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

綜合分析我省農作物病蟲發生基數、作物佈局與品種抗性、氣象條件等因素,預計2019年我省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將達偏重發生程度,對全年糧食穩定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為切實做好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與質量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擬在全省組織開展“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特制定本方案。


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

行 動 背 景

根據專家會商,預計2019年我省糧食作物主要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發生程度重於上年。具體表現為:一是流行性病害重發風險高。小麥赤黴病在全省偏重流行風險高,尤其淮南部分地區有大流行的風險,稻瘟病、稻曲病在水稻感病品種上將偏重流行,水稻細菌性病害在局部加重發生的可能性較大。二是遷飛性害蟲局部危害重。稻縱卷葉螟在沿太湖、沿江及沿海偏重發生,危險性害蟲草地貪夜蛾一旦遷入,危害風險高。三是常發性病蟲持續重發。小麥白粉病在沿淮、淮北與沿江局部麥區偏重發生;水稻紋枯病在大部稻區偏重及以上發生,二化螟在丘陵、沿江及淮北,大螟在蘇南、沿江及沿海中等發生;玉米上玉米螟、棉鈴蟲、桃蛀螟等鑽蛀性害蟲混合發生,較上年及常年有加重趨勢。

隨著氣溫回升,多種病蟲將陸續進入發生危害期,發生種類多、程度重,對糧食高產穩產構成嚴重威脅。各級植保機構必須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堅持“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思念,強化防災減災措施落實,全力以赴打贏重大病蟲防控戰役。

目 標 與 思 路

行動目標:小麥、水稻、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治處置率在90%以上;病蟲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59%以上,確保不出現大面積成災危害現象,努力實現“防病治蟲保豐收保供給、農藥減量保安全提效益”的總體目標。

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糧食穩定生產和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植保理念為指導,堅持分類指導、科學防控的原則,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強化監測預警和科學防控,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科學實施應急防控,深入開展“科學用藥進萬家”行動,努力實現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與防病治蟲有機統一。

技 術 路 線

(一)綠色防控技術

小麥堅持全程控害策略,從優化種植佈局、應用抗病良種、實施健身栽培,到種子藥劑處理與關鍵時期藥劑防控相結合,切實提高防控效果,減輕病蟲害發生危害程度。要大力推廣小麥與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輪作,壓低菌源基數,降低病害流行風險。推行品種適區種植,因地制宜推廣具有較強抗(耐)病的優良品種,突出縣級區域內品種一致性,明確2-3個主栽品種、搭配幾個輔助品種,控制品種“多亂雜”以及生育期不整齊現象。對還田秸稈實施深埋作業或無害化處理,壓低菌源基數。推行適期適量播種,壓縮晚播小麥比例;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控制群體數量,降低田間鬱閉程度;科學肥水運籌,積極推廣種子藥劑處理,培育壯苗勻苗,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清溝理墒,降低田間溼度,創造不利於病害流行的田間氣候小環境。在赤黴病、白粉病、紋枯病等重大病蟲有中度以上流行風險時,要科學做好藥劑預防工作,確保有效控制危害。

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

水稻因地制宜選用農業生態、阻隔誘殺、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如以稻瘟病、稻曲病等為重點,選用抗耐病品種;在水稻秧苗期,採用工廠化集中育秧或覆蓋無紡布(防蟲網),阻斷灰飛蝨傳毒及螟蟲產卵危害;因地制宜應用害蟲誘殺、生物防治等技術,如在田埂邊每隔0.8-1米種植1穴(3-5株)香根草誘集螟蟲;每畝應用1套性誘裝置誘殺螟蟲或稻縱卷葉螟;於害蟲蛾高峰期釋放稻螟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控制鱗翅目害蟲;採用稻鴨共育等稻田綜合種養措施,控制病蟲發生危害;田埂種植芝麻、大豆或黃秋葵、向日葵等顯花作物涵養天敵。優先選用生物藥劑,如短穩桿菌、蘇雲金桿菌、多殺黴素、苦蔘鹼、乙基多殺菌素、金龜子綠僵菌、印楝素、除蟲菊素、魚藤酮、井岡黴素A、解澱粉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蛇床素、春雷黴素、低聚糖、四黴素等單劑及復配劑。對於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有中等以上發生風險時,及時做好藥劑防控工作,打好階段性防控總體戰,做到科學防治、減量用藥,確保控制危害。


