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將如何助力鄭州新鄉融合發展?


黃河將如何助力鄭州新鄉融合發展?

文丨魏永婭(方塘傳媒實習編輯)

新鄉市地處河南省北部,位於黃河下游且與省會鄭州、古都開封隔河相望。作為豫北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新鄉市近年來不斷深入推進鄭新融合,同時加快本市產業轉型升級,在壯大發展規模的同時保證發展的高質量。可以看到,這座黃河邊的城市正在努力向全省乃至全國展示著它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且近年來,隨著鄭州躋身新一線城市以及鄭州大都市區的建設,新鄉的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綜合考慮新鄉市獨特的地理區位條件以及未來發展規劃,要把握這次機遇,就必須在黃河上做好文章。

一、黃河為新鄉帶來了什麼?

當城市的發展史與河流的成長史相碰撞,總會衍生出不同尋常的發展之路。作為新鄉市南部唯一一條滔滔大河,黃河亦為新鄉的城市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其中,位於新鄉最南部的原陽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黃河將如何助力鄭州新鄉融合發展?

圖片源自:原陽縣人民政府網

原陽縣地處中原腹地,為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黃河自其縣內的姚口村入新鄉市。一直以來,原陽縣都佔領著黃河灘區跨度最長、黃河灘區面積最大、黃河灘區人口最多著三個“全省之最”,它是灘區大縣、農業大縣,同時也是省級貧困縣和扶貧重點地區。但是近年來,原陽縣深入探索黃河沿岸的旅遊業發展優勢,開闢了“旅遊+扶貧”的脫貧攻堅新思路。

據統計,2018年原陽縣遊客接待量達到了50萬人次,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其帶來了1.2億元的收入。而在今年的4月20日,原陽縣第二屆旅遊節在原陽縣鹿島房車小鎮開幕,鹿島房車小鎮位於黃河灘區的沙圪壋,分佈於此的常年生刺槐林範圍廣且保護完好,是黃河灘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促使著原陽縣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據瞭解,原陽縣在開幕式當天就已經簽約了2個經濟合作項目,總金額達到了35億元。

到今天,曾經的貧困縣已整體實現脫貧摘帽,全域103個貧困村、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事實證明,原陽縣發展文旅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道路是正確的。但縣域文旅產業的興起和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南臨黃河所帶來的區位優勢、政府部門的合理規劃以及發展沿黃生態經濟帶的政策優勢等種種機遇交織碰撞,原陽縣最終才能發揮提升經濟動能、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新鄉市整體發展的重要作用。

黃河將如何助力鄭州新鄉融合發展?

除此之外,在2019年春灌期間,新鄉河務局共引取黃河水2.2億立方米,確保了市內沿黃六大灌區春灌引水,有效助力了麥田返青孕穗;而在2015年6月新鄉市啟用南水北調丹江水水源之前,黃河一直是新鄉市的主要城市用水來源。即使在市內供水穩定為丹江水之後,黃河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備用水源。黃河和丹江兩大水源共同滋養著新鄉,為新鄉市今日的發展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於新鄉人而言,黃河母親河的名號是當之無愧的。於新鄉市而言,如何真正開發利用好母親河、為本市的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帶來新成長,還看今朝。

二、黃河助力鄭新融合

2018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指出,要加快以鄭州市為主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大力推進鄭新、鄭焦深度融合和鄭汴、鄭許一體化。其實到今天,鄭新融合已走過近16年曆程,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延伸。而由於鄭州與新鄉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鄭新融合的發展之路離不開對沿黃生態經濟帶的構建。

曾經,鄭州與新鄉僅以一座老黃河大橋——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相連,不便利的交通成為了鄭州與新鄉之間的協同發展的極大阻礙。而今天,鄭新之間已經建成、正在建設以及將要建設的跨越黃河的大橋有10座,其中官渡黃河大橋今年將通車,鄭濟鐵路黃河特大橋今年主體將建成。此外還將貫通20條線路,包括7條高速、7條公路、4條鐵路、1條輕軌和1條管廊,密集的交通線路把新鄉與鄭州緊緊相連。通過大力推進鄭新之間複合型交通走廊建設,黃河這個曾經的“天塹”正在逐步變通途。

黃河將如何助力鄭州新鄉融合發展?

此外,新鄉市作為鄭州大都市區“1+4”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鄭州之間的產業發展既要競爭,又要在分工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鄭新之間產業的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新鄉要做好與鄭州的產業錯位發展,不搞同質化競爭,而是憑藉產業的高質量在競爭中取勝。

新鄉市市長王登喜曾說:“鄭新融合最重要的理念,是推進生態共建共治共享。”要實現鄭新之間的生態共建共享,黃河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紐帶。據瞭解,新鄉市將在沿黃126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打造沿黃生態帶,同時將其與北部的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相結合,將新鄉建設成為一個“北有生態城、南有生態帶”的生態城市。

為此,新鄉市聘請了雄安新區生態規劃團隊,以生態、文化、旅遊、康養一體化的模式來進建設、以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發展規劃、以實際行動扮靚母親河。於新鄉市而言,建設沿黃生態帶不僅是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舉措,更為鄭新之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態紐帶。在沿黃生態帶建成後,鄭新兩城市民將共同享受一條愜意的生態長廊。

黃河將如何助力鄭州新鄉融合發展?

而在另一方面,沿黃生態帶的構建將為新鄉市內黃河沿線的居民們提供新的致富良機。隨著沿黃生態帶的進一步落實完善,新的生態區將吸引一批產業落地,不論是引資完善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以黃河文化為落腳點發展一批文化產業,對於沿岸居民來說都是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鄉市整體的鄉村振興。

於新鄉而言,沿黃生態帶建設的大幕已經開啟。在構建沿黃生態經濟帶的過程中做到以實際成效禮敬母親河,不僅是新鄉市的責任所在,更是促進鄭新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利益所在。抓準沿黃生態帶“中原綠色生命線、鄭新融合發展脈、黃河文化傳承軸”的發展定位,同時以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決心和堅韌的意志加快推進沿黃生態帶建設,正在逐漸成為新鄉市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頭戲。

如何開發利用好黃河,事關河南省發展大局,更牽連著人民群眾的發展福祉。根據流域生態經濟理論來看,如果能夠在保證經濟、社會和生態三者綜合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沿黃生態經濟帶的發展規劃,沿黃各省市的經濟發展將會邁向新的階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