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原標題:與人民一道前進——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的新中國,人民的文藝

2019年7月16日,我和作家藝術家們一道,在紀念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座談會上,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總書記充分肯定中國社會主義文藝70年來的成就和貢獻,勉勵我們做好新時代文聯作協工作。這封賀信,飽含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尊重和信賴,貫穿著對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的嚴肅要求和殷切期待。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當代文藝也走過了70年光輝歷程。此時此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回望出發點和來時路,有太多激動人心的畫面、聲音和色彩湧到眼前——

1949年7月6日傍晚,周恩來同志《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即將結束,毛澤東同志蒞臨會場探望代表:“同志們,今天我來歡迎你們。你們開的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對於革命有好處,對於人民有好處。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再講一聲,我們歡迎你們”。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天后,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文學期刊創刊,它的名字是《人民文學》,毛澤東同志為創刊號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文學家藝術家們對旭日東昇的新中國文藝滿懷憧憬。丁玲說,一個真真為人民服務的作家,應該養成一種真真的,一切為工農兵的,冷靜的,客觀的忘我的大氣概。巴金說,把藝術和生活糅在一塊兒,把文字和血汗調和在一塊兒創造出來一些美麗、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國的靈魂就從它們中間放射出光芒來。馮至說,這時感到一種深切的責任感:此後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對整個的新社會負責,這時聽到一個響亮的呼聲,“人民的需要!”如果需要的是水,我們就把自己當作極小的一滴,投入水裡;如果需要的是火,就把自己當作一片木屑,投入火裡。

——在新中國初創時期的這些永恆時刻,一個詞在所有人心中鳴響,這就是“人民”,這是時代的最強音,中華民族歷經重重苦難曲折,終於站立起來成立了人民的共和國。新中國的文藝,是社會主義文藝,是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從1949到2019,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始終不渝的初心。

紮根人民,永葆文藝生機和活力

回顧新中國文藝光輝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的賀信中所說:“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創作出一批又一批膾炙人口的優秀文藝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經典藝術形象。”70年來中國文藝的根本成就在於,我們探索、開闢、堅持、發展了一條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中國偉大的社會變革和壯闊的時代發展同步伐、共生長的道路,它的根本性質、它的前無古人的革命性和麵向未來的創造性在於,它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它在人民的生活和實踐中獲得內容和形式,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己的目標,它始終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為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原標題:與人民一道前進——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的新中國,人民的文藝

2019年7月16日,我和作家藝術家們一道,在紀念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座談會上,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總書記充分肯定中國社會主義文藝70年來的成就和貢獻,勉勵我們做好新時代文聯作協工作。這封賀信,飽含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尊重和信賴,貫穿著對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的嚴肅要求和殷切期待。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當代文藝也走過了70年光輝歷程。此時此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回望出發點和來時路,有太多激動人心的畫面、聲音和色彩湧到眼前——

1949年7月6日傍晚,周恩來同志《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即將結束,毛澤東同志蒞臨會場探望代表:“同志們,今天我來歡迎你們。你們開的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對於革命有好處,對於人民有好處。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再講一聲,我們歡迎你們”。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天后,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文學期刊創刊,它的名字是《人民文學》,毛澤東同志為創刊號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文學家藝術家們對旭日東昇的新中國文藝滿懷憧憬。丁玲說,一個真真為人民服務的作家,應該養成一種真真的,一切為工農兵的,冷靜的,客觀的忘我的大氣概。巴金說,把藝術和生活糅在一塊兒,把文字和血汗調和在一塊兒創造出來一些美麗、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國的靈魂就從它們中間放射出光芒來。馮至說,這時感到一種深切的責任感:此後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對整個的新社會負責,這時聽到一個響亮的呼聲,“人民的需要!”如果需要的是水,我們就把自己當作極小的一滴,投入水裡;如果需要的是火,就把自己當作一片木屑,投入火裡。

——在新中國初創時期的這些永恆時刻,一個詞在所有人心中鳴響,這就是“人民”,這是時代的最強音,中華民族歷經重重苦難曲折,終於站立起來成立了人民的共和國。新中國的文藝,是社會主義文藝,是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從1949到2019,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始終不渝的初心。