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

玉米在地下害蟲或苗期病蟲害重發區開展二次種子處理技術;防治玉米螟可選用性誘劑誘殺技術,每畝設置1-2套裝置進行誘殺,也可通過釋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按照每畝釋放1.5-2萬頭,設置8個至10個釋放點分兩次統一釋放。在玉米螟、棉鈴蟲等病蟲中等以上發生時,及時做好藥劑防治。


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

(二)應急防控技術

小麥以“兩病一蟲”為重點,突出打好以小麥赤黴病為重點的穗期病蟲防治總體戰。做到“適期防治、見花打藥、藥肥混噴、一噴三防”,主動預防小麥赤黴病、白粉病等穗期病蟲。其中,針對小麥赤黴病,要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防治策略,抓住小麥揚花初期主動用藥預防,如果病害流行程度重,隔5-7天用好二遍藥,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等單劑及其復配製劑,對多菌靈抗藥性頻率超過5%的區域停止使用多菌靈等苯並咪唑類藥劑,以保證防治效果。小麥白粉病,要掌握在發病初期用藥,對病株率10%或病葉率達5%的田塊要開展針對性防治,重發田塊,隔5-7天后或結合穗期總體戰開展防治,選用吡唑醚菌酯、氯啶菌酯、粉唑·嘧菌酯等單劑及其復配劑。蚜蟲,掌握在小麥揚花至灌漿初期,有蚜穗率5%-10%時用藥防治,可選擇噻蟲·高氯氟等藥劑。


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

水稻以“三病三蟲”為重點,科學打好防治總體戰。對種傳病害惡苗病和幹尖線蟲病,堅持“藥種調優、方法調優”的防治策略,重點做好種子處理,對惡苗病可選用氰烯菌酯、咯菌腈、精甲·咯菌腈、甲·嘧·甲霜靈、氟環·咯·精甲、肟菌·異噻胺、甲霜·種菌唑等藥劑浸種或拌種,對幹尖線蟲病,可選用殺螟丹及其復配劑浸種;對惡苗病與幹尖線蟲病混發區,可選用殺螟·乙蒜素、殺螟丹加氰烯菌酯等藥劑浸種或拌種。對稻瘟病、稻曲病,採取“主動預防”的策略,穗稻瘟關鍵把握破口抽穗初期的藥劑預防,苗葉瘟在田間初見病斑時及時用藥,選用稻瘟酰胺、三環唑、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等單劑及其復配劑。稻曲病掌握破口前5-7天的預防,選用啶氧·丙環唑、肟菌·戊唑醇等藥劑。對紋枯病堅持“早治狠治”的防治策略,重點抓好分櫱拔節期防控,首次施藥時間提早到病穴率5%,發病初期選用持效性長的嘧菌酯、氟環唑、噻呋酰胺、苯甲·丙環唑、醚菌·氟環唑、烯肟·戊唑醇等單劑及其復配劑。對細菌性基腐病、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田間出現發病中心時立即用藥,重發區或老病區在臺風、暴雨前施藥預防,選用噻黴酮、噻唑鋅等藥劑。對稻縱卷葉螟堅持“治早治小、達標防治”的策略,在卵孵化高峰期至1~2齡幼蟲高峰期用藥,選用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四氯蟲酰胺等藥劑。對稻飛蝨堅持“治上壓下”策略,嚴防褐飛蝨穗期暴發成災,重點抓好五(2)代與六(3)代褐飛蝨的防治,掌握在低齡若蟲高峰期用藥,選用烯啶蟲胺、三氟苯嘧啶、呋蟲胺、噻蟲胺、吡蚜酮等高效低毒單劑或其復配劑。對水稻大螟,採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藥防治,對三代重發地區,於大螟卵孵盛期內水稻破口初期用藥控制白穗,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對二化螟,重點控制枯鞘、枯心和枯白穗,分櫱期於枯鞘穴率8-10%或枯鞘株率3%時用藥,穗期於卵孵化高峰期用藥,選用氰蟲·甲蟲肼、甲氧·茚蟲威、甲維·甲蟲肼等藥劑。重點要打好幾個關鍵生育階段的防治總體戰,分別是7月中下旬打好以紋枯病為重點、兼顧兩遷害蟲的第一次防治總體戰,8月上中旬打好以兩遷害蟲、螟蟲及紋枯病為主的防治總體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破口期打好以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為重點的防治總體戰。

