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眾多,戶籍隱藏,種種不利於社會安定的因素促使著統治者出臺新的政策,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頒佈了“佔田”制度:每個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則三十畝。丁男交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為丁?晉書記載: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老小不用交賦稅。

佔田制對農民是很有誘惑性的,雖然其賦稅沉重,但“擁有土地”這個條件足以讓他們無法移開雙眼。佔田制,其本質或許是緩解農民的壓力,但其中更重要的,顯然是保護貴族們的土地,減少貴族與百姓兩個階級之間關於土地而產生的衝突,因此,佔田制可被視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小把戲。

強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頒佈政令:凡女子十七歲未嫁者,由官府代擇配偶。

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天下只有七年時間。這個時候,統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員、糧餉,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兩年後,又出臺了新的政策:凡一家養育女子五人,則可以免除賦稅。從此制度可以看出,晉朝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的失調。這種現象的造成,源於統治階級的荒淫。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眾多,戶籍隱藏,種種不利於社會安定的因素促使著統治者出臺新的政策,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頒佈了“佔田”制度:每個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則三十畝。丁男交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為丁?晉書記載: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老小不用交賦稅。

佔田制對農民是很有誘惑性的,雖然其賦稅沉重,但“擁有土地”這個條件足以讓他們無法移開雙眼。佔田制,其本質或許是緩解農民的壓力,但其中更重要的,顯然是保護貴族們的土地,減少貴族與百姓兩個階級之間關於土地而產生的衝突,因此,佔田制可被視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小把戲。

強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頒佈政令:凡女子十七歲未嫁者,由官府代擇配偶。

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天下只有七年時間。這個時候,統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員、糧餉,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兩年後,又出臺了新的政策:凡一家養育女子五人,則可以免除賦稅。從此制度可以看出,晉朝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的失調。這種現象的造成,源於統治階級的荒淫。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據記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馬炎)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採擇未畢,權禁斷婚姻。泰始十年,取良家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挑選。太康二年(281年),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光司馬炎一人之妻妾,竟達一萬多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大臣、貴族官僚們自然也是妻妾成群、決疣潰癰。晉書·何曾傳說:......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他的兒子比起何曾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世說新語記載,貴戚王愷與大官石崇比富,有一高二尺的珊瑚樹,世所罕見。王愷以示石崇,石崇以鐵如意擊碎,王愷還在惋惜,石崇便拿出了六七枚三、四尺的珊瑚樹賠給王愷。王愷用紫絲編成屏障,夾道四十里;石崇便用更珍貴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這是何等奢侈?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眾多,戶籍隱藏,種種不利於社會安定的因素促使著統治者出臺新的政策,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頒佈了“佔田”制度:每個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則三十畝。丁男交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為丁?晉書記載: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老小不用交賦稅。

佔田制對農民是很有誘惑性的,雖然其賦稅沉重,但“擁有土地”這個條件足以讓他們無法移開雙眼。佔田制,其本質或許是緩解農民的壓力,但其中更重要的,顯然是保護貴族們的土地,減少貴族與百姓兩個階級之間關於土地而產生的衝突,因此,佔田制可被視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小把戲。

強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頒佈政令:凡女子十七歲未嫁者,由官府代擇配偶。

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天下只有七年時間。這個時候,統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員、糧餉,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兩年後,又出臺了新的政策:凡一家養育女子五人,則可以免除賦稅。從此制度可以看出,晉朝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的失調。這種現象的造成,源於統治階級的荒淫。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據記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馬炎)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採擇未畢,權禁斷婚姻。泰始十年,取良家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挑選。太康二年(281年),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光司馬炎一人之妻妾,竟達一萬多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大臣、貴族官僚們自然也是妻妾成群、決疣潰癰。晉書·何曾傳說:......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他的兒子比起何曾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世說新語記載,貴戚王愷與大官石崇比富,有一高二尺的珊瑚樹,世所罕見。王愷以示石崇,石崇以鐵如意擊碎,王愷還在惋惜,石崇便拿出了六七枚三、四尺的珊瑚樹賠給王愷。王愷用紫絲編成屏障,夾道四十里;石崇便用更珍貴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這是何等奢侈?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西晉統一後,司馬炎將郡縣較之以往劃得更小,這樣,一大批多出來官吏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百姓的身上,上層階級酒肉池林、荒淫無度,下層百姓被剝削殆盡,賦稅沉重。而前文所介紹的十三歲便為丁的制度更是亙古未聞。

