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
"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有人為了拿青雲計劃獎勵寫文章。

如果你是玩票,這無所謂,獲獎對你來說,多多益善。

如果你想創建個人品牌,獲獎的文章並不是你真正想寫的、想表達的,這樣做可能會跟你的目標背道而馳。

寫文章跟做產品是一個道理,你得明白自己寫文章的目的何在?是為了滿足哪類人的需求?

很多人為了即刻滿足——獲得獎勵犒賞自己,在這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而忘卻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從而把真正重要的、有長期價值的事情給耽誤了,遲遲沒有去做。

當然,也有人是因為生存所迫,必須先解決吃飯問題,才導致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斷。這當然有實情,但深究起來,恐怕還是自己潛意識中的“稀缺”思維和大腦中的懶惰意識導致自己不能堅持,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舉個我親身的例子,幾年前,我為了寫一本書,斷斷續續花了4年時間。按照原計劃,這本書一鼓作氣,最多一年就可以寫完。但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一度中斷,差點打了退堂鼓,要不是編輯再三催促,那本書就成了“爛尾樓”。

過後我總結這件事,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三心二意。做做電商、賣賣咖啡,折騰了一圈,還是回到老本行。這個過程實際上既是對目標的稀釋,又是對自己的消耗。覺得到處是機會,怎麼樣都可以,其實都不過是誘惑的陷阱而已。

第二、給自己找退路。缺乏自信,自己否定自己,於是告訴自己:寫這個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也不會有多少讀者,更不會帶來什麼收入——這些都成了不想寫下去的託詞。

"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有人為了拿青雲計劃獎勵寫文章。

如果你是玩票,這無所謂,獲獎對你來說,多多益善。

如果你想創建個人品牌,獲獎的文章並不是你真正想寫的、想表達的,這樣做可能會跟你的目標背道而馳。

寫文章跟做產品是一個道理,你得明白自己寫文章的目的何在?是為了滿足哪類人的需求?

很多人為了即刻滿足——獲得獎勵犒賞自己,在這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而忘卻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從而把真正重要的、有長期價值的事情給耽誤了,遲遲沒有去做。

當然,也有人是因為生存所迫,必須先解決吃飯問題,才導致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斷。這當然有實情,但深究起來,恐怕還是自己潛意識中的“稀缺”思維和大腦中的懶惰意識導致自己不能堅持,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舉個我親身的例子,幾年前,我為了寫一本書,斷斷續續花了4年時間。按照原計劃,這本書一鼓作氣,最多一年就可以寫完。但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一度中斷,差點打了退堂鼓,要不是編輯再三催促,那本書就成了“爛尾樓”。

過後我總結這件事,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三心二意。做做電商、賣賣咖啡,折騰了一圈,還是回到老本行。這個過程實際上既是對目標的稀釋,又是對自己的消耗。覺得到處是機會,怎麼樣都可以,其實都不過是誘惑的陷阱而已。

第二、給自己找退路。缺乏自信,自己否定自己,於是告訴自己:寫這個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也不會有多少讀者,更不會帶來什麼收入——這些都成了不想寫下去的託詞。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01聚焦於高產出領域

我問朋友老徐,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你做電商,為什麼不在今日頭條上做自媒體,爭取更多的曝光和變現。

他的回答很簡單:我現在天貓、京東上都是排名前3,把這兩個平臺維護好需要很多投入,沒有精力去弄自媒體。

我說你可以招人啊。他說,談何容易!作為一個小公司,你不投入的地方,就不會有成果。

這既是定力,也是明智之舉。

真正做事的人都明白,一個時間段只能做一件事,這樣才能保持全身心的專注和投入,所以一定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那麼,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理論家會能找出各種工具和模型,甚至還能演化出一套方法論。但我的答案卻很簡單,所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有產出的地方。因為最有產出的地方才具有高槓杆率!

高槓杆率,就是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來獲取最大的回報。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在頭條上做自媒體,如果悟空問答平均每天能給我帶來上千元的收益,我憑什麼還要去拿青雲計劃獎勵呢?因為我的時間是有限的,也是很寶貴的,我必須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有產出的地方。

在我們這個時代,想賺錢,不能只看絕對值,更要看投入產出比,如果你不計算時間上的投入產出,那產出效率就會相當低。

就好比我年齡大,在精力上比不過年輕人,人家可以一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全部用來寫作,我能做到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必須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產出。要經常盤算一個問題:怎麼樣讓自己的單位時間更值錢!

"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有人為了拿青雲計劃獎勵寫文章。

如果你是玩票,這無所謂,獲獎對你來說,多多益善。

如果你想創建個人品牌,獲獎的文章並不是你真正想寫的、想表達的,這樣做可能會跟你的目標背道而馳。

寫文章跟做產品是一個道理,你得明白自己寫文章的目的何在?是為了滿足哪類人的需求?

