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轉板科創板,改革有望破冰'

"

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

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新三板:轉板科創板,改革有望破冰


(2019年7月22日,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圖/視覺中國)


《財經》記者 王穎 | 文 陸玲 | 編輯

萬眾矚目的科創板火爆開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含了曾經掛牌新三板的4只股票,分別是西部超導、天準科技、嘉元科技、南微醫學。

與曾經掛牌新三板時的市值相比,上述四家企業在科創板獲得了超高溢價。

“估值的提升不能簡單類比。”有專家認為,科創板制度設計特殊,前五日沒有漲跌幅限制,轉板科創板市值高溢價並不能否定新三板的價值,反而說明了新三板在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此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公開表示,將統籌推進新三板改革,優化融資、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等制度安排,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和吸引力。

實際上,當前新三板改革已成共識,監管層近期密集表態,傳遞改革信號。

“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在今年5月一場論壇上表示,經過六年的發展建設,目前新三板具備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場基礎。

至於改革的方向,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提出,從融資併購改革、交易改革、分層改革、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等四大方面有步驟分階段推進。

新三板新一輪深化改革有望加速。

轉板科創板


作為從新三板到科創板的“轉板股”,西部超導、天準科技、嘉元科技、南微醫學4家公司上市首日股價飆升,漲幅分別為267%、86%、101%、111%。

西部超導、嘉元科技、天準科技從新三板摘牌之前的市值分別為47億、26億、18億,而科創板上市當日市值則分別達到了266.6億、130.81億、91.77億,幾乎是原來的5倍。


"

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新三板:轉板科創板,改革有望破冰


(2019年7月22日,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圖/視覺中國)


《財經》記者 王穎 | 文 陸玲 | 編輯

萬眾矚目的科創板火爆開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含了曾經掛牌新三板的4只股票,分別是西部超導、天準科技、嘉元科技、南微醫學。

與曾經掛牌新三板時的市值相比,上述四家企業在科創板獲得了超高溢價。

“估值的提升不能簡單類比。”有專家認為,科創板制度設計特殊,前五日沒有漲跌幅限制,轉板科創板市值高溢價並不能否定新三板的價值,反而說明了新三板在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與科創板的“熱”相比,新三板市場的“冷”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差導致新三板定價功能較差。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此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公開表示,將統籌推進新三板改革,優化融資、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等制度安排,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和吸引力。

實際上,當前新三板改革已成共識,監管層近期密集表態,傳遞改革信號。

“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在今年5月一場論壇上表示,經過六年的發展建設,目前新三板具備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場基礎。

至於改革的方向,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提出,從融資併購改革、交易改革、分層改革、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等四大方面有步驟分階段推進。

新三板新一輪深化改革有望加速。

轉板科創板


作為從新三板到科創板的“轉板股”,西部超導、天準科技、嘉元科技、南微醫學4家公司上市首日股價飆升,漲幅分別為267%、86%、101%、111%。

西部超導、嘉元科技、天準科技從新三板摘牌之前的市值分別為47億、26億、18億,而科創板上市當日市值則分別達到了266.6億、130.81億、91.77億,幾乎是原來的5倍。


新三板:轉板科創板,改革有望破冰



“二者估值不能簡單類比。”聯訊證券分析師彭海認為,新三板目前主要偏股權市場,科創板主要是二級市場,從股權市場到二級市場這中間疊加了時間成本、跨市場風險、不同交易制度等綜合因素。而科創板作為目前關注度比較高的市場,前期流動性較好,也帶來一部分的流動性溢價。

實際上,不僅僅是新三板,即使和主板相比、和港股相比,科創板的超高市盈率和市值高溢價也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中國通號H股7月22日收盤價僅5.43港元,22日A股暴漲109.74%達12.27元,接近H股的三倍之多。科創板目前25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更是達到驚人的120倍。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科創板特殊的制度設計,前五日沒有漲跌幅限制,新股看似漲幅驚人、換手率奇高,但並不誇張,只是把原來的上市後連續漲停板的漲幅提前到上市首日罷了。

除了四家上市企業,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7月17日,科創板共受理申請148家,其中與新三板相關的公司40家(包括15家掛牌公司、摘牌公司25家),佔比27.02%。

上述40家新三板公司中,11家曾為創新層企業,佔比27.5%,1家企業(南微醫學)摘牌時尚未實施分層。

目前已通過上市委審議提交證監會註冊的公司共31家,其中與新三板相關的公司5家(5家全部為已摘牌公司),佔比16.13%。

科創板申報企業中有不少出自新三板,反而說明了新三板在支持和服務掛牌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折射了多層次市場體系發展的成效。大量初創企業通過新三板對接資本市場,募集發展資金。

25家已摘牌企業平均掛牌時間為2.1年,掛牌時間最長的為西部超導4.5年。以西部超導為例,其在新三板掛牌期間累計融資逾10億元。嘉元科技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在2016年3月、2016年11月、2017年9月分別募資4725萬元、5850萬元、1.18億元。

此外,科創板申報企業中,新三板公司在盈利(淨利潤)表現上略高於申報總體,見下表:

天準科技2015年的淨利潤為2773萬元,2018年淨利潤達到了9447萬元;嘉元科技2015年披露的淨利潤為1838萬元,2018年淨利潤達到17643萬元,企業成長顯著。

