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閩南小刀會起義期間,任福建巡撫的王懿德

彼時,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西征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贛省所在之地為酣戰區帶,因而斷不可能有餘兵可供支度。廣東此時局勢尚屬平靜,因而在朝廷的數度催令下,兩廣總督葉名琛才不甚情願地調編由紅單船、潮勇組成的戰力,送赴福建助“剿”。在完成兵力集結後,清軍將“剿匪戰”的展開重點區定為廈門。

5月27日,清軍水師的42艘戰船在水師提督施德高的統領下,於沙坡尾一帶輸送兵力上岸。起義軍立即對登陸的清軍展開阻擊,經過短暫交鋒,清軍不敵撤退。7月4日,清政府又派出一支由數千廣東水勇組成的戰力攻打起義軍據守的地區,然而由於這支戰力不肯為清朝賣命,因而清廷的出擊計劃在無果狀態中流產。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閩南小刀會起義期間,任福建巡撫的王懿德

彼時,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西征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贛省所在之地為酣戰區帶,因而斷不可能有餘兵可供支度。廣東此時局勢尚屬平靜,因而在朝廷的數度催令下,兩廣總督葉名琛才不甚情願地調編由紅單船、潮勇組成的戰力,送赴福建助“剿”。在完成兵力集結後,清軍將“剿匪戰”的展開重點區定為廈門。

5月27日,清軍水師的42艘戰船在水師提督施德高的統領下,於沙坡尾一帶輸送兵力上岸。起義軍立即對登陸的清軍展開阻擊,經過短暫交鋒,清軍不敵撤退。7月4日,清政府又派出一支由數千廣東水勇組成的戰力攻打起義軍據守的地區,然而由於這支戰力不肯為清朝賣命,因而清廷的出擊計劃在無果狀態中流產。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而起義軍這邊,為了防止官軍圍城引發糧荒,同時也為了建立不測事態後的另一處根據地,決定撥出一部分戰力,渡海攻奪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金門。但由於準備不充分,金門一戰以起義軍方面的失敗告終。

該戰之後,起義軍的士氣開始受挫,清軍藉此機利用其掌握的水上戰力優勢,加緊奪控鼓浪嶼等島,以斷絕起義軍的海上獲援渠道。在義軍失去制海權後,起義軍的鬥爭轉入低潮,但受其影響,上海方面的小刀會成員又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在華東開闢另一條配合閩南的反清戰線。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閩南小刀會起義期間,任福建巡撫的王懿德

彼時,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西征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贛省所在之地為酣戰區帶,因而斷不可能有餘兵可供支度。廣東此時局勢尚屬平靜,因而在朝廷的數度催令下,兩廣總督葉名琛才不甚情願地調編由紅單船、潮勇組成的戰力,送赴福建助“剿”。在完成兵力集結後,清軍將“剿匪戰”的展開重點區定為廈門。

5月27日,清軍水師的42艘戰船在水師提督施德高的統領下,於沙坡尾一帶輸送兵力上岸。起義軍立即對登陸的清軍展開阻擊,經過短暫交鋒,清軍不敵撤退。7月4日,清政府又派出一支由數千廣東水勇組成的戰力攻打起義軍據守的地區,然而由於這支戰力不肯為清朝賣命,因而清廷的出擊計劃在無果狀態中流產。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而起義軍這邊,為了防止官軍圍城引發糧荒,同時也為了建立不測事態後的另一處根據地,決定撥出一部分戰力,渡海攻奪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金門。但由於準備不充分,金門一戰以起義軍方面的失敗告終。

該戰之後,起義軍的士氣開始受挫,清軍藉此機利用其掌握的水上戰力優勢,加緊奪控鼓浪嶼等島,以斷絕起義軍的海上獲援渠道。在義軍失去制海權後,起義軍的鬥爭轉入低潮,但受其影響,上海方面的小刀會成員又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在華東開闢另一條配合閩南的反清戰線。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集結在上海老城廂內,準備舉事的小刀會成員

