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吃過清明的糰子,掃過父親的墓地,我即將出發,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烏魯木齊。之前並不瞭解她,只知道這座城市幾乎在祖國版圖的最西邊,很遙遠很遙遠。飛機平穩地在雲層中穿行,偶爾也有一架飛機從相隔不遠的平行航道飛快地迎面駛過,可惜兩架飛機裡的人們來不及打個招呼,就各自呼嘯而過。凌晨,當飛機降落在地窩堡國際機場的時候,我與烏魯木齊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沿著機場高速往城裡進發,沿途高大的立交橋和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恍若步入江南的大街。當晚入住烏魯木齊市委黨校,滿屋子的暖氣讓我這個南方人皮膚髮幹,口乾舌燥,不停地從床上爬起來喝白開水。我掀起窗簾,啊,天地間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這讓我一個南方人驚奇不已。要知道清明時節的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了,人們都已經脫掉了厚厚的冬裝,草地是滿眼的綠色,孩兒們已經在上面打滾兒了。可烏魯木齊的夜晚,在雪的飛揚中,顯得如此神祕。街道兩旁的灰色建築靜默,像是在接受穆斯林的洗禮,凌晨時分,空曠的街道沒有一個人,只有漫天的雪花固執地下著。我從溫暖的屋子朝外面看著,是一種愜意而又新鮮的感受,內心被這濃郁的西域街景吸引,久久不願躺下。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吃過清明的糰子,掃過父親的墓地,我即將出發,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烏魯木齊。之前並不瞭解她,只知道這座城市幾乎在祖國版圖的最西邊,很遙遠很遙遠。飛機平穩地在雲層中穿行,偶爾也有一架飛機從相隔不遠的平行航道飛快地迎面駛過,可惜兩架飛機裡的人們來不及打個招呼,就各自呼嘯而過。凌晨,當飛機降落在地窩堡國際機場的時候,我與烏魯木齊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沿著機場高速往城裡進發,沿途高大的立交橋和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恍若步入江南的大街。當晚入住烏魯木齊市委黨校,滿屋子的暖氣讓我這個南方人皮膚髮幹,口乾舌燥,不停地從床上爬起來喝白開水。我掀起窗簾,啊,天地間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這讓我一個南方人驚奇不已。要知道清明時節的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了,人們都已經脫掉了厚厚的冬裝,草地是滿眼的綠色,孩兒們已經在上面打滾兒了。可烏魯木齊的夜晚,在雪的飛揚中,顯得如此神祕。街道兩旁的灰色建築靜默,像是在接受穆斯林的洗禮,凌晨時分,空曠的街道沒有一個人,只有漫天的雪花固執地下著。我從溫暖的屋子朝外面看著,是一種愜意而又新鮮的感受,內心被這濃郁的西域街景吸引,久久不願躺下。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清晨,我裹著單薄的風衣,穿過黨校的小徑去食堂,小徑上積起了厚厚的一層白雪,我仔細辨認那些白雪,發現那些雪跟南方的雪不一樣。這裡的雪是粉末狀的,像麵粉,很難捏成一個球;而南方的雪則水噠噠的黏在一起,很容易捏成一個雪團。走進課堂,我給孩子們上《冬陽·童年·駱駝隊》,孩子是烏魯木齊三小的孩子,課堂讓我記憶猶新,孩子讓我刮目相看。當我通過情境的創設把課堂推向高潮的時候,孩子們嫣然一笑,和著文字,一起跳進文本的大海里撒歡,那一課,使得我對烏魯木齊的孩子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打動我的是孩子們的朗讀,字正腔圓,入情入境,天然去雕飾,純淨比藍天。我的語文人生由於新疆孩子的滋潤,愈發醇香。入夜,突然颳起了大風,風捲著麵粉似的“雪粉”在空中風揚,朋友告訴我,這就是“風吹雪”現象,內地很少有這樣的景象。我們的汽車輪胎軋著雪粉,擋風玻璃前飛揚起細細的白色粉末,迷離中朝地窩堡機場進發,我以語文的名義完成了使命,即將回程。

