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自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車型之一,便是電動物流車。2013年、2014年,電動專用車(大部分是物流車)僅僅是小試牛刀;2015年產量飆升;2016年,在最後一個月才讓專用車進推薦目錄的情況下,仍然產出6.1萬輛;2017年上半年電動專用車產出1.3萬輛,同比增91%。

電動物流車市場前景誘人,不僅原來生產物流車的企業紛紛加入,而且投資者、運營商也非常看好,但是電動物流車的實際運營情況如何?

來自一線的調研最有說服力,本文根據來自一線的電動物流車調研結果綜述,分“運營場景”“能否滿足運營需求”和“是否划算”三個維度,試圖呈現電動物流車的運營實際效果。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電動專用車歷年產量(單位:千輛)

一、 電動物流車的運營場景

電動物流車都在哪裡運營?

喜歡購物的朋友一定對“蘇浙滬包郵”的表述熟悉,珠三角地區電商最為發達的特權區,也是其他物流貨運的密集區域。對於電動物流車來說,也是重要的目標市場。

本文涉及了9輛車的運營情況,運營的地點分佈在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

當然,目前電動物流車的主要運營場地不僅僅有江浙滬等地區,還包括北京、廣東深圳、四川成都、山西太原、湖北襄陽等地,未來隨著各大主機廠的發力,各車企所在地也必將成為運營主戰場。總體上講,目前的電動物流車推廣應用與當地近年來(2015年至今)的地方補貼及路權政策呈現強相關聯性。

在哪裡運營?

車輛代號

地點

車輛1

上海

車輛2

蘇州

車輛3

深圳

車輛4

成都

車輛5

蘇州

車輛6

南京

車輛7

台州

車輛8

上海

車輛9

上海

是哪種貨運?

車輛代號

貨運類型

車輛1

快遞公司配送

車輛2

城市短途配送

車輛3

城市商超物流配送

車輛4

傢俱/散貨配送

車輛5

城市飲用水配送

車輛6

快遞城市配送

車輛7

快件、包裹等輕拋

車輛8

城市生鮮配送

車輛9

蔬菜水果配送

想到物流車,普通人腦海裡可能呈現出京東、順豐的快遞車的形象。不過,本文涉及的9輛車的調研報告中,有6輛是營業網點的物流配送,3輛是快遞配送。3輛快遞配送中,只有車輛1用於最後一公里配送,車輛6和7都是配送中心和網點之間的配送。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儘管從續航里程看,城區內300公里運營需求以下的物流配送都能被電動物流車替代。但是200公里以上的運營,電動物流車的實際續航往往不能達到。而最後一公里的快遞派送,汽車的行駛和停靠都不如兩輪車、三輪車方便。但城市內的貨運物流,是電動物流車的主要市場,一方面續航里程夠,二來很多城市為了防治空氣汙染,給予電動物流車特別的路權。這9輛車的運營環境也符合電動物流車的預期。

速度和載重夠不夠?

車輛代號

標稱載重量

實際載重情況

行駛最高時速

行駛平均時速

車輛1

450kg

300kg

50

20

車輛2

515kg

500kg

90

40

車輛3

2905kg

500-800kg

100

46.8

車輛4

1495kg

1500-3500kg

60

46.8

車輛5

690kg

500-800kg

72

25-30

車輛6

690kg

300-500kg

40

20-30

車輛7

595Kg、465Kg

300kg

75

18

車輛8

550kg

300-500kg

25

15

車輛9

550kg

500-800kg

60

40

載重上,9輛車的調查都基本不存在超載問題,以輕載為主。由於多在城市內部活動,平均時速多在30km/小時左右,車輛的性能也能滿足。

行駛的路況好嗎?

車輛代號

路況

車輛1

城區路況較好,車速較平穩,2次爬坡

車輛2

工業園區路況一般,車速較快,爬坡5次

車輛3

部分市區部分高速,路況好

車輛4

市區路段,路況較好

車輛5

市區及居民小區,路況較好

車輛6

經濟開發區,交通暢通,路況好

車輛7

工業區路況好,紅綠燈少,車速一般,爬坡一次

車輛8

路況較好,市區路段,交通不暢

車輛9

市區道路速度一般在40-60km/h

從9輛車的運營來看,電動物流車一般都在城市、開發區運營,路況好,偶有交通不暢,爬坡不是很多。司機大多駕齡長,經驗豐富,駕駛習慣也比較好,技術也熟練。

司機開空調嗎?

