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看看心理專家怎麼說

心理健康 幼兒園 玩具 王一冰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2017-09-02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高旭)8月31日報道 孩子對父母越依賴,“分離焦慮”就會越嚴重。孩子的這種“焦慮”不僅會讓父母“狠”不下心,也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形成不利影響,而父母對於孩子的“分離焦慮”,則往往束手無策。那麼,究竟什麼是“分離焦慮”?如何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讓我們來聽聽嬰幼兒心理專家怎麼說。

專家簡介:

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看看心理專家怎麼說

王一冰,伍捌零心理諮詢機構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科學院早期教育指導師,臨床心理學(全國心理測量)專業測量師,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簽約諮詢師,心靈花園公益項目志願者,國際心理分析學會北京發展組織成員。

反抗、失望、超脫 來看你家寶寶在焦慮的哪個階段?

王一冰告訴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目前國內普遍入園的年齡在3歲左右,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幼兒不但需要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也要接觸到陌生的人,包括幼兒園裡老師和新的小朋友。分離焦慮表現為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王一冰告訴記者,幼兒進入幼兒園後的“分離焦慮”大致有三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這是一個典型現象,但並非普遍存在。

分離焦慮的發生可能並不是由於分離本身,而是由於替代照顧的質量,照料的穩定性能夠幫助幼兒更快的適應和照料者之間的情感連接。

你的孩子離不開你?先來看看你們之間的依戀類型

王一冰介紹,根據幼兒的氣質特點,大致可以將孩子分為難養型、易養型和中間型三種。

“氣質是行為表現形式,屬於個性心理特徵之一,能反映出兒童活動水平、注意廣度和持久度等。”而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會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如氣質類型、信任的發展、依戀類型、社會化等等。

“一般易養型的幼兒情緒一般比較愉快,對新鮮事物較為開放,能很好適應新環境;難養型幼兒易怒,較難愉悅起來,情緒較強烈,很難適應新事物和變化。”王一冰說,在嬰兒大概18個月時,會對其所在世界中的人和事物形成了一種信任感。他們需要在信任與不信任之間形成一種平衡。如果信任佔主導,兒童會獲得期望的力量,即他們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和願望能夠實現的信念。相反,不信任占主導地位,兒童會將世界看做不友好的和不可預測的,並且很難形成親密關係。

嬰兒和照料者之間會形成的一種相互、持續的情感聯結,雙方都影響依戀關係的質量。這種互動會塑造出不同的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

安全型

當母親在身邊的時候幼兒能夠自由玩耍和探索,當母親返回時,幼兒熱情地迴應母親;

迴避型

當母親返回時,幼兒不和母親有目光接觸,也不歡迎母親,好像沒有注意到母親返回一樣;

矛盾型

大多數時間都緊緊地在母親身邊,但當母親返回時幼兒並沒有主動或者是熱情地歡迎母親,相反會心煩和生氣;

混亂型

在陌生環境中反應不一致,出現矛盾行為,似乎有點崩潰,被壓力壓垮了。

孩子的“焦慮”來自父母 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王一冰說,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分離時,表現為“安全型”,也希望孩子發生轉變。她認為,其實孩子的“焦慮”主要來自父母,要引導孩子的行為方式,父母應該審視自己,先改變自己面對孩子的行為方式。

迴避型的孩子:這類孩子的家長往往選擇應對外界的方式是情感的隔離,對於孩子的親暱需求往往相對“冷漠”。這類家長就應該細微的去尋找情感線索,跟隨自己的情感。對於冷漠型的家長,最好的方法就是“情感鏈接”,當家長能夠對外界善於表達自身的情感,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於他們的喜歡,孩子的情緒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

矛盾型的孩子:這類孩子的父母容易被過去的體驗所佔有,這類父母經常容易憤怒,往往很久之前的一件小事都可以記很久,仍然憤怒。就比如孩子犯下了某些過錯,這類父母往往過了很久還會拿出來說,並且表現出自己的憤怒。這類父母的孩子往往就會很矛盾。在與父母互動過程中,往往很難接受安慰,只有繼續通過哭鬧等方式表現自己不舒服的情緒。這類父母就應該給自己內心騰出相對的空間,不要被過往的一些事情所佔有。他們需要冷靜下來客觀的向孩子反映出來,“這次錯了就是這次錯了,和以前沒有關係。”

混亂型的孩子:這類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前兩種父母的結合體,時而很冷漠,時而又過於憤怒,這類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家長下一秒會變成什麼樣。這類父母就應該解決自身情緒,疏通反覆的情感,做到相對平穩平靜。

出現了“分離焦慮”?適當引導是關鍵

那麼,在確定了自己和孩子的依戀關係後,又該如何去避免“分離焦慮”產生的影響呢?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王一冰表示,在孩子能夠控制行為之前,家長應該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而父母作為幼兒心靈的安全基地,能夠提供給孩子信賴穩定的感覺。

“當父母要離開時,應該告知孩子回來的時間,這樣孩子就可以從開始的1、2分鐘慢慢到父母不在身邊仍可以自在玩耍。同時家長也要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小夥伴遊戲玩耍,培養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豐富孩子對不同外部環境的適應經驗,也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引發幼兒對幼兒園的好奇和嚮往。”

專家表示,家長應當多關注孩子情緒,當焦慮情緒時,及時適當安撫,降低這種焦慮,而非懲罰或責罵。評估孩子不同的焦慮程度很重要,遊戲及積極的情感體驗都能夠幫助孩子緩解不安焦慮的情緒,但長期處在焦慮情緒中會影響其身體健康,易出現感冒、發燒、嘔吐等不良軀體反應,當家長無法解決時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幫助來緩解不良情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