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造船出海”:改革創新才有底氣

新能源 中核集團 核技術 中國核電 投資 中國商務新聞網 2018-12-05

“中國的核電技術發展,不會被人‘卡脖子’!”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時間座標點上,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喊出了底氣。

63載的攻堅克難、艱苦奮鬥,中核集團從“國之榮光”到“國之重器”再到“國家名片”,在中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核大國走向核強國的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革開放40年的鴻篇鉅製,更是清晰地勾勒出其快速發展的“容貌”。

底氣從何而來?今年年中,備受矚目的AP1000實現了重大突破,其首個示範工程——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時隔3個月,具備了商業運行條件;與此同時,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建設如火如荼地推進,全球首堆有望在2020年建成投產;跨過核電版圖,放眼核電產業鏈的“前端”,自主研發的高性能CF系列燃料組件,完成了首個循環輻照考驗;在產業“後端”,中核環保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核循環產業發展邁出關鍵步伐,拼接起核工業全產業鏈的最後一塊版圖……

談及未來中國核工業的發展,餘劍鋒說:“將來的中國核工業是一個完整的、先進的核工業產業鏈,是一個涉及所有專業的科技創新平臺,同時我們不會閉門造車,我們是對國內外所有相關單位開放、發展空間很大的平臺。”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多年來,改革二字是中核集團發展的底色,面向中國核工業的明天,中核人信心十足,一幅宏大的核工業全產業鏈發展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造“華龍一號”駛向世界

1957年,世界第一座商用核電站——美國希平港核電站併網發電時,中國核工業才剛起步,當時的核工業主要為國防建設服務。後來,隨著世界局勢漸穩,核工業才逐步轉為民用。

30多年後,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在浙江海鹽破土動工。1991年,秦山核電站的建成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此後,中國的核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投運核電機組共37臺,運行裝機容量達3581萬千瓦。

餘劍鋒介紹,在核電方面,中核集團相繼掌握了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但在這過程中,無論是研發、設計還是建造,中國的核電發展都有需要依賴外國進口的環節。

“我們能不能靠自己的實力,建造一座從設計到建設都完全自主的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這是困擾中核人的一道難題。

從30萬千瓦起步,我國的核電研發就非常注重吸收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成果,引進了法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核電技術,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吸收和再創新,成功研發了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2014年8月12日,“華龍一號”總體設計方案最終通過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核安全局聯合組織的專家評審。

據瞭解,“華龍一號”在設計研發的過程中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採用177組CF3先進燃料組件的堆芯,設計了能動與非能動結合的安全系統,提升了安全性,平衡了經濟性,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極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也成為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華龍一號’的國產化率已超過80%。”餘劍鋒說,雖然在產業控制上和國際先進水平比還存在差距,設備的可靠性和質量還需要提高,但中國的核電技術在快速發展,不會被人“卡脖子”。

目前,中核集團在建的“華龍一號”海內外4臺機組全部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工程各關鍵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2017年5月,“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完成穹頂吊裝,首堆必拖“魔咒”被打破。

“作為首堆示範工程,工程的設計方案固化和裝備製造是影響工程的兩大風險領域。現在看來,中核集團已經有力化解了上述兩大風險,很好地掌控了工程期,有信心在2020年建成‘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表示。

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週年新聞發佈會,邢繼說:“2019年是‘華龍一號’首堆建設的關鍵之年,將由設備安裝階段轉為調試階段,明年也是施工安裝的高峰。‘華龍一號’目前正按預期計劃向前推進,工程安全和質量處於良好受控狀態。”

“23個科研院所是核心競爭力”

從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中國核電發展靠的是什麼?“靠人才。”餘劍鋒說。“中核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是擁有涵蓋核工業所有產業環節的23個科研院所。只有把這23個科研院所培養成在技術和創新性上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才能真正領先,這才是中核集團將來的願景。”

餘劍鋒認為,一個國家的核工業要發展、要創新、要領先國際,產業規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技術領先。未來,中核集團還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包括人員薪酬績效、資產證券化和制度混改等。

“改革的第一項措施就是要加大對科研院所的投資,加強能力建設、條件建設和提高人員待遇。”餘劍鋒表示,必須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將優秀人才留在科研院所,最基本的舉措就是提高工資待遇。

他透露,中核集團的薪酬考核辦法明年將要變革,向科研人員傾斜,向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的人員傾斜,向為集團創新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員傾斜,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

此外,中核集團在資產證券化上的探索也不斷深入。2018年7月6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同輻在香港成功上市,這是中核集團旗下第六家上市企業。至此,中核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達到了60%。

推進資產證券化進程、實現股權多元化、探索混合所有制,是國有企業未來深化改革的重點。“未來,中核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將向80%看齊。在市值管理上、培育新的產業板塊上,將推動重點單位的混合所有制和股權多元化改革。相信這些改革一定能推動中國核工業更好地發展。”餘劍鋒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均斌 實習生 司雯雯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 張力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