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床棉被”的為民情懷

“半床棉被”的為民情懷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列談之二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一則“半床棉被”的故事。這則故事,讓人感動,也給人啟迪。

1934年11月,紅軍正行進在長征途中。部隊駐紮休整時,三位疲憊不堪的女紅軍借宿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她們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老人,並對老人說:等革命成功後,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

三位女紅軍走後,徐解秀老人一直珍藏著這半床棉被,直到去世前還唸叨著她們。此後,儘管三位女紅軍沒有再回到汝城縣沙洲村,但“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的承諾,共產黨人兌現了——不僅送來了新被子,還送來了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生活。

85年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但“半床棉被”的故事依然述說著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風雨同舟的殷殷深情;“等革命成功後,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的承諾,依然昭示著共產黨人“長征”的目的和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我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一個被窩度寒夜,一床被子對半分”,過去,我們黨正是靠無數個這樣的行動贏得了民心,從而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今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讓世人驚歎的成就,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增長、日趨多樣,只有不忘“半床棉被”裡的為民情懷,把初心和使命體現在不斷給人民群眾送去“新棉被”上,我們黨才能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績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擁護。

不忘“半床棉被”裡的為民情懷,需要切實瞭解他們的所想所盼,不斷掌握他們的新追求、新需要。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當有代表講到“農民的八個夢想”時,習近平總書記說:“我經常到一些貧困地區去,到農村去,我總有一句話,想知道你們還需要些什麼?”一句“想知道你們還需要些什麼”,是赤誠為民的生動體現,也深刻昭示我們:為民沒有終點,服務永無止境;人民群眾有什麼樣的新期盼、新需求,我們就應該送去什麼樣的“新棉被”。

“我要是連這個問題也解決不了,還當什麼農業技術員!”張鐵兵在學校本來學的是蘋果種植技術,當看到種植葡萄的農戶因寒災損失慘重而欲哭無淚的場景後,他就在自家地裡搞起了葡萄種植實驗,從一個外行“修煉”成了資深“土專家”,帶動全縣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葡萄富農之路。李保國說:“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前南峪需要植樹造林,他就研究土壤、徑流、氣候;富崗群眾需要種果樹致富,他就研究昆蟲、肥料和標準化生產;當規模和品牌效應成為農副產品贏得競爭、提升效益的必然選擇,他又成了核桃技術創新聯盟和蘋果技術創新聯盟兩大產業聯盟的理事長……像張鐵兵和李保國那樣,永遠面向群眾的新需要,一刻不停地學習、掌握新本領,才能在更好服務人民中堅守初心、擔負使命。

今天,我們正奮鬥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不忘“半床棉被”裡的為民情懷,不斷了解、掌握群眾還需要些什麼,不斷掌握為民造福的新本領,不斷為人民群眾送去“新棉被”,就一定能從人民群眾中獲取前進的強大力量。(張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