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百貨月底謝幕

新世界百貨 經濟 電子商務 移動互聯網 大連新聞網 2017-06-05
新世界百貨月底謝幕

昨天上午,剛到單位開始工作的市民宋巧就接到了署名為新世界百貨的一條短信。“會員您好:2017年6月30日將結束營業,感謝您15年的支持和信賴。即日起請持會員卡到3F 會員中心兌換積分禮品,為避免因此給您帶來損失,請務必及時到店兌換。”在天津街堅守了15年的新世界百貨要閉店了?記者昨日致電大連新世界百貨求證時,對方確認了此消息屬實。“此次大連新世界百貨的變化,是由於業主方收回物業,做重新的安排及調整。”大連新世界百貨給出的書面答覆顯示,該店將於今年本月30日下午停止營業。

部分品牌已經開始撤櫃

昨天,大連新世界百貨的微信公眾號上,最新推送的一條微信中,“謝幕盛宴”為主題的廣告案讓人有些不捨。這條微信的主要內容,跟宋巧收到的短信內容基本一致,主要是向大連新世界百貨的會員說明情況,提示會員兌換積分禮品,同時,也有謝幕活動低至2折的廣告語。

昨日在位於天津街的新世界百貨內看到,店內各樓層都已經有個別品牌開始撤櫃,服務人員正在忙著清點打包,個別品牌甚至已經撤櫃完畢。而其餘一些品牌還是在做撤櫃折扣,希望能在閉店之前,把部分陳列商品銷售出去。部分租賃店面則仍在正常營業。

而在三樓的會員中心記者看到,這裡陸續有會員趕到,詢問閉店以及積分兌換的相關事宜。工作人員提示,該店將在6月30日閉店,卡內積分7月1日起將全部清零,希望會員們儘快兌換積分。“不管怎麼說,提前一個月告知會員,也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在現場,記者遇到的多位會員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而對於這家在大連經營了多年的百貨店,很多人還是心有留戀。

其實,早在今年4月,大連零售業就傳出了新世界百貨將要閉店的消息。“當時的消息都來自於業內人士的小道消息,並沒有準確的信息源指向。”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昨天上午,記者致電大連新世界百貨詢問相關情況,對方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書面的針對媒體和消費者的《大連新世界百貨即將停止營業公告》,這份公告確認了大連新世界百貨將於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下午開始停止營業。對於此次閉店的原因,公告中的表述是,“此次大連新世界百貨的變化,是由於業主方收回物業,做重新的安排及調整。大連新世界百貨作為承租方既配合到它的發展,也保護了自身的利益。”

同時,在這份公告中,新世界百貨方面還表示,“從發展的眼光看待當今新消費趨勢下的新零售轉型必須找到更適合的物業。1、大連新世界百貨現在的物業規模小且已臨近合同期,在新零售的形勢下,難以滿足我們提供更好的消費者服務的需求及未來業務發展的需要。2、騰籠換鳥,優化物業結構,找規模更大更優質的物業去發展,是我們後續的重點。新世界百貨的發展腳步是不會停的!”而對於其他方面的事宜,這份公告中也有涉及,“在2017年6月30日前,關於大連新世界百貨VIP積分、預付卡、供應商、商業合作伙伴等相關各項事宜,將會予以妥善辦理,請大家放心。”

一紙公告確認月底閉店天津街上的15年記憶

從2002年11月在天津街開業至今,新世界百貨已經在大連深耕了15個春秋。期間,他們見證了大連零售業開疆拓土最輝煌的發展期,也經歷過電商衝擊、實體經濟下滑的陣痛期。客觀地說,由於地理位置並不在大連百貨零售業的核心圈層,多年來,其銷售業績一直不溫不火。跟很多商場在下班之後熱鬧非凡相比,新世界百貨最繁忙的時候往往是在中午,友好廣場到中山廣場一帶的白領們最愛是在中午休息的時候光顧這裡。在很多大連零售業內人士的眼中,即便是在大連實體零售業最火爆的那幾年,大連新世界百貨也不是大連零售業銷售額排名最靠前的商場。作為香港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公司,新世界百貨似乎傳承著港資百貨特有的一些東西。最早出現在大連的新世界百貨,其實是定位於高端商場,銷售的品牌很多是國際品牌,但在經營一段時間發現定位難以與當時大連市場的消費融合時,新世界百貨做了相應調整。

事實上,新世界百貨一直有著自己獨樹一幟的印記。在天津街上當年紅火一時的幾個兄弟商場都相繼沉寂之後,新世界百貨在這裡堅守了15年。在實體零售業鼎盛的年代裡,對大連本土零售業的輪番促銷,新世界很少直接參與競爭,而是一直在深耕會員營銷、拉動會員消費上下功夫,每年的店慶、內部員工日也是廣有影響;多年的業態調整,新世界把女鞋作為最主打的業態,每個月19日的搶鞋日幾乎做成了一個城市性的商業品牌,很多女鞋都把大連主要的銷售陣地放在了新世界百貨……

但15年的堅守,並沒有阻擋最終的結局。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新世界百貨面臨謝幕已成定局。縱觀近年來的大連零售業,久光百貨已經在去年9月份開始停止了其百貨零售業務,永輝超市也關閉了在連唯一一家店面,實體零售業面臨的關店潮,似乎正在襲來。“其實,在一定意義上說,實體零售業做百年老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連連鎖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趙順認為,如今的實體零售業,堅守常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習慣接受商業品牌的離開,或許才是新的常態。

記者孫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