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武術 大學 孔子 神韻藝術團 武術世界 2017-06-22

在讀文章之前您可以點擊下方超鏈接,閱讀武功祕籍。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陳清萍

溟溟渾沌,窺窟莫測,虛而無象,焉知其極,故曰無極。即日由無極而生,須明無極之義。自無而有,一氣動盪,虛無開合,化生於一。渾圓廓象,陰陽感如,喻而名之,是為太極。故曰:若論先天一事無,後天方要著功夫。太極者,為萬物初始也。太極為渾圓之一氣,懷陰陽之合聚,此氣動而陰陽分,此氣靜而陰陽合。動靜有機,陰陽有變。太極陰陽之理貫串於拳勢之中,有剛柔之義,順背之謂,曲伸之分,過與不及之謬也。習者與人相搏,須隨其勢曲而旋化蓄勁,引其過與不及而擊之,擊伸發勁以直達疾速,此圓化為方之義。彼剛攻而以柔虛實,此謂走化。彼欲抽身則粘纏,緩隨急應,彼莫測而膽寒;虛實互換,彼崩潰而心驚。理用俱明,方悟勁之區別,熟而生巧,漸能隨心所欲。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句,實拳法之內功也。師傳曰:寅時面南,鬆身神凝;吐納自然,撮抵橋通;陰陽和合,攢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應;慎而密之,久行功成。人身中者不偏,二脈隱於身內,氣暢無須倚,氣行現心意。渾圓一漾而貫全身,虛感之物而寓靈動。擊左左空,擊右右空,如充氣而圓,無處受力;似簧機受壓,反彈隨勢。壓之重而彈愈強,力之沉而空愈深。

武技之道門派各異,惟內家者勢別勁異,渾身一氣如輪之圓活,虛實轉換旋化隨勢。不明此者,久難運化。堂室難窺。理用相合,太極真諦,習者不可不詳思揣摩焉。若理能守規,久恆自成也。

陳子明:太極拳要義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陳子明

身:拳之一藝雖是小道,然末始不以小見大,故肄業之時,不可視為兒戲。而身體必以端正為本,身一端正,則作為無不端正矣!大體正則小體皆正,況此藝全是以心運手,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肩領身,以全體論,則心領乎手;以運用論,則手領乎身,身雖有時倚斜,而倚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徒以表面視之,而失其大中至正之法,能循規蹈矩,不忘生枝節,自然合拍。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心:心為一身之主。心一動則官骸聽命,官骸不循規矩,非官骸之不檢,實檢官骸之不檢焉。孟子曰:"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者惟心之謂歟"。又回:"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可見人之有心,但視其操與不操耳,能操則心神內斂",故足容重,手容恭,頭容直,目容肅,種種官骸皆出個中,心在故焉。不操則心恆馳外,故視不見,聽不聞,食亦不知其味,一切行為皆出個外,心不在故焉。打拳一道,口授俱多,著述甚少,故當耳提面命,尤得留心聽記,蓋文事武備,不留心者往往視為兩橛,而不知實本於一流,其外面動靜之形跡與裡面靜躁之神明,皆由其心寧靜與否。心苟寧靜,凡四體之開合擒縱,莫不有自然之機致,至當恰好,無可加損者,存乎其中,苟細心體會,何難升堂入室,只有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不躐等而進,不中道而止,以我之心思智力,窮行(練拳之理)之高遠精微,壹志凝神,精進不已,層累屈直,無不能致極,即身所難之境,皆可以心達之,無他有心而能用之也。故凡學拳者,皆當操心,世人皆以拳為末藝,其學習時,往往嘻戲從事,或畏難懈情,皆難學成。故未上場時,先須打掃其心,使其心清淨一物無所著,然後上場,平心靜氣,上體自然靈動,下體自然穩重,任大機之往來,運吾身闔閉,伊然一太極元氣,周疏無間,學習一遍,平其氣息,必使四肢運動之跡,仍渾然歸於無形,方為學拳準的。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理:練拳多不講理,不講理但論血氣,無惑乎手之多失於硬也。所以練拳貴先講理,順其性之自然,行其勢之當然,合乎人心之固然,而深究其勢之所以然。勿使人有茫然,一開一合,始則勉然,一動一靜,久而自然,積久而始而惺然,繼而恍然,終而豁然,以至於盎然,粹然,而歸於渾然,其實我之於拳用功並無拂然,一皆率其性之本然而然。

氣:練拳者,運動吾身,不滯不息,不乖不佛,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是為中氣。拳家苟能順其天機之自然,抑揚頓挫,動合天然,園能自如,毫無窒凝,他日迂敵,自然有餘地,不然渾身一片硬氣,猝迂好手,只覺束手無策,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一任他人發落而已,純何如也,人亦何樂用硬氣而不用中氣哉!