很多人為了即刻滿足——獲得獎勵犒賞自己,在這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而忘卻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從而把真正重要的、有長期價值的事情給耽誤了,遲遲沒有去做。

當然,也有人是因為生存所迫,必須先解決吃飯問題,才導致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斷。這當然有實情,但深究起來,恐怕還是自己潛意識中的“稀缺”思維和大腦中的懶惰意識導致自己不能堅持,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舉個我親身的例子,幾年前,我為了寫一本書,斷斷續續花了4年時間。按照原計劃,這本書一鼓作氣,最多一年就可以寫完。但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一度中斷,差點打了退堂鼓,要不是編輯再三催促,那本書就成了“爛尾樓”。

過後我總結這件事,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三心二意。做做電商、賣賣咖啡,折騰了一圈,還是回到老本行。這個過程實際上既是對目標的稀釋,又是對自己的消耗。覺得到處是機會,怎麼樣都可以,其實都不過是誘惑的陷阱而已。

第二、給自己找退路。缺乏自信,自己否定自己,於是告訴自己:寫這個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也不會有多少讀者,更不會帶來什麼收入——這些都成了不想寫下去的託詞。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01聚焦於高產出領域

我問朋友老徐,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你做電商,為什麼不在今日頭條上做自媒體,爭取更多的曝光和變現。

他的回答很簡單:我現在天貓、京東上都是排名前3,把這兩個平臺維護好需要很多投入,沒有精力去弄自媒體。

我說你可以招人啊。他說,談何容易!作為一個小公司,你不投入的地方,就不會有成果。

這既是定力,也是明智之舉。

真正做事的人都明白,一個時間段只能做一件事,這樣才能保持全身心的專注和投入,所以一定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那麼,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理論家會能找出各種工具和模型,甚至還能演化出一套方法論。但我的答案卻很簡單,所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有產出的地方。因為最有產出的地方才具有高槓杆率!

高槓杆率,就是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來獲取最大的回報。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在頭條上做自媒體,如果悟空問答平均每天能給我帶來上千元的收益,我憑什麼還要去拿青雲計劃獎勵呢?因為我的時間是有限的,也是很寶貴的,我必須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有產出的地方。

在我們這個時代,想賺錢,不能只看絕對值,更要看投入產出比,如果你不計算時間上的投入產出,那產出效率就會相當低。

就好比我年齡大,在精力上比不過年輕人,人家可以一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全部用來寫作,我能做到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必須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產出。要經常盤算一個問題:怎麼樣讓自己的單位時間更值錢!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02讓目標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如何在養家的同時發展個人優勢?如何堅持目標不動搖並且一步一步實現?

就像出版一本書,如果你孤立的去看,可能會去想這本書能夠帶來多少銷量、名氣,如果是這樣,一點意思都沒有。

假如你轉念一想,你出版的這本書能夠幫助你有機會成為業界名人,做行業協會的副會長,甚至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商業機會。

那是不是不一樣了呢?

而且寫書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你在寫書的時候,其實是讓自己重新學習,跟教學相長的道理很一致,而且你寫著寫著,還有機會拿稿費、拿版稅,這不是一舉多得的事嗎?

如果你只盯著賣多少本書、賺多少錢版稅上,你寫起來就會感覺很累,因為你有一種“受控”的感覺,極其不自由,更談不上快樂和發揮創造力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我才有動力把那本“爛尾樓”’寫完。因為我的目標不再盯著書籍的銷量,而是“我總得完成一本書,而這本書真的對別人有用。”因為這樣做才符合我的價值觀,我不想成為一個令自己討厭的人——半途而廢、不負責任。

想法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我正是想通了這一點,才改變了態度。從此不再覺得寫作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把它當做一個學習探索的過程,這樣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有人為了拿青雲計劃獎勵寫文章。

如果你是玩票,這無所謂,獲獎對你來說,多多益善。

如果你想創建個人品牌,獲獎的文章並不是你真正想寫的、想表達的,這樣做可能會跟你的目標背道而馳。

寫文章跟做產品是一個道理,你得明白自己寫文章的目的何在?是為了滿足哪類人的需求?

