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陝甘寧三省交界!有座道教名山,山雞叫,三省可聽見

環縣興隆山 黃土高原道教名山之謎


雖地處黃土高原,它卻被綠樹所環抱。雖地處黃土高原,卻是陡峭險峻。這就是環縣興隆山。環縣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黃土高原的溝壑區,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座道教名山。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黃土溝壑為底,綠樹為頂,一座奇特的興隆山

天下名山僧佔多。其實,道士佔的名山也不少。就甘肅而言,道教名山很多,其中有崆峒山、榆中興隆山、白銀北武當山等等。這些山,或歷史悠久令人追慕;或在古渡口邊,交通便利;或茂林峻秀,聞名遐邇。環縣的這座興隆山究竟有何祕密呢?


黃土高原,陝甘寧三省交界!有座道教名山,山雞叫,三省可聽見



出環縣縣城,往北而行,在洪德附近,向東轉,沿山間公路一直向前,就到了興隆山。

此時,正是秋季收穫的時節。從黃土層中蒸騰而起的氣韻,飄蕩在大地之上,或是糜子的醇香,或是洋芋的甜香,抑或是山裡紅的脆香。豐收時節的黃土高原是最美的,沙塵暴收住了腳步,白雪還沒到來,這時節,農人們可以盡情地歡呼。

起初,我們沿著環江而行。它雖然名叫環江,其實如今水量並不大,充其量只能算個大一點的河而已。這裡是黃土高原的河谷地帶,看到的一幕幕場景,多和豐收有關,和生生不息的黃土文化有關。一路走走停停,一個多小時後,就差不多到了這一帶最高的山塬了。這裡是環縣的四合塬鄉。公路從街道中穿過,沒有多少行人,陽光明媚,一個安靜的午後。鄉政府在街道的一隅,院子寬敞,稍事停留後,找到了當地朋友,就繼續趕路了。

興隆山在鄉政府東南6公里左右的山巔,這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地方,溝壑連綿,鬱鬱蔥蔥。此時,山上的地貌,和我們山下看到的截然不同,山上的樹漸漸地多了起來,越走綠色越是濃烈。我們曾無數次走過黃土高原的溝溝岔岔,看到的多是不多的綠色。唯獨這裡,綠色濃郁,令人心曠神怡。不知何時,山頭上一座建築突兀而起,它悄悄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興隆山所在位置,可以說是“雞鳴聽三省”,北面和寧夏的鹽池縣相接,東面則是陝西的定邊縣。說起定邊,有句詩說得好:三邊沒樹石頭少,莊戶人的日子過不了。可見,這三省交界之地,是一個充滿苦難的地方。啥地方,既沒有樹,也沒有石頭,答案只有一個——沙漠。距離興隆山不遠就是毛烏素沙漠。因而,沙漠邊緣的綠色,就更令人們分外珍惜了。

車在山門前廣場上停下。一下車,一座低矮的帶著些許漢代風格的建築出現在我們面前,上懸一塊匾額“東老爺山”,看落款卻是沈鵬題寫的。興隆山主峰有三級,似乎是三個臺地,人們利用了這種臺階形狀的地貌,將各種建築錯落有致地擺在了山峰的各個地方。

這真是一座奇特的山。


站在高閣上,蒼山如海,山脊如龍而來


過山門,走不遠是拱形建築靈官洞,頂上則為靈官樓。沿著臺階而上,就到了第二階,上面建有黑虎廟、靈官廟、關帝廟、藥王洞、三官蟲王廟等建築。繼續前行,登三十三級臺階,上面就是第三階了。這上面也有不少廟堂,其中有祖師宮、大佛殿等建築。

興隆山很早就出名,距離此地七八公里的地方,有座雲盤山,民間傳說,那裡是黃帝飛昇的地方。據說,最初人們興建寺廟時,選擇在雲盤山。可是,當人們插好旗幟,等第二天施工時,誰知一夜之間,旗子不翼而飛,飛到七八里外的興隆山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說是一隻神狐,在一夜之間將旗子叼到了現在的地方,後來又說關公顯靈護佑,才在這裡修建了廟宇。所以興隆山也叫老爺山,老爺就是關老爺。至今,山上保存的古碑上寫道:“興隆山者,蓋延慶之重鎮也。”又說,山有3座山峰,群山環繞,累累如貫珠,兩旁幽谷窈然……興隆山上的主峰就是興隆山,北峰有玉皇廟,南峰有馬王廟。後來,人們不斷修葺,到了清道光年間,逐漸形成規模,寺廟香火旺盛,盛極一時。


