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孝子,越難成功

新聞 美文 夏城彬 2019-02-28
越孝子,越難成功

成長的煩惱

春節過後,人們陸陸續續從老家回到了自己工作的城市。

北京衛視的早間新聞——《早安北京》,在大年初六——也就是公共假期最後一天,播出了一段對離開家鄉回到城市工作的人們的採訪。鬥志昂揚的少見,沉重者居多。

這和一週前那些不遠千里、雖風塵僕僕、卻風雨無阻、義無反顧、又興奮不已的返鄉情緒截然不同。

僅僅一週而已,畫風陡變。

這陡變的畫風中,有離家的不捨、有分離的感懷、有對歲月的感慨、有對生活的無奈。包含了太多東西。

越孝子,越難成功

人生兩大憾事:生離和死別。

為何頻頻上演。

不如不歸來,又省離別苦。

和父母的絞殺,是我們畢生的功課。

西方社會和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有很大不同。

西方社會,每個家庭都追求自己作為獨立的個體,追求自主性、自我性,追求自由。

面對這種願望,每個成年子女,都會和原生家庭、和父母脫離。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曾經因為追求這些,和自己的父母脫離,一代一代,就這樣延續下來。

而東方社會則不然。

東方社會獨有的文化,是孩子向父母“投降”的文化,父母希望孩子能認同自己,比如,東方社會很講究“孝”。

這就會讓孩子和父母一次次陷入一種“認同父母”和“做自己”的糾結之中。

“認同父母”是民族和家族的集體潛意識迫使,根深蒂固;“做自己”是人性深處的天然使然。

這兩者的糾結,就會讓你和你的父母之間,形成絞殺。

人,只有活出主體性,才能活出生命的活力。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是“先己後人”,“先人後己”是後天習得的道德和文化使然,不是天性。

越孝子,越難成功

活出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然後,才是自己組建的家庭,再然後,才是父母和子女。

這才是對的順序,也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