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美的戶對“福壽康寧”



廖家當時有六兄弟,分為六支,六房人分別在村裡修建有祠堂,至今一些祠堂還保留了下來。據介紹,在廖家大房的祠堂內,原有一尊從老家請來的金觀音,但在文革期間遺失了。大房的祠堂是三座三進的古宅,二疊馬頭牆猶在,青磚灰瓦,還有一些氣勢。但是,最有氣勢的還是二房的祠堂。這座古宅保存完好,現在還在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地勢很高,大門為敞開的梯形,建有九級青石板臺階,霸氣逼人,也大氣十足!前些年,電影《歷史的選擇》在村裡拍攝,這祠堂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部。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美的戶對“福壽康寧”



廖家當時有六兄弟,分為六支,六房人分別在村裡修建有祠堂,至今一些祠堂還保留了下來。據介紹,在廖家大房的祠堂內,原有一尊從老家請來的金觀音,但在文革期間遺失了。大房的祠堂是三座三進的古宅,二疊馬頭牆猶在,青磚灰瓦,還有一些氣勢。但是,最有氣勢的還是二房的祠堂。這座古宅保存完好,現在還在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地勢很高,大門為敞開的梯形,建有九級青石板臺階,霸氣逼人,也大氣十足!前些年,電影《歷史的選擇》在村裡拍攝,這祠堂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部。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緻的門當



在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置有一處寨門。據村民廖凡發(71歲)介紹,東面的叫東秀門,南邊的叫文昌門,西邊的叫福壽門,北面的叫敬賢門。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美的戶對“福壽康寧”



廖家當時有六兄弟,分為六支,六房人分別在村裡修建有祠堂,至今一些祠堂還保留了下來。據介紹,在廖家大房的祠堂內,原有一尊從老家請來的金觀音,但在文革期間遺失了。大房的祠堂是三座三進的古宅,二疊馬頭牆猶在,青磚灰瓦,還有一些氣勢。但是,最有氣勢的還是二房的祠堂。這座古宅保存完好,現在還在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地勢很高,大門為敞開的梯形,建有九級青石板臺階,霸氣逼人,也大氣十足!前些年,電影《歷史的選擇》在村裡拍攝,這祠堂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部。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緻的門當



在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置有一處寨門。據村民廖凡發(71歲)介紹,東面的叫東秀門,南邊的叫文昌門,西邊的叫福壽門,北面的叫敬賢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寨門連著深巷


如今,四門大多毀壞,唯文昌門保存完好。在文昌門,我們看到大門堅若磐石,門頭高聳,氣勢非凡,圖案精美。寨門上方設有門樓,是更夫守夜的地方,視野開闊,如有匪盜入侵既可報警又可從樓上對其進行阻擊。門內原來可能是安裝著兩塊厚厚的木板門,其後面有一根直徑10餘公分的圓木插入兩邊牆石洞中。現在,牆裡石塊的兩個圓洞猶存,十分完好,並清晰地留下了摩擦的痕跡。進入此門,就是一條較大的石板路。現在,這裡是攝影的最佳點之一。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美的戶對“福壽康寧”



廖家當時有六兄弟,分為六支,六房人分別在村裡修建有祠堂,至今一些祠堂還保留了下來。據介紹,在廖家大房的祠堂內,原有一尊從老家請來的金觀音,但在文革期間遺失了。大房的祠堂是三座三進的古宅,二疊馬頭牆猶在,青磚灰瓦,還有一些氣勢。但是,最有氣勢的還是二房的祠堂。這座古宅保存完好,現在還在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地勢很高,大門為敞開的梯形,建有九級青石板臺階,霸氣逼人,也大氣十足!前些年,電影《歷史的選擇》在村裡拍攝,這祠堂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部。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緻的門當



在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置有一處寨門。據村民廖凡發(71歲)介紹,東面的叫東秀門,南邊的叫文昌門,西邊的叫福壽門,北面的叫敬賢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寨門連著深巷