三、滬上風暴再呼嘯

1852年某日,身任上海青浦知縣的餘龍先下令,讓當地農戶補交3年前政府已明文宣佈免交的錢糧。面對政府這種倒行逆施、不守信用的行徑,一個名叫周立春的人挺身而出,率領鄉里眾親抗交錢糧。此事一呼百應,許多不滿政府的農民陸陸續續地聚攏到了周立春的麾下,就這樣,上海地區出現了第一支反清的農民武裝。

在周立春的領導下,農民武裝多次打退前來“圍剿”他們的官軍,這令周立春成為了威震一方的傳奇人物。此時,在滬的小刀會骨幹成員劉麗川也在籌劃發動一場反清民變,眼見周立春及其部眾已經揭竿而起,他覺得應同周立春開展合作,以讓官軍無法將力往一處使。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閩南小刀會起義期間,任福建巡撫的王懿德

彼時,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西征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贛省所在之地為酣戰區帶,因而斷不可能有餘兵可供支度。廣東此時局勢尚屬平靜,因而在朝廷的數度催令下,兩廣總督葉名琛才不甚情願地調編由紅單船、潮勇組成的戰力,送赴福建助“剿”。在完成兵力集結後,清軍將“剿匪戰”的展開重點區定為廈門。

5月27日,清軍水師的42艘戰船在水師提督施德高的統領下,於沙坡尾一帶輸送兵力上岸。起義軍立即對登陸的清軍展開阻擊,經過短暫交鋒,清軍不敵撤退。7月4日,清政府又派出一支由數千廣東水勇組成的戰力攻打起義軍據守的地區,然而由於這支戰力不肯為清朝賣命,因而清廷的出擊計劃在無果狀態中流產。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而起義軍這邊,為了防止官軍圍城引發糧荒,同時也為了建立不測事態後的另一處根據地,決定撥出一部分戰力,渡海攻奪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金門。但由於準備不充分,金門一戰以起義軍方面的失敗告終。

該戰之後,起義軍的士氣開始受挫,清軍藉此機利用其掌握的水上戰力優勢,加緊奪控鼓浪嶼等島,以斷絕起義軍的海上獲援渠道。在義軍失去制海權後,起義軍的鬥爭轉入低潮,但受其影響,上海方面的小刀會成員又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在華東開闢另一條配合閩南的反清戰線。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集結在上海老城廂內,準備舉事的小刀會成員

三、滬上風暴再呼嘯

1852年某日,身任上海青浦知縣的餘龍先下令,讓當地農戶補交3年前政府已明文宣佈免交的錢糧。面對政府這種倒行逆施、不守信用的行徑,一個名叫周立春的人挺身而出,率領鄉里眾親抗交錢糧。此事一呼百應,許多不滿政府的農民陸陸續續地聚攏到了周立春的麾下,就這樣,上海地區出現了第一支反清的農民武裝。

在周立春的領導下,農民武裝多次打退前來“圍剿”他們的官軍,這令周立春成為了威震一方的傳奇人物。此時,在滬的小刀會骨幹成員劉麗川也在籌劃發動一場反清民變,眼見周立春及其部眾已經揭竿而起,他覺得應同周立春開展合作,以讓官軍無法將力往一處使。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反映劉麗川起義的連環畫

在南翔民間會黨組織羅漢黨的引介下,劉、周之間的聯繫渠道被建立,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與交流,劉、周均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展開進一步合作的前景。他們將舉事的時間選在1853年的秋季,因為每年行將入冬之時,清政府都要派船來滬,從這裡將江南一帶出產的糧米北運入京。

其時,江南一帶除了上海,其他地方的局勢都頗為動盪。就在劉、周所定舉事時間的約半年前,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軍攻佔了江南重鎮南京,並在定其為太平天國國都後,易名為“天京”。完成定都事業後,洪、楊推出並實施北伐、西征計劃,這極大地吸引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小刀會則利用太平軍北伐、西征提供的客觀掩護,以劉、周為首的滬上起義勢力開始將舉事提上議事日程,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劃,起義在9月7日這一天拉開序幕。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閩南小刀會起義期間,任福建巡撫的王懿德

