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莊嚴地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鄭重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會共同意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我們將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新時代”概念、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五個方面出發,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我們可以把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歷史性成就概括為: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的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全方位外交佈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一)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年均增長7.2%,穩居世界第二;2013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也獲得了顯著提升:中國GDP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經濟體量達到了美國的60%以上;我國人均GDP水平從改革開放初期在196個國家中排第180位,上升到2016年在216個國家中名列第93位。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出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精準扶貧是新階段扶貧改革最鮮明、最重要的特徵,到2020年實現7000萬人脫貧有著明確的路徑實施圖。首先,我們要通過產業扶持解決3000萬人的脫貧問題。其次,我們要通過轉移就業解決1000萬人的脫貧問題,通過異地搬遷解決1000萬人的脫貧問題。最後,我們要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解決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的如期脫貧問題。

(三)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宣傳思想領域最具標誌性的一個成果,就是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網絡、黨管媒體,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一度被動的局面,使我們開始走向守正創新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效扭轉了在宣傳思想陣地上黨的領導被忽視、被淡化、被削弱的狀況,有效扭轉了黨的主流思想、主導地位遭受侵蝕的狀況,有效扭轉了被動應付、反擊不利的狀況,有效扭轉了網絡上亂象叢生的狀況,使得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

中國夢是深入人心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就是說,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激發了廣大海外學子的愛國主義情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歸國追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為他們搭建了許多橋樑和平臺,促進他們積極學成回國,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累計已有519.49萬人出國留學,其中313.20萬人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3.73%。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已有231.36萬人學成回國,佔改革開放以來留學回國總人數的73.87%。我國對海外人才吸引力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

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這正是我們對內提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對外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結果。2018年,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2萬名留學生,在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研修、培訓。

我們一方面要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另一方面還要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的軟實力,要實現文化、學術走出去,特別是高端文化走出去,如中國的美食、戲劇、影視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學術外交、理論外交等形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向國際社會,讓國際社會更多瞭解中國、認識中國,消除誤解。這也是我們學者所應承擔的光榮使命。

在這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在海外持續熱銷,既有數量之多,也有影響力之大。這本書,被祕魯總統、印度共產黨總書記等外國政要擺在案頭,也被臉書(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視為必讀書目;坦桑尼亞的執政黨和政府高級官員人手一冊,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為所有司局級幹部配送一本;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為這本書專門作了長篇筆記,柬埔寨以國家名義為這本書舉辦了專題研討會。毫不誇張地說,全世界都在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為什麼能夠風靡全球?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過:“這本書為了解一位領袖、一個國家和一個幾千年的文明打開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截至2017年11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24個語種、27個版本、660多萬冊發行量覆蓋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8年2月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全球發行已突破1300萬冊,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著作海內外發行的最高紀錄,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著作之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為世界瞭解中國打開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讓世界更客觀公正地瞭解中國。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清晰而深刻地闡釋了中國政策,非常重要且發人深省。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朋友。

(四)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我們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截至2018年底,我國森林覆蓋率由40年前的12%提高到了22.96%,森林蓄積量增加了85億立方米。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我們的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森林的面積和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躍上新臺階。通過大力推廣植樹、造林、種草,一片片國土得到綠化、美化,營造出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通過大力退耕還林還草,一處處綠地生機勃發,2018年全國已劃定基本草原面積達到2億多公頃。通過大力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一座座沙丘被牢牢鎖定,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保持“雙減少”。以藍天保衛戰為重點的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景象越來越多,這是我們這幾年在治理霧霾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國家的“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經濟的“體格”和“體質”越來越好。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力,有力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滿足人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提供了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四個一”,指明瞭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前進方向。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攜手共建美麗中國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我們在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加速前進。

(五)強軍興軍開創新的局面

2019年6月,遼寧艦航母編隊由南海經臺灣海峽北返。臺媒認為,這是遼寧艦航母編隊迄今為止最遠的一次跨海區遠航訓練。有媒體評價,中國航母編隊史無前例的遠航意義巨大、影響深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南海島礁建設得到了積極的推進。例如,永暑礁經過填海,面積已擴大到約2.8平方公里,成為我國控制的南沙群島的第一大島。這些都是我們在強軍興軍方面取得的非常大的進展。