烏魯木齊,擁有即離別。

第二次去烏魯木齊,南方是楓林盡染的深秋,烏魯木齊早已是冬衣包裹。下了飛機,坐上友人的汽車,默默地看著兩旁的街道,多了一份似曾相識的親切。車廂裡播放著熟悉的《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六個小時的飛行疲憊蕩然無存。撥通遠在新疆和田的同鄉的電話,話語在寒暄中帶有幾分感動。那個夜晚,寂靜。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深秋的江南絕對是一個無比詩意的時節,楓樹應該是這個地域最會打扮自己的樹種,她們將滿頭的青發漂染成金黃色,在秋風的撫摸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林間鋪滿了楓樹的樹葉,那些金色的葉子鋪蓋著的下面,秋蟲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村落故事。當中國教育學會再次約請我赴烏魯木齊講課的短信送達時,我遲疑了良久。因為,我實在是不能確定我是否已經從第一次遠赴這座城市帶給我驚奇中走了出來。對一座城市的嚮往,最好的距離就是——時間。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嚮往一座城市,有人由於經常到達一座城市而變得麻木。而對於我,烏魯木齊,相隔幾個月又要前往,我擔心由於時間的短暫會打破這座城市帶給我的最初的感覺。但,最終由於會議舉辦方的再三誠邀,我選擇了再次飛往烏魯木齊。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吃過清明的糰子,掃過父親的墓地,我即將出發,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烏魯木齊。之前並不瞭解她,只知道這座城市幾乎在祖國版圖的最西邊,很遙遠很遙遠。飛機平穩地在雲層中穿行,偶爾也有一架飛機從相隔不遠的平行航道飛快地迎面駛過,可惜兩架飛機裡的人們來不及打個招呼,就各自呼嘯而過。凌晨,當飛機降落在地窩堡國際機場的時候,我與烏魯木齊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沿著機場高速往城裡進發,沿途高大的立交橋和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恍若步入江南的大街。當晚入住烏魯木齊市委黨校,滿屋子的暖氣讓我這個南方人皮膚髮幹,口乾舌燥,不停地從床上爬起來喝白開水。我掀起窗簾,啊,天地間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這讓我一個南方人驚奇不已。要知道清明時節的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了,人們都已經脫掉了厚厚的冬裝,草地是滿眼的綠色,孩兒們已經在上面打滾兒了。可烏魯木齊的夜晚,在雪的飛揚中,顯得如此神祕。街道兩旁的灰色建築靜默,像是在接受穆斯林的洗禮,凌晨時分,空曠的街道沒有一個人,只有漫天的雪花固執地下著。我從溫暖的屋子朝外面看著,是一種愜意而又新鮮的感受,內心被這濃郁的西域街景吸引,久久不願躺下。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清晨,我裹著單薄的風衣,穿過黨校的小徑去食堂,小徑上積起了厚厚的一層白雪,我仔細辨認那些白雪,發現那些雪跟南方的雪不一樣。這裡的雪是粉末狀的,像麵粉,很難捏成一個球;而南方的雪則水噠噠的黏在一起,很容易捏成一個雪團。走進課堂,我給孩子們上《冬陽·童年·駱駝隊》,孩子是烏魯木齊三小的孩子,課堂讓我記憶猶新,孩子讓我刮目相看。當我通過情境的創設把課堂推向高潮的時候,孩子們嫣然一笑,和著文字,一起跳進文本的大海里撒歡,那一課,使得我對烏魯木齊的孩子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打動我的是孩子們的朗讀,字正腔圓,入情入境,天然去雕飾,純淨比藍天。我的語文人生由於新疆孩子的滋潤,愈發醇香。入夜,突然颳起了大風,風捲著麵粉似的“雪粉”在空中風揚,朋友告訴我,這就是“風吹雪”現象,內地很少有這樣的景象。我們的汽車輪胎軋著雪粉,擋風玻璃前飛揚起細細的白色粉末,迷離中朝地窩堡機場進發,我以語文的名義完成了使命,即將回程。