彼時,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西征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贛省所在之地為酣戰區帶,因而斷不可能有餘兵可供支度。廣東此時局勢尚屬平靜,因而在朝廷的數度催令下,兩廣總督葉名琛才不甚情願地調編由紅單船、潮勇組成的戰力,送赴福建助“剿”。在完成兵力集結後,清軍將“剿匪戰”的展開重點區定為廈門。

5月27日,清軍水師的42艘戰船在水師提督施德高的統領下,於沙坡尾一帶輸送兵力上岸。起義軍立即對登陸的清軍展開阻擊,經過短暫交鋒,清軍不敵撤退。7月4日,清政府又派出一支由數千廣東水勇組成的戰力攻打起義軍據守的地區,然而由於這支戰力不肯為清朝賣命,因而清廷的出擊計劃在無果狀態中流產。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而起義軍這邊,為了防止官軍圍城引發糧荒,同時也為了建立不測事態後的另一處根據地,決定撥出一部分戰力,渡海攻奪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金門。但由於準備不充分,金門一戰以起義軍方面的失敗告終。

該戰之後,起義軍的士氣開始受挫,清軍藉此機利用其掌握的水上戰力優勢,加緊奪控鼓浪嶼等島,以斷絕起義軍的海上獲援渠道。在義軍失去制海權後,起義軍的鬥爭轉入低潮,但受其影響,上海方面的小刀會成員又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在華東開闢另一條配合閩南的反清戰線。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集結在上海老城廂內,準備舉事的小刀會成員

三、滬上風暴再呼嘯

1852年某日,身任上海青浦知縣的餘龍先下令,讓當地農戶補交3年前政府已明文宣佈免交的錢糧。面對政府這種倒行逆施、不守信用的行徑,一個名叫周立春的人挺身而出,率領鄉里眾親抗交錢糧。此事一呼百應,許多不滿政府的農民陸陸續續地聚攏到了周立春的麾下,就這樣,上海地區出現了第一支反清的農民武裝。

在周立春的領導下,農民武裝多次打退前來“圍剿”他們的官軍,這令周立春成為了威震一方的傳奇人物。此時,在滬的小刀會骨幹成員劉麗川也在籌劃發動一場反清民變,眼見周立春及其部眾已經揭竿而起,他覺得應同周立春開展合作,以讓官軍無法將力往一處使。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反映劉麗川起義的連環畫

在南翔民間會黨組織羅漢黨的引介下,劉、周之間的聯繫渠道被建立,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與交流,劉、周均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展開進一步合作的前景。他們將舉事的時間選在1853年的秋季,因為每年行將入冬之時,清政府都要派船來滬,從這裡將江南一帶出產的糧米北運入京。

其時,江南一帶除了上海,其他地方的局勢都頗為動盪。就在劉、周所定舉事時間的約半年前,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軍攻佔了江南重鎮南京,並在定其為太平天國國都後,易名為“天京”。完成定都事業後,洪、楊推出並實施北伐、西征計劃,這極大地吸引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小刀會則利用太平軍北伐、西征提供的客觀掩護,以劉、周為首的滬上起義勢力開始將舉事提上議事日程,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劃,起義在9月7日這一天拉開序幕。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面對起義烈焰的熊熊燃起,清廷、殖民者都感到十分恐慌。由於在滬的英、法、美等國領事深知清政府已抽調不出兵力來平息事態,因此紛紛向上海地方當局獻言,建議由他們所屬的國家派兵對上海實施保護。上海地方官員或許知悉列國領事“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而由於清廷在當時並不具備憑己力平息起義的能力,更承擔不了拒絕列強要求可能面臨的其他後果,因而幾經外國領事團的遊說後,他們被迫接受外國列強的“援助”。

1854年,是時局發展最混亂的一年,繼法、英、美3國出兵對小刀會起義軍發起進攻後,葡萄牙、荷蘭等其他國家的在滬僑民也紛紛地捐錢獻物,以為清軍及對抗小刀會的法英美聯軍籌措作戰經費。

最終在多方勢力的聯合打壓下,小刀會起義軍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並隨著周立春、劉麗川等領導人的相繼戰死而走向失敗。

"