紮根人民,永葆文藝生機和活力

回顧新中國文藝光輝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的賀信中所說:“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創作出一批又一批膾炙人口的優秀文藝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經典藝術形象。”70年來中國文藝的根本成就在於,我們探索、開闢、堅持、發展了一條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中國偉大的社會變革和壯闊的時代發展同步伐、共生長的道路,它的根本性質、它的前無古人的革命性和麵向未來的創造性在於,它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它在人民的生活和實踐中獲得內容和形式,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己的目標,它始終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為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新中國的文藝繼承革命文藝的傳統,一開始就致力於把人民群眾作為表現的主體。作家藝術家們傾力表現人民的奮鬥實踐、生產生活,工人、農民、戰士、知識分子,革命者和普通勞動者,人民的形象昂首走到作家筆下、走向舞臺和銀幕中央。第一次文代會期間,在名家雲集的藝術作品展覽上,李可染的《學文化》、齊白石的《老農夫》等“新國畫”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畫作,“將從來是與現實生活遊離的國畫藝術拉到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道路上來”。雖然國畫藝術如何繼承傳統、反映時代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問題,但這個例子說明,人民的生活和形象成為表現的主體,為新中國文藝開闢新的廣闊天地。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信念,也是蘊含著充沛不竭創造活力的審美實踐,持久激發著中國作家藝術家的熱情和才華。

把根深深地紮在人民中間,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反映人民的心聲,與人民一道前進,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成為人民生活中具有強大能動性的精神力量。7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回顧我們的成長、觀照我們的內心時,都會想起生命中那些珍貴的時刻: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詩、一支歌曲、一部電視劇或者一幅畫……總有那樣的時刻,我們的心被文學和藝術作品所照亮,彷彿那就是寫給唱給演給畫給我們的,它們帶我們領會生命的意義,領會祖國與理想的崇高,領會歷史的人間正道與生活的豐盛多彩,讓我們深切體悟美與善,讓我們獲得逐夢的激情與奮鬥的力量。70年來,一代又一代作家藝術家以卓越的創造高舉中國精神的火炬,豐富擴展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原標題:與人民一道前進——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的新中國,人民的文藝

2019年7月16日,我和作家藝術家們一道,在紀念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座談會上,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總書記充分肯定中國社會主義文藝70年來的成就和貢獻,勉勵我們做好新時代文聯作協工作。這封賀信,飽含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尊重和信賴,貫穿著對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的嚴肅要求和殷切期待。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當代文藝也走過了70年光輝歷程。此時此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回望出發點和來時路,有太多激動人心的畫面、聲音和色彩湧到眼前——

1949年7月6日傍晚,周恩來同志《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即將結束,毛澤東同志蒞臨會場探望代表:“同志們,今天我來歡迎你們。你們開的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對於革命有好處,對於人民有好處。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再講一聲,我們歡迎你們”。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天后,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文學期刊創刊,它的名字是《人民文學》,毛澤東同志為創刊號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文學家藝術家們對旭日東昇的新中國文藝滿懷憧憬。丁玲說,一個真真為人民服務的作家,應該養成一種真真的,一切為工農兵的,冷靜的,客觀的忘我的大氣概。巴金說,把藝術和生活糅在一塊兒,把文字和血汗調和在一塊兒創造出來一些美麗、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國的靈魂就從它們中間放射出光芒來。馮至說,這時感到一種深切的責任感:此後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對整個的新社會負責,這時聽到一個響亮的呼聲,“人民的需要!”如果需要的是水,我們就把自己當作極小的一滴,投入水裡;如果需要的是火,就把自己當作一片木屑,投入火裡。

——在新中國初創時期的這些永恆時刻,一個詞在所有人心中鳴響,這就是“人民”,這是時代的最強音,中華民族歷經重重苦難曲折,終於站立起來成立了人民的共和國。新中國的文藝,是社會主義文藝,是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從1949到2019,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始終不渝的初心。

紮根人民,永葆文藝生機和活力

回顧新中國文藝光輝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的賀信中所說:“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創作出一批又一批膾炙人口的優秀文藝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經典藝術形象。”70年來中國文藝的根本成就在於,我們探索、開闢、堅持、發展了一條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中國偉大的社會變革和壯闊的時代發展同步伐、共生長的道路,它的根本性質、它的前無古人的革命性和麵向未來的創造性在於,它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它在人民的生活和實踐中獲得內容和形式,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己的目標,它始終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為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新中國的文藝繼承革命文藝的傳統,一開始就致力於把人民群眾作為表現的主體。作家藝術家們傾力表現人民的奮鬥實踐、生產生活,工人、農民、戰士、知識分子,革命者和普通勞動者,人民的形象昂首走到作家筆下、走向舞臺和銀幕中央。第一次文代會期間,在名家雲集的藝術作品展覽上,李可染的《學文化》、齊白石的《老農夫》等“新國畫”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畫作,“將從來是與現實生活遊離的國畫藝術拉到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道路上來”。雖然國畫藝術如何繼承傳統、反映時代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問題,但這個例子說明,人民的生活和形象成為表現的主體,為新中國文藝開闢新的廣闊天地。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信念,也是蘊含著充沛不竭創造活力的審美實踐,持久激發著中國作家藝術家的熱情和才華。

