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首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10年 垃圾都去哪了?

新能源 環境汙染 民生 社會 新華網山西 2017-06-12

原標題: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450萬噸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450萬噸

我市每天產生多少生活垃圾?這些垃圾如何分類?最終採取什麼方法進行處理?6月9日,部分市民代表以及學生,跟隨市環保局和市環衛局工作人員,參觀了我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全過程。

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類"

我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5000噸以上,以一頭成年大象重7噸為參照,我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幾乎是700多頭大象的重量。但是,通過廢品回收渠道進行資源化利用的,僅佔15%左右。

為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我市率先在長風文化商務區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處置試點,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

按照“大分流、小分類”的原則,目前,長風文化商務區有害垃圾如廢電池、電子產品、廢油漆桶、過期藥品等,由特種專業車輛集中清運、回收,運往市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置;可回收物安排專人分揀分類,定期交由廢品回收公司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如菜梗菜葉、果皮等則是委託有資質車輛清運,進行生態填埋處理,也可用於沼氣發電;其它垃圾如紡織品、破舊陶器品、塵土等填埋處理。

據市市容環境衛生機械清潔隊劉建寶隊長介紹:“7月份開始,商務區產生的餐廚垃圾將被送至市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範基地內的餐廚垃圾處理廠,變廢為寶。”

壓縮處理減少汙染

平時生活中大量產生的生活垃圾,又是如何處理的?它們首先會被運至大型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

南堰生活垃圾壓縮轉運中心是首個建成投運的大型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平均每日轉運生活垃圾1000噸,佔我市日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的約五分之一,目前主要承擔萬柏林區和晉源區居民全部生活垃圾的轉運工作。

在這裡,收集來的生活垃圾經過壓縮處理,體積可以減少三分之一,一輛大型垃圾壓縮轉運車可載重15噸以上,相當於5輛小型車輛,且全封閉壓縮轉運,這樣可有效避免拋撒、汙染路面等現象。

累計發電近十億度

“最終,生活垃圾有哪幾種處理方式?”“衛生填埋法和焚燒法哪個好?”面對大家的疑問,市環衛局有關責任人介紹,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通常有4種方法,主要包括:衛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燒法和等離子熔融法。而太原市主要採取前3種處理方式。

與衛生填埋處理相比,垃圾焚燒處理優點更多:一是項目佔地面積小。同樣的垃圾處理量,用地只是衛生填埋場的1/20至1/15;二是處理速度快。垃圾填埋處理的分解時間需要7年至30年,而焚燒處理只需要2個小時左右;三是減量效果好。填埋可減量30%,堆肥可減量60%,焚燒可減量90%;四是汙染排放低。焚燒產生的汙染僅為填埋的1/50左右;五是能源利用效率高。每噸垃圾可焚燒發電300多千瓦時,大約每5個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通過焚燒發電可滿足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用電需求。

同舟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山西省首個建成投運、且處理能力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這裡也是太原新命名的環境教育基地。自2007年1月建成投產以來,現日均處理垃圾1300噸,佔太原市區日產垃圾總量的30%。

截至2016年10月底,已累計為省城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450萬噸,累計發電9.3億度,極大地改善了省城太原空氣質量和太原市居民的生活環境。

而且,我市還在籌建兩座新的生活垃圾焚燒廠,預計再過3年,太原的生活垃圾有望全部實現無害化焚燒處理。(記者郜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