意:心之所發謂之意。人之練拳,其意初發,如作文寫字,下筆帶意之意。意於何見?於手見之。意發於心,手即喻之,而形諸五官百骸,極有斤兩,極有神韻,心正則意之所發者皆正,而四肢之運行亦正,心邪則意之所發者皆邪,而四肢之運行亦邪,此練拳之氣貴誠其意也。曷言乎爾,如人心平氣和,則發於言者和順可聽,此意之由和而發者也。如人意氣過盛,其然於言者皆帶激烈之氣,此意了由怒而發者也;練拳觀其舉手和順,即知其意念和順。週中規,折中短,實理貫注於其間,絕無冗雜,觀者亦覺清爽,皆意所發之乾淨為之也。著著俱有實理,著著俱為真意,非徒川硬手硬腳,全憑霸氣,形之於外,毫無蘊藉之意芷於中,此意之所以貴誠也,學拳者審之。

志:志者心之所云也。意念一發,而志即隨其意之所往而亦往。人惟能專心者,乃能致志,致志先由立志,人不立志則無所樹立,人不致志則半途而廢。始雖有志而無志也,有始無終故也,此練拳所以貴立志,尤貴致志,苟能致志,加以果毅功夫,則有志者竟成,他日不可限量,皆志之為也。此練拳之貴乎有志。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情:理之存於中者為性,發於外者為情。如樂有清濁高下之致,謂之聲情;舞有進退旋轉,謂之神情;人有交接往來,謂之人情;物價之多寡不同,人心的好惡各異,謂之物情。是太極拳之抑揚,反覆獨無情致乎?拳無情致,如死壓地泥塑水偶,全無景緻,有何意趣?照自己說有何可嘉,照外人說,苟能如作文之先優後應,機致流通,其一段生龍活虎,變化捉摸不住氣系,在已可興發人之志氣,在人則可令觀者拍案驚奇,眼中僱靚,口中樂道,心中願學,甚矣!此情之所發,打拳者不可不留心也。如文有聲情,鏗鏘可聲,環宕可玩,藝之於此,尤可觀矣。

景:層巒疊嶂者,山之景,波流瀠回者,水之景;千紅萬紫者,花之景;春暖花開者,時之景;人打拳亦如是也。其開合擒縱,屈伸往來,一片神行,曲折如畫,是之謂景;景之不離乎情,猶情之不離乎理,相運故也。心無妙趣,打拳決打不出好景緻。問何以打出好景緻?始則遵守規矩,繼化乎規矩,終則神乎規矩,在我打得天花亂墜,在人莫喝彩稱奇,真如天朗氣晴,惠風和暢,陽春煙景,大塊文章,處處則抑豔花嬌,層層則山靈水秀,遊人則觸目關懷,詩家則振筆寫妙,雖三百里之嘉陵山水,不足盡也,嘻,拳能至此,其技過平矣,豈不美哉!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神:人之精神,雖有存乎官骸之中,充足則溢乎官骸之外,其外見而先見者,心手眼居多,凡事心手眼俱到,則有神,無神則形皆死然,少生動之意,不足動人,神之在人不止乎眼,而要於眼,則易考驗,故打拳時,眼不可斜視,必隨左右手以往還。如打懶扎衣眼隨右手中指行,懶扎衣畢,眼即注於右手中指。打單鞭隨左手運行,單鞭畢,眼即注於左手中指。打披身捶,眼看住後腳。打肘底看拳,眼注於左肘下,打小擒拳,眼注於右手與右掌。打摟膝拗步,眼注於右手中指。打初收,眼注於右手中指。打抱頭推山,兩手並推者,眼看敵人胸;右手在前,左手稍後者,眼注右手中指。打跌岔,眼先看左手,待身起來,右手向上,眼看右手。打指襠捶,眼注右拳。打鋪地錦,眼著左手。打跨虎,眼看右手中指,打當頭炮,眼注於左拳。以上四肢,孰為直符,眼即注於直符之支。而全身精神皆聚於此,任在熱鬧場中,目無旁視,如此方覺有神,亦有四支,直符在此,而神反注於彼者,是變格也。不可據以為常,要之,打拳則上下四旁眼都得照顧到,果能一志凝神,心手眼一齊俱到,自覺詡詡欲活,奕奕有神矣!學拳者當細驗之。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化:化也者泯規矩之成跡,而自合規矩,是妙手規矩而神手規矩者也。化有大化、造化、變化、消化、神化諸名,此以造詣境地而言,專以神化為主是妙,萬物而言,莫明其妙,名之四化,必熟而又熟,以至無形跡可凝,如神龍變化,捉摸不住,隨意舉動;自成法度,莫可端倪,說有即有,說無即無,技至此,真神品矣!而大化、造化、消化、變化、太極體用和盤托出,雖小道至道存焉。所謂即小以見大者,蓋此拳豈易言哉!

