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性侵犯 不完美媽媽 法律 杭州 經濟 貓咪親子 2019-07-19
"

惡魔從不會直接以可怖的面目示人,反而常常帶著“天使的面孔”示人。

之所以會想起這句話,緣起於最近引起輿論極大關注的兩個事件——

第一件是某知名的“王某某”涉嫌猥褻兒童;

第二件是前天曝出來的杭州10歲的女童被兩名租客帶走。

一起案件造成9歲女童被性侵,另一起案件中的女童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先撇開行為人的責任不談,就兩起事件的發生經過來看,檢姐姐發現兩起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相似的情節——家長將孩子交給了別人,並承諾讓孩子短暫脫離身邊。

將孩子暫時交給別人看管,有錯麼?

當然不能算錯。

誰的成長曆程中,會完全沒有暫時離開父母,去熟人或者親戚朋友家暫住,或者由熟人短期照顧的經歷?

但是,如果讓上面兩起案件裡的家長再做一次選擇,他們還會將孩子交給別人嗎?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絕對不會。

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寶貝交給惡魔,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惡魔就在身邊。

檢姐姐帶大家看三組數據

第一個數據:68.81%

電影《素媛》,小姑娘在上學路上遇到喝的醉醺醺的陌生流浪漢,善良的小女孩看他淋雨給他撐傘,卻遭到了殘忍無比的性侵施暴……

"

惡魔從不會直接以可怖的面目示人,反而常常帶著“天使的面孔”示人。

之所以會想起這句話,緣起於最近引起輿論極大關注的兩個事件——

第一件是某知名的“王某某”涉嫌猥褻兒童;

第二件是前天曝出來的杭州10歲的女童被兩名租客帶走。

一起案件造成9歲女童被性侵,另一起案件中的女童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先撇開行為人的責任不談,就兩起事件的發生經過來看,檢姐姐發現兩起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相似的情節——家長將孩子交給了別人,並承諾讓孩子短暫脫離身邊。

將孩子暫時交給別人看管,有錯麼?

當然不能算錯。

誰的成長曆程中,會完全沒有暫時離開父母,去熟人或者親戚朋友家暫住,或者由熟人短期照顧的經歷?

但是,如果讓上面兩起案件裡的家長再做一次選擇,他們還會將孩子交給別人嗎?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絕對不會。

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寶貝交給惡魔,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惡魔就在身邊。

檢姐姐帶大家看三組數據

第一個數據:68.81%

電影《素媛》,小姑娘在上學路上遇到喝的醉醺醺的陌生流浪漢,善良的小女孩看他淋雨給他撐傘,卻遭到了殘忍無比的性侵施暴……

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很多人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跟流浪漢保持距離。

但是很多人卻忘了告訴孩子,就算是跟熟人,也要注意保持必要的距離。

上海市人民法院第二中院曾經發布過一份審判白皮書,裡面統計分析了2012-2014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一些數據情況,裡提到一句:

統計發現,2012至2014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以熟人作案為主,佔68.81%。

沒錯,接近七層對孩子的性侵害案件,是熟人作案的。他們可能是朋友、鄰居、老師、親屬……甚至是自己的父親!

實際上,與人們的慣性認識不同,最常見的性侵案件,並不是像素媛一樣小女孩在路上被可怕的壞人拖走,與此相反,向孩子們伸出魔掌的許多是我們信賴和相信的人,而這些帶著可信面具的惡魔偽裝的如此之深,導致不僅是孩子,連我們這些思想成熟的大人,都因此放鬆了警惕。

第二個數據:74.8%

還是上述審判白皮書中的數據,2012-2014,二中院轄區內被性侵害的被害人中,女性125人,男性2人,其中有74.8%是不滿14週歲的幼女。而這些不滿14週歲的小女孩中,有65%甚至不滿12週歲……

"

惡魔從不會直接以可怖的面目示人,反而常常帶著“天使的面孔”示人。

之所以會想起這句話,緣起於最近引起輿論極大關注的兩個事件——

第一件是某知名的“王某某”涉嫌猥褻兒童;

第二件是前天曝出來的杭州10歲的女童被兩名租客帶走。

一起案件造成9歲女童被性侵,另一起案件中的女童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先撇開行為人的責任不談,就兩起事件的發生經過來看,檢姐姐發現兩起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相似的情節——家長將孩子交給了別人,並承諾讓孩子短暫脫離身邊。

將孩子暫時交給別人看管,有錯麼?

當然不能算錯。

誰的成長曆程中,會完全沒有暫時離開父母,去熟人或者親戚朋友家暫住,或者由熟人短期照顧的經歷?