物流車是生產工具,並不是很注重駕駛體驗。但是,調查有空調記錄的8輛車中,有5輛都是全程開空調的,都是在比較熱的夏季。沒有開空調的3輛分別在12月、10月和11月調研的。由此可見,駕駛員對空調的需求還是必需的。

車輛代號

調研月份

開空調與否

空調配置

車輛1

8月

全程開空調

標配

車輛2

7月

全程開空調

標配

車輛3

12月

全程不開空調

標配

車輛4

6月

全程開空調

標配

車輛5

7月

全程開空調

標配

車輛6

10月

全程不開空調

標配

車輛7

6月

全程開空調

標配

車輛8

11月

全程不開空調

標配

車輛9

5月

未提及

選配

空調費電不算很大,可能是隻是製冷費電小。車輛2司機表示該車空調耗電基本在10%左右。車輛5司機也表示空調耗電比較少。從車輛配置來看,只有一輛車是選配冷風空調的,其他都是標配。

總體來看,電動物流車的典型場景是,城市內配送,低速輕載,路況也較好,司機經驗豐富,駕駛習慣良好,技術熟練。

二、能滿足運營需求嗎

行駛的距離有多長?

車輛代號

單次里程(km)

標稱續航里程(km)

實測推測續航(km)

充一次電滿足運營?

車輛1

22

160

128.5

跑兩趟,剩20-40%電量

車輛2

119

265

250-300

剩餘30-40%電量

車輛3

113.02

155

120-150

日常里程200公里以上,中午補電

車輛4

75

200

170-180

有時需要補電

車輛5

134

265

150-200

續航里程短,有時第二趟得換燃油車再送貨

車輛6

13.09

265

60-80

續航只有一半,不敢跑遠

車輛7

55

200

167

剩餘20%電量

車輛8

10.14

200

110

續航比標定少,剩20%就停駛

車輛9

8

120

70-80

剩餘40%-50%電量

行駛134公里的車輛5,每天為袋裝水公司送水給客戶,日均行駛都在100多公里。實際的續航里程比標稱的短太多,有時候上午出去送貨後,下午還得回公司換燃油車再送貨。

行駛119公里的車輛2,每天從汽配城收集零部件,給修理廠配送零部件,投送的網點多。晚上充電一次即可。

行駛113.02公里的車輛3,該車一般日常行駛里程在200公里以上,中午出車後返回充電點補電。

其餘車輛運營里程短,都是夜間充電一次即可。

9個車輛中,有4個在滿足每日運營里程之後,還有餘電。其餘5個車輛,或者需要補電,或者直接停駛。

從標稱的綜合工況續航來看,如果車輛能夠達到或者接近標稱里程,就能使剩下5個車輛中的4個達到充電一次就能符合運營里程的要求。但是,有5款與廠家公佈的誤差都在40km以內。而車輛5、6、8、9則誤差較大。

特別嚴重的是車輛6,司機介紹,在電量低於50%後基本就不能啟動,曾發生過剩餘55%便熄火等待救援的情況。車輛5也存在此問題,該車在電量低於40%後電量下降較快,且動力明顯不足,20%-30%時爬坡明顯吃力。車輛5和車輛6屬於一家公司同一車輛,使用方都對車輛非常不滿意。車輛5所在公司表示基本不會考慮購買或者長期租用。車輛9司機表示,該車輛在剩餘電量為30-40%左右必須要及時充電,否則就會有明顯的電量不足現象。

故障率高不高?

