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留學,你瞭解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區別嗎?'

"

想要來美國留學的同學們,你們瞭解美國當地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區別嗎。威久留學專家就和大家在下文中科普下,希望能幫助大家對美國大學生活有更多的瞭解。

"

想要來美國留學的同學們,你們瞭解美國當地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區別嗎。威久留學專家就和大家在下文中科普下,希望能幫助大家對美國大學生活有更多的瞭解。

去美國留學,你瞭解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區別嗎?

美國大學的教職分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不像中國,有的教授不可以帶博士或碩士,有的則可以帶碩士,有的則可以帶博士,常在介紹時說某某教授是博士生導師,以區別不能帶博士的教授。

在美國可培養博士層次的大學中,助理教授不但可以帶碩士,還可以帶博士,助理教授就是博士生導師。 美國大學實行終身教授制,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是終身教授,即Tenured Professor,助理教授屬於考核期的教授,或者試用期的教授,英語是Tenure-track Professor。

在美國大學,助理教授成為具有終身職務的副教授,一般需要6年時間,在這6年裡,助理教授要申請各種研究經費,以便帶更多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一般更願意帶博士研究生,可以幫助助理教授出更多的成果和論文。第5年底或第6年初,系裡學術委員會要評估助理教授的各種業績,包括講了幾門課,講課的效果,學生給助理教授的評分,申請到了多少研究經費,帶了多少碩士和博士,完成了多少研究項目,在研的頂目高多少,發表了多少篇期刊和會議論文,有沒有出版教材和申請專利,有沒有參與學校或院系的部分管理事務,有沒有主持或聯合主持過學術會議,有沒有擔任學術雜忘的審稿人,反映該助理教授學術水平的H-index的指數是多少等。經過評議和投票,得多數票後,助理教授就可以晉升為副教擺,成為終身教授。由此可以看出,助理教授在前6年要相當積極地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對自己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要求嚴格,無非是想讓他(她)們幫著自己多出些成果和論文,這種現象被申請人們稱為Push,直譯就是推著你前進,或說要求嚴格。

Push好不好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Push可以使你進步更快,早出成果,有人則說,Push太讓人玩命,受不了。對於有研究基礎和能力的申請人,Push一下也可以,對於基礎差的人確實開始不好受,這就自己細細掂量吧。反正助理教授一般都急著招博士,尤其是來了就能上手的博士,更受歡迎。在選校時要注意系裡是否有剛來的並與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助理教授,可以作為申請突破的重點。助理教授一般也都注意自己的形象,在Push的同時也會考慮到影響,把招來的博士都Push跑了,也不光彩,也會影響自己的晉升。但學生千萬不能因為助理教授要形象顧影響,就可以與助理教授鬧翻,助理教授也是正式的教職,與學生的地位不一樣,教授們和院系及學校與助理教授始終是站在一起的,一個搗亂的小學生,尤其是國際生永遠佔不到便宜。若沒能晉升副教授,可以轉成低一層次的助理研究教授,也可以轉到其他低一層次的大學直接晉升副教授,或再幹一兩年,看能否晉升副教授。

在美國大學任過助理教授已經是了不起的工作經歷了,在美國就算傑出人才了,辦綠卡可以得到照顧。回國任教或去港、澳甚至新加坡大學任教,機會還是有的。 助理教授晉升副教授後就鬆了一口氣,該學術休假了,就換個地方放鬆一下,也可能生孩子了。年輕的女副教授在學術界失蹤一兩年也是常有的事,你若瞄準一個剛晉升的35歲左右的女副教授,要留點心。晉升副教授後,有的人就真的放鬆了,搞研究的勁頭大減,帶研究生的興趣也就不大了,這可以從他(她)們的簡歷和論文發表及所帶研究生的層次及數量上看出,基本上就是上課了。但大部分美國大學的副教授還是研究勁十足,一是還可以晉升教授,二是美國的整體研究環境和氛圍適合於搞研究,條件和經費中相對容易得到,大公司也願意投入大筆經費給大學搞相應的研究。尤真是美國知名的大學的年輕副教授和教授,不搞研究,甚至研究退步都臉上無光,同事、同行、學生、上司和整個社會甚至全世界都關注著你,即使你臉皮厚也無法長期混下去,教授要向給自己任教的大學的慷慨捐助者有個交代,難道他們給大學捐助幾百萬、幾幹萬,甚至幾十億,就是讓教授領工資和津貼嗎?要對得起自己的終身教授待遇,研究出更多的成果回報社會。終身教授難道就不Push了,可能不為終身教職Push了,但教授們的研究是有合同的,教授們要在合同期內完成研究,否則,沒了信譽以後的研究經費就難申請到了。

美國教授們還是重視自己的信譽的,他們是在為科學信譽而戰,但偶爾撞上個Fellow或院士什麼的,還有獎金豐厚的諾貝爾獎,那就更光彩了。經常看到70多歲的美國大學教授仍然活躍在研究一線,也很令人佩服。副教授和教授畢竟工作時間,各種人脈相關係多一些,美國雖然拼實力,憑實力說話,但人脈還是要重視的。你博士畢業想到大公司或大學謀一個飯碗,老教授的推薦信還是很關鍵的。跟著老教授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可以認識很多業內牛人,對你開闊眼界,結交朋友,促進自己的事業發展很有幫助。

總之,在選校階段,考慮教授的職位主要還是考慮自己能否被錄取,或說錄取的可能性是否大,其他的因素捎帶考慮即可。在幾個offer中選擇就要重點看大學和教授了,因為錄取己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