如今,四門大多毀壞,唯文昌門保存完好。在文昌門,我們看到大門堅若磐石,門頭高聳,氣勢非凡,圖案精美。寨門上方設有門樓,是更夫守夜的地方,視野開闊,如有匪盜入侵既可報警又可從樓上對其進行阻擊。門內原來可能是安裝著兩塊厚厚的木板門,其後面有一根直徑10餘公分的圓木插入兩邊牆石洞中。現在,牆裡石塊的兩個圓洞猶存,十分完好,並清晰地留下了摩擦的痕跡。進入此門,就是一條較大的石板路。現在,這裡是攝影的最佳點之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古老的鵝卵石牆垣


一石一水不盡豐饒故事

村裡有一條小水渠環繞,水是從月光洞水庫引來的。村邊原有四座石拱橋,都是清代修建的,譭棄2座,現存2座。其中一座有較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橋面上鋪了釘子路。據說,這條路是桂北古道之一,往南原是通桂林的古官道。一群鴨子在橋下嬉戲,橋映水中,古村綠樹,如詩如畫,風光頗美。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美的戶對“福壽康寧”



廖家當時有六兄弟,分為六支,六房人分別在村裡修建有祠堂,至今一些祠堂還保留了下來。據介紹,在廖家大房的祠堂內,原有一尊從老家請來的金觀音,但在文革期間遺失了。大房的祠堂是三座三進的古宅,二疊馬頭牆猶在,青磚灰瓦,還有一些氣勢。但是,最有氣勢的還是二房的祠堂。這座古宅保存完好,現在還在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地勢很高,大門為敞開的梯形,建有九級青石板臺階,霸氣逼人,也大氣十足!前些年,電影《歷史的選擇》在村裡拍攝,這祠堂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部。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緻的門當



在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置有一處寨門。據村民廖凡發(71歲)介紹,東面的叫東秀門,南邊的叫文昌門,西邊的叫福壽門,北面的叫敬賢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寨門連著深巷


如今,四門大多毀壞,唯文昌門保存完好。在文昌門,我們看到大門堅若磐石,門頭高聳,氣勢非凡,圖案精美。寨門上方設有門樓,是更夫守夜的地方,視野開闊,如有匪盜入侵既可報警又可從樓上對其進行阻擊。門內原來可能是安裝著兩塊厚厚的木板門,其後面有一根直徑10餘公分的圓木插入兩邊牆石洞中。現在,牆裡石塊的兩個圓洞猶存,十分完好,並清晰地留下了摩擦的痕跡。進入此門,就是一條較大的石板路。現在,這裡是攝影的最佳點之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古老的鵝卵石牆垣


一石一水不盡豐饒故事

村裡有一條小水渠環繞,水是從月光洞水庫引來的。村邊原有四座石拱橋,都是清代修建的,譭棄2座,現存2座。其中一座有較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橋面上鋪了釘子路。據說,這條路是桂北古道之一,往南原是通桂林的古官道。一群鴨子在橋下嬉戲,橋映水中,古村綠樹,如詩如畫,風光頗美。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小水溝上,我們看見一對夾石保存完好,花紋精美,沒有文字刻錄,不知是誰家學子何年何月考取了什麼功名。過去彰顯功名地位光宗耀祖的夾石(也叫旗杆石),如今作了小橋樑。還有一塊夾石,上面殘留著“十八名舉人廖宗文”幾字。後經查閱資料得知,廖宗文,字德平,靈川縣五都廖家塘人,於道光二十五年考取進士。他家中很有錢,為人也豪爽,當年考中進士後,還宴請了所有的同年進士,可謂風光一時!可惜,我們還沒有發現他考取進士的夾石。