電動物流車急於投放搶補貼的消息時有耳聞,9輛車的調研揭示得更加直接。

車輛代號

質量評估

具體表現

車輛1

過關

無質量問題、無故障

車輛2

嚴重

存在較大質量問題

車輛3

過關

未出現較大故障,車剛使用

車輛4

過關

未出現較大故障

車輛5

極其嚴重

五大質量問題:續航里程虛、充電不滿、充電發熱大、掛擋難、震動大

車輛6

極其嚴重

五大質量問題:續航里程虛、充電不滿、充電發熱大、掛擋難、震動大

車輛7

嚴重

四大問題:有兩次熄火;剎車有時失靈;車門打不開;自動檔位不清不好掛

車輛8

嚴重

續航不足

車輛9

嚴重

續航不足

9輛車調研中,只有3輛車堪稱質量過關,另有4輛有嚴重質量問題,還有2輛有極其嚴重的質量問題。

車輛5/車輛6不僅在電池上問題很大,而且掛檔難,充電發熱嚴重,車輛震動劇烈。車輛7所在公司表示,曾發生過兩次熄火現象,調研的車輛存在剎車失靈的問題。

車輛8和車輛9都有續航里程不足的問題。車輛2則是問題多多,包括方向盤框量太大,後橋齒輪異響,車門拉壞,充電發熱等等。

故障修復方面,使用者也多數不滿。其中,車輛8 駕駛員特別強調,對車輛總體滿意,但售後服務滯後,需強化服務保障。

車輛6則指出,公司7輛車目前只有4輛車還在使用,另外3輛已送往服務站維修,最長時間的有3個月左右仍未維修完畢,目前在使用車輛中只有1輛車況較好,公司對該批車輛非常不滿意

怎麼充電?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充電方面,7款選擇慢充,2款快充,由此可見,新能源物流車尤其是微面領域,車主還是傾向於以慢充為主(成本更低,且更容易實現),快充主要作為應急補充,而電量較大的車輛則主要考慮快充。基本是晚上充電白天使用。除車輛5、6駕駛員反映有充不滿電的現象外,基本無太大問題。

小結

車輛代號

能否滿足運營要求

提升方面

車輛1

滿足

續航增加

車輛2

基本滿足

車輛質量進一步提高,減少故障率

車輛3

基本滿足

續航增加

車輛4

滿足

續航增加

車輛5

不滿足

質量過關、續航提升

車輛6

不滿足

質量過關、續航提升、價格優惠

車輛7

基本滿足

做工水平和售後服務

車輛8

基本滿足

希望續航到180-200左右

車輛9

滿足

路權問題

總體來說,9輛車中,有3輛車的家客戶表示可以滿足運營需求,有4輛基本滿足,有2輛不滿足。基本滿足運營需求的車輛,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顯然,電動物流車的品質和故障率過高了,可以說完全沒有達到汽車產品應該有的標準。從車輛的品牌來看,較為知名的商用車企業生產的電動物流車品質較高、故障率小,而開始新能源汽車推廣之後,借電動化上位的電動物流車品牌,品質和故障率堪憂。

三、用電動物流車劃不划算?

車輛運營權的獲得方式?

車輛代號

運營權獲取方式

租金

標稱載重量

車輛1

以租代售

兩年後歸租方

3000元/月 2年7.2萬

450kg

車輛2

租賃

600元/月 7200元/年

515kg

車輛3

分時租賃

1.5-1.8元/公里,60公里+ 5-5.8元/公里,帶司機,70元+

2905kg

車輛4

租賃

1年租:5300元/月 3年租:5000元/月

1495kg

車輛5

租賃

600元/月 7200元/年

690kg

車輛6

租賃

700元/月 8400元/年

690kg

車輛7

租賃

3000元/月 36000元/年

595Kg、465Kg

車輛8

租賃

2000元/月 24000元/年

550kg

車輛9

租賃

24000元/年

550kg

目前電動物流車一是購置成本略高,二來物流運營商和司機都還不熟悉,因此多數採用租賃模式。這9輛車中,全部都是租賃方式。車輛1是以租代售,租賃兩年之後,車輛就歸租賃方所有。車輛3則是分時租賃,跑貨運的司機從租賃平臺租車拉貨。

租金方面,一般而言物流車的價格和租金都和載貨能力成正比。但在電動物流車方面,不全因此定價。車輛3和車輛4都算大車,載重量分別是2905kg和1495kg,租金也確實較其他車輛高一個檔次。其餘車輛載重量在450-690kg之間,月租在600元-3000元之間。但是,車輛5和車輛6載重量在這7個車輛中最高,為690kg,月租金卻只有600元和700元。從此前的運營情況看,車輛5和6都被運營方反映為“特別不滿意”。車輛2租金也最便宜,但是質量問題較大。車輛1租金較貴,3000元月租,但兩年可以獲得車輛所有權,並且用戶反饋很好。

運營成本低嗎?

