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

秦滅六國之戰,指的是戰國末期,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爭。此戰,秦始皇嬴政採用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的策略,對於山東六國逐個擊破。也即在戰國末期,秦國按照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國力上的領先,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爭中,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實際上,秦國大軍依然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在攻打魏國都城上,秦軍是憑藉水攻才進入大梁城的。並且,秦始皇消滅六國中,該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結果損失數十萬秦軍!

"

秦滅六國之戰,指的是戰國末期,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爭。此戰,秦始皇嬴政採用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的策略,對於山東六國逐個擊破。也即在戰國末期,秦國按照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國力上的領先,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爭中,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實際上,秦國大軍依然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在攻打魏國都城上,秦軍是憑藉水攻才進入大梁城的。並且,秦始皇消滅六國中,該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結果損失數十萬秦軍!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首先,秦滅六國戰爭,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十萬大軍攻趙,被李牧全殲;一次是李信蒙恬二十萬大軍攻楚,慘敗於項燕,損失慘重。一方面,就攻打趙國來說,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將白起坑殺了45萬趙國士卒。而這,促使趙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不過,因為廉頗、李牧等趙國將士的努力,趙國依然在努力抵抗秦國的進攻。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趙王遷三年(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從上黨郡一帶穿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國大將李牧戰於肥下(宜安東北)。

"

秦滅六國之戰,指的是戰國末期,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爭。此戰,秦始皇嬴政採用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的策略,對於山東六國逐個擊破。也即在戰國末期,秦國按照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國力上的領先,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爭中,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實際上,秦國大軍依然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在攻打魏國都城上,秦軍是憑藉水攻才進入大梁城的。並且,秦始皇消滅六國中,該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結果損失數十萬秦軍!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首先,秦滅六國戰爭,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十萬大軍攻趙,被李牧全殲;一次是李信蒙恬二十萬大軍攻楚,慘敗於項燕,損失慘重。一方面,就攻打趙國來說,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將白起坑殺了45萬趙國士卒。而這,促使趙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不過,因為廉頗、李牧等趙國將士的努力,趙國依然在努力抵抗秦國的進攻。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趙王遷三年(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從上黨郡一帶穿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國大將李牧戰於肥下(宜安東北)。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在宜安之戰中,秦國大將桓齮被趙國名將李牧擊敗,導致,桓齮畏罪逃至燕國(《戰國策》說是戰敗被殺,司馬光在《資治通監》記載“秦師敗績,桓齮奔還”,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桓齮就是樊於期)。對此,秦始皇嬴政可謂非常生氣,曾懸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秦滅六國中,宜安之戰是秦國的一次重大失利,此戰,秦國不僅損失了10萬大軍,更直接影響到秦國消滅趙國的進度。至於趙國的李牧,更是因為宜安之戰的勝利,從而和白起、王翦、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

秦滅六國之戰,指的是戰國末期,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爭。此戰,秦始皇嬴政採用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的策略,對於山東六國逐個擊破。也即在戰國末期,秦國按照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國力上的領先,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爭中,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實際上,秦國大軍依然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在攻打魏國都城上,秦軍是憑藉水攻才進入大梁城的。並且,秦始皇消滅六國中,該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結果損失數十萬秦軍!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首先,秦滅六國戰爭,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十萬大軍攻趙,被李牧全殲;一次是李信蒙恬二十萬大軍攻楚,慘敗於項燕,損失慘重。一方面,就攻打趙國來說,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將白起坑殺了45萬趙國士卒。而這,促使趙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不過,因為廉頗、李牧等趙國將士的努力,趙國依然在努力抵抗秦國的進攻。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趙王遷三年(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從上黨郡一帶穿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國大將李牧戰於肥下(宜安東北)。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在宜安之戰中,秦國大將桓齮被趙國名將李牧擊敗,導致,桓齮畏罪逃至燕國(《戰國策》說是戰敗被殺,司馬光在《資治通監》記載“秦師敗績,桓齮奔還”,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桓齮就是樊於期)。對此,秦始皇嬴政可謂非常生氣,曾懸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秦滅六國中,宜安之戰是秦國的一次重大失利,此戰,秦國不僅損失了10萬大軍,更直接影響到秦國消滅趙國的進度。至於趙國的李牧,更是因為宜安之戰的勝利,從而和白起、王翦、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另一方面,就進攻楚國來說,在戰國末期,楚國因為遭遇到秦國的多次進攻,同樣是元氣大傷,難以對秦國造成威脅了。不過,楚國地域遼闊,想要徹底消滅楚國,顯然不能像消滅燕國、韓國、齊國等諸侯國一樣簡單。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恬率領20萬秦國大軍進攻楚國。在戰役初期,秦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李信接著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會師。但是,讓秦國大將李信沒有想到的是,楚國名將項燕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暗中追擊李信的大軍。