據說,村裡過去是有很多對夾石的, 現在大多無存了。在村裡的古井水池中,我們還看見了一塊夾石,上面已經長滿了一層厚厚的蒼苔,不知掩藏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村裡的古井叫“仁壽井”,還頗有一些來歷。據村民廖凡發介紹,過去村裡長壽老人頗多,崇文尚武,鄰里和諧,民風淳樸。傳說,乾隆皇帝當年下江南時,經過靈渠,在廖家村裡住了一夜,並看中了一位廖姓姑娘,選為妃子,帶回皇宮。廖姓姑娘從小喝村裡的井水長大,16歲就長得水靈靈的,漂亮卓群,乾隆皇帝期盼與她白頭偕老,因此御賜此井名為“仁壽井”。

"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興安縣溶江鎮廖家村以前又叫廖家塘,因村民皆姓廖而得名,現有村民3000多人,是興安縣人數最多的一個自然村。

據清代道光16年修撰的《廖氏家譜》記載,廖氏始祖原系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石板橋籍,自宋代廖六郎以武職隨王護駕遊官西粵,遂卜居於此。至第十世祖時,宗祠已經派衍6房。如今,已經不知歷時多少代了。

為探祕千年文化之傳奇,我們從興安縣城出發,往南車行半小左右到了廖家村。

後龍山上有千年黃城

廖家村自古就處於興安與靈川的交界地,是古代湘桂走廊上的驛站關卡之一,有塘卒兵士常駐於此。清代乾隆年間,廖家村曾屬興安縣,道光至民國時期屬靈川縣,1960年又劃歸興安縣。

村旁的後龍山其實是僅有兩三米高的丘陵,上面生長著古老而粗壯的香樟樹、松樹等原始林木,佔地至少200畝。凡來廖家村旅遊的外地人,對這片森林沒有不讚不絕口的。這片森林下還隱藏著許多千年之謎,因為這裡就是唐代黃巢起義軍安營紮寨的遺址,叫“黃城”。

清代乾隆版《興安縣誌》有載:“黃城在縣西五十里,相傳黃巢寇桂州時,營疊於此,遺址尚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桂林文物古蹟覽勝》是這樣記錄的:“興安黃巢古城遺址,位於興安縣城西南溶江鎮廖家村後,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東面為山嶺,西南距灕江約1500米。唐乾符六年(879)黃巢農民軍打下廣州,隨後進軍廣西,佔領桂州,所到之處民眾紛紛響應。義軍與臨桂西鄉團練在臨桂都狼山大戰90余天,大獲全勝。當年十月揮師湖南,途徑興安溶江廖家村(當時屬於今靈川縣)地界安營休整,築建土城臨時駐屯兵馬,在此扎竹排,造木船,為沿靈渠北上湘江作準備。後灕江湘江水漲,義軍取道靈渠,順湘江北上攻取衡州(今衡陽)、永州、潭州(今長沙),進逼江陵(今湖北枝江縣)。因為農民軍沒有長期駐軍打算,古城築得簡陋。從原來的一些斷垣看,城系土石堆壘而成,殘垣很矮。由於多年的生產活動,遺址面貌改變較大,現在遺址內種植松樹。”

1991年,距今已達1100多年的黃巢古城遺址被公佈為興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將後龍山列為禁山禁地,是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的崇敬與保護。

古建築裡文化博大精深

廖家村古宅規模巨大,青石條鋪就的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佈局規整,家家相通,自成一體。村裡原有圍牆和四個寨門,只要關上四個寨門,村裡就像個城堡,十分堅固安全。這是它整體建築格局上的顯著特點。

村裡現存古民居60餘座,集中在村裡中央,多為磚石木架結構,人字坡硬山式屋頂,三疊風火馬頭牆,批灰,小青瓦。現存建築中,一些門當戶對十分精緻,石刻木雕美觀大方,整體感覺古樸滄桑。不少古宅外牆佈滿一層厚厚的硝霜,述說著它們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廖家村古建築的構件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房屋常見的瓦當,其作用是對瓦的保護。而在廖家村,瓦當的紋飾風度多樣、寓意吉祥,如桃紋就蘊含著生育、吉祥、長壽等意思。在房屋的大門,還常見不同式樣的門當戶對。有的大門雖然只有兩個戶對,但也運用雕刻技法表現出福、祿、壽、喜的內容。一些門當上則雕刻了仙鶴、蟠桃等動植物圖案,寓意“福壽雙全”、“龍鳳呈祥”。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美的戶對“福壽康寧”