只討論使用環節的話,電動物流車的單位運營成本,相對於燃油車而言,毫無疑問是低的。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在問詢運營方或者司機時,絕大部分的反饋都表示單位運營成本優勢明顯。

以一輛和載重量最小的車輛1類似的柴油物流來對比:

百公里油耗按8L、柴油價格按5.5元/L計算,每公里費用=5.5*8/100=0.44元/km。這還是比較小的燃油物流車,如果是4.2米的物流車,載貨一般成本在0.8元/公里-1.2元/公里。而車輛1只需要0.29元,除了車輛3,其餘各車輛也優勢不小。車輛3如前所述,運力接近車輛1大5倍左右。

單位運營成本,主要取決於車輛充電的電價有關。此次調查中,大部分車輛都用商業電價,有2個車輛用居民用電。有統計的8個車輛充電時沒有充電服務費和停車費,如果有這部分成本,電動物流車的運營成本就急劇上升,與燃油車的優勢不明顯。

綜合初始租車等成本,賬面上電動物流車仍比燃油物流車優惠。有兩個車輛對比了運力相稱的燃油物流車的綜合成本: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可以看到,車輛1在前兩年電動物流車的成本略微優於燃油車。但是,車輛1是以租代購形式,第三年之後沒有租金,如果把前兩年租金攤到更多年份,優勢明顯。

車輛4和同級別燃油物流車成本對比

車輛類型

購車成本

購置稅

車船使用稅

交強險

商業險

保養費用

油費/電費

小計

燃油車

80000

6838

1500

9250

22214.9

40000

251000

410803

電動車

150000

0

0

9250

36994.75

4950

62980

264175

車輛4對比同級別燃油物流車,雖然購置成本高,但是每年運營的油電差可以省下37603元,5年下來非常可觀,此外,免購置稅、車船稅,交強險持平,商業險更貴,保養費用便宜,如此綜合下來。車輛4如果能運營到5年,相對於燃油車成本節約15萬,差不多買兩輛和車輛4運力接近的燃油物流車。

目前,純電動物流車和燃油物流車主要的成本差異在於電池加驅動系統。裝載在電動物流車的三元電池PACK價格在1500元/度電左右,以40度點為例,約為60000元,而電機電控成本部分要比燃油物流車高2萬元左右。產品成本要比同類型燃油物流車高8萬元左右。

根據2017年新版國家補貼標準計算可知,37度電可獲得國家補貼57000元,如果地方補貼也能拿到,最多可補28600元,共計85500元。國補加地補基本能覆蓋電動物流車比燃油物流車高出的成本。

因此,如果電動物流車能和燃油物流車在運營穩定性上相提並論的話,電動物流車運營成本無疑要優惠得多。

另外還有兩個因素本次調研無法覆蓋。一是,當前的補貼政策要求運營車輛必須在運營3萬公里之後才能申領補貼,這意味著上述85500元近兩年的財務成本。搭載更多電池的電動物流車資金墊付更多。

二是,即便電動物流車和燃油物流車服役了相同的運營年限,燃油物流車有10%左右的殘值率,但電動物流車的殘值不能預期。有一些企業開始做動力電池回收,如果衰減情況可控,未來電動物流車的殘值可能更高。

總結

從賬面看,無論是單位運營成本,還是綜合運營成本,電動物流車相對於燃油物流車都有顯著的優勢。但是,電動物流車的品質差、故障率高,能否持續運營還是問號,由此導致的運營維修成本必然上升,也影響運營收入。因此,電動物流車對燃油物流車的替代,需要以優秀的電動物流車作為前提,當前市場上的產品難堪大任。

· END ·

乾貨滿滿:電動物流車運營效果一線調研成果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