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使女的故事》“女王歸來”,第三季放出至今依然在網絡上保持著9.2的高分,絲毫沒有“強弩之末”的衰敗感。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一開始,很多人擔心第三季的劇本超出了原版小說的範圍,會因此出現《權遊》最終季的崩塌慘劇。令人意外的是,現實的共振,加上編劇的用心,依然保持住了那份“使女”的悲涼與憤怒感。

在《使女的故事》第三季迴歸前,美國阿拉巴馬州州長簽署了史上最嚴的墮胎法。規定“婦女不得在妊娠的任何階段墮胎,即使是被強姦或亂倫”,協助婦女墮胎的醫生將被判處10-99年監禁。法案一出,舉世譁然。這一法案讓40多年前的“羅伊訴韋德案”變成了笑柄。

1969年,原告瓊·羅伊聲稱自己遭強姦懷孕,德州法律卻禁止墮胎,她付不起到其他州做墮胎手術的錢,不得不繼續懷孕。她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德州法律侵犯了她的選擇權。經過漫長訟戰,四年之後,“羅伊訴韋德案”終於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迎來決戰——7:2!羅伊勝訴。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羅伊訴韋德案”之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又陸續受理了幾起墮胎案,頗具戲劇性的是,判決結果隨著大法官的人事變動而變動。支持墮胎的一方和反對的一方一直保持著此消彼長的態勢。從來沒有任何一方佔據絕對優勢。可以說“羅伊訴韋德案”是一切的開端,但這次阿拉巴馬州法案的宣佈,似乎給了支持墮胎的一方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讓一切努力歸零。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眾所周知,《使女的故事》是根據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於198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瑪格麗特本人曾說過:“《使女的故事》中我使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現實總是比文學作品更加殘忍和恐怖。以歷史為素材的小說居然“預見”了30多年後的世界的社會現狀,實在令人細思極恐,膽寒心顫。也再次證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人類總是因為自己的愚蠢多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裡。很多人會質疑《使女的故事》過於女權,對於男性的刻畫太過偏激。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但其實在性別偏見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最終都會淪為犧牲品。在第三季中,性別偏見帶來的傷害從下層的使女蔓延到上層的高官妻子中,最後也影響到了作為權力核心的男性官員身上。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可見,權力會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及性別和階層,發動消滅性打擊,以此維護自己的正常運轉。所以,性別從一開始就是建構的!女人是什麼,男性魅力又是什麼,這些東西在我們出生成長以前就已經在文化和權力的蠅營狗苟下被賦予了維護權力運轉的規訓化意義。不是先有女性或男性,而是先後女性和男性這個詞!

我們不過是被動的,在社會中去學習,去迎合,讓自己更加“女人”,讓自己更加具有男性魅力。每當權力現身話語之中時,它就露出了欲蓋彌彰的建構本質,這種話語暴力,這種強弱分明的思維體系,就是男權社會的根基!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電影能高度再現社會運作方式,導演利用象徵符號的編碼,轉移,修改,濃縮,提煉後能給觀眾一個看似真實但其實處處都在虛構的擬態世界。如果將所有的男權社會中優勢轉移給女性,把《使女的故事》替換成《使男的故事》,大眾又會對此有何感受呢?

法國電影《女兒國的傑基》就以超大尺度的“重塑”, 揭露了男權社會的權力模樣。令人弔詭的是,不同於《使女的故事》的壓抑和憤怒,《女兒國的傑基》通片都在調侃和耍賤,為冷酷的權力披上了爆笑的喜劇外衣。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影片虛構了一個國家,在女權的控制下,男性成為了弱勢群體。男性整天穿著紅色的長袍和頭巾。和《使女的故事》一樣,那種壓制性的,帶有明顯權力特點的穿著被轉移到了男性身上。而女性則可以隨意穿著,甚至在大街上隨便的討論哪位男性長得漂亮!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在更小的家庭單位中,話語權同樣落在了女性身上,女性是一家之主,可以娶幾個老公,她們掌握著性和金錢的主動權,在語言上也咄咄逼人。所有男性在影片中,都被天然的進行了文化閹割。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這種制度能夠成立,再次說明性別優勢是一種“先在”,是一種通過文化洗腦的方式,以差異化的存在,進行的區隔和控制手段。在《女兒國的傑基》的虛構國家中,我們看到了這種建構的底氣,那就是權力的存在。

影片中,大多數女性都已軍人的身份出行,象徵著暴力,宣誓著控制權。故事的主線,帶有“灰姑娘”般的直男意識。男主公傑基出生平凡家庭,因為國家女王開始了全國選“駙馬”的大型活動而意外走上了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傑基因為顏值在線,反而遭受了更多不公,靠著犧牲身體和尊嚴,再借著一些主角光環,終於遇到了新任女王,而女王衝冠一怒為男顏,殺死了老女王,讓這個性別嚴重失衡的國家獲得了短暫的穩定。

在天性善良的傑基的控權下,整個國家慢慢好轉,人民有了食物,開辦了男性學校,男人獲得教育的機會,很多曾經被禁止逐漸走向了開放。一場革命由此偃旗息鼓,男權主義者們也在權力的餵養下變得柔軟。傑基成為了國民英雄,家鄉的驕傲,公主的寵兒。

《女兒國的傑基》用性別的倒置,製造了喜劇衝突,營造笑點的同時揭露了權力的運作體系。看著影片裡一個個如狗般馴服的男性,拿著自己的長袍上的扣環,那個可以打開他們長袍,解放他們身體的部件,成為了女權最好的象徵物。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他們希望被女王“牽”走,他們希望權力的化身可以用她的手解開束縛他們的外衣,解開那層壓制,解放他們的身體。這種建構所帶來的不適,所謂的三觀盡毀,其實側面體現出了現實社會中,那種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的建構的存在。我們能看到影片中乖張的女性暴力,可我們常常忽略現實社會中,每天都在發生的男權話語權力體系的偏駁,這說明了很多問題。越是不適,越是說明了權力的根深蒂固。

《女兒國的傑基》的落腳點是性別,但中心卻是權力。所有的身份,附著在身份上的意義都是權力之手建構而成,不是天生的,不是先天的,都是以後習得的。當你看到影片結尾,得知女王的真實身份時,你一定會在震驚中明白一切。無論是傑基的女兒國,或者使女的基列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形成了性別的權力規訓。

使女瓊在劇中說過,我之前都在沉睡,我們就是這樣任其滋生。他們血洗議會的時候,我們沒有覺醒。他們責怪恐怖分子、中止憲法的時候,我們還沒覺醒。雖然他們說這只是暫時的,但沒有什麼是一瞬間改變的。這就像一個逐漸加熱的浴缸,你會在反應過來之前,被活活煮死。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難道我們真要將變革的希望放在個人英雄化的傑基或者他的“女王”身上嗎?墮胎法案通過後,美國各州的婦女及女權支持者,走上街道遊行示威。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米兔”運動席捲全球。

這部三觀盡碎的喜劇神片其實比神劇《使女的故事》更加恐怖

千萬不要覺得支持女性覺醒會拉低男性的地位,無數歷史都證明,更加平衡的社會地位,將會讓男性受益,很多偏見和傳統其實也傷害著男性。這世界雖不完美,但未來依舊可期。因為,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我們看見了藏匿黑暗的權力,也看到了角落裡大聲疾呼的真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