"

秦滅六國之戰,指的是戰國末期,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建立秦朝的戰爭。此戰,秦始皇嬴政採用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的策略,對於山東六國逐個擊破。也即在戰國末期,秦國按照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國力上的領先,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爭中,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實際上,秦國大軍依然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在攻打魏國都城上,秦軍是憑藉水攻才進入大梁城的。並且,秦始皇消滅六國中,該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結果損失數十萬秦軍!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首先,秦滅六國戰爭,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十萬大軍攻趙,被李牧全殲;一次是李信蒙恬二十萬大軍攻楚,慘敗於項燕,損失慘重。一方面,就攻打趙國來說,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將白起坑殺了45萬趙國士卒。而這,促使趙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不過,因為廉頗、李牧等趙國將士的努力,趙國依然在努力抵抗秦國的進攻。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趙王遷三年(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從上黨郡一帶穿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國大將李牧戰於肥下(宜安東北)。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在宜安之戰中,秦國大將桓齮被趙國名將李牧擊敗,導致,桓齮畏罪逃至燕國(《戰國策》說是戰敗被殺,司馬光在《資治通監》記載“秦師敗績,桓齮奔還”,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桓齮就是樊於期)。對此,秦始皇嬴政可謂非常生氣,曾懸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秦滅六國中,宜安之戰是秦國的一次重大失利,此戰,秦國不僅損失了10萬大軍,更直接影響到秦國消滅趙國的進度。至於趙國的李牧,更是因為宜安之戰的勝利,從而和白起、王翦、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另一方面,就進攻楚國來說,在戰國末期,楚國因為遭遇到秦國的多次進攻,同樣是元氣大傷,難以對秦國造成威脅了。不過,楚國地域遼闊,想要徹底消滅楚國,顯然不能像消滅燕國、韓國、齊國等諸侯國一樣簡單。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恬率領20萬秦國大軍進攻楚國。在戰役初期,秦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李信接著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會師。但是,讓秦國大將李信沒有想到的是,楚國名將項燕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暗中追擊李信的大軍。

秦滅六國中遭遇兩次慘敗,一次敗給了趙國,另一次敗給了楚國

最後,在此基礎上,李信一方驕傲大意,而項燕則出其不意,所以重創了李信的大軍。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此戰,楚國項燕攻入秦軍兩個軍營,殺死七名都尉,李信一方大敗而逃。值得注意的是,在李信進攻楚國之前,王翦就認為消滅楚國需要60萬大軍,但是,秦始皇選擇相信李信,也即給他20萬大軍來進攻楚國,結果真的如王翦所料,20萬大軍可謂損失慘重。因此,在李信失敗之後,秦始皇嬴政立即向王翦登門致歉,並且將秦國60萬大軍交給王翦,以此來完成消滅楚國的目標。總的來說,在秦滅六國中,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進攻趙國,另一次是進攻楚國,這兩次慘敗直接推遲了秦朝建立的時間,也體現出山東六國激烈抵抗秦軍的態度。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