烏魯木齊,擁有即離別。

第二次去烏魯木齊,南方是楓林盡染的深秋,烏魯木齊早已是冬衣包裹。下了飛機,坐上友人的汽車,默默地看著兩旁的街道,多了一份似曾相識的親切。車廂裡播放著熟悉的《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六個小時的飛行疲憊蕩然無存。撥通遠在新疆和田的同鄉的電話,話語在寒暄中帶有幾分感動。那個夜晚,寂靜。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深秋的江南絕對是一個無比詩意的時節,楓樹應該是這個地域最會打扮自己的樹種,她們將滿頭的青發漂染成金黃色,在秋風的撫摸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林間鋪滿了楓樹的樹葉,那些金色的葉子鋪蓋著的下面,秋蟲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村落故事。當中國教育學會再次約請我赴烏魯木齊講課的短信送達時,我遲疑了良久。因為,我實在是不能確定我是否已經從第一次遠赴這座城市帶給我驚奇中走了出來。對一座城市的嚮往,最好的距離就是——時間。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嚮往一座城市,有人由於經常到達一座城市而變得麻木。而對於我,烏魯木齊,相隔幾個月又要前往,我擔心由於時間的短暫會打破這座城市帶給我的最初的感覺。但,最終由於會議舉辦方的再三誠邀,我選擇了再次飛往烏魯木齊。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同樣是空中的六小時的飛行,中途降落在甘肅大地,蘭州城外莽原的崇山峻嶺跟南方的群山濃郁迥然不同。南方的群山是滿目綠色,蘭州城外的山巒則渾黃一體,群山的筋脈在空中俯瞰十分清晰,那些筋脈由於雲霧的扯動好似巨龍的脊樑在天地間遊走。當飛機再次起飛後,則又是漫長的雲層中的穿梭。天會徹底黑下來,你只能偶爾瞧見夜空中的星星和偶爾地面上一簇零星的光亮。這個時候,只能盼望烏魯木齊快些來到。同樣是凌晨時分,飛機穩穩降落,拖著滿身的疲倦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以最快的速度鑽進朋友的汽車,車廂里正在播放《咱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疲憊的身心瞬間被美妙的旋律感化,好似這座城市所有的鋼筋混凝土瞬間化作了氣霧,天山腳下的草場一直延伸到這座城市的每個地方。烏魯木齊,在維語裡的意思就是肥美的草地。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吃過清明的糰子,掃過父親的墓地,我即將出發,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烏魯木齊。之前並不瞭解她,只知道這座城市幾乎在祖國版圖的最西邊,很遙遠很遙遠。飛機平穩地在雲層中穿行,偶爾也有一架飛機從相隔不遠的平行航道飛快地迎面駛過,可惜兩架飛機裡的人們來不及打個招呼,就各自呼嘯而過。凌晨,當飛機降落在地窩堡國際機場的時候,我與烏魯木齊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沿著機場高速往城裡進發,沿途高大的立交橋和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恍若步入江南的大街。當晚入住烏魯木齊市委黨校,滿屋子的暖氣讓我這個南方人皮膚髮幹,口乾舌燥,不停地從床上爬起來喝白開水。我掀起窗簾,啊,天地間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這讓我一個南方人驚奇不已。要知道清明時節的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了,人們都已經脫掉了厚厚的冬裝,草地是滿眼的綠色,孩兒們已經在上面打滾兒了。可烏魯木齊的夜晚,在雪的飛揚中,顯得如此神祕。街道兩旁的灰色建築靜默,像是在接受穆斯林的洗禮,凌晨時分,空曠的街道沒有一個人,只有漫天的雪花固執地下著。我從溫暖的屋子朝外面看著,是一種愜意而又新鮮的感受,內心被這濃郁的西域街景吸引,久久不願躺下。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清晨,我裹著單薄的風衣,穿過黨校的小徑去食堂,小徑上積起了厚厚的一層白雪,我仔細辨認那些白雪,發現那些雪跟南方的雪不一樣。這裡的雪是粉末狀的,像麵粉,很難捏成一個球;而南方的雪則水噠噠的黏在一起,很容易捏成一個雪團。走進課堂,我給孩子們上《冬陽·童年·駱駝隊》,孩子是烏魯木齊三小的孩子,課堂讓我記憶猶新,孩子讓我刮目相看。當我通過情境的創設把課堂推向高潮的時候,孩子們嫣然一笑,和著文字,一起跳進文本的大海里撒歡,那一課,使得我對烏魯木齊的孩子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打動我的是孩子們的朗讀,字正腔圓,入情入境,天然去雕飾,純淨比藍天。我的語文人生由於新疆孩子的滋潤,愈發醇香。入夜,突然颳起了大風,風捲著麵粉似的“雪粉”在空中風揚,朋友告訴我,這就是“風吹雪”現象,內地很少有這樣的景象。我們的汽車輪胎軋著雪粉,擋風玻璃前飛揚起細細的白色粉末,迷離中朝地窩堡機場進發,我以語文的名義完成了使命,即將回程。

