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現配有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各2輛,在道路兩側投放垃圾筒120個,建垃圾池30個,填埋場1處,保潔員26名,農村環境衛生乾淨整齊、道路寬闊有序。在長約2公里的主幹道兩側安裝了路燈,栽植櫻花、紫微等風景樹3000多棵。成立了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村內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日間照料中心,通往6個自然村路面已全部硬化,實現了通郵、通班車,廣播電視、電力、安全飲水和寬帶實現了全覆蓋,有執業醫師2名,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攀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魅力獅子口。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現配有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各2輛,在道路兩側投放垃圾筒120個,建垃圾池30個,填埋場1處,保潔員26名,農村環境衛生乾淨整齊、道路寬闊有序。在長約2公里的主幹道兩側安裝了路燈,栽植櫻花、紫微等風景樹3000多棵。成立了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村內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日間照料中心,通往6個自然村路面已全部硬化,實現了通郵、通班車,廣播電視、電力、安全飲水和寬帶實現了全覆蓋,有執業醫師2名,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攀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魅力獅子口。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田園綜合體 發展新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鎮黨委、政府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託麥芽香、中航生物育種基地為載體,疊加航天元素,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精品航天產業鏈,實施以“一帶一體三園”建設為主李橋田園綜合體,把李橋建設為集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小城鎮。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現配有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各2輛,在道路兩側投放垃圾筒120個,建垃圾池30個,填埋場1處,保潔員26名,農村環境衛生乾淨整齊、道路寬闊有序。在長約2公里的主幹道兩側安裝了路燈,栽植櫻花、紫微等風景樹3000多棵。成立了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村內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日間照料中心,通往6個自然村路面已全部硬化,實現了通郵、通班車,廣播電視、電力、安全飲水和寬帶實現了全覆蓋,有執業醫師2名,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攀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魅力獅子口。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田園綜合體 發展新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鎮黨委、政府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託麥芽香、中航生物育種基地為載體,疊加航天元素,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精品航天產業鏈,實施以“一帶一體三園”建設為主李橋田園綜合體,把李橋建設為集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小城鎮。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沿小洪河景觀帶。在鎮區域內長9公里的小洪河堤防上,實施“一里一亭一榭、二里一景觀一農莊”建設標準,河堤兩側栽植萬畝彌猴桃、葡萄等優質雜果,在堤防500米以內種植苗木、花卉,發展綠色蔬菜,林下實施山雞、鴿子、荊腹蛙等特色養殖,大力發展集果蔬自主採摘、觀光休閒為一體現代旅遊業。

航天綜合體。共分航天育種區、航天科普區、航天農業示範帶三個部分,已被中國科技集團掛牌侵權為"中國航天育種基地"。其中航天農業示範區,計劃佔地8000畝,建設內容為1000畝大棚立體、2000畝保健冬小麥示範區、1000畝中藥材(靈芝、太子參)和4000畝太空草種植區。航天育種區:計劃建聯棟大棚10棟(30米寬100米長),將優良品種經航天器搭載返回地面後,仿太空變異育種。年育種1.5億株,滿足3萬餘畝綠色食品種植所用種苗。航天科普園。計劃在常老莊村西側的萬戶點將臺遺址處,對萬戶飛天遺址恢復原貌,複製天宮一號等航天模型,興建航天火箭觀光塔,積極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失重體驗等活動,提高廣大公民航空航天意識。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現配有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各2輛,在道路兩側投放垃圾筒120個,建垃圾池30個,填埋場1處,保潔員26名,農村環境衛生乾淨整齊、道路寬闊有序。在長約2公里的主幹道兩側安裝了路燈,栽植櫻花、紫微等風景樹3000多棵。成立了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村內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日間照料中心,通往6個自然村路面已全部硬化,實現了通郵、通班車,廣播電視、電力、安全飲水和寬帶實現了全覆蓋,有執業醫師2名,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攀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魅力獅子口。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田園綜合體 發展新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鎮黨委、政府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託麥芽香、中航生物育種基地為載體,疊加航天元素,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精品航天產業鏈,實施以“一帶一體三園”建設為主李橋田園綜合體,把李橋建設為集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小城鎮。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沿小洪河景觀帶。在鎮區域內長9公里的小洪河堤防上,實施“一里一亭一榭、二里一景觀一農莊”建設標準,河堤兩側栽植萬畝彌猴桃、葡萄等優質雜果,在堤防500米以內種植苗木、花卉,發展綠色蔬菜,林下實施山雞、鴿子、荊腹蛙等特色養殖,大力發展集果蔬自主採摘、觀光休閒為一體現代旅遊業。