正如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所說,科創板是制度增量改革的試點,是“改革試驗田”,要形成可以複製、推廣的經驗,推廣到資本市場其他板塊,從而統籌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促進優勢互補,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不少受訪的專家稱,服務科技創新只靠科創板一個板塊是不夠的。科創板的高門檻決定了大量初創企業、中小微企業無法通過科創板獲得支持,“即使對頭部掛牌企業而言,轉板科創板也需要經歷新一輪成本投入,且後期仍然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而新三板恰恰偏向於服務更廣大的創新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掛牌成本低,程序更加簡單,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共同組成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金字塔的基石,塔基穩固了,整個金字塔自然屹立不倒。

“長遠來看,科創板這支特種部隊,是在新三板這一資本市場全面改革的基礎之上的定向突圍。新三板和科創板可以說是一種競合關係,它們更像是先鋒部隊和主力部隊的關係。”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董事總經理張可亮打了個比方。

改革有望破冰


雖然新三板孕育出了不少優質掛牌企業,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來,新三板的市場表現確實有點“冷”。市場參與度下滑、融資併購功能下降、市場交易活躍度不足等問題,致使新三板市場對企業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弱。

在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看來,問題的核心在於流動性困境。流動性是所有市場的根本和基礎,沒有市場流動性,就必定會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市場反應。

目前科創板的資金門檻是50萬元,兩年投資經驗,新三板500萬元的超高門檻,則將大部分投資者擋在門外,現在新三板市場大概有40多萬投資者,科創板大概有350萬投資者,兩者之間相差近9倍。

“前幾年新三板一級市場已經很活躍了,每年定增額都在1000多億,2018年降到600多億,原因就在於二級市場。”張可亮直言,作為投資機構,從一級市場“批發”來的股權,是希望拿到二級市場“零售”賣掉,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這個鏈條就無法繼續。

資金的退出成為懸在新三板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些資金,有來自於股東的定增,也有來自於私募機構的投資和員工的股權激勵,如果這些資金無法順利退出,將極大地打擊市場人士對新三板的信心。

監管層同樣注意到了新三板市場存在的問題,更於近期密集表態,向市場傳遞改革信號。

易會滿表示,中小企業融資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而深化新三板改革,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和吸引力,正是優化股權融資、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治本之策之一。

徐明提到,新三板的制度設計提高了證券市場對中小微企業的包容度,其優勢在於企業掛牌新三板規則明確、預期穩定、流程透明。

在他看來,萬家中小微企業通過掛牌,較好地解決了公司治理、會計信息規範和信息公開問題,掃除了對接金融體系的微觀障礙。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即銀行借貸。但銀行普惠金融難以推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小企業信息不夠公開透明。”張可亮稱,“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要藥引子,而新三板就是這個藥引子。”

在不少受訪的專業人士看來,新三板改革不僅監管層有共識,市場也有共識,政策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此前新三板開啟了一系列存量改革的探索:優化了分層標準,配套了相應的差異化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優化發行和併購重組制度;改革交易制度;建立做市商評價激勵機制等。

周運南認為,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沒有市場期望的快和大,主要是存量改革,增量改革很少,而增量改革才能對市場起到雪中送炭的功效。“當然存量改革是增量改革的基礎,這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周運南補充道。

由此,新三板深化改革的最終落腳點,便落在了增量改革上。

隋強指出,下一步將推出授權發行,實施並聯審查;推進交易改革,上線集合競價交易系統;推進分層改革;研究投資者准入門檻的差異化,推動外國戰略投資者、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市場。

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分層改革。實際上,創新層之上再推出精選層的呼聲,由來已久。有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會有新的政策。

對於精選層的具體改革方案,市場上流傳著不同的版本,張可亮告訴《財經》記者,“目前主流的設想,包括實施公開發行、降低投資者門檻以及連續競價交易等要素。”

在他看來,目前新三板定增發行,最多不超過35人,改為公開發行、降低投資者門檻後,更多的人進來打新,交投自然活躍,再加上連續競價,估值得到修復,投機機構能順利退出,企業也更加願意到新三板掛牌,“這是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但也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新三板連續競價不現實,因為股權不夠分散,股東人數少,交易少,不具備推出連續競價的基礎條件。

據瞭解,全國股轉公司近日召集了數十家新三板做市商,探討交易制度改革,考慮推出混合做市機制。

目前新三板交易制度有盤中做市交易、集合競價,以及盤後協議轉讓。盤中做市交易和集合競價只能二選一。創新層集合競價交易每天五次,基礎層每天一次。而所謂的混合做市機制,是將集合競價和做市交易結合在一起。

周運南表示,混合做市既可以保證現有做市制度“提供報價和撮合交易”的初衷,又可以避免做市商的消極做市行為,還可以實現報價的公開,真正讓做市交易的優勢發揮至極致。

有機構研究團隊曾表示,單一的競價或做市制度各有優缺點,目前世界主要交易所均實行混合交易制度。

但在張可亮看來,目前新三板的做市制度效果不及預期,交易量不斷走低,“現在做市商少,部分做市商是國有企業,決策鏈條太長,為了規避風險,不主動做市。有些做市商對公司的價值沒有判斷,股票漲了捨不得賣,跌了又不想買,反而助漲助跌。”

他建議放開私募做市,“私募在業務上更加聚焦,會更加積極地對公司的價值和風險進行研判,而且做市商多了可以相互交易,提升成交量。”

新三板改革迫在眉睫。隨著科創板的穩步推進,也會為新三板改革打開新的空間,提供有益的借鑑。

(本文首刊於2019年8月5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