所謂的魏晉風流,風流的只是名士、權貴,受苦的依舊還是百姓,貴族之風流,是以百姓的血為燃料的。

解放勞動力,異族的遷入

公元280年,晉滅吳後,宣佈廢除州郡之兵:今天下為一,當韜戢干戈,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地方軍的解除,減輕了當地老百姓的兵役的壓力,對生產了亦有積極的作用,但這道政令卻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其原因是此時部分地區尚有“不賓屬者”,且異族大部分的遷入讓漢人們很擔心。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眾多,戶籍隱藏,種種不利於社會安定的因素促使著統治者出臺新的政策,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頒佈了“佔田”制度:每個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則三十畝。丁男交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為丁?晉書記載: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老小不用交賦稅。

佔田制對農民是很有誘惑性的,雖然其賦稅沉重,但“擁有土地”這個條件足以讓他們無法移開雙眼。佔田制,其本質或許是緩解農民的壓力,但其中更重要的,顯然是保護貴族們的土地,減少貴族與百姓兩個階級之間關於土地而產生的衝突,因此,佔田制可被視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小把戲。

強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頒佈政令:凡女子十七歲未嫁者,由官府代擇配偶。

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天下只有七年時間。這個時候,統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員、糧餉,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兩年後,又出臺了新的政策:凡一家養育女子五人,則可以免除賦稅。從此制度可以看出,晉朝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的失調。這種現象的造成,源於統治階級的荒淫。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據記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馬炎)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採擇未畢,權禁斷婚姻。泰始十年,取良家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挑選。太康二年(281年),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光司馬炎一人之妻妾,竟達一萬多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大臣、貴族官僚們自然也是妻妾成群、決疣潰癰。晉書·何曾傳說:......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他的兒子比起何曾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世說新語記載,貴戚王愷與大官石崇比富,有一高二尺的珊瑚樹,世所罕見。王愷以示石崇,石崇以鐵如意擊碎,王愷還在惋惜,石崇便拿出了六七枚三、四尺的珊瑚樹賠給王愷。王愷用紫絲編成屏障,夾道四十里;石崇便用更珍貴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這是何等奢侈?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西晉統一後,司馬炎將郡縣較之以往劃得更小,這樣,一大批多出來官吏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百姓的身上,上層階級酒肉池林、荒淫無度,下層百姓被剝削殆盡,賦稅沉重。而前文所介紹的十三歲便為丁的制度更是亙古未聞。

所謂的魏晉風流,風流的只是名士、權貴,受苦的依舊還是百姓,貴族之風流,是以百姓的血為燃料的。

解放勞動力,異族的遷入

公元280年,晉滅吳後,宣佈廢除州郡之兵:今天下為一,當韜戢干戈,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地方軍的解除,減輕了當地老百姓的兵役的壓力,對生產了亦有積極的作用,但這道政令卻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其原因是此時部分地區尚有“不賓屬者”,且異族大部分的遷入讓漢人們很擔心。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早在漢、魏時,朝廷就接納了大部分羌、胡、鮮卑等族人,這些人只要繳納賦稅便可以居住內地,但他們是不入官府戶籍。資治通鑑·晉紀三記載:魏初民少,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弘農,往往有之.......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雖然大臣們反對,但晉武帝沒有聽進去,於是異族的力量逐漸增加,至於之後,五胡亂華發生,異族們大肆屠戮漢人,使得衣冠南遷,這些又都是後話了。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眾多,戶籍隱藏,種種不利於社會安定的因素促使著統治者出臺新的政策,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頒佈了“佔田”制度:每個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則三十畝。丁男交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為丁?晉書記載: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老小不用交賦稅。

佔田制對農民是很有誘惑性的,雖然其賦稅沉重,但“擁有土地”這個條件足以讓他們無法移開雙眼。佔田制,其本質或許是緩解農民的壓力,但其中更重要的,顯然是保護貴族們的土地,減少貴族與百姓兩個階級之間關於土地而產生的衝突,因此,佔田制可被視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小把戲。