廖家當時有六兄弟,分為六支,六房人分別在村裡修建有祠堂,至今一些祠堂還保留了下來。據介紹,在廖家大房的祠堂內,原有一尊從老家請來的金觀音,但在文革期間遺失了。大房的祠堂是三座三進的古宅,二疊馬頭牆猶在,青磚灰瓦,還有一些氣勢。但是,最有氣勢的還是二房的祠堂。這座古宅保存完好,現在還在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地勢很高,大門為敞開的梯形,建有九級青石板臺階,霸氣逼人,也大氣十足!前些年,電影《歷史的選擇》在村裡拍攝,這祠堂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部。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精緻的門當



在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置有一處寨門。據村民廖凡發(71歲)介紹,東面的叫東秀門,南邊的叫文昌門,西邊的叫福壽門,北面的叫敬賢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寨門連著深巷


如今,四門大多毀壞,唯文昌門保存完好。在文昌門,我們看到大門堅若磐石,門頭高聳,氣勢非凡,圖案精美。寨門上方設有門樓,是更夫守夜的地方,視野開闊,如有匪盜入侵既可報警又可從樓上對其進行阻擊。門內原來可能是安裝著兩塊厚厚的木板門,其後面有一根直徑10餘公分的圓木插入兩邊牆石洞中。現在,牆裡石塊的兩個圓洞猶存,十分完好,並清晰地留下了摩擦的痕跡。進入此門,就是一條較大的石板路。現在,這裡是攝影的最佳點之一。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古老的鵝卵石牆垣


一石一水不盡豐饒故事

村裡有一條小水渠環繞,水是從月光洞水庫引來的。村邊原有四座石拱橋,都是清代修建的,譭棄2座,現存2座。其中一座有較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橋面上鋪了釘子路。據說,這條路是桂北古道之一,往南原是通桂林的古官道。一群鴨子在橋下嬉戲,橋映水中,古村綠樹,如詩如畫,風光頗美。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在小水溝上,我們看見一對夾石保存完好,花紋精美,沒有文字刻錄,不知是誰家學子何年何月考取了什麼功名。過去彰顯功名地位光宗耀祖的夾石(也叫旗杆石),如今作了小橋樑。還有一塊夾石,上面殘留著“十八名舉人廖宗文”幾字。後經查閱資料得知,廖宗文,字德平,靈川縣五都廖家塘人,於道光二十五年考取進士。他家中很有錢,為人也豪爽,當年考中進士後,還宴請了所有的同年進士,可謂風光一時!可惜,我們還沒有發現他考取進士的夾石。

據說,村裡過去是有很多對夾石的, 現在大多無存了。在村裡的古井水池中,我們還看見了一塊夾石,上面已經長滿了一層厚厚的蒼苔,不知掩藏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村裡的古井叫“仁壽井”,還頗有一些來歷。據村民廖凡發介紹,過去村裡長壽老人頗多,崇文尚武,鄰里和諧,民風淳樸。傳說,乾隆皇帝當年下江南時,經過靈渠,在廖家村裡住了一夜,並看中了一位廖姓姑娘,選為妃子,帶回皇宮。廖姓姑娘從小喝村裡的井水長大,16歲就長得水靈靈的,漂亮卓群,乾隆皇帝期盼與她白頭偕老,因此御賜此井名為“仁壽井”。

探祕千年古村廖家村


古井呈長方形,有三個水池,都是用青條石鋪砌的,比較大氣,飲用、洗菜、洗衣等區分得很清楚。井水清澈見底,水草輕輕飄動,小魚小蝦游來游去,安然自在。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廖家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