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聯網碰上人工智能 廠商要如何組隊才會強?

當物聯網碰上人工智能 廠商要如何組隊才會強?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IoT) 是一種存在已久的技術,人工智能科技 (AI) 也是一樣;當這兩種科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會綻放出什麼樣的火花? 早期的物聯網比較簡陋、比較簡單,也比較封閉,像工業聯網大多隻是在一間工廠內建設,用作工廠內部流程管理、車聯網多是用在業者本身的車隊管控、而物流業者的聯網很多也只是用在本身的出貨流程及倉管。但隨著網絡發達,電子商務、跨國跨域經營、遠程醫療照護、遠程學習的需求及市場也日漸蓬勃,而物聯網也漸漸開拓,很多已從封閉的網絡演變為延伸至消費者的開放性網絡。在這種情況下,從物聯網不同節點中搜集到的數據量也就越來越多,也必須要靠智慧科技來對這些數據作實時分析及作出回饋,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此外,在物聯網範圍漸漸擴大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跨領域的情況,由於我們的廠商不是像Google或是Facebook之類的國際大廠,因此,必須組隊打團體賽,才有能力涵蓋及深入不同領域,以爭取機會在國際市場中勝出,但應如何組隊才會變強呢?

MIC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在9月初舉行的《大智移雲 精采時代 MIC FORUM》研討會中,於“人工智能創新趨勢前瞻”單元的一場演講中指出,在現今一個物聯網平臺中有很多不同的關鍵技術,如果只由一個企業來建造會非常昂貴,因此需要共創,需要跨領域企業及人才來建造泛稱IoT Cloud的平臺。因為在第3波AI熱潮中,強調平臺共創及團隊合作,因此企業要思考的是如何成為跨領域的團隊來打入國際市場。

為何物聯網的節點需要智慧?

馮明惠指出,在IoT Cloud的平臺中,於建立應用生態系統時,服務探索很重要,因為在創立了平臺化後,還需要將平臺上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及加值,以產生人工智能,而這些數據分析及加值的基礎依據均是來自使用者及應用需求,業者必須要了解所研發出來的產品或是服務是要滿足什麼樣的用戶的什麼需求,才能成功的與市場結合。MIC認為應用、整合的平臺、以及智能分析,會變成是互聯網中非常關鍵的重要成功因素,及主要利潤的來源。

當物聯網碰上人工智能 廠商要如何組隊才會強?

圖1. 從Cloud到Fog再到AI

圖片來源: MIC智能系統研究所馮明惠簡報數據;2017年9月9日

馮明惠再進一步解釋為什麼物聯網的節點也需要智慧科技:“在都會區如果要把所有端點的信息送上雲端,由於網絡壅塞,延誤會很嚴重。所以現在有一個趨勢就是edge computing及fog computing;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端點即可以作出一些實時的判斷,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這就牽涉到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的運算功能能不能滿足此需求。所以智慧科技已不單是一個平臺,而是一個生態系統,一個共創的概念。就人工智能科技本身,必須要結合很好的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及有很好的系統結構設計,而設計的概念就是來自我們的使用者經驗”。

物聯網如何結合AI?

物聯網IoT本身就有不同的標準,而單一企業本身的時間及技術有限的,很難顧及所有的標準。馮明惠表示,就以工業聯網為例,全世界都在定義工業聯網的標準,但不管是歐洲或是美國的工業聯網標準,在架構中都有很多需要數據分析及智能運算的地方。另外像車聯網也是一樣,像是自駕車或是智能駕駛,也同樣存在大量的數據分析及智能運算。物聯網需要智慧運算的例子還有能源網,也是有大量數據分析及處理的工作需要用到人工智能。因此,不同國家的物聯網標準中,本身就有智能運算的元素,不需要刻意的將AI加入物聯網中。

當物聯網碰上人工智能 廠商要如何組隊才會強?

圖2. 在未來物聯網架構中,每一件設備都應具備智慧科技

圖片來源: MIC智能系統研究所馮明惠簡報數據;2017年9月9日

馮明惠補充,如何從物聯網中搜集到大量數據,然後再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及找出可能會出現問題的徵兆,或是讓流程變得更完美順暢,是智能科技在物聯網應用中最關鍵的功能。所以現在業者是希望在未來物聯網中,每一件設備都是具備人工智能的,而不僅是一臺傻瓜機器。就像車聯網中的車子,就會是一臺具智能功能的車輛;物聯網中的調制解調器也不僅是一個dumb hub。

工業物聯網加上人工智能除可以讓製造變得順暢、減少錯誤及更有效率;而家庭聯網 (Home Network)如果加上人工智能,即可以更滿足用戶的需求。另外像一些商業聯網,如電子商務,加入人工智能,運用大數據分析即可讓業者進一步掌握消費者需求,而這也是為何Google及Facebook可以如此成功的原因。

跨業合作的例子

在跨域的物聯網平臺,跨業要如何合作?馮明惠舉了幾個例子:

例子一:凱擘Home Security服務 ─ 導入影像機器學習AI可提升服務體驗

臺灣地區有線電視業者凱擘推出了Home Security服務,提供IP CAM、煙霧檢測、智能插座等終端,讓用戶多螢監看家中監視器影像,智能感測、異常告警、遠程控制等服務;該服務每月服務費約在43~110元人民幣。

例子二:數字家庭五網融合 ─ 業者已開始導入AI虛擬助手或互動機器人

五網融合業務 (在原有三網 ─ 電話、電視、網絡融合的基礎上加入智能電網、物聯網) 與現有寬帶、TV業務捆綁:提供家庭安全、超高畫質影音播放、智能家居等業務,增強用戶黏著性 。一站式購足: Telefonica將攜手華為,在現有家庭安全業務的基礎上,開發動植物監控、家庭節能、老幼照護等更多豐富新服務。目前已在拉丁美洲開始發展。

中國:缺技術缺人才,用併購最快  

馮明惠的報告也指出,在各國發展方面,由於北美市場對AI的準備較周全,北美企業生產力提升的速度也將高於中國,將增加北美國家14.5%的GDP,約3.7兆美元。

然而,預計在10年後,中國在AI的技術和經驗更加成熟,中國的生產力提升速度將超越北美國家,在2030年可望增加中國GDP的26%,達到7兆美元,成為全球因AI受惠最大的國家。不過,另一方面,中國廠商在此一領域不管是人才或是技術都很缺乏,對廠商而言,併購是最快的途徑。


關於我們:網站內容更精彩!

物聯之家(www.iothome.com)物聯網科技新媒體。我們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價值發現和趨勢,關注該領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這裡有跟物聯網相關的深度觀點、測評和剖析。物聯網改變世界,我們將參與和忠實的記錄改變的過程,見證物聯網帶給人類的豐碩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