但是,如果讓上面兩起案件裡的家長再做一次選擇,他們還會將孩子交給別人嗎?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絕對不會。

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寶貝交給惡魔,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惡魔就在身邊。

檢姐姐帶大家看三組數據

第一個數據:68.81%

電影《素媛》,小姑娘在上學路上遇到喝的醉醺醺的陌生流浪漢,善良的小女孩看他淋雨給他撐傘,卻遭到了殘忍無比的性侵施暴……

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很多人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跟流浪漢保持距離。

但是很多人卻忘了告訴孩子,就算是跟熟人,也要注意保持必要的距離。

上海市人民法院第二中院曾經發布過一份審判白皮書,裡面統計分析了2012-2014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一些數據情況,裡提到一句:

統計發現,2012至2014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以熟人作案為主,佔68.81%。

沒錯,接近七層對孩子的性侵害案件,是熟人作案的。他們可能是朋友、鄰居、老師、親屬……甚至是自己的父親!

實際上,與人們的慣性認識不同,最常見的性侵案件,並不是像素媛一樣小女孩在路上被可怕的壞人拖走,與此相反,向孩子們伸出魔掌的許多是我們信賴和相信的人,而這些帶著可信面具的惡魔偽裝的如此之深,導致不僅是孩子,連我們這些思想成熟的大人,都因此放鬆了警惕。

第二個數據:74.8%

還是上述審判白皮書中的數據,2012-2014,二中院轄區內被性侵害的被害人中,女性125人,男性2人,其中有74.8%是不滿14週歲的幼女。而這些不滿14週歲的小女孩中,有65%甚至不滿12週歲……

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法律之所以將未滿14週歲的幼女單獨列出予以保護,正是因為一般情況下,處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們還沒有足夠的性意識,和性自我防衛能力。

但是,反過來想,受傷害的孩子們的年齡越小,被傷害時,父母心中的震驚就越大。

為什麼?

因為他們還不把孩子的性當回事。

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直到現在還有這種觀念,認為孩子還小,不會有性意識,對她談性反而是教壞了她。因此不主動提性方面的話題、不主動進行性知識教育,更不可能主動對孩子進行行為防衛能力的訓練。

舉個發生在身邊的例子。

有一次,去親戚家做客,恰逢吃飯時間,檢姐姐想去衛生間洗手,走到門口,發現門關著,檢姐姐就站在門口等著,主人出於熱情,說裡面是4歲小女孩的奶奶正帶著上廁所呢,沒事的,然後直接推開門,讓檢姐姐進去洗手。

4歲的小女孩坐在馬桶上,面無表情,任由滿屋子的賓客透過開著的門,有意無意地投來的各類目光。

檢姐姐始終無法邁進那個門,因為覺得即使只是個小姑娘,她的這點點小隱私,依然值得尊重和保護。她才4歲,沒有這個意識很正常,但是她的家長也沒有這個意識,就讓人覺得有點擔心了。

而檢姐姐說的是個例嗎?

我相信不是。

即使在經濟相對發達的魔都,檢姐姐也會經常看到家長帶著小男孩在街邊尿尿,也會看到遊樂場裡,父母看著兩個異性幼童無意識地親吻擁抱而開心地哈哈哈大笑……

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就會逃脫惡魔的魔掌,其實,你以為的年幼無暇,對惡魔來說,恰恰是激起他邪念的誘因。

第三個數據:34%

還是來源於上述報告中的數據:有34%的性侵案件,發生不止一次。

這個不止一次,包括犯罪嫌疑人不止侵害過一個孩子,也包括一個孩子不止被侵害過一次。甚至有23.8%的案件,侵害發生過三次及以上。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賽裡格曼曾提出一個心理學術語——“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力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一次次地遭遇困境,很可能下一次困境來臨時,他/她甚至連抵抗都不抵抗,直接逆來順受了。

"

惡魔從不會直接以可怖的面目示人,反而常常帶著“天使的面孔”示人。

之所以會想起這句話,緣起於最近引起輿論極大關注的兩個事件——

第一件是某知名的“王某某”涉嫌猥褻兒童;

第二件是前天曝出來的杭州10歲的女童被兩名租客帶走。

一起案件造成9歲女童被性侵,另一起案件中的女童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先撇開行為人的責任不談,就兩起事件的發生經過來看,檢姐姐發現兩起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相似的情節——家長將孩子交給了別人,並承諾讓孩子短暫脫離身邊。

將孩子暫時交給別人看管,有錯麼?

當然不能算錯。

誰的成長曆程中,會完全沒有暫時離開父母,去熟人或者親戚朋友家暫住,或者由熟人短期照顧的經歷?