航天綜合體。共分航天育種區、航天科普區、航天農業示範帶三個部分,已被中國科技集團掛牌侵權為"中國航天育種基地"。其中航天農業示範區,計劃佔地8000畝,建設內容為1000畝大棚立體、2000畝保健冬小麥示範區、1000畝中藥材(靈芝、太子參)和4000畝太空草種植區。航天育種區:計劃建聯棟大棚10棟(30米寬100米長),將優良品種經航天器搭載返回地面後,仿太空變異育種。年育種1.5億株,滿足3萬餘畝綠色食品種植所用種苗。航天科普園。計劃在常老莊村西側的萬戶點將臺遺址處,對萬戶飛天遺址恢復原貌,複製天宮一號等航天模型,興建航天火箭觀光塔,積極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失重體驗等活動,提高廣大公民航空航天意識。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獅子口村扶貧產業園。規劃佔地5000畝,通過引進航天技術,冠名航天品牌,對4座標準化扶貧車間進行精加工;依託綠地合作社,再流轉土地2000畝,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同時,對標發力,持續提升,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把獅子口扶貧產業園打造為全縣乃至全省一流的產業扶貧基地樣板點。

民族生態園。該項目建設分兩部分,一個是清真古寺開發建設。依託駐馬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橋清真古寺現有歷史資源,採取PPP融資模式,整合寺內皇帝《御贊碑》等數十件歷史文物,興建文物展示廳、回族名人堂、民族文化廣場、講經堂等場所,構建精品民族文化園。另一個是麥芽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拱棚180座,其中四季恆溫棚40座,主要種植生態蔬菜和名貴花木,實施特色養殖。同時,輔以水上樂園、迷宮樂園等娛樂功能,打造仿古建築修建開齋堂和民俗風情步行一條街,使之建成以生態旅遊、民族風情體驗和民族團結教育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現配有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各2輛,在道路兩側投放垃圾筒120個,建垃圾池30個,填埋場1處,保潔員26名,農村環境衛生乾淨整齊、道路寬闊有序。在長約2公里的主幹道兩側安裝了路燈,栽植櫻花、紫微等風景樹3000多棵。成立了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村內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日間照料中心,通往6個自然村路面已全部硬化,實現了通郵、通班車,廣播電視、電力、安全飲水和寬帶實現了全覆蓋,有執業醫師2名,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攀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魅力獅子口。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田園綜合體 發展新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鎮黨委、政府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託麥芽香、中航生物育種基地為載體,疊加航天元素,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精品航天產業鏈,實施以“一帶一體三園”建設為主李橋田園綜合體,把李橋建設為集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小城鎮。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沿小洪河景觀帶。在鎮區域內長9公里的小洪河堤防上,實施“一里一亭一榭、二里一景觀一農莊”建設標準,河堤兩側栽植萬畝彌猴桃、葡萄等優質雜果,在堤防500米以內種植苗木、花卉,發展綠色蔬菜,林下實施山雞、鴿子、荊腹蛙等特色養殖,大力發展集果蔬自主採摘、觀光休閒為一體現代旅遊業。

航天綜合體。共分航天育種區、航天科普區、航天農業示範帶三個部分,已被中國科技集團掛牌侵權為"中國航天育種基地"。其中航天農業示範區,計劃佔地8000畝,建設內容為1000畝大棚立體、2000畝保健冬小麥示範區、1000畝中藥材(靈芝、太子參)和4000畝太空草種植區。航天育種區:計劃建聯棟大棚10棟(30米寬100米長),將優良品種經航天器搭載返回地面後,仿太空變異育種。年育種1.5億株,滿足3萬餘畝綠色食品種植所用種苗。航天科普園。計劃在常老莊村西側的萬戶點將臺遺址處,對萬戶飛天遺址恢復原貌,複製天宮一號等航天模型,興建航天火箭觀光塔,積極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失重體驗等活動,提高廣大公民航空航天意識。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獅子口村扶貧產業園。規劃佔地5000畝,通過引進航天技術,冠名航天品牌,對4座標準化扶貧車間進行精加工;依託綠地合作社,再流轉土地2000畝,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同時,對標發力,持續提升,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把獅子口扶貧產業園打造為全縣乃至全省一流的產業扶貧基地樣板點。