強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頒佈政令:凡女子十七歲未嫁者,由官府代擇配偶。

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天下只有七年時間。這個時候,統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員、糧餉,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兩年後,又出臺了新的政策:凡一家養育女子五人,則可以免除賦稅。從此制度可以看出,晉朝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的失調。這種現象的造成,源於統治階級的荒淫。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據記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馬炎)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採擇未畢,權禁斷婚姻。泰始十年,取良家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挑選。太康二年(281年),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光司馬炎一人之妻妾,竟達一萬多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大臣、貴族官僚們自然也是妻妾成群、決疣潰癰。晉書·何曾傳說:......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他的兒子比起何曾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世說新語記載,貴戚王愷與大官石崇比富,有一高二尺的珊瑚樹,世所罕見。王愷以示石崇,石崇以鐵如意擊碎,王愷還在惋惜,石崇便拿出了六七枚三、四尺的珊瑚樹賠給王愷。王愷用紫絲編成屏障,夾道四十里;石崇便用更珍貴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這是何等奢侈?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西晉統一後,司馬炎將郡縣較之以往劃得更小,這樣,一大批多出來官吏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百姓的身上,上層階級酒肉池林、荒淫無度,下層百姓被剝削殆盡,賦稅沉重。而前文所介紹的十三歲便為丁的制度更是亙古未聞。

所謂的魏晉風流,風流的只是名士、權貴,受苦的依舊還是百姓,貴族之風流,是以百姓的血為燃料的。

解放勞動力,異族的遷入

公元280年,晉滅吳後,宣佈廢除州郡之兵:今天下為一,當韜戢干戈,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地方軍的解除,減輕了當地老百姓的兵役的壓力,對生產了亦有積極的作用,但這道政令卻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其原因是此時部分地區尚有“不賓屬者”,且異族大部分的遷入讓漢人們很擔心。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早在漢、魏時,朝廷就接納了大部分羌、胡、鮮卑等族人,這些人只要繳納賦稅便可以居住內地,但他們是不入官府戶籍。資治通鑑·晉紀三記載:魏初民少,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弘農,往往有之.......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雖然大臣們反對,但晉武帝沒有聽進去,於是異族的力量逐漸增加,至於之後,五胡亂華發生,異族們大肆屠戮漢人,使得衣冠南遷,這些又都是後話了。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解放的勞動力有很多種,最顯著的,是限制前文所說的貴族“私附”,可不要以為這是一道強硬的政令,限制一詞即說明朝廷選擇的,只是一種折中妥協的辦法。

“私附”們因為戶口併入貴族,所以其只用向戶主們種田服役而不向官府繳納賦稅,大量的國家資源被貴族們以此方式私吞。屯田制被廢后,私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統治者便出臺了一條限制的政策: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無過五十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第九品一戶。在這個基礎上,朝廷還對官僚們予以特殊照顧,按照官級蔭其家屬,免除賦稅徭役。

除了限制私附,晉廷還釋放了大量的奴婢。這些奴婢的數量是非常大的,做奴婢時,是不許與異姓結合生子的。這些人被解放,社會勞動力亦增加,生產力隨之上漲,人口也有所增殖。

"

人口,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發達,軍事、經濟等國力之較量,全憑其所轄民眾多寡與收受的賦稅來決定。

每逢亂世之時,為滿足高層階級擴張的野心,數以萬計的人付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時候的人口總是呈大幅度的減少趨勢。等戰亂過後,天下一統,政府為了恢復國力,便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恢復人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西晉建立後,是如何恢復民生的。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統計,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67萬人(包括蜀、吳)。十七年後,晉統一天下,統計人口總數約為1616萬人。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時,在西晉建立至八王之亂這個時間段裡,社會趨於穩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時約3000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晉朝的恢復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與佔田制的轉換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為了恢復國家的生產力,決定實行屯田制度。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所以曹操便“募民屯田許下”,設置屯田官招收流民來墾荒地,屯田制度的結果是顯然的,第一年便“得谷百萬斛”。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有的邊疆軍隊亦兵亦農,屯田自給

屯田的人,被稱為“屯田客”。這些屯田客只用徵收相應的賦稅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為戰亂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數量很大,這些人是不入官府戶籍的,這也有可能是西晉時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並不是沒有缺點的,隨著國家後面戰事加緊,所需的物資亦增加,對屯田客要求開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們苦於耕地的數量太多,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細心的耕種,所以此時的耕地雖是增加,但生產力卻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腐敗的因素,屯田官們壓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無法忍受逃脫而去。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鑑於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國宣佈廢除屯田制,改屯田客為普通農民。

魏晉時期,貴族們的力量是十分龐大的,九品中正制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足以說明。這些貴族們在屯田制被廢的時候,侵佔了大量的官田,這樣,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後便面臨無田可耕的結果,為了謀生的他們只能成為貴族們的“私附”來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貴族們挾藏的依附人口。《晉書·山濤傳》記載:“時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在范文瀾、蔡美彪等著的《中國通史》中亦評論:“(士族)這種特權之一是‘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即並若干戶為一戶,士族出名作戶主。戶主勢力愈大,所附私戶數也愈多…… 東晉時山遐作餘姚令,到縣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萬餘人。”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晉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眾多,戶籍隱藏,種種不利於社會安定的因素促使著統治者出臺新的政策,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頒佈了“佔田”制度:每個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則三十畝。丁男交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為丁?晉書記載: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老小不用交賦稅。