著:拳乃武備中一端,其運用手足,或正或偏,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因其理而立法,因其形以呈形,名之曰勢,即俗名所謂著。當下功夫之時,必思此勢,由何發起,中間如何運行,結尾如何收束。表是何形,裡是何勁,從心坎中細細揣摩,此勢之下,與下勢之上,其夾縫中,如何承上,如何啟下,必須血脈貫通,不會有一絲隔閡,判成兩橛,始而一勢自成一勢,終而百勢連成一勢,如懶扎衣,右手從左腋前起端,手背朝上,手指朝下,先轉一圈,從下斜而上行,過上是神庭前,越右耳外,徐徐運行,胳膊展到八九分,不可滿足,滿則應用時必致招損,手與肩平,此是順纏圈,用纏絲勁,由腋內往外,斜纏到指,不可後擗,擗則無力;不可大彎,彎亦無力。必得不偏不倚之方佳。左手是例轉用纏絲勁,由手外掌過手背,纏到肩後外腋止。兩手合住,右手如新月半彎形,勁似停,實不停,停則氣斷矣。待內勁行到十分,則下勢即接往,從此起矣。右足也如是,畫半個圈,展到先落僕參穴,過湧泉,至大敦隱白止。其止也,實而纏,右腿用順纏勁,由大敦起,過腳面,至足外腓,從湧泉斜纏至內踝骨,一直由內而外,逆行斜纏大腿,纏至腰左,足趾向北,用倒纏勁,內外向裡纏,纏到大腿根,歸丹田中極,右手與右足一齊起一齊落,說合上下官骸一齊合住,四支更不待言。右手內勁。充於肌膚,頂勁提起,腰勁下去,襠勁開園,又要合住;檔自然合住,合也者全體皆合,無令一處不合,此是一勢規矩,自為一著,其中繁頤,猶自言不盡意。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古人立法為是,用其深心,猶恐不能制勝,而況多數之著,其用心良非易也。大凡手動為陽,手抒為陰,手背為陽,手腕為陰;前則為陽,後則為陰,亦有陰中之陽,陽中之陰。某手當令某手為陽,某手不當令某手為陰。亦有一勢,先陽後陰,外陽內陰,一陰一陽,要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此學之者不可不留心也。一勢之微,千言萬語,筆之數行,難盡其妙,當場一比,心即瞭然,於此,見拳之貴手口傳也。一落紙筆,皆成糟粕,棄糟粕,而取精華,則可與共學,可與適道矣!

學:以上所言皆言拳也,不學無以能,惟於拳之不知者,學以求其知,拳之不能者,學以求其能,果能敏而好學,再能學而時習之,則向之不知不能者,今則無不知,無不能矣。斯拳不外虛實開合之理,抑揚頓挫之勢,苟能百倍其功,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孔子回:"我學不厭",人之於拳,亦惟學而不厭而已矣!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思:思者,思其所學也。學而不思則罔,故必用其心力於所學之中,講習研究,凡拳中之層累曲折,自起落以至於精微,奧妙不使有一毫疑惑者,則思之為功居多,故先由淺入深,由近及遠,思其當然,並思其所以然,不能明晰,或問之於師,或訪之於友,則新思考不患不能明,此是格物功夫。曾子作大學乃曰,致知在格物,思固不廢導學,學亦不能廢乎思也,此學思不可以偏廢,淺言之,凡學學者,當用心學之,不可忽略。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恆:天地之道,惟有一恆字可以成事。恆,久也。雖一藝之微,苟能久於其道!未有苟而不秀,秀而不實者也。孔子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此學之貴乎有恆也。志為作事之始,恆為作事有常,二字乃學拳要訣,吾師又作五言詩,最學者守恆,貴誠。其詩曰:"理鏡原無盡,學拳意貴誠,三年不窺圓,一志並神凝,始創者從良師,繼者訪高明,誘掖合獎勸,一線啟靈明,一層深一層,層層竟無窮,一開連一合,開合遞相承,有人引入勝,方欲罷不能,時習勤勉,日進日蒸蒸,一旦真積久,豁然皆貫通。"

夬:夬,決也。心貴決斷,人惟猶疑不決,多敗乃事,學思恆二字雖好,苟不決斷,則所學無論何事,皆辦不成。惟拿定主意,一直長往,心不回惑,夬而後所學所思,加以恆久工夫,則萬事皆可有成,何況拳之一藝乎,此學拳猶貴於夬也。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陳清萍著述《太極拳論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