民族生態園。該項目建設分兩部分,一個是清真古寺開發建設。依託駐馬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橋清真古寺現有歷史資源,採取PPP融資模式,整合寺內皇帝《御贊碑》等數十件歷史文物,興建文物展示廳、回族名人堂、民族文化廣場、講經堂等場所,構建精品民族文化園。另一個是麥芽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拱棚180座,其中四季恆溫棚40座,主要種植生態蔬菜和名貴花木,實施特色養殖。同時,輔以水上樂園、迷宮樂園等娛樂功能,打造仿古建築修建開齋堂和民俗風情步行一條街,使之建成以生態旅遊、民族風情體驗和民族團結教育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葛陂遊樂園。葛陵春秋楚國故城遺址位於李橋西北4公里處的小洪河北側,經歷次考古,發掘出有空心子母磚、陶器、瓷器、銅器、銅印、蟻鼻錢等文物。傳說中費長房“投竹化龍”、葛陂夜雨、九九重陽節等歷史典故均來自於此地。2013年,葛陵故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計劃通過採取PPP融資模式,對葛陵故城遺址修復原貌,興建春秋文化長廊和展示廳,複製葛陂夜雨等景觀點,對周邊湖泊實施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完善農業特產展覽室、茶藝室、棋牌室、垂釣臺等設施,開展垂釣、划船、水上運動、野營野炊等活動,大力發展以漢文化體驗、休閒娛樂、餐飲服務等功能為一體觀光旅遊業。

"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位於新蔡縣西北20公里處,洪河穿流其中,水陸交通發達,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集鎮。遠在周朝時,李橋屬蔡國,北魏時蔡國改為蔡州,李橋是蔡州管轄下的水旱商埠。據《漢書》記載“東漢建武十五年徒封銚丹為候邑於葛陵古城”。李橋距葛陵12華里,是葛王對外交往的水陸重鎮,商賈雲集之處。

鍾靈毓秀 芳菲未盡

李橋回族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這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葛陵古城,還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戶飛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萬戶,“投竹成龍”故事中的東漢著名方士費長房就生活在這裡。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橋回族鎮的廣大回族代表人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發組織回族群眾共同抗日,組建回族抗日救國服務隊,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戰爭時期,鄂豫皖軍分區第八專區公署曾在李橋回族鎮大郭莊村委辦公。

李橋回族鎮,是河南省21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10個省直管縣(市)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如今踏上這片熱土,葛陵古城、將軍臺、鳳凰山、奶奶廟、柳架橋、葛陂夜雨等一個個古城遺址和傳說不絕於耳。以牛羊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揚名豫皖。下面,歡迎走進李橋回族鎮,去感受這方水土的厚重與神祕,品讀這方水土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李橋原名柳架橋,是自然形成的農貿集鎮。唐太宗時,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水旱碼頭的柳架橋,商號林立,貨物雲集,購銷兩旺,河南北岸陸續建成八座廟堂(即天王廟、火王廟、觀音廟、灶爺廟、大王廟、祖師廟、關公廟、奶奶廟)。柳架橋繼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條大街的規模。到北宋時達到了極盛,有“小漢口”之美譽。農曆3月28日,是柳架橋傳統的天王廟會,屆時方圓幾十裡的商號和群眾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縣鎮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業繁榮景象。據李橋鎮七十多歲的老人講:“傳說李橋鎮在明末以前有72條街,人稱‘小漢口’,它毀於李自成起義的三襲河南”。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古時的柳架橋,洪河水把集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來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樹,高達四餘丈。由於常年河水沖刷,大柳樹倒入河內,樹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時行人可走在樹身上過河,故稱柳架橋。時而久之,大柳樹腐朽斷掉,給行人帶來不便。後由河北岸幾家姓李的商號集資架起了一座木橋,以方便過往行人。柳架橋從此改為李家橋。解放後為簡便起見,改為李橋,延續至今。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魅力獅子口 文明先行村

