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必背34個主觀題

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必背34個主觀題

1.教育的概念。(辨析題、簡答題)

答:廣義的教育,指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

2.簡述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遺傳是影響人的發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環境是影響人的發展的外部條件;第三,教育是影響人的發展的主導因素;第四,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影響人的發展的內在動力。

3.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學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第二,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第三,學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髮展的各種因素。

4.簡述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

答:第一,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範。第二,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體的功能。第三,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第四,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5.簡述課程計劃的含義與內容。

答:①課程計劃又叫教學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②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學校應設置的學科、學科開設的順序、培養目標及課時分配;③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④是指導和規定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作用)。

6.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與作用。

答:①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②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③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作用)。

7.簡述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答:①科學思想性。教科書的編寫內容上要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②基礎性。教科書的編寫要強調內容的基礎性;③實用性。教科書的編寫要注意實用性;④統一性。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性與教學法要求統一;⑤表達確切。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⑥聯繫性。要兼顧各個學科的關係和各個年級的銜接。

8.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答:第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第二,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相統一;第三,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第四,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四個統一】

9.簡述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答:第一,備課。這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第二,上課。這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第三,課外作業的佈置與反饋。第四,課外輔導。第五,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0.簡述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答: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量力性原則、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直觀啟發鞏固性,因材系統又量力,理論一定聯實際,科學思想要統一】

11.簡述影響遺忘的的因素。

答:①學習材料的性質和數量;②學習材料的位置;③學習程度的大小;④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⑤識記的方法;⑥時間因素;⑦情緒和動機(態度)

12.如何增強記憶效果?

答:①動機—明確記憶的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②意義—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③加工—對材料進行深度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④適當過度學習;⑤記憶術—合理使用記憶術;⑥複習—重視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⑦應用—拓展知識的聯繫機會,提供知識的實踐機會。

13.如何進行有效複習?

答:①及時複習;②經常複習;③交錯複習;④反覆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⑤多樣複習。

14.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答:①問題的特徵(問題表徵的方式);②已有的知識經驗(個體的知識與認知結構);③思維定勢(心理定勢);④功能固著;⑤原型啟發;⑥動機的強度;⑦遷移;⑧個性差異。

15.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答:①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②注重創設個性的塑造;③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16.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①需要—瞭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②歸因—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③自我效能—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④目標—目標導向與環境創設。

17.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①吸引力—增加學習內容本身的吸引力;②動機水平—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③歸因—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④反饋—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18.簡述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

答:①學習任務的相似性;②原有的認知結構;③學習的心向與定勢;④學習的指導。

19.如何促進學習遷移?

答:①學生角度—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②教學角度—精心設置教學環節;③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20.簡述艾里斯的合理情緒療法。

答:艾里斯的合理情緒療法是認知心理治療中的一種方法,A 是誘發性事件,B 是個體對該事件的看法,C 是個體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艾里斯認為,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引起的。人們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總結起來有三個特徵: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通過改變不合理信念調整自己的認知,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21.簡述性格與氣質的主要區別。

答:①氣質受生理影響較大,性格受社會影響大;②氣質的穩定性強,性格的可塑性強;③氣質特徵表現較早,性格特徵表現較晚;④氣質無所謂好壞,性格有優劣之分。

22.簡述基本的氣質類型及其主要特點。

答:①膽汁質。直率熱情、精力旺盛、好衝動,但暴躁易怒,脾氣急,熱情忽高忽低,喜歡新環境帶來

刺激的學習;②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迅速、熱愛交際、能說會道、適應性強,注意力易轉移,具有明顯的外向傾

向;③黏液質。安靜穩重踏實,反映性地低,交際適度,自制力強(性格堅韌),話少,適於從事細心、程序化的學習,表現出內傾性;④抑鬱質。行為孤獨,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應遲緩、適應能力差,容易疲勞,性格具有明顯的內傾性。

23.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答: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四個關鍵詞是: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在此基礎上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①感知運算階段(0~2 歲)。思維開始萌芽並獲得客體永久性;

②前運算階段(2~7 歲),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思維以自我為中心、思維具有不可逆性;

③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去自我中心的到發展,獲得守恆概念;

④形式運算階段(11~16 歲),思維發展接近成人。

24.簡述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

答:最近發展區是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的過渡狀態。它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於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看到仍處於形成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根據上述思想,維果茨基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還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使得教育走在發展的前面,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25.簡述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答:①自我中心階段(前道德階段)2~5 歲:兒童處於感覺運動時期,行為多與生理本能的滿足有關,無任何規則意識,因而談不上任何道德觀念發展。

②權威階段(他律道德階段)5~8 歲:兒童的主要表現為以服從成人為主要特徵的他律道德,故也稱為服從階段。又可分為兩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和權威階段。

③可逆性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8~10 歲:公正感不再以“服從”為特徵而是以“平等”觀念為特徵,有了自律的萌芽,開始表現出合作互惠的精神。

④公正階段(公正道德階段)10~12 歲: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出現利他主義。

26.簡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答:第一,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第二,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第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第四,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27.簡述中小學主要的德育原則。

答:方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影響的一

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把握方向,疏導為主;因材施教,

長善救失;教育影響要一致,理論實踐要統一;嚴格尊重相結合,正面約束定規則;集體個別共存活】

28.簡述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練習法(實踐鍛鍊法、實際鍛鍊法、指導實踐法、鍛鍊法)、品德修養指導法(個人修養法)、品德評價法、體諒模式。

29.簡述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

答:①家庭教養方式;②社會風氣;③同伴群體;④道德認知;⑤態度定勢;⑥認知失調。

30.簡述促進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答:①有效說服;②樹立榜樣;③群體約定;④價值辨析;⑤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31.簡述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

答:①教師的領導風格;②班級規模;③班級的性質;④對教師的期望。

32.建立教師威信的途徑。

答:①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②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徵;③注重良好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④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學生的朋友和知己。

33.增進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

答:(1)同理心。這是與學生溝通的前提,包括三個條件:

①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

②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

③讓對方瞭解自己對其設身處地的理解;

(2)真誠。自由的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出開放與誠實,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感;

(3)接納與尊重學生,但不對學生進行無理性的溺愛和遷就。

34.簡述教師教學能力的結構。

答:①組織和運用教材的能力;②言語表達能力;③組織教學的能力;④對學生學習困難的診治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