1842年8月,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了一座對外的通商口岸。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這座原本名不見傳的小城鎮在外國殖民勢力紛至沓來的“造訪”下,迎來了畸形的發展,至1850年代的序幕被拉開時,它已成為了外國殖民勢力在華東地區進行各種侵略勾當的大本營。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約19世紀中葉,外國殖民勢力入據後的上海

與此同時,條約所約定的賠款造成了清政府的各種負擔,因而清政府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其轉嫁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上,而這,使得被加徵的平民百姓牴觸侵略者的情緒異常高漲,特別是在已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據點的廈門、上海一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刀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了拉開民間抗爭序幕的先鋒力量。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上海豫園今貌,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起義軍曾將指揮部設在豫園

一、小刀會的誕生

小刀會組織的緣起之地,是風光秀美、物產富饒的東南僑鄉聚存之省——福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前,福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談不上富足,但也尚算衣食無憂。由於福建靠海,因而這裡的人們除以農耕謀生外,還有的會出海捕魚,或小規模地進行一些不被滿清政府所鼓勵的跨洋買賣。

但自1840年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打破了閩省大地原有的靜寂,兩年後中國在此場戰爭中的戰敗,更使該省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廈門、福州被開闢成可供外國勢力隨意踏足的條約港。

戰敗本是由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導致的,然而這個政權卻將怨氣撒在福建民眾的身上,說什麼“從前不對閩民所從事的買賣活動施加規制是為了展現皇恩之浩蕩,然而卻有閩民用此空當勾結洋夷,以致帝國戰敗蒙羞”。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晚清時期的廈門,由於已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遠處可見若干西式風格的建築

因而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數年中,清朝福建地方官對那些從前頻繁出洋做買賣的人極度仇視,甚至出臺政策,對仍有慾望繼續出洋的民船施課重稅。清政府這種盤剝外貿民商的做法,引發外貿民商們的不滿,於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會黨組織在外貿民商們經濟上、人力上的資助下,於閩省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至1840年代末,天地會已成為福建省內勢力最大的會黨組織,爾後另立“小刀會”旗號的那股勢力,只是前者於閩南一帶的一個分支。當時,小刀會深知廈門是清政府於該地區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外國經濟勢力滲透閩省大地的重要門戶,因而在1850年曾試圖在此舉事。但由於當時小刀會的力量還太過於弱小,因此包括首領劉標在內的7名核心要員很快就被官府抓獲並處決,小刀會的初試首義就此宣告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天地會成員用以表明身份的銅牌

繼劉標等人就義以後,又有陳慶真等小刀會的要員於1851年末遭到捕殺,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裡,小刀會轉入潛伏,並在此間積蓄力量,為更大規模的舉事作籌劃。

二、起義風暴首襲閩

1853年春,由於清政府忙於在長江流域應對太平天國起義軍,因而閩南地區的時勢相較之前有所鬆緩。此時,以黃德美、黃威為首的小刀會新領導人認為這正是時機,於是在5月13日的夜晚,黃德美、黃威率領部眾拉開了小刀會反清起義的正式序幕。

起義序幕拉開後,起義軍連戰連勝,僅僅9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閩南11個鎮的攻奪。起義形勢的迅猛發展,如針般地刺痛了清朝統治者的神經。但福建當局在朝廷的授意下,一面籌措物資,一面奏請與之毗鄰的贛、粵兩省撥兵助戰。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閩南小刀會起義期間,任福建巡撫的王懿德

彼時,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西征之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贛省所在之地為酣戰區帶,因而斷不可能有餘兵可供支度。廣東此時局勢尚屬平靜,因而在朝廷的數度催令下,兩廣總督葉名琛才不甚情願地調編由紅單船、潮勇組成的戰力,送赴福建助“剿”。在完成兵力集結後,清軍將“剿匪戰”的展開重點區定為廈門。