烏魯木齊,擁有即離別。

第二次去烏魯木齊,南方是楓林盡染的深秋,烏魯木齊早已是冬衣包裹。下了飛機,坐上友人的汽車,默默地看著兩旁的街道,多了一份似曾相識的親切。車廂裡播放著熟悉的《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六個小時的飛行疲憊蕩然無存。撥通遠在新疆和田的同鄉的電話,話語在寒暄中帶有幾分感動。那個夜晚,寂靜。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深秋的江南絕對是一個無比詩意的時節,楓樹應該是這個地域最會打扮自己的樹種,她們將滿頭的青發漂染成金黃色,在秋風的撫摸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林間鋪滿了楓樹的樹葉,那些金色的葉子鋪蓋著的下面,秋蟲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村落故事。當中國教育學會再次約請我赴烏魯木齊講課的短信送達時,我遲疑了良久。因為,我實在是不能確定我是否已經從第一次遠赴這座城市帶給我驚奇中走了出來。對一座城市的嚮往,最好的距離就是——時間。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嚮往一座城市,有人由於經常到達一座城市而變得麻木。而對於我,烏魯木齊,相隔幾個月又要前往,我擔心由於時間的短暫會打破這座城市帶給我的最初的感覺。但,最終由於會議舉辦方的再三誠邀,我選擇了再次飛往烏魯木齊。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同樣是空中的六小時的飛行,中途降落在甘肅大地,蘭州城外莽原的崇山峻嶺跟南方的群山濃郁迥然不同。南方的群山是滿目綠色,蘭州城外的山巒則渾黃一體,群山的筋脈在空中俯瞰十分清晰,那些筋脈由於雲霧的扯動好似巨龍的脊樑在天地間遊走。當飛機再次起飛後,則又是漫長的雲層中的穿梭。天會徹底黑下來,你只能偶爾瞧見夜空中的星星和偶爾地面上一簇零星的光亮。這個時候,只能盼望烏魯木齊快些來到。同樣是凌晨時分,飛機穩穩降落,拖著滿身的疲倦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以最快的速度鑽進朋友的汽車,車廂里正在播放《咱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疲憊的身心瞬間被美妙的旋律感化,好似這座城市所有的鋼筋混凝土瞬間化作了氣霧,天山腳下的草場一直延伸到這座城市的每個地方。烏魯木齊,在維語裡的意思就是肥美的草地。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二天,同樣是課堂,這次我帶來的是《北京的春節》,當課堂的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候,坐在面前的孩子給了我一個不小的驚喜,因為孩子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叫了一聲——肖老師。我立刻意識到,這還是我第一次來烏魯木齊上《冬陽·童年·駱駝隊》的那幫孩子。我迅速地對視每一個孩子的目光,發現了那個在《冬陽》的課堂上淋漓盡致朗讀林海音文字的女孩,她長大了許多,靦腆掩飾不了她純淨的美麗,還有她天籟般的嗓音。又是一節酣暢淋漓的語文課,我以“春節”這一文化為符號,跨越千里,把文本中的兒童、課堂上的兒童、還有我這個大兒童牽連在一起,我們一起在課堂上笑呀、樂呀、讀呀、寫呀、議呀,生命中能與相隔幾千裡的孩子一起上課,而且不止一次上課,我以為這是神靈的安排。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吃過清明的糰子,掃過父親的墓地,我即將出發,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烏魯木齊。之前並不瞭解她,只知道這座城市幾乎在祖國版圖的最西邊,很遙遠很遙遠。飛機平穩地在雲層中穿行,偶爾也有一架飛機從相隔不遠的平行航道飛快地迎面駛過,可惜兩架飛機裡的人們來不及打個招呼,就各自呼嘯而過。凌晨,當飛機降落在地窩堡國際機場的時候,我與烏魯木齊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沿著機場高速往城裡進發,沿途高大的立交橋和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恍若步入江南的大街。當晚入住烏魯木齊市委黨校,滿屋子的暖氣讓我這個南方人皮膚髮幹,口乾舌燥,不停地從床上爬起來喝白開水。我掀起窗簾,啊,天地間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這讓我一個南方人驚奇不已。要知道清明時節的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了,人們都已經脫掉了厚厚的冬裝,草地是滿眼的綠色,孩兒們已經在上面打滾兒了。可烏魯木齊的夜晚,在雪的飛揚中,顯得如此神祕。街道兩旁的灰色建築靜默,像是在接受穆斯林的洗禮,凌晨時分,空曠的街道沒有一個人,只有漫天的雪花固執地下著。我從溫暖的屋子朝外面看著,是一種愜意而又新鮮的感受,內心被這濃郁的西域街景吸引,久久不願躺下。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清晨,我裹著單薄的風衣,穿過黨校的小徑去食堂,小徑上積起了厚厚的一層白雪,我仔細辨認那些白雪,發現那些雪跟南方的雪不一樣。這裡的雪是粉末狀的,像麵粉,很難捏成一個球;而南方的雪則水噠噠的黏在一起,很容易捏成一個雪團。走進課堂,我給孩子們上《冬陽·童年·駱駝隊》,孩子是烏魯木齊三小的孩子,課堂讓我記憶猶新,孩子讓我刮目相看。當我通過情境的創設把課堂推向高潮的時候,孩子們嫣然一笑,和著文字,一起跳進文本的大海里撒歡,那一課,使得我對烏魯木齊的孩子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打動我的是孩子們的朗讀,字正腔圓,入情入境,天然去雕飾,純淨比藍天。我的語文人生由於新疆孩子的滋潤,愈發醇香。入夜,突然颳起了大風,風捲著麵粉似的“雪粉”在空中風揚,朋友告訴我,這就是“風吹雪”現象,內地很少有這樣的景象。我們的汽車輪胎軋著雪粉,擋風玻璃前飛揚起細細的白色粉末,迷離中朝地窩堡機場進發,我以語文的名義完成了使命,即將回程。