把根深深地紮在人民中間,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反映人民的心聲,與人民一道前進,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成為人民生活中具有強大能動性的精神力量。7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回顧我們的成長、觀照我們的內心時,都會想起生命中那些珍貴的時刻: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詩、一支歌曲、一部電視劇或者一幅畫……總有那樣的時刻,我們的心被文學和藝術作品所照亮,彷彿那就是寫給唱給演給畫給我們的,它們帶我們領會生命的意義,領會祖國與理想的崇高,領會歷史的人間正道與生活的豐盛多彩,讓我們深切體悟美與善,讓我們獲得逐夢的激情與奮鬥的力量。70年來,一代又一代作家藝術家以卓越的創造高舉中國精神的火炬,豐富擴展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既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劇中人”,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劇作者”。從趙樹理、柳青到路遙、賈大山,新中國一代又一代作家藝術家以高度的自覺、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執著在人民中間紮下生命和藝術的根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70年來不斷湧現著當之無愧的人民作家、人民藝術家。人民群眾中蘊藏的文藝創造力前所未有地盡情迸發,深刻改變了傳統的文藝生產和傳播形態。自上世紀50年代起,眾多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投身文藝事業,在新中國文藝歷史上留下鮮明印跡。今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媒介技術進步,文藝創作的熱情和能力正在廣大人群中擴展,網絡作家、簽約作家、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等新興文藝群體成為活躍的創造性力量。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這是7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一條基本經驗,只有這樣,我們的文藝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擁抱希望的田野,抵達藝術的高峰

70年滄桑鉅變,70年初心不改。回顧70年曆程,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充滿自信和自豪;展望未來,天高地闊的無限前景正在我們面前展開。歷史已經被創造,歷史正在被創造,新中國文藝史冊將會銘記2014年10月15日,就在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指明前進方向。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站在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原標題:與人民一道前進——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的新中國,人民的文藝

2019年7月16日,我和作家藝術家們一道,在紀念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座談會上,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總書記充分肯定中國社會主義文藝70年來的成就和貢獻,勉勵我們做好新時代文聯作協工作。這封賀信,飽含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尊重和信賴,貫穿著對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的嚴肅要求和殷切期待。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當代文藝也走過了70年光輝歷程。此時此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回望出發點和來時路,有太多激動人心的畫面、聲音和色彩湧到眼前——

1949年7月6日傍晚,周恩來同志《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即將結束,毛澤東同志蒞臨會場探望代表:“同志們,今天我來歡迎你們。你們開的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對於革命有好處,對於人民有好處。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再講一聲,我們歡迎你們”。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天后,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文學期刊創刊,它的名字是《人民文學》,毛澤東同志為創刊號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文學家藝術家們對旭日東昇的新中國文藝滿懷憧憬。丁玲說,一個真真為人民服務的作家,應該養成一種真真的,一切為工農兵的,冷靜的,客觀的忘我的大氣概。巴金說,把藝術和生活糅在一塊兒,把文字和血汗調和在一塊兒創造出來一些美麗、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國的靈魂就從它們中間放射出光芒來。馮至說,這時感到一種深切的責任感:此後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對整個的新社會負責,這時聽到一個響亮的呼聲,“人民的需要!”如果需要的是水,我們就把自己當作極小的一滴,投入水裡;如果需要的是火,就把自己當作一片木屑,投入火裡。

——在新中國初創時期的這些永恆時刻,一個詞在所有人心中鳴響,這就是“人民”,這是時代的最強音,中華民族歷經重重苦難曲折,終於站立起來成立了人民的共和國。新中國的文藝,是社會主義文藝,是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從1949到2019,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始終不渝的初心。

紮根人民,永葆文藝生機和活力

回顧新中國文藝光輝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的賀信中所說:“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創作出一批又一批膾炙人口的優秀文藝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經典藝術形象。”70年來中國文藝的根本成就在於,我們探索、開闢、堅持、發展了一條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中國偉大的社會變革和壯闊的時代發展同步伐、共生長的道路,它的根本性質、它的前無古人的革命性和麵向未來的創造性在於,它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它在人民的生活和實踐中獲得內容和形式,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己的目標,它始終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為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新中國的文藝繼承革命文藝的傳統,一開始就致力於把人民群眾作為表現的主體。作家藝術家們傾力表現人民的奮鬥實踐、生產生活,工人、農民、戰士、知識分子,革命者和普通勞動者,人民的形象昂首走到作家筆下、走向舞臺和銀幕中央。第一次文代會期間,在名家雲集的藝術作品展覽上,李可染的《學文化》、齊白石的《老農夫》等“新國畫”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畫作,“將從來是與現實生活遊離的國畫藝術拉到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道路上來”。雖然國畫藝術如何繼承傳統、反映時代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問題,但這個例子說明,人民的生活和形象成為表現的主體,為新中國文藝開闢新的廣闊天地。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信念,也是蘊含著充沛不竭創造活力的審美實踐,持久激發著中國作家藝術家的熱情和才華。

