與熱忱。(馮康鬆)

(本文轉載於【河南省信陽市第七中學】,經【凱升融媒】編輯,轉載此文請標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