很多人為了即刻滿足——獲得獎勵犒賞自己,在這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而忘卻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從而把真正重要的、有長期價值的事情給耽誤了,遲遲沒有去做。

當然,也有人是因為生存所迫,必須先解決吃飯問題,才導致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斷。這當然有實情,但深究起來,恐怕還是自己潛意識中的“稀缺”思維和大腦中的懶惰意識導致自己不能堅持,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舉個我親身的例子,幾年前,我為了寫一本書,斷斷續續花了4年時間。按照原計劃,這本書一鼓作氣,最多一年就可以寫完。但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一度中斷,差點打了退堂鼓,要不是編輯再三催促,那本書就成了“爛尾樓”。

過後我總結這件事,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三心二意。做做電商、賣賣咖啡,折騰了一圈,還是回到老本行。這個過程實際上既是對目標的稀釋,又是對自己的消耗。覺得到處是機會,怎麼樣都可以,其實都不過是誘惑的陷阱而已。

第二、給自己找退路。缺乏自信,自己否定自己,於是告訴自己:寫這個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也不會有多少讀者,更不會帶來什麼收入——這些都成了不想寫下去的託詞。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01聚焦於高產出領域

我問朋友老徐,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你做電商,為什麼不在今日頭條上做自媒體,爭取更多的曝光和變現。

他的回答很簡單:我現在天貓、京東上都是排名前3,把這兩個平臺維護好需要很多投入,沒有精力去弄自媒體。

我說你可以招人啊。他說,談何容易!作為一個小公司,你不投入的地方,就不會有成果。

這既是定力,也是明智之舉。

真正做事的人都明白,一個時間段只能做一件事,這樣才能保持全身心的專注和投入,所以一定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那麼,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理論家會能找出各種工具和模型,甚至還能演化出一套方法論。但我的答案卻很簡單,所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有產出的地方。因為最有產出的地方才具有高槓杆率!

高槓杆率,就是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來獲取最大的回報。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在頭條上做自媒體,如果悟空問答平均每天能給我帶來上千元的收益,我憑什麼還要去拿青雲計劃獎勵呢?因為我的時間是有限的,也是很寶貴的,我必須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有產出的地方。

在我們這個時代,想賺錢,不能只看絕對值,更要看投入產出比,如果你不計算時間上的投入產出,那產出效率就會相當低。

就好比我年齡大,在精力上比不過年輕人,人家可以一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全部用來寫作,我能做到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必須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產出。要經常盤算一個問題:怎麼樣讓自己的單位時間更值錢!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02讓目標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如何在養家的同時發展個人優勢?如何堅持目標不動搖並且一步一步實現?

就像出版一本書,如果你孤立的去看,可能會去想這本書能夠帶來多少銷量、名氣,如果是這樣,一點意思都沒有。

假如你轉念一想,你出版的這本書能夠幫助你有機會成為業界名人,做行業協會的副會長,甚至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商業機會。

那是不是不一樣了呢?

而且寫書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你在寫書的時候,其實是讓自己重新學習,跟教學相長的道理很一致,而且你寫著寫著,還有機會拿稿費、拿版稅,這不是一舉多得的事嗎?

如果你只盯著賣多少本書、賺多少錢版稅上,你寫起來就會感覺很累,因為你有一種“受控”的感覺,極其不自由,更談不上快樂和發揮創造力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我才有動力把那本“爛尾樓”’寫完。因為我的目標不再盯著書籍的銷量,而是“我總得完成一本書,而這本書真的對別人有用。”因為這樣做才符合我的價值觀,我不想成為一個令自己討厭的人——半途而廢、不負責任。

想法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我正是想通了這一點,才改變了態度。從此不再覺得寫作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把它當做一個學習探索的過程,這樣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想寫出點名堂,有錢又有名,別忘了這3點

03行動協同是長期致勝的法寶

一噸飯吃掉就吃掉了,相同的飯不會再有,如同一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當然,我這不是給大家講哲學。

而是想說,很多東西,我們要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儘可能的讓我們所售賣的產品具有長尾效應,能夠長盛不衰。

就像《新華字典》一樣,也許一時半會沒有某部暢銷書的銷量高,但它經久不衰,以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為一個單位去計算,那一定是《新華字典》的銷量勝出。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鼓勵寫出經典的好文章,因為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傳播會久經不衰。

那麼,對個人來說,既要賺快錢,也要放長線,最好的方式,就是“行動協同”。

啥叫行動協同?就是你做的很多工作表面看上去不相關,但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

比如,我做人力資源顧問,給許多企業提供管理諮詢服務,會產生許多諮詢案例。

那麼這些案例可以成為我寫文章的素材,文章寫的一多,稍加整理,就可以形成一本書的內容,這本書一旦出版,就能增強個人品牌影響力,強化人力資源顧問人設,帶來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於是形成了一個閉環。也可以說這就是行動協同的典型案例!

在行動協同過程中,要學會放棄,尤其對實現最終目標無關的機會要放棄,即便看上去很誘人。因為那樣會耗費你很多精力,妨礙目標的達成。就曾有微信大號請我做微課,我謝絕了,因為這不符合我的最終目標,也無法與我的行動協同。

所以,我的建議是,一個人做事情一定要聚焦,從可操作的小事做起,而且要從這些小事當中看到未來,看到能形成個人商業閉環的可能性。這樣你才能做到行動協同,始終不偏離方向。

也只有這樣,你才能長期致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