烏魯木齊,擁有即離別。

第二次去烏魯木齊,南方是楓林盡染的深秋,烏魯木齊早已是冬衣包裹。下了飛機,坐上友人的汽車,默默地看著兩旁的街道,多了一份似曾相識的親切。車廂裡播放著熟悉的《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六個小時的飛行疲憊蕩然無存。撥通遠在新疆和田的同鄉的電話,話語在寒暄中帶有幾分感動。那個夜晚,寂靜。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深秋的江南絕對是一個無比詩意的時節,楓樹應該是這個地域最會打扮自己的樹種,她們將滿頭的青發漂染成金黃色,在秋風的撫摸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林間鋪滿了楓樹的樹葉,那些金色的葉子鋪蓋著的下面,秋蟲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村落故事。當中國教育學會再次約請我赴烏魯木齊講課的短信送達時,我遲疑了良久。因為,我實在是不能確定我是否已經從第一次遠赴這座城市帶給我驚奇中走了出來。對一座城市的嚮往,最好的距離就是——時間。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嚮往一座城市,有人由於經常到達一座城市而變得麻木。而對於我,烏魯木齊,相隔幾個月又要前往,我擔心由於時間的短暫會打破這座城市帶給我的最初的感覺。但,最終由於會議舉辦方的再三誠邀,我選擇了再次飛往烏魯木齊。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同樣是空中的六小時的飛行,中途降落在甘肅大地,蘭州城外莽原的崇山峻嶺跟南方的群山濃郁迥然不同。南方的群山是滿目綠色,蘭州城外的山巒則渾黃一體,群山的筋脈在空中俯瞰十分清晰,那些筋脈由於雲霧的扯動好似巨龍的脊樑在天地間遊走。當飛機再次起飛後,則又是漫長的雲層中的穿梭。天會徹底黑下來,你只能偶爾瞧見夜空中的星星和偶爾地面上一簇零星的光亮。這個時候,只能盼望烏魯木齊快些來到。同樣是凌晨時分,飛機穩穩降落,拖著滿身的疲倦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以最快的速度鑽進朋友的汽車,車廂里正在播放《咱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疲憊的身心瞬間被美妙的旋律感化,好似這座城市所有的鋼筋混凝土瞬間化作了氣霧,天山腳下的草場一直延伸到這座城市的每個地方。烏魯木齊,在維語裡的意思就是肥美的草地。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二天,同樣是課堂,這次我帶來的是《北京的春節》,當課堂的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候,坐在面前的孩子給了我一個不小的驚喜,因為孩子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叫了一聲——肖老師。我立刻意識到,這還是我第一次來烏魯木齊上《冬陽·童年·駱駝隊》的那幫孩子。我迅速地對視每一個孩子的目光,發現了那個在《冬陽》的課堂上淋漓盡致朗讀林海音文字的女孩,她長大了許多,靦腆掩飾不了她純淨的美麗,還有她天籟般的嗓音。又是一節酣暢淋漓的語文課,我以“春節”這一文化為符號,跨越千里,把文本中的兒童、課堂上的兒童、還有我這個大兒童牽連在一起,我們一起在課堂上笑呀、樂呀、讀呀、寫呀、議呀,生命中能與相隔幾千裡的孩子一起上課,而且不止一次上課,我以為這是神靈的安排。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二天,本來想去看望在和田地區的同鄉,他響應國家的號召,遠離妻兒,從家鄉來到新疆進行雙語教師培訓。當我撥通他的電話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那不是一種普通的寒暄,他在電話那頭顯得激動,說:你來和田看我,機票我出。我一下子愣住了,怎麼,新疆內部的城市也要飛?一旁的朋友告訴我,新疆實在太大了,疆內城市之間的交通人們一般也選擇飛機。由於我已經預定好回江南的機票,和田之行遂沒有成行。