玉米以玉米螟防控為重點,科學開展玉米螟、棉鈴蟲、小斑病、鏽病等中後期病蟲綜合治理。針對玉米螟,春玉米種植區應狠抓一代玉米螟防治,對進入大喇叭口期的玉米應立即開展防治,做到“時到不等卵”;當百株卵量5塊或花葉率達到10%以上,及時開展防治,做到“卵到不等時”,如花葉株率超過20%時,間隔5-7天進行第二次防治,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四氯蟲酰胺、溴氰菊酯、阿維菌素、毒死蜱等藥劑單劑或復配製劑;針對中後期病蟲害,示範應用大中型高效植保機械和無人機開展防治,也可使用上述藥劑,但應注意輪換使用。對小斑病病株率達70%以上,病葉率20%時,可選用丙環·嘧菌酯、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和代森銨等藥劑進行防治,兼治玉米鏽病。

進 度 安 排

(一)制定行動方案。3月下旬,制定印發《2019年江蘇省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實施方案》,各市、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夏糧在4-5月,秋糧在7-9月,分階段組織實施。

(二)會商發生趨勢。4月上旬,召開與作栽、氣象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小麥赤黴病發生趨勢專家會商會;7月下旬,開展全省秋熟病蟲發生趨勢會商,預測重大病蟲發生趨勢,發佈預報,為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重大病蟲發生防治期間,實行信息週報制。

(三)及時動員部署。4月中旬、8月上旬分別召開全省小麥赤黴病、水稻重大病蟲防控工作推進會議,全面部署重大病蟲防控工作。

(四)開展服務指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對小麥重大病蟲防控開展技術指導;8月中旬至9月底對秋熟作物重大病蟲防控進行技術指導;採取掛鉤服務、掛點聯繫、分片包乾的措施,層層開展技術指導,確保各項措施到戶到田。

保 障 措 施

(一)強化監測預警,確保支撐保障到位。根據《江蘇省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管理辦法》要求,規範開展田間監測調查,尤其是國家級病蟲疫情綜合監測站和省級病蟲重點測報站,要加大農作物主要病蟲監測力度,加強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準確把握髮生程度和範圍,明確防控區域和類型田,為科學指導防控行動提供依據。加快新型自動化、智能化測報工具示範應用,提升重大病蟲監測預警裝備水平和能力;加強信息聯繫彙報,按時按要求完成“江蘇省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系統”內各項報送工作;及時開展重大病蟲專家會商,提高預報的準確率和防治的針對性;及時發佈病蟲趨勢預報,指導科學防治。

(二)強化宣傳引導,確保組織發動到位。要將重大病蟲發生態勢向地方政府彙報,爭取政府支持,將病蟲防控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及時做好赤黴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蟲防控的組織發動工作。要主動與電視、廣播、報刊等宣傳媒體聯繫,宣傳各地防病治蟲奪豐收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充分利用網站、微信、手機APP等平臺,加強信息交流溝通,做到對上有信息、對外有聲音、對下有通報,為工作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保障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順利開展。結合農藥安全使用年“科學用藥進萬家”百場萬戶專題培訓活動,層層開展多種形式培訓觀摩,示範帶動大面積推廣應用,促進科學防病治蟲。

(三)強化服務指導,確保技術落實到位。要強化服務指導,切實提高群眾防病治蟲的科學性、有效性;要建立分片包乾責任制,關鍵時期深入生產一線,掛鉤到村、駐點包片,現場指導,及時解決病蟲害防控中出現的問題;利用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普及防治技術,多形式開展現場觀摩、交流等培訓,提升防治水平;力爭做到戶有一份明白紙,村有一位明白人,鎮有一名技術員,確保防控技術落實到位;要強化防控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200個省級綠色防控示範區的帶動作用,大力推廣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普及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科學防控水平。

(四)強化統防統治,確保防控措施到位。充分利用好各級財政資金和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全面調動“五有五好”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積極性,結合“統防統治百縣”創建行動,著力培育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範、信譽良好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提升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加快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等大中型高效植保機械推廣應用步伐,積極開展植保無人機試驗示範,探索高效服務模式,提高精準高效施藥水平和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統防統治裝備水平。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全面提升重大病蟲防治的處置率和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實際防控效果,促進農藥減量增效。

來源:江蘇植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