把根深深地紮在人民中間,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反映人民的心聲,與人民一道前進,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成為人民生活中具有強大能動性的精神力量。7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回顧我們的成長、觀照我們的內心時,都會想起生命中那些珍貴的時刻: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詩、一支歌曲、一部電視劇或者一幅畫……總有那樣的時刻,我們的心被文學和藝術作品所照亮,彷彿那就是寫給唱給演給畫給我們的,它們帶我們領會生命的意義,領會祖國與理想的崇高,領會歷史的人間正道與生活的豐盛多彩,讓我們深切體悟美與善,讓我們獲得逐夢的激情與奮鬥的力量。70年來,一代又一代作家藝術家以卓越的創造高舉中國精神的火炬,豐富擴展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既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劇中人”,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劇作者”。從趙樹理、柳青到路遙、賈大山,新中國一代又一代作家藝術家以高度的自覺、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執著在人民中間紮下生命和藝術的根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70年來不斷湧現著當之無愧的人民作家、人民藝術家。人民群眾中蘊藏的文藝創造力前所未有地盡情迸發,深刻改變了傳統的文藝生產和傳播形態。自上世紀50年代起,眾多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投身文藝事業,在新中國文藝歷史上留下鮮明印跡。今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媒介技術進步,文藝創作的熱情和能力正在廣大人群中擴展,網絡作家、簽約作家、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等新興文藝群體成為活躍的創造性力量。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這是7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一條基本經驗,只有這樣,我們的文藝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擁抱希望的田野,抵達藝術的高峰

70年滄桑鉅變,70年初心不改。回顧70年曆程,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充滿自信和自豪;展望未來,天高地闊的無限前景正在我們面前展開。歷史已經被創造,歷史正在被創造,新中國文藝史冊將會銘記2014年10月15日,就在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指明前進方向。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站在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鐵凝人民日報撰文: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同志1949年的勉勵:“人民需要你們”;想起鄧小平同志1979年在第四次文代會上的期待:“在這個崇高的事業中,文藝發展的天地十分廣闊。”“同志們一定會拿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藝術成果,向祖國和人民彙報。”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宏偉的歷史進程中,“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中國廣大作家藝術家在新時代承擔莊嚴崇高的使命。高舉精神之旗,與人民一道前進,首要的是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事業,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出席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給內蒙古烏蘭牧騎隊員、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給老藝術家牛犇寫信,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向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致賀信,圍繞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藝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在新時代的更大繁榮發展指明瞭道路。這是一條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以明德引領風尚的道路,是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牢記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的初心,為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而創造、奮鬥的道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深刻認識中華民族新的歷史方位,把個人的藝術生命自覺匯入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要在人民的創造中實現藝術的創造,用文藝凝聚起新時代奮勇前進的磅礴力量,在歷史移山倒海的宏偉運動中抵達藝術的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新時代中國文藝的繁榮發展,充分證明了這一論斷顛撲不破的真理力量。人民是歷史的主體,人民也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在他們身上,有著千姿百態的情感、愛恨、夢想,以及內心的衝突和憂傷。新時代受到人民喜愛的文藝作品,包括最近揭曉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都努力準確地把握普遍與具體、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係。從一滴水看出江河的奔湧,從奔湧的江河感受一滴水的心意,在具體生動的形象中反映現實的結構、時代的潮流,這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既是藝術的倫理問題,也是美學問題;既關係到作家藝術家的自我建構,關係“我是誰”“我在哪裡”“為誰創作”“為誰立言”,也關係到如何認識歷史、如何把握現實,關係到表現什麼和如何表現的問題。這一切都沒有捷徑可走,新時代中國文藝工作者都需要在生活中、在人民中不懈自我錘鍊,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艱苦的藝術創造中竭盡全力給出儘可能完美的解答。

人民的生活如同大地,在新時代,希望的田野正在無限展開。2019年,我去了內蒙古、去了新疆、去了湖南的十八洞村,呼吸草原,呼吸邊疆,呼吸十八洞村的蒼翠青山,我的感受是匆忙的,也是深刻難忘的。為了實現偉大夢想、建設美好生活,我們的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勞作,正在自信地創造前無古人的偉業。在十八洞村,在農民和幹部中間,感受著他們內心的陽光和意志、辛苦和自豪,我強烈意識到,此時我就站在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交匯點上。近14億中國人民正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和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壯舉。這偉大的時代呼喚著傑出的作家藝術家,我們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與人民一道前進,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鑄魂,努力創作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民族的精品力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鐵凝(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

編輯:施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