作者:李建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李建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莊嚴地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鄭重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會共同意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我們將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新時代”概念、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五個方面出發,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我們可以把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歷史性成就概括為: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的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全方位外交佈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一)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年均增長7.2%,穩居世界第二;2013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也獲得了顯著提升:中國GDP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經濟體量達到了美國的60%以上;我國人均GDP水平從改革開放初期在196個國家中排第180位,上升到2016年在216個國家中名列第93位。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出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精準扶貧是新階段扶貧改革最鮮明、最重要的特徵,到2020年實現7000萬人脫貧有著明確的路徑實施圖。首先,我們要通過產業扶持解決3000萬人的脫貧問題。其次,我們要通過轉移就業解決1000萬人的脫貧問題,通過異地搬遷解決1000萬人的脫貧問題。最後,我們要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解決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的如期脫貧問題。

(三)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宣傳思想領域最具標誌性的一個成果,就是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網絡、黨管媒體,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一度被動的局面,使我們開始走向守正創新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效扭轉了在宣傳思想陣地上黨的領導被忽視、被淡化、被削弱的狀況,有效扭轉了黨的主流思想、主導地位遭受侵蝕的狀況,有效扭轉了被動應付、反擊不利的狀況,有效扭轉了網絡上亂象叢生的狀況,使得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

中國夢是深入人心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就是說,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激發了廣大海外學子的愛國主義情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歸國追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為他們搭建了許多橋樑和平臺,促進他們積極學成回國,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累計已有519.49萬人出國留學,其中313.20萬人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3.73%。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已有231.36萬人學成回國,佔改革開放以來留學回國總人數的73.87%。我國對海外人才吸引力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

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這正是我們對內提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對外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結果。2018年,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2萬名留學生,在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研修、培訓。

我們一方面要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另一方面還要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的軟實力,要實現文化、學術走出去,特別是高端文化走出去,如中國的美食、戲劇、影視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學術外交、理論外交等形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向國際社會,讓國際社會更多瞭解中國、認識中國,消除誤解。這也是我們學者所應承擔的光榮使命。

在這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在海外持續熱銷,既有數量之多,也有影響力之大。這本書,被祕魯總統、印度共產黨總書記等外國政要擺在案頭,也被臉書(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視為必讀書目;坦桑尼亞的執政黨和政府高級官員人手一冊,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為所有司局級幹部配送一本;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為這本書專門作了長篇筆記,柬埔寨以國家名義為這本書舉辦了專題研討會。毫不誇張地說,全世界都在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為什麼能夠風靡全球?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過:“這本書為了解一位領袖、一個國家和一個幾千年的文明打開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截至2017年11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24個語種、27個版本、660多萬冊發行量覆蓋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8年2月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全球發行已突破1300萬冊,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著作海內外發行的最高紀錄,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著作之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為世界瞭解中國打開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讓世界更客觀公正地瞭解中國。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清晰而深刻地闡釋了中國政策,非常重要且發人深省。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朋友。

(四)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我們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截至2018年底,我國森林覆蓋率由40年前的12%提高到了22.96%,森林蓄積量增加了85億立方米。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我們的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森林的面積和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躍上新臺階。通過大力推廣植樹、造林、種草,一片片國土得到綠化、美化,營造出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通過大力退耕還林還草,一處處綠地生機勃發,2018年全國已劃定基本草原面積達到2億多公頃。通過大力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一座座沙丘被牢牢鎖定,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保持“雙減少”。以藍天保衛戰為重點的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景象越來越多,這是我們這幾年在治理霧霾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國家的“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經濟的“體格”和“體質”越來越好。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力,有力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滿足人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提供了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四個一”,指明瞭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前進方向。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攜手共建美麗中國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我們在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加速前進。

(五)強軍興軍開創新的局面

2019年6月,遼寧艦航母編隊由南海經臺灣海峽北返。臺媒認為,這是遼寧艦航母編隊迄今為止最遠的一次跨海區遠航訓練。有媒體評價,中國航母編隊史無前例的遠航意義巨大、影響深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南海島礁建設得到了積極的推進。例如,永暑礁經過填海,面積已擴大到約2.8平方公里,成為我國控制的南沙群島的第一大島。這些都是我們在強軍興軍方面取得的非常大的進展。

作者:李建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李建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