佔田制對農民是很有誘惑性的,雖然其賦稅沉重,但“擁有土地”這個條件足以讓他們無法移開雙眼。佔田制,其本質或許是緩解農民的壓力,但其中更重要的,顯然是保護貴族們的土地,減少貴族與百姓兩個階級之間關於土地而產生的衝突,因此,佔田制可被視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小把戲。

強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頒佈政令:凡女子十七歲未嫁者,由官府代擇配偶。

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天下只有七年時間。這個時候,統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員、糧餉,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兩年後,又出臺了新的政策:凡一家養育女子五人,則可以免除賦稅。從此制度可以看出,晉朝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的失調。這種現象的造成,源於統治階級的荒淫。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據記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馬炎)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採擇未畢,權禁斷婚姻。泰始十年,取良家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挑選。太康二年(281年),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光司馬炎一人之妻妾,竟達一萬多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大臣、貴族官僚們自然也是妻妾成群、決疣潰癰。晉書·何曾傳說:......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他的兒子比起何曾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世說新語記載,貴戚王愷與大官石崇比富,有一高二尺的珊瑚樹,世所罕見。王愷以示石崇,石崇以鐵如意擊碎,王愷還在惋惜,石崇便拿出了六七枚三、四尺的珊瑚樹賠給王愷。王愷用紫絲編成屏障,夾道四十里;石崇便用更珍貴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這是何等奢侈?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西晉統一後,司馬炎將郡縣較之以往劃得更小,這樣,一大批多出來官吏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了百姓的身上,上層階級酒肉池林、荒淫無度,下層百姓被剝削殆盡,賦稅沉重。而前文所介紹的十三歲便為丁的制度更是亙古未聞。

所謂的魏晉風流,風流的只是名士、權貴,受苦的依舊還是百姓,貴族之風流,是以百姓的血為燃料的。

解放勞動力,異族的遷入

公元280年,晉滅吳後,宣佈廢除州郡之兵:今天下為一,當韜戢干戈,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地方軍的解除,減輕了當地老百姓的兵役的壓力,對生產了亦有積極的作用,但這道政令卻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其原因是此時部分地區尚有“不賓屬者”,且異族大部分的遷入讓漢人們很擔心。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早在漢、魏時,朝廷就接納了大部分羌、胡、鮮卑等族人,這些人只要繳納賦稅便可以居住內地,但他們是不入官府戶籍。資治通鑑·晉紀三記載:魏初民少,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弘農,往往有之.......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雖然大臣們反對,但晉武帝沒有聽進去,於是異族的力量逐漸增加,至於之後,五胡亂華發生,異族們大肆屠戮漢人,使得衣冠南遷,這些又都是後話了。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解放的勞動力有很多種,最顯著的,是限制前文所說的貴族“私附”,可不要以為這是一道強硬的政令,限制一詞即說明朝廷選擇的,只是一種折中妥協的辦法。

“私附”們因為戶口併入貴族,所以其只用向戶主們種田服役而不向官府繳納賦稅,大量的國家資源被貴族們以此方式私吞。屯田制被廢后,私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統治者便出臺了一條限制的政策: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無過五十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第九品一戶。在這個基礎上,朝廷還對官僚們予以特殊照顧,按照官級蔭其家屬,免除賦稅徭役。

除了限制私附,晉廷還釋放了大量的奴婢。這些奴婢的數量是非常大的,做奴婢時,是不許與異姓結合生子的。這些人被解放,社會勞動力亦增加,生產力隨之上漲,人口也有所增殖。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後,西晉是怎樣恢復人口的?

總結上述,西晉建立之初,人口增殖的因素大概如下:

  • 大部分未入官府戶籍之人被發現並納入
  • 異族人口遷入內地居住
  • 解放勞動力,刺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 致力於恢復男女比例
  • 限制貴族的一些勢力

結語:

西晉人口的增加並不代表其政治清明,相反,統治階級極度的荒誕、腐敗。人口的增殖或許是因為此時局勢相對穩定的原因,等八王之亂起,廣大人民又陷入了更長的戰爭的災難中,到最後釀成了“春燕歸,巢於林木”的現象。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晉紀三》

《晉書》

《三國志》

《中國人口通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