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裡的印章:《笑傲江湖》

寫文章是為了給人看,這個系列的受眾則相對需要受眾既是篆刻愛好者,又是金庸迷,因此這樣的文章讀者量少,但既然開了頭,覺得還是把這三十六方印章一方一方地寫夠一遍吧,仁者自然見仁,各人自有緣法。不一樣的哈姆雷特自然看到不一樣的內容。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插圖)

回到金庸小說的正題,倪匡評價《笑傲江湖》時說:“《笑傲江湖》沒有任何歷史背景,純敘江湖上事。金庸特意捨棄了他最擅長的歷史和虛構相揉合的創作方法,表現了他創作上多方面的才能。在一連串的曲折、奸謀之中,逐漸暴露偽君子的面目,解決了正、邪的真正意義,這是一部寫盡人性的小說。”,我們不管他是不是金庸的腦殘粉,至少這段評價是到位、準確的,《笑傲江湖》極重要的一點是解決了正、邪的真正意義並寫了較多的人性,拋開時代背景寫小說的當然很多,比如《紅樓夢》,這一類小說往往更多揭示更本質的東西,《笑傲江湖》亦如此。

再回到這個系列的正題,《笑傲江湖》也是四卷,用了四方印章,一方一方地說:

第一方印章: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裡的印章)

印文是“白衣大士門下”,很顯然指的是儀琳,在整部《笑傲江湖》裡,儀琳是一股清流,儀琳貌美,但是她不是俗世的那種美,她的相貌和感情都有聖潔的光輝,她是個有宗教信仰的人,這一類人在文學作品中很多,比如《紅樓夢》裡的妙玉,《悲慘世界》裡的主教米里哀等等,我們相信宗教有洗滌人心的作用,金庸也安排儀琳向這個人物設定方向走,她純潔、善良、單純、忠誠,一個小尼姑的優秀品質在儀琳身上集中表現出來,除卻她作為出家人卻不由自主地愛上了令狐沖(這是人性的本來),她簡直就是完美的尼姑。白衣大士一般指觀音菩薩,此方印章用在第一部是合適的,故事中儀琳為田伯光追著調戲引出令狐沖的個性人格美來,是巧妙的方法。

這方印的作者是清人沈鳳,這個篆刻家在上一篇《鹿鼎記》裡介紹過了,四鳳派的代表人物,這方印有明顯的明人風格,這不是四鳳派的本來面目,至於什麼是四鳳派的本來面目,第二方印會詳細說。這種簡單地把篆字找出來,平均分配到印面上的做法,現在街頭刻章的匠人常這樣做,幾乎談不上藝術,倒是這種簡單的、素面朝天的刻法,跟這方印的印文需要表達的內容在氣質上是相符的,簡單、樸實,安祥,有宗教氣息。

第二方印章: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裡的印章)

這方印章的印文是“檗下琴”,檗是一種中藥,《神農本草經》稱檗木,《本草綱目》稱黃檗木,有特別的香氣,但味道很苦,彈琴自然是樂事,檗下彈琴,指的則是苦中作樂,這一卷中,令狐沖美好的少年生活已經結束,他先是被成不尤掌力所傷,又被桃谷六仙和不戒弄得傷上加傷,而陸大有死後,他又被誣盜寶(《紫霞祕笈》)、殘殺同門的罪名,師父、師孃、師妹盡皆誤會,這個時候的令狐沖內心是苦不堪言的,但他生性豁達,照樣喝酒彈琴,是真正的苦中作樂。

刻這方印的作者是高鳳翰,前面一篇文章裡也提過這位篆刻家,他也是“四鳳派”的代表人物,只不過他的身世更苦些,他在丁巳年(公元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被誣陷下獄,在獄中右臂失去知覺,最終致殘,出獄後開始左手治印,反倒是左手的印流傳後世的更多,因為受盡磨難,後期的印反倒更具“老、醜、精、雄”的古樸蒼茫美。顯然,這方印刻得不光潔,不整飭,簡直就是老頭順手寫成的字,章法上也沒做格外安排,就是在刀法和線條上顯示了“以醜為美”的古樸自然美,四鳳派大多以這種藝術面目示人。高鳳翰的經歷以及這方印的印文內容,使得這方印放在這裡極合適。

第三方印章: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裡的印章)

這方印的印文是“襟上杭州舊酒痕”,衣服上有舊日痕跡的原因當然是主人不肯洗去,這就像《三國演義》裡關羽不肯脫了劉備給他的袍子,與《神鵰俠侶》裡楊過不肯因得到新衣服而扔了小龍女縫的舊衣服是同樣的道理,那件衣服上寄託著與舊人的記憶,舊酒痕會讓人想起舊酒友,舊時的人,舊時的事,令狐沖明知江湖漸遠,心底裡依然想著舊時的師妹,想著舊日的師父師孃師弟們。當然,既是酒痕,令狐沖也是個好酒之人。此印用在這裡,正合適。

這方印的作者是清人趙懿,杭州人,他可能沒有多大名聲,但說起他的叔父(或者是伯父),大家一定很熟悉,就是“西泠八家”裡那位將浙派篆刻藝術發展到極致的趙之琛,趙懿跟趙之琛學印,浙派的經典刀法與字法,以碎切刀入印,線條方折勁健,蒼古渾厚,這是浙派“ 有個性的漢印”的經典面目,有意思的是,趙懿是一位流浪在江湖的印人,他“不治生產,流寓江、淮,鬱郁不得志,貧死。”相比這一點,令狐沖好歹不致於餓死,好多了。

第四方印章: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裡的印章)

這方印的印文是“吾亦澹盪人”,語出李白的《古風.第十》,是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魯仲連的,原文是:“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 意思是說,齊國有個風流倜儻的後生叫魯仲連,他是戰國末期齊國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剛從海底升出來,一個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茫照耀到了世間,魯仲連的典型事蹟是“義不帝秦”,理由是,秦是一個棄禮義而尚首功的國家。作者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自認為只有魯仲連這樣的俠客才是可與之同調的朋友。令狐沖救任我行於梅莊地牢,攻上黑木崖,擊殺東方不敗,可謂任我行帝國的大功臣,但當副教主這樣的職位上門時,他卻因為對日月神教的行事風格看不慣,堅辭不受,就算生命受威脅也不改變,是典型的“澹盪人”。

這方印的作者是屠倬,浙江諸暨人,他做過官,有過惠民之舉,但官當得不大,他善詩文,會繪畫,亦篆刻,他的作品並不多,但極工,因是杭州人,自然也受浙派影響,師法奚岡,雖出浙派名門,但並不苦守浙派程式,此方印中的線條已有相對較為流暢的長線條,這是徽(皖)派的特徵,這說明,他是個不受模式限制的有創新精神的印人。此方印,章法上是漢五字印的章法特徵,最後一字“人”字獨佔一列,與右邊四字形成疏密對比,刀法上則切刀為主,夾以短衝,刀法以達成線條為目的。總之這是一方章法、字法、刀法俱精的佳作,這是屠倬的真實水平,屠倬較早進入仕途,中年以後就很少刻印,年壽又不高(僅活了48歲),再加上他不是所謂的純粹的杭州人(他只是在錢塘住),所以後人出印譜時,所謂的“西泠八家”中可能本應屬於他的位置被更純粹的杭州人,比他小二三十歲、刻印風格又頗與浙派有別,也較有創新精神的錢鬆所取代了,這是屠倬在篆刻史上名聲不大的原因。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