黃土高原,陝甘寧三省交界!有座道教名山,山雞叫,三省可聽見



山勢雖然很陡峭,山上的面積並不大。當地朋友熱情好客,非要帶著我們一座座殿堂參觀。不過,我們也發現,山上也不全是道觀,也有菩薩殿和大佛殿這樣的殿堂。在城隍廟門口,有這樣的一副對聯:“舉念肝(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存正直見吾不拜亦何肪(妨)”。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兩個字的女字旁,被用月字旁代替了。這究竟是何故呢?有人認為,這是對婦女的一種歧視。是否如此,還有待人們進一步的考證。

從明代中葉起,這裡就有大量的道觀,許多道士在此修行,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祖師誕辰日,山上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一般是白天唱秦腔,晚上專門為祖師演出道情皮影戲,以便祭祀神靈。在長期的演出中,道情皮影戲逐漸發展為興隆山的祭神專用戲。後來,在道人和信徒們的推動下,道情皮影向四周傳播,成為這一方水土上獨具特色的戲曲。上世紀五十年代,環縣道情皮影獨具地方特色的演奏程式,吸引著藝術工作者,由道情皮影而創作的劇目《楓洛池》在北京演出大獲成功,被命名為隴劇。興隆山也被認為是道情皮影的源地之一。

最後,我們來到一座高閣之下,這裡是眺望山川的絕佳去處,只見條條山脈,蜿蜒而來,匯于山下,遠方群山一望無際,蒼山如海。


興隆之謎,或許以訛傳訛而來


說起興隆山,許多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興隆山不是在蘭州嗎?

的確,蘭州市的榆中縣也有一座興隆山,這座山也是道教名山。我們不知道隴上是否還有第三座興隆山。那麼,為何這座山也叫興隆山呢?為此,我們詢問當地朋友,他們說這個問題說起來話長。在我們尋訪中,似乎當地人也意識到名稱的問題,在介紹環縣興隆山的同時,也往往要強調,它的另一個名字叫東老爺山。

後來,有朋友說,興隆山的來歷似乎和山勢有關。原來,這座山的主峰是由東西兩條山脈彙集而成。兩條山脈如同兩條巨龍,在黃土高原的溝壑區中,蜿蜒縱橫,最後很有力度地從遠方向山頂攢起,形成了200多米高的山峰,構成如“二龍戲珠”狀的地貌。興隆是不是就從興龍而來呢?這只是一種推測了,不過也不是沒有道理,榆中的興隆山,也曾為興龍山。


黃土高原,陝甘寧三省交界!有座道教名山,山雞叫,三省可聽見



顯然這些說法都不靠譜。考察當地歷史地理就會發現。此地,地處塞北通往關中的捷徑——漢蕭關古道上。同時寧夏經延安到長安道路也從此地經過。因而,戰爭不斷,烽煙持續。遠的不說,從唐代安史之亂後,戰亂無稍歇。宋代這裡更是宋夏爭奪的主戰場。直到明代這裡才稍稍遠離前線,但明長城距此地也不過百里,烽煙隨時燃起。可見,這裡民眾盼望興盛,希望忠勇兼備的關公的護佑。

那麼,興隆山究竟因何而得名呢?隴東黃土高原是周人的發源地,至今慶陽城外還有周人活動遺蹟。當地流傳的一個民間故事說,有一位周王聽信讒言,將懷孕的王后打入冷宮。不久,王后逃到了東老爺山破窯洞裡避難,並生下龍子。後來,雨過天晴,王后得以回宮。再後來太子登基。人們感念太子出生地方,就把東老爺山一帶稱為生龍山。結果民間以訛傳訛,變成興隆山。

解開謎團,一座興隆山,竟然演繹出如此曲折的故事,讓人們遐想聯翩,領悟一方水土的深厚寬廣與博大。


你的關注轉發是最大的支持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您的讚賞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