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在中國的百年發展史全在這套書裡了

文 |盧暘

4月8日至11日,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首發系列活動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以往對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出版工作往往比較分散,有些優秀的作品沒能得到保存。通過這次梳理和總結,《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1919—2019)》的出版將記錄下小提琴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丁芷諾擔任主編,歷時4年,將百年來的經典小提琴作品進行全面梳理和精品化整合,以嚴謹的學術規範,正式結集出版。

首發系列活動持續4天

為期4天的《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首發系列活動依次舉辦馬思聰先生創作教學講座、《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新書首發式暨協奏曲音樂會、“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獨奏齊奏音樂會以及中國小提琴作品創作表演與教學研討會。

4月8日,馬思聰先生創作教學講座由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楊寶智,中央音樂學院馬思聰研究會副會長向澤沛主講。楊寶智和向澤沛從樂句、呼吸、音色等音樂要素入手,並以馬思聰的多部作品為例,講述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因素。

4月9日、10日晚上的小提琴協奏音樂會與小提琴獨奏齊奏音樂會上,重現了《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中的部分曲目。其中,協奏音樂會由作曲家、指揮家盛宗亮執棒蘇州交響樂團演出,用音樂呈現小提琴在中國發展的絡脈。

4月11日上午,中國小提琴作品創作、表演與教學研討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諾,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費維耀,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沙漢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教授楊燕迪,絃樂藝術家楊寶智等業內專家,對百年來中國的小提琴作品、小提琴創作及表演、中國作品與中國小提琴事業以及小提琴未來的發展等展開討論。

瞭解中國小提琴音樂的入口

“一百多年前,小提琴作為西方管絃樂器中的一員,攜其300年的歷史與輝煌,開始了它的中國之旅。20世紀初,上海貧兒院音樂部、中華音樂會及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等社團和司徒夢巖等人開始從事小提琴的演奏、教學與製作等活動。1927年11月,蔡元培、蕭友梅在上海創辦國立音樂院(上海音樂學院前身),為中國的小提琴專業教學和音樂會演奏開創了先河。經歷近百年的發展,小提琴作為一粒來自異國他鄉的文化種子,已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並在中國的音樂百花園中開花結果,贏得了廣大音樂家和群眾的喜愛,閃耀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丁芷諾說。七卷本的《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由丁芷諾擔任主編,楊寶智擔任顧問,武漢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魏景文、原東方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練小全、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鄭煒民、吳正瑜擔任編委,梳理和總結100年來中國小提琴音樂創作的優秀成果。

“出版這套圖書經歷了在全國範圍內找尋合適的編委,以及艱難的尋找作曲者和演奏者的過程,十分不易。”丁芷諾表示,以往對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出版工作往往比較分散,有些優秀的作品沒能得到保存。通過這次梳理和總結,《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的出版將記錄下小提琴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我把這套圖書看作是一個瞭解中國小提琴音樂的入口,同時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來豐富和推廣中國小提琴曲目。”鄭煒珉說。吳正瑜認為,“它不僅僅是一套作品集,也不僅僅是一套教材,它更是一部史書,一部記錄了中國小提琴發展史的史書。”“中國音樂的很多重要題材的節點最近都到了百年,回顧中國音樂百年的路程非常有意義。”楊燕迪認為,《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的出版對小提琴中國音樂的經典化建構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收入79位作曲家101首作品

《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從500餘首作品中甄選出79位作曲家的101首小提琴作品。101首作品創作時間跨度整整100年。第一首作品是地質學家李四光於1919年創作的《行路難》,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由中國人創作的小提琴作品,雖然過去從未正式發表,但作為中國小提琴創作的真正起點,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編委會將其收錄在“百年經典”之中,對這位熱愛音樂的科學家表示敬意。

與常見的作曲家作品選集不同,《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按照創作年代排序,分為七卷,勾勒小提琴創作發展脈絡。其中,第一卷作品自1919年至1949年。中國小提琴創作始於一批留學海外的小提琴家。以馬思聰、冼星海為代表的一批音樂家們不但學習演奏小提琴,也致力於學習創作小提琴作品。馬思聰創作了大量流傳至今的作品,如《思鄉曲》《牧歌》等。桑桐的《夜景》是運用自由無調性手法並加以民族化的最早嘗試。第二卷自1950年至1957年。共和國成立初期,作曲家們採用民歌素材寫下了不少優秀作品,確立了中國小提琴曲庫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淳樸的音樂風格。第三卷自1958年至1965年。在當時“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的創作理念影響下,廣大小提琴演奏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創作浪潮中。此時不僅出現了根據傳統樂曲改編的《二泉映月》、齊奏曲《四季調》《山區公路通車了》等,還湧現了一批業餘的作曲家,有的從此走向了專業。第四卷自1966年至1976年。在“文革”期間,小提琴創作並沒有完全停滯。作曲家陳鋼和演奏家潘寅林合作,為小提琴貢獻了《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金色的爐臺》《苗嶺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一些演奏家也加入了創作行列,如阿克儉的《千年的鐵樹開了花》、李自立的《豐收漁歌》、何東的《黎家節日》等。第五卷自1977年至1990年。改革開放迎來了思想解放,人們在創作觀念和寫作技法上更為大膽和豐富,創作題材也呈現多元化局面。此時出現的優秀作品有瞿小松的《山之女》、權吉浩的《節日的喜悅》等,還有楊寶智根據古曲改編的《關山月》。第六卷自1991年至2015年。中國作曲家在深入學習現代創作技法的同時,也對弘揚中國文化傳統有了更自覺的創作追求。年輕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如陸培的《夕陽簫鼓》、趙曦的《火天堂》、陳疏贏《姑蘇吟》、李勳與丁豆豆合作的《裙子》《對花》等。第七卷是協奏曲卷,收錄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等9首具有代表性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是出版社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作品數量最多、出版規格最高的系列圖書。”費維耀介紹,《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既展示作曲家的創作個性,又凸顯歷史時代的共性,通過對規模龐大的中國小提琴作品的梳理,全面呈現百年來中國小提琴音樂創作道路的發展歷程,對於展示當代中華民族新的音樂文化成就、積累民族音樂資源具有深遠的意義。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快收藏!改革開放“40載·40歌”完整版來了

潮·湧 | 改革開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樂事件”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小提琴在中國的百年發展史全在這套書裡了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小提琴在中國的百年發展史全在這套書裡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