回家,遠離哪怕只有三天,就想家了。

第三次去烏魯木齊才真正是呼吸到這座城市的氣息,一下飛機朋友將我領進一回民館子,一碗熱騰騰的羊骨湯和著蔬菜化解了長途飛行的疲憊。第二天為孩子們上課,漢族、維族、哈薩克族的孩子坐在一起,課堂十分真誠,孩子無比美好。傍晚十分來到市民廣場,淋漓盡致地任西域夏風拂面,不遠處雪山遙遙矗立。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今年盛夏,我正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策馬奔馳,接到了友人的電話,友人受新疆師範大學之託,約請我前往烏魯木齊“國培”班講課。我一時無語,烏魯木齊,難道又要前往?這位友人其實是我的同門師妹,好像沒有推辭的理由。夏日的江南,人們總會有幾天被颱風困擾,就在我準備動身第三次前往烏市的那幾日,連續三個颱風積聚在我的家鄉。我擔心飛機能否起飛,又擔心已經答應了師大,兩難。就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當日宣佈由於颱風關閉的最後一班,我乘坐的南航飛機衝破雲霄,波音巨大的引擎推力把颱風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一下飛機,師大的老師將我領進一家回民館子,一大盆乾燒羊腿骨端上來,一小碗羊肉蔬菜湯放於面前,一根根烤肉散發出迷人的香味,民族餐,迅速化解了我飛行的倦意,一口熱湯下肚,頓覺渾身的力量從血液裡汩汩地泛出。第二天的課,孩子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一家培訓機構暑期培訓班的孩子。就是說這些孩子是暑期臨時湊在一起的,臨時性、短暫性、不穩定性是這幫孩子的特點。我心說:這回的課有點懸。可是,課堂的行進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孩子的生命在課堂上悄然綻放,我徹底被他們的鮮活所打動,我感覺到作一個語文教師是多麼幸福。突然,我發現,在我的課堂,有幾個孩子很特殊,利用課堂自讀、討論的間隙,我得知這些孩子分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回族。我突然覺得,我的這次新疆之行特別得有意義,在內地,哪有機會跟一個多民族班的孩子上課呢。我於是就特別留意一位哈薩克族的小姑娘,借與她交流的機會我盡情地感受了她童稚的聲音,那聲音帶有一種神祕的音階。

"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一次去烏魯木齊是清明時節,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烏魯木齊卻還是隆冬時節。入夜,萬籟俱寂,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獨自倚在暖氣包裹的窗櫺下看外面的街道,很亮,也許是皚皚白雪的反照,沒有人,只有矗立的樓宇。清晨,我看見了奇特的“風吹雪”,整條大街雪花紛紜,那些雪是從地上下到了天上。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那一年,南方已是清明時節。母親早已將艾草涼洗乾淨,用自家的擀麵杖磨細後和進雪白的糯米粉,揉將成一團碩大的青色的米團,然後,從大的米團上扯下一個個更小的青色的米團以備用。剛爆炒出的雪菜筍絲髮出誘人的香氣,被母親熟練地裹進米團中,不一會兒,托盤上擺滿了一排排整齊的狀如青色的壽桃型的清明糰子,樂得女兒連連拿起相機給它們拍照。當一鍋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糰子出鍋的時候,滿屋子裡的人像是掙脫了牆壁的束縛而奔跑在青青的田野上,遠方就是一大片脆綠脆綠的艾草。吃過母親做的青糰子,我心裡惦記起在那個世界的父親,父親走後的這些年,我一直將清明作為一個贖心的節點,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懷溫來到他的墳前,燒一堆紙錢,削平墳前的剪竹,掃去墓碑下的枯葉,揪一塊新泥做墳的帽子,靜靜地想他。他給了我太多的愛,揹著我過河,去外河抓魚,沒日沒夜地把自己浸在水中,以魚為伴,為家裡生活而勞作,可惜害下不治之症。走了九年,墳上青青成竹。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吃過清明的糰子,掃過父親的墓地,我即將出發,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烏魯木齊。之前並不瞭解她,只知道這座城市幾乎在祖國版圖的最西邊,很遙遠很遙遠。飛機平穩地在雲層中穿行,偶爾也有一架飛機從相隔不遠的平行航道飛快地迎面駛過,可惜兩架飛機裡的人們來不及打個招呼,就各自呼嘯而過。凌晨,當飛機降落在地窩堡國際機場的時候,我與烏魯木齊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沿著機場高速往城裡進發,沿途高大的立交橋和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恍若步入江南的大街。當晚入住烏魯木齊市委黨校,滿屋子的暖氣讓我這個南方人皮膚髮幹,口乾舌燥,不停地從床上爬起來喝白開水。我掀起窗簾,啊,天地間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這讓我一個南方人驚奇不已。要知道清明時節的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了,人們都已經脫掉了厚厚的冬裝,草地是滿眼的綠色,孩兒們已經在上面打滾兒了。可烏魯木齊的夜晚,在雪的飛揚中,顯得如此神祕。街道兩旁的灰色建築靜默,像是在接受穆斯林的洗禮,凌晨時分,空曠的街道沒有一個人,只有漫天的雪花固執地下著。我從溫暖的屋子朝外面看著,是一種愜意而又新鮮的感受,內心被這濃郁的西域街景吸引,久久不願躺下。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清晨,我裹著單薄的風衣,穿過黨校的小徑去食堂,小徑上積起了厚厚的一層白雪,我仔細辨認那些白雪,發現那些雪跟南方的雪不一樣。這裡的雪是粉末狀的,像麵粉,很難捏成一個球;而南方的雪則水噠噠的黏在一起,很容易捏成一個雪團。走進課堂,我給孩子們上《冬陽·童年·駱駝隊》,孩子是烏魯木齊三小的孩子,課堂讓我記憶猶新,孩子讓我刮目相看。當我通過情境的創設把課堂推向高潮的時候,孩子們嫣然一笑,和著文字,一起跳進文本的大海里撒歡,那一課,使得我對烏魯木齊的孩子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打動我的是孩子們的朗讀,字正腔圓,入情入境,天然去雕飾,純淨比藍天。我的語文人生由於新疆孩子的滋潤,愈發醇香。入夜,突然颳起了大風,風捲著麵粉似的“雪粉”在空中風揚,朋友告訴我,這就是“風吹雪”現象,內地很少有這樣的景象。我們的汽車輪胎軋著雪粉,擋風玻璃前飛揚起細細的白色粉末,迷離中朝地窩堡機場進發,我以語文的名義完成了使命,即將回程。