但是,如果讓上面兩起案件裡的家長再做一次選擇,他們還會將孩子交給別人嗎?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絕對不會。

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寶貝交給惡魔,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惡魔就在身邊。

檢姐姐帶大家看三組數據

第一個數據:68.81%

電影《素媛》,小姑娘在上學路上遇到喝的醉醺醺的陌生流浪漢,善良的小女孩看他淋雨給他撐傘,卻遭到了殘忍無比的性侵施暴……

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很多人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跟流浪漢保持距離。

但是很多人卻忘了告訴孩子,就算是跟熟人,也要注意保持必要的距離。

上海市人民法院第二中院曾經發布過一份審判白皮書,裡面統計分析了2012-2014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一些數據情況,裡提到一句:

統計發現,2012至2014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以熟人作案為主,佔68.81%。

沒錯,接近七層對孩子的性侵害案件,是熟人作案的。他們可能是朋友、鄰居、老師、親屬……甚至是自己的父親!

實際上,與人們的慣性認識不同,最常見的性侵案件,並不是像素媛一樣小女孩在路上被可怕的壞人拖走,與此相反,向孩子們伸出魔掌的許多是我們信賴和相信的人,而這些帶著可信面具的惡魔偽裝的如此之深,導致不僅是孩子,連我們這些思想成熟的大人,都因此放鬆了警惕。

第二個數據:74.8%

還是上述審判白皮書中的數據,2012-2014,二中院轄區內被性侵害的被害人中,女性125人,男性2人,其中有74.8%是不滿14週歲的幼女。而這些不滿14週歲的小女孩中,有65%甚至不滿12週歲……

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法律之所以將未滿14週歲的幼女單獨列出予以保護,正是因為一般情況下,處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們還沒有足夠的性意識,和性自我防衛能力。

但是,反過來想,受傷害的孩子們的年齡越小,被傷害時,父母心中的震驚就越大。

為什麼?

因為他們還不把孩子的性當回事。

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直到現在還有這種觀念,認為孩子還小,不會有性意識,對她談性反而是教壞了她。因此不主動提性方面的話題、不主動進行性知識教育,更不可能主動對孩子進行行為防衛能力的訓練。

舉個發生在身邊的例子。

有一次,去親戚家做客,恰逢吃飯時間,檢姐姐想去衛生間洗手,走到門口,發現門關著,檢姐姐就站在門口等著,主人出於熱情,說裡面是4歲小女孩的奶奶正帶著上廁所呢,沒事的,然後直接推開門,讓檢姐姐進去洗手。

4歲的小女孩坐在馬桶上,面無表情,任由滿屋子的賓客透過開著的門,有意無意地投來的各類目光。

檢姐姐始終無法邁進那個門,因為覺得即使只是個小姑娘,她的這點點小隱私,依然值得尊重和保護。她才4歲,沒有這個意識很正常,但是她的家長也沒有這個意識,就讓人覺得有點擔心了。

而檢姐姐說的是個例嗎?

我相信不是。

即使在經濟相對發達的魔都,檢姐姐也會經常看到家長帶著小男孩在街邊尿尿,也會看到遊樂場裡,父母看著兩個異性幼童無意識地親吻擁抱而開心地哈哈哈大笑……

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就會逃脫惡魔的魔掌,其實,你以為的年幼無暇,對惡魔來說,恰恰是激起他邪念的誘因。

第三個數據:34%

還是來源於上述報告中的數據:有34%的性侵案件,發生不止一次。

這個不止一次,包括犯罪嫌疑人不止侵害過一個孩子,也包括一個孩子不止被侵害過一次。甚至有23.8%的案件,侵害發生過三次及以上。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賽裡格曼曾提出一個心理學術語——“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力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一次次地遭遇困境,很可能下一次困境來臨時,他/她甚至連抵抗都不抵抗,直接逆來順受了。

杭州“女童失蹤”案件:3組數據告訴你“惡魔在人間”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心智都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們。

如果一個孩子第一次受到侵害,之後因為各種不敢告訴大人,沒法告訴大人,甚至告訴了沒有被重視……當惡魔再一次來襲的時候,她是不是就連抵抗的能力都喪失了?

甚至到最後,他們還將這一切怪罪自己,都是因為我做錯了,才會遭受這樣的懲罰……

與之相對應的,是性侵犯罪偏高的再犯率。不要以為惡魔得手一次就會收手,惡魔永遠不會羞於下手。

性侵這個話題太承重,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制度的建設道路,道阻且長。

除了性侵,拐賣兒童、拐騙兒童等犯罪同樣會激起普通人心中最大的憤怒與恐懼。

但是,當我們把目光都投射到司法領域時,思考著如何懲治這些邪惡的惡魔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

更多的目光,應該放在如何預防這些傷害的發生上面,包括提高大人自身的警惕、包括從小就開始的性安全防護教育。

保護孩子,從多早開始都不過分。

畢竟對惡魔來說,他的犯罪也是隻是一次犯罪,但對被傷害的孩子來說,受影響的,卻是他的一生。

願孩子們都能平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