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保護共享的物聯網數據?

物聯網 信息安全 微軟 物聯之家網 2019-06-08
誰來保護共享的物聯網數據?

圖片來源:http://pxhere.com/zh/photo/1449179

來源:物聯之家(iothome.com)

據業內觀察人士稱,我們正處於一場巨大的物聯網海嘯之中,但這場海嘯尚未達到頂峰。到2020年,將有大約2000萬臺聯網設備上線並生成數據,為公司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以增強客戶體驗、提供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並提高利潤。IDC預計,到同一時間點時,物聯網數據將佔全球數據總量的10%左右。

當我們逐漸接近這些物聯網拐點時,同樣可怕的安全風險正在逼近,並對公司和客戶都構成了巨大威脅。當公司決定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時,他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誰負責保護越來越重要的物聯網數據,而且多個實體可能同時依賴這些數據。在邁向更好的數據治理道路上時,公司可能需要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確定誰該擁有物聯網數據

數據所有權的概念正在發生轉變。然而,就在不久前,它還是在傳統的內部架構下開放或關閉,而大多數公司都有這種架構,但隨著雲和物聯網的興起,這個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誰擁有數據的問題將會很快變得模糊不清。數據不再生活在傳統數據中心的圍牆花園中,它們存在於邊緣、傳輸中、雲中,並且通常位於這些路徑的中間連接點。甚至可能不清楚誰擁有物聯網設備、數據的相關權利,以及誰負責確保所述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當這些基本問題得不到解決時,公司就很難向客戶提供有關數據實踐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需要更強大的物聯網數據治理

鑑於這一挑戰,公司需要為物聯網數據治理進行大量的前瞻性規劃,並更新現有的數據治理實踐,以應對互聯世界的新複雜性。一種有希望的方法是建立行業合作伙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相關各方就最佳實踐進行協作,使他們能夠為客戶創造激動人心的創新,同時確保此類計劃中涉及數據的安全。

在尋求這種合作伙伴關係時,參與公司必須特別注意數據在多個地點和所有權點之間傳輸時所產生的獨特風險。正如公眾現在所熟知的,當公司沒有考慮到許多不安全數據可能被洩露或破壞的情況時,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聲譽受損可能是既迅速又嚴重。有鑑於此,物聯網倡議能夠認真、全面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新興的數據開發市場

如果組織要充分認識物聯網數據的價值,他們需要具備精通集成和分析來自各種來源數據的能力。微軟、博世、三星和富士通等公司已經在一個類似區塊鏈的物聯網數據市場上展開合作,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允許任何相連的傳感器或設備以低廉的價格獨立獲得數據。如果成功,這個市場可以為供應鏈、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用例提供強大的應用。如果運行良好,這樣的市場可以說明企業如何更好地平衡物聯網數據安全和開放數據共享的雙重要求。

在物聯網數據治理方面,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這個時刻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風險。認識到這一事實並採取有意義的措施來主動定義如何保護其物聯網數據的企業——無論是在內部還是作為合作伙伴的一部分——都極有可能實現驚人的創新,同時也履行他們必須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的責任。這樣,企業可以確保他們的業務進步不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也是可持續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