烏魯木齊,擁有即離別。

第二次去烏魯木齊,南方是楓林盡染的深秋,烏魯木齊早已是冬衣包裹。下了飛機,坐上友人的汽車,默默地看著兩旁的街道,多了一份似曾相識的親切。車廂裡播放著熟悉的《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六個小時的飛行疲憊蕩然無存。撥通遠在新疆和田的同鄉的電話,話語在寒暄中帶有幾分感動。那個夜晚,寂靜。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深秋的江南絕對是一個無比詩意的時節,楓樹應該是這個地域最會打扮自己的樹種,她們將滿頭的青發漂染成金黃色,在秋風的撫摸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林間鋪滿了楓樹的樹葉,那些金色的葉子鋪蓋著的下面,秋蟲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村落故事。當中國教育學會再次約請我赴烏魯木齊講課的短信送達時,我遲疑了良久。因為,我實在是不能確定我是否已經從第一次遠赴這座城市帶給我驚奇中走了出來。對一座城市的嚮往,最好的距離就是——時間。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嚮往一座城市,有人由於經常到達一座城市而變得麻木。而對於我,烏魯木齊,相隔幾個月又要前往,我擔心由於時間的短暫會打破這座城市帶給我的最初的感覺。但,最終由於會議舉辦方的再三誠邀,我選擇了再次飛往烏魯木齊。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同樣是空中的六小時的飛行,中途降落在甘肅大地,蘭州城外莽原的崇山峻嶺跟南方的群山濃郁迥然不同。南方的群山是滿目綠色,蘭州城外的山巒則渾黃一體,群山的筋脈在空中俯瞰十分清晰,那些筋脈由於雲霧的扯動好似巨龍的脊樑在天地間遊走。當飛機再次起飛後,則又是漫長的雲層中的穿梭。天會徹底黑下來,你只能偶爾瞧見夜空中的星星和偶爾地面上一簇零星的光亮。這個時候,只能盼望烏魯木齊快些來到。同樣是凌晨時分,飛機穩穩降落,拖著滿身的疲倦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以最快的速度鑽進朋友的汽車,車廂里正在播放《咱們新疆好地方》的旋律,疲憊的身心瞬間被美妙的旋律感化,好似這座城市所有的鋼筋混凝土瞬間化作了氣霧,天山腳下的草場一直延伸到這座城市的每個地方。烏魯木齊,在維語裡的意思就是肥美的草地。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二天,同樣是課堂,這次我帶來的是《北京的春節》,當課堂的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候,坐在面前的孩子給了我一個不小的驚喜,因為孩子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叫了一聲——肖老師。我立刻意識到,這還是我第一次來烏魯木齊上《冬陽·童年·駱駝隊》的那幫孩子。我迅速地對視每一個孩子的目光,發現了那個在《冬陽》的課堂上淋漓盡致朗讀林海音文字的女孩,她長大了許多,靦腆掩飾不了她純淨的美麗,還有她天籟般的嗓音。又是一節酣暢淋漓的語文課,我以“春節”這一文化為符號,跨越千里,把文本中的兒童、課堂上的兒童、還有我這個大兒童牽連在一起,我們一起在課堂上笑呀、樂呀、讀呀、寫呀、議呀,生命中能與相隔幾千裡的孩子一起上課,而且不止一次上課,我以為這是神靈的安排。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第二天,本來想去看望在和田地區的同鄉,他響應國家的號召,遠離妻兒,從家鄉來到新疆進行雙語教師培訓。當我撥通他的電話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那不是一種普通的寒暄,他在電話那頭顯得激動,說:你來和田看我,機票我出。我一下子愣住了,怎麼,新疆內部的城市也要飛?一旁的朋友告訴我,新疆實在太大了,疆內城市之間的交通人們一般也選擇飛機。由於我已經預定好回江南的機票,和田之行遂沒有成行。

