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 一見鍾情背後的心理學'

"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經典的愛情電影《泰坦尼克號》,其中Jack和Rose兩位社會地位和貧富差距雲泥之別的青年男女機緣巧合地相遇在泰坦尼克號上,Jack救下打算投海自盡的Rose之後,他們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地愛上了對方,找到了屬於真愛的快樂與幸福。雖然之後巨輪沉沒,you jump I jump,Jack為Rose犧牲生命給這段悲劇般的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但是他們在旋轉樓梯相遇時一見鍾情的對視,足以讓我們的心裡小鹿亂撞。

"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經典的愛情電影《泰坦尼克號》,其中Jack和Rose兩位社會地位和貧富差距雲泥之別的青年男女機緣巧合地相遇在泰坦尼克號上,Jack救下打算投海自盡的Rose之後,他們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地愛上了對方,找到了屬於真愛的快樂與幸福。雖然之後巨輪沉沒,you jump I jump,Jack為Rose犧牲生命給這段悲劇般的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但是他們在旋轉樓梯相遇時一見鍾情的對視,足以讓我們的心裡小鹿亂撞。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 一見鍾情背後的心理學

一見鍾情是一種非常快速而強烈的情緒(affection),與兩人因逐漸瞭解而發展愛情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心境(mood)存在速度和強度的差異(王代清,2009)。同時,一見鍾情理性的成分更少,也更缺少愛情發展的成分與過程。

如果說戀愛中的人都是傻子,那麼一見鍾情的人可能被形容成瘋子也不為過。一見鍾情有著不可替代性,在第一印象產生之後,一見鍾情的對象是無法與其他人相比的,即便其他的人或事物更加優秀。如果一見鍾情能在相互瞭解之後變成真正的鐘情,那麼之後的親密關係和婚姻也會相對更加穩定,最初的一見鍾情也會變成最牢固的婚姻基礎。

"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經典的愛情電影《泰坦尼克號》,其中Jack和Rose兩位社會地位和貧富差距雲泥之別的青年男女機緣巧合地相遇在泰坦尼克號上,Jack救下打算投海自盡的Rose之後,他們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地愛上了對方,找到了屬於真愛的快樂與幸福。雖然之後巨輪沉沒,you jump I jump,Jack為Rose犧牲生命給這段悲劇般的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但是他們在旋轉樓梯相遇時一見鍾情的對視,足以讓我們的心裡小鹿亂撞。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 一見鍾情背後的心理學

一見鍾情是一種非常快速而強烈的情緒(affection),與兩人因逐漸瞭解而發展愛情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心境(mood)存在速度和強度的差異(王代清,2009)。同時,一見鍾情理性的成分更少,也更缺少愛情發展的成分與過程。

如果說戀愛中的人都是傻子,那麼一見鍾情的人可能被形容成瘋子也不為過。一見鍾情有著不可替代性,在第一印象產生之後,一見鍾情的對象是無法與其他人相比的,即便其他的人或事物更加優秀。如果一見鍾情能在相互瞭解之後變成真正的鐘情,那麼之後的親密關係和婚姻也會相對更加穩定,最初的一見鍾情也會變成最牢固的婚姻基礎。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 一見鍾情背後的心理學

很多人心裡都會渴望這種一見鍾情的感覺。在心理學上,我們對一見鍾情有更加科學的解釋,而且不同心理學派別對於一見鍾情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在這方面我們繞不開的就是弗洛伊德了。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十分強調潛意識的作用、在嬰幼兒時期經驗的影響以及性心理的發展。他認為,男孩和女孩在3歲到6歲的時候會分別出現戀母和戀父情結,進而會對同性別的家長產生十分矛盾的情緒:既想反抗他們得到自己愛慕的母親或父親的好感,又因為自己的幼小而害怕反抗的失敗。兒童由於自己能力的弱小以及對同性別家長的屈服,通常會將這種戀父戀母情結昇華,轉化成對同性別家長的模仿與學習,採納父母的性格與價值觀,以超我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長大之後,他們所一見鍾情的對象,就是有著幼年時期自己愛戀過的母親或父親模樣的異性

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在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精神分析理論,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原始的對於異性的模型,我們稱這種模型為意象。當這種對於異性的意象與你遇到的人越接近,你就越願意和這個人去發展接下來的關係。當然,我們一見鍾情的那個人也許就是腦海中那個原始的意象走進現實的樣子。

但是這個原始的意象是怎麼來的呢?榮格認為人格是由意識、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三部分組成的,其中集體潛意識包含著許多原型(archetypes),即是可以通過後天的人生經驗顯露出的先天的、無意識的行為標準。其中兩種關於異性的原型就是阿妮瑪和阿妮姆斯,阿妮瑪指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在我們尋找配偶的過程中,阿妮瑪和阿妮姆斯便會引導我們尋找最符合它們的異性,這也是榮格對於一見鍾情的解釋。

當心理學逐漸發展到現在,學界最盛行的學說之一便是認知流派。對於一見鍾情,可以由認知圖式理論進行解釋,該理論認為我們會將所夢想的對象的各種特徵儲存於大腦之中,稱之為“愛之圖”。這張圖式最開始由父母進行勾勒,再由身邊的生活經歷進行不同方面的修正,讓圖示成為愛情和親情的結合。愛之圖分為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師生明星等多種模式,年齡越大,腦海中的圖式越清晰,當遇到異性時,視覺、聽覺、嗅覺等感知覺所捕捉到的異性的特點,會在大腦中被進行快速的整合加工,並與圖式進行對比,越符合圖式的異性會更快促使激素的分泌,讓你呼吸急促臉紅心跳,陷入戀愛和崇拜的狀態之中。所以在合適的時間遇見符合自己圖式的人,便可以說是認知圖式理論對於一見鍾情的解釋。

實際上,從統合的角度來說,一見鍾情是親情、愛情和本能性慾的一種混合的感情(周正猷,2014),而其中親情和原欲的成分是最為重要的

打一個比方,一個出生在父愛缺失家庭的女孩可能會對一個更符合內心的爸爸形象、比自己年長的“大叔”一見鍾情。這其中既包含著希望婚後生活父女親情的缺失可以在未來丈夫的身上得到一定的補償和滿足,也包含著幼年時期對於父親單純美好的愛戀,可以對符合自己潛意識中父親形象的丈夫進行表達。

一見鍾情並不僅僅在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究竟會對什麼樣的人一見鍾情,更加取決於對方是否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隱祕的形象。將潛意識中的ta變成我們生命中的另一半,是將我們內心中的親情、隱祕的原欲和後天的愛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樣的愛情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有,那就好好珍惜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