5月27日,清軍水師的42艘戰船在水師提督施德高的統領下,於沙坡尾一帶輸送兵力上岸。起義軍立即對登陸的清軍展開阻擊,經過短暫交鋒,清軍不敵撤退。7月4日,清政府又派出一支由數千廣東水勇組成的戰力攻打起義軍據守的地區,然而由於這支戰力不肯為清朝賣命,因而清廷的出擊計劃在無果狀態中流產。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而起義軍這邊,為了防止官軍圍城引發糧荒,同時也為了建立不測事態後的另一處根據地,決定撥出一部分戰力,渡海攻奪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金門。但由於準備不充分,金門一戰以起義軍方面的失敗告終。

該戰之後,起義軍的士氣開始受挫,清軍藉此機利用其掌握的水上戰力優勢,加緊奪控鼓浪嶼等島,以斷絕起義軍的海上獲援渠道。在義軍失去制海權後,起義軍的鬥爭轉入低潮,但受其影響,上海方面的小刀會成員又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在華東開闢另一條配合閩南的反清戰線。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集結在上海老城廂內,準備舉事的小刀會成員

三、滬上風暴再呼嘯

1852年某日,身任上海青浦知縣的餘龍先下令,讓當地農戶補交3年前政府已明文宣佈免交的錢糧。面對政府這種倒行逆施、不守信用的行徑,一個名叫周立春的人挺身而出,率領鄉里眾親抗交錢糧。此事一呼百應,許多不滿政府的農民陸陸續續地聚攏到了周立春的麾下,就這樣,上海地區出現了第一支反清的農民武裝。

在周立春的領導下,農民武裝多次打退前來“圍剿”他們的官軍,這令周立春成為了威震一方的傳奇人物。此時,在滬的小刀會骨幹成員劉麗川也在籌劃發動一場反清民變,眼見周立春及其部眾已經揭竿而起,他覺得應同周立春開展合作,以讓官軍無法將力往一處使。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反映劉麗川起義的連環畫

在南翔民間會黨組織羅漢黨的引介下,劉、周之間的聯繫渠道被建立,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與交流,劉、周均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展開進一步合作的前景。他們將舉事的時間選在1853年的秋季,因為每年行將入冬之時,清政府都要派船來滬,從這裡將江南一帶出產的糧米北運入京。

其時,江南一帶除了上海,其他地方的局勢都頗為動盪。就在劉、周所定舉事時間的約半年前,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軍攻佔了江南重鎮南京,並在定其為太平天國國都後,易名為“天京”。完成定都事業後,洪、楊推出並實施北伐、西征計劃,這極大地吸引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小刀會則利用太平軍北伐、西征提供的客觀掩護,以劉、周為首的滬上起義勢力開始將舉事提上議事日程,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劃,起義在9月7日這一天拉開序幕。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面對起義烈焰的熊熊燃起,清廷、殖民者都感到十分恐慌。由於在滬的英、法、美等國領事深知清政府已抽調不出兵力來平息事態,因此紛紛向上海地方當局獻言,建議由他們所屬的國家派兵對上海實施保護。上海地方官員或許知悉列國領事“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而由於清廷在當時並不具備憑己力平息起義的能力,更承擔不了拒絕列強要求可能面臨的其他後果,因而幾經外國領事團的遊說後,他們被迫接受外國列強的“援助”。

1854年,是時局發展最混亂的一年,繼法、英、美3國出兵對小刀會起義軍發起進攻後,葡萄牙、荷蘭等其他國家的在滬僑民也紛紛地捐錢獻物,以為清軍及對抗小刀會的法英美聯軍籌措作戰經費。

最終在多方勢力的聯合打壓下,小刀會起義軍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並隨著周立春、劉麗川等領導人的相繼戰死而走向失敗。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並存的起義軍,曾一度讓殖民者感到害怕

▲小刀會起義失敗後,清軍在上海捕殺起義人士,圍觀者中有外國軍人

小刀會的事蹟雖然就此流入歷史長河,但它所產生的意義是重大的。它讓外國侵略者看到了中國民眾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與此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他們魚肉中國的勾當終究不可能長久持續,中國的百姓們更不可能坐視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胡作非為。自那個年代始,越來越多的人民站在了推翻舊社會、驅趕侵略者的道路上。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之下,百年之後,我們的國家終於迎來了新生。


參考資料:

1.《閩南小刀會起義》(劉海峰)

2.《上海小刀會風雲錄》(陸其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