回家,遠離哪怕只有三天,就想家了。

第三次去烏魯木齊才真正是呼吸到這座城市的氣息,一下飛機朋友將我領進一回民館子,一碗熱騰騰的羊骨湯和著蔬菜化解了長途飛行的疲憊。第二天為孩子們上課,漢族、維族、哈薩克族的孩子坐在一起,課堂十分真誠,孩子無比美好。傍晚十分來到市民廣場,淋漓盡致地任西域夏風拂面,不遠處雪山遙遙矗立。

——選自肖紹國騰訊微博

今年盛夏,我正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策馬奔馳,接到了友人的電話,友人受新疆師範大學之託,約請我前往烏魯木齊“國培”班講課。我一時無語,烏魯木齊,難道又要前往?這位友人其實是我的同門師妹,好像沒有推辭的理由。夏日的江南,人們總會有幾天被颱風困擾,就在我準備動身第三次前往烏市的那幾日,連續三個颱風積聚在我的家鄉。我擔心飛機能否起飛,又擔心已經答應了師大,兩難。就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當日宣佈由於颱風關閉的最後一班,我乘坐的南航飛機衝破雲霄,波音巨大的引擎推力把颱風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一下飛機,師大的老師將我領進一家回民館子,一大盆乾燒羊腿骨端上來,一小碗羊肉蔬菜湯放於面前,一根根烤肉散發出迷人的香味,民族餐,迅速化解了我飛行的倦意,一口熱湯下肚,頓覺渾身的力量從血液裡汩汩地泛出。第二天的課,孩子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一家培訓機構暑期培訓班的孩子。就是說這些孩子是暑期臨時湊在一起的,臨時性、短暫性、不穩定性是這幫孩子的特點。我心說:這回的課有點懸。可是,課堂的行進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孩子的生命在課堂上悄然綻放,我徹底被他們的鮮活所打動,我感覺到作一個語文教師是多麼幸福。突然,我發現,在我的課堂,有幾個孩子很特殊,利用課堂自讀、討論的間隙,我得知這些孩子分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回族。我突然覺得,我的這次新疆之行特別得有意義,在內地,哪有機會跟一個多民族班的孩子上課呢。我於是就特別留意一位哈薩克族的小姑娘,借與她交流的機會我盡情地感受了她童稚的聲音,那聲音帶有一種神祕的音階。

那些微博裡住著的烏魯木齊的故事

上完課,我來到自治區首府前的廣場,抬頭仰望天空,行雲更迭,長風搖旗,解放新疆紀念碑在西域的天地巋然屹立,遠處天山的白色頭巾隱約可見。第三次來烏魯木齊,才算真正踏在了她的心臟地帶,我感覺到她堅強而有力的節奏,從地心的深處向外擴張。

乘上BRT,傍晚的烏魯木齊淋漓地滑過我的心坎。

三次,飛行兩萬公里,與烏魯木齊連線,都以語文的名義。我知道飛機抵抗地球的引力是靠它一個人的戰鬥,而我抵抗江南和邊疆的幾千公里的距離,不是一個在戰鬥,因為我還有——烏魯木齊可愛的孩子!

我還會再來烏魯木齊嗎?不知道,也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