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作戰 編成新趨向

武器 戰鬥機 雲計算 大數據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14

●“靈動組織”,較之於傳統的作戰編成,不但編成較小、組織靈活、機動力強,而且依託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的信息體系支撐,團隊戰鬥潛能能夠在短時間甚至瞬間集聚與釋放。

觀點爭鳴:

部隊作戰編成,是實現人與武器最佳結合、生成和發揮戰鬥力的關鍵因素。任何作戰編成,都必須解決功能與生存兩大基本問題。功能問題,主要圍繞提高打擊力下功夫,核心是實現“信息力+火力”的最大化;生存問題,主要圍繞不被對方殺傷做文章,核心是“防護力+機動力”的最優化。從古代我國的車陣、西方的方陣,到近代基於軍(師)旅營編制的作戰梯隊、攻擊群(隊)莫不如此。

信息化戰爭空間多維廣闊、時間敏感精確、系統組網運行、信息多源融合、火力精準聚焦,對作戰力量的功能性和生存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傳統戰爭中,於戰前或臨戰狀態下順序集結、固定編組、目標衡定、一戰到底的作戰模式將很難適應信息化戰場需要,需要基於任務目標與作戰需求,數據驅動、靈活編組、智能決策、動態聚合,用最科學的架構實現戰鬥力資源和能量的“爆發”。海灣戰爭剛結束,美國陸軍就開始探索具有更強適應性的作戰編組,以便靈活完成包括非戰爭軍事行動在內的各類任務。著眼“打破方陣”,美軍提出建立重型戰鬥群、空降——空中突擊群、重型偵察——打擊群、輕型偵察——打擊群的設想。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實踐,使美軍深刻認識到只有賦予戰術級指揮官在其相應層級內行動自由的權力,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瞄準未來,美軍在近年演練想定中遵循“小型、靈活、多能”原則,提出了“三街區戰鬥”設想:上午攻堅、下午人道救援、晚上巡邏維和,彰顯了美軍打造超常靈活適應部隊的努力。

來之能戰、戰之能散,是靈動組織的核心能力和突出表現。靈動能力,是戰場適應的基礎。在人類戰爭史上,古羅馬軍團曾採取規模小、靈活性強的棋盤式隊形,大勝規模龐大、彈性較小的希臘重裝步兵方陣。擊斃本·拉登行動中的海豹突擊隊,以“小團隊、大背景”的作戰模式,依託強大的國家情報信息系統,向世界展示了美軍的靈活性與適應性。靈動組織,較之於傳統的作戰編成,不但編成較小、組織靈活、機動力強,而且依託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的信息體系支撐,團隊戰鬥潛能能夠在短時間甚至瞬間集聚與釋放。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中,基於靈動組織的新型群隊,能夠匯聚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建制、擔負不同任務的力量,通過快速編組、快速決策、快速機動、快速打擊,以“節點的活力”展現戰鬥威力;同時,又能根據作戰需求,或立刻分散,或迅速轉換任務職能,以“去中心化”的優勢真正實現消滅敵人與保存自己的有機統一。

靈動組織,核心在“靈”、關鍵在“動”。“靈”尚正確,“動”崇高效。“靈”而不“動”,會造成指揮快、行動慢,很難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動”而不“靈”,會造成魯莽決斷、冒進行事,也很難取得好的作戰效果。為適應高效“靈”“動”,美軍在聯合條令中十分強調任務式指揮,認為“成功的任務式指揮,需要各級分隊領導者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採取更具創新性、主動性和獨立性的措施展開行動。”信息化戰場的靈動組織,以廣域部署的傳感器、控制器、打擊器和數據鏈作基礎,實現人的“武器化”與武器的“人化”高端對接,將集先進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體機能增強技術等於一體的“人”和集先進傳感技術、智能技術、仿真技術等於一體的武器裝備融為一體,作戰組織結構規模更小、更加扁平、更加多樣、更加靈活、更加個性,“靈”“動”兼備,能夠真正以知識流驅動信息流、以信息流規範指揮流、以指揮流主導能量流,從而成為信息化戰場的主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