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密度≠高性能——走出片面追求高比能量的誤區

不知從何時起,新能源汽車走進了一個誤區。

走進車展,百分之八十的新能源車標識上,都用顯眼的字體寫明瞭‘電池的能量密度’,比能量越高的車型,越受歡迎。

然而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高比能量,並不代表這款車的性能就高了。

比能量,只是汽車性能的一部分

作為電動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池的比能量直接決定了電動汽車續航,可以說是性能至關重要的一環。

但一輛車的性能,並非只受電池這一個部件影響。

高能量密度≠高性能——走出片面追求高比能量的誤區

以日前正式出臺的2019版《EV-TEST(電動汽車測評)管理規則》為參考,一輛“好的電動汽車”,主要考量的是7個方面的性能:續航、充電、安全、動力、操控性、舒適性、便利性及品質(含外觀內飾)。

高能量密度≠高性能——走出片面追求高比能量的誤區

高比能量會在續航方面造成有利的影響,但同時也會導致充電時間變長,對其他幾個方面造成的影響不大。

自然,也就和‘高性能’不掛鉤。

高比能量的負面效果

片面追求高比能量,還有可能造成一些負面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其中一個負面效果:能量密度越高,意味著電池的成本也越高,就會導致電動汽車的價格上升。

但很少有人知道高比能量電池帶來的另一個負面效果:電池能發揮多少效果,取決於電控系統,而電控系統的技術升級難度一樣很高。

高能量密度≠高性能——走出片面追求高比能量的誤區

如果電控系統無法駕馭高比能量電池,那麼不僅高比能量電池帶來的續航加成減少,電動汽車本身的危險性也將驟升!

新時代電動汽車的方向

片面追求高比能量影響的還不止這些,對於新時代的購車者來說,他們考慮的問題更加純粹。

在這個時代,有多少人能做到手機離手?又有多少人能忍受乏味枯燥的旅途?

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想要讓高比能量電池發揮預定的效果,就必須在舒適度和便利性方面做出犧牲。

高能量密度≠高性能——走出片面追求高比能量的誤區

一個追求‘電動汽車’這種新概念的購車者,恐怕不太願意忍受這種退步。

更何況,未來的趨勢明顯是智能汽車,單純追求高續航的道路,本身就已經走不遠了。

高能量密度≠高性能——走出片面追求高比能量的誤區

國內車界追求高能量密度的風氣,源自長時間的續航不足焦慮症。

但時代已經變了,隨著基礎續航的提升,滿足人們的通勤需求已經不是難題。

在這個新的時代,過高的追求比能量已經喪失了本來的意義,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改善車輛品質,或許才是車企的當務之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