獅子口村位於李橋鎮東南部2.5公里處,三面被小洪河包圍,轄6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人,耕地4035畝,是新蔡縣脫貧攻堅示範村,也是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優秀第一書記原玉榮所駐的村。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近年來,該村“兩委”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精準細化扶貧措施,全力以赴脫貧攻堅戰。高標準建成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座,引進河南鑫澤戶外藤編、初心釘業等大型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依託綠地合作社,實施“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七彩花生、優質水果等綠色產品,現有入社群眾28家。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現配有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各2輛,在道路兩側投放垃圾筒120個,建垃圾池30個,填埋場1處,保潔員26名,農村環境衛生乾淨整齊、道路寬闊有序。在長約2公里的主幹道兩側安裝了路燈,栽植櫻花、紫微等風景樹3000多棵。成立了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村內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日間照料中心,通往6個自然村路面已全部硬化,實現了通郵、通班車,廣播電視、電力、安全飲水和寬帶實現了全覆蓋,有執業醫師2名,基礎設施顯著加強,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攀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魅力獅子口。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田園綜合體 發展新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鎮黨委、政府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託麥芽香、中航生物育種基地為載體,疊加航天元素,聚焦經濟、環保、健康、旅遊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精品航天產業鏈,實施以“一帶一體三園”建設為主李橋田園綜合體,把李橋建設為集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小城鎮。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沿小洪河景觀帶。在鎮區域內長9公里的小洪河堤防上,實施“一里一亭一榭、二里一景觀一農莊”建設標準,河堤兩側栽植萬畝彌猴桃、葡萄等優質雜果,在堤防500米以內種植苗木、花卉,發展綠色蔬菜,林下實施山雞、鴿子、荊腹蛙等特色養殖,大力發展集果蔬自主採摘、觀光休閒為一體現代旅遊業。

航天綜合體。共分航天育種區、航天科普區、航天農業示範帶三個部分,已被中國科技集團掛牌侵權為"中國航天育種基地"。其中航天農業示範區,計劃佔地8000畝,建設內容為1000畝大棚立體、2000畝保健冬小麥示範區、1000畝中藥材(靈芝、太子參)和4000畝太空草種植區。航天育種區:計劃建聯棟大棚10棟(30米寬100米長),將優良品種經航天器搭載返回地面後,仿太空變異育種。年育種1.5億株,滿足3萬餘畝綠色食品種植所用種苗。航天科普園。計劃在常老莊村西側的萬戶點將臺遺址處,對萬戶飛天遺址恢復原貌,複製天宮一號等航天模型,興建航天火箭觀光塔,積極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失重體驗等活動,提高廣大公民航空航天意識。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獅子口村扶貧產業園。規劃佔地5000畝,通過引進航天技術,冠名航天品牌,對4座標準化扶貧車間進行精加工;依託綠地合作社,再流轉土地2000畝,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同時,對標發力,持續提升,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把獅子口扶貧產業園打造為全縣乃至全省一流的產業扶貧基地樣板點。

民族生態園。該項目建設分兩部分,一個是清真古寺開發建設。依託駐馬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橋清真古寺現有歷史資源,採取PPP融資模式,整合寺內皇帝《御贊碑》等數十件歷史文物,興建文物展示廳、回族名人堂、民族文化廣場、講經堂等場所,構建精品民族文化園。另一個是麥芽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拱棚180座,其中四季恆溫棚40座,主要種植生態蔬菜和名貴花木,實施特色養殖。同時,輔以水上樂園、迷宮樂園等娛樂功能,打造仿古建築修建開齋堂和民俗風情步行一條街,使之建成以生態旅遊、民族風情體驗和民族團結教育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葛陂遊樂園。葛陵春秋楚國故城遺址位於李橋西北4公里處的小洪河北側,經歷次考古,發掘出有空心子母磚、陶器、瓷器、銅器、銅印、蟻鼻錢等文物。傳說中費長房“投竹化龍”、葛陂夜雨、九九重陽節等歷史典故均來自於此地。2013年,葛陵故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計劃通過採取PPP融資模式,對葛陵故城遺址修復原貌,興建春秋文化長廊和展示廳,複製葛陂夜雨等景觀點,對周邊湖泊實施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完善農業特產展覽室、茶藝室、棋牌室、垂釣臺等設施,開展垂釣、划船、水上運動、野營野炊等活動,大力發展以漢文化體驗、休閒娛樂、餐飲服務等功能為一體觀光旅遊業。

千古名鎮 魅力李橋


通過在境內長4.5公里的小洪河堤防內側實施景觀帶建設,精雕細琢獅子口扶貧產業園,打造精品航天綜 合體,實施民族生態園、葛陂遊樂園拉動觀光休閒旅遊業,實現“點線面”串聯佈局、三產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帶動農村和農業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