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科技創新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物聯網 大數據 雲計算 創業 人民網 2017-05-19
依託科技創新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深圳光啟集團研發的隱身衣,穿上後,熱感探測儀將無法探測到目標的存在。

作為中國改革的“窗口”和“試驗田”,30年間,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成人口過千萬的國際大都市,完成第一次蛻變。而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首個國家政務數據共享示範城市,深圳正迎來新一次蛻變。

依託科技創新,讓大數據參與並指導城市治理、服務民生,讓人人成為大數據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方面,深圳大膽嘗試。

打造數據城市 人人都是參與者

2016年10月,深圳市發佈《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計劃》提出,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工作機制,到2018年底,建成完善的大數據基礎設施,政府數據開放和大數據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成為國內領先的大數據創新應用示範市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

打造大數據城市,核心在於數據,如何採集數據並形成數據資源和資產是基礎。

“我們的做法是讓每個人都成為大數據的供應者。比如,通過織網工程,深圳市16000個網格員和15萬名樓棟長,都成為數據採集員。”深圳市華傲數據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賈西貝說。

“目前,數據主要包括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賈西貝說,對於線下非隱私數據,華傲創新提出數據眾包模式。比如,要建立加油站大數據,可通過平臺發佈相關任務。市民用手機拍攝10張周邊加油站的照片並上傳,就能獲得5元獎勵,以這種發動群眾“眾包”的形式,快速蒐集數據。

對於政府數據,深圳市提出“深圳織網”建設,打通政府數據庫壁壘,目前已在全國率先建成集人口、法人、房屋等信息於一體的公共信息資源庫,數據總量達14億多條,經大數據清洗、比對、關聯,讓1000多萬人口、100多萬法人、77萬棟樓棟、1200萬間(套)房屋在電子地圖上實現可視化呈現。

實施織網工程 讓大數據服務城市治理

深圳是一個流動人口很多的大型城市,1980年初深圳特區建立之時,當地常住人口僅31萬。經過30年的發展,深圳已成為人口突破1600萬的特大型城市。據統計,深圳實有人口突破1600萬,但戶籍人口只有304.94萬人,不到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政府在進行基本公共服務配置時很難準確掌握各類信息,對信息不瞭解或瞭解不夠全面,在制定或實施相關政策的時候,其科學性、實用性難以保證。”深圳市社工委負責人說,通過織網工程,深圳對全市28個委辦局的近60億條數據進行梳理,實現信息資源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互通共享。

“通俗一點說,織網工程就是讓散落在各處的信息聯通起來,為更多部門所用,為全體市民服務。比如,你辦理入學手續,需要跑七八個部門。在不同部門或相同部門,你可能要重新填寫各種信息。而通過搭建公共基礎信息資源庫,整合各部門信息,就能在一個部門直接辦理。我們的宗旨就是,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該負責人說。

這樣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深圳龍華新區通過比對居住人口和社保購買人口的數據,篩選出1.2萬名無職業、無生活保障未購買社保的人群。他們集中居住的社區與龍華公安分局掌握的發案率最高的6個社區完全吻合。公安機關隨即針對這部分人群開展專項清查行動,抓獲50多名犯罪嫌疑人。

此外,龍華新區還通過分析就學壓力最大的片區,以及未來學位最為緊張的片區,預估學位缺口等,今年在學位最緊張的民治辦事處片區新建小學,改擴建6所學校,保證轄區孩子順利入學。

賈西貝認為,大數據技術,不僅能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還能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和應用,讓大數據真正運用到城市治理中。

建設智慧項目 為人們提供便利化生活

如果說“深圳織網”建設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建立了一個“數字大腦”,那麼,無數基於大數據的智能應用則讓深圳智慧城市建設變得“看得到摸得著”。

“通過向空間要資源,我們為城市智能管理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在4月8日舉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深圳光啟集團聯合創始人季春霖為深圳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思路。

5月5日,在深圳光啟的展示廳,季春霖空間思路的第一個呈現“雲端號”展現在眼前。從外表看來,“雲端號”類似於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工作人員介紹,“雲端號”是集通信、光學遙感、物聯網監控監測、大數據收集和分析於一體的空中駐留平臺。通過不同的需求,可以將視頻監控、WIFI發射等嫁接在雲平臺上,滿足不同的需求。

不僅在深圳,2016年10月21日,遵義市新浦新區也飄起一朵“雲”。當天,由光啟集團和新蒲新區共同打造的“雲端號”成功試飛。作為空地一體化的大數據示範平臺,遵義“雲端號”目前實現了高空光學遙感、紅外熱能感知、廣域物聯網感知、應急通信四大功能。

“這相當於新浦新區上空多了一隻‘天眼’。”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四大功能,可以實現全區垃圾焚燒監控、森林火災預警、3000平方公里內空氣水質土壤等數據採集,通過數據積累,未來可在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消防、智慧農業等多個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光啟“雲端號”的起飛,實現了讓大數據雲平臺飛起來的夢想。而在深圳,有很多夢想正在醞釀中——

深圳灣創業廣場,40多家國內知名的孵化器和無數剛剛誕生的新興企業在積極成長;

創業灣裡,蟲門科技Autololi智能購車顧問項目獲得2016上海BOT大數據應用大賽冠軍。創始人郭靖說,利用大數據相關技術,未來將真正滿足市民對汽車的個性化需求;

聯想之星孵化器二樓辦公室裡,智能行車助手“安狗”即將進入首次眾籌,通過對駕駛員大數據的分析,預防司機疲勞駕駛,精準預測車距,防止追尾;

……

在深圳,無數的大數據、智能製造企業正在孵化和成長,一個個項目,正在誕生並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留住青年人才

城市才有未來

在深圳地鐵站內有這樣一句廣告標語——這世界正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

每天,這句廣告標語引起無數年輕人的關注和深思。他們搭乘地鐵穿越城市,步入騰訊、華為、大疆、平安等公司的大樓,正在為自己以及這座城市的改變做出新嘗試。

漫步深圳街頭,這座城市的創新理念隨處可見:在南山科技園裡,一棟大樓的外牆被塗上“01011010”的計算機語言;在深圳灣創業廣場,無數年輕人匯聚,每一天都產生各種奇思妙想並付諸實踐……

創新是跨越發展的原動力,而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才,則是創新的基礎。近年來,深圳陸續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相關措施,例如《深圳市人才安居辦法》,一大亮點是將原來只有重點企事業單位人才才能享受的租房補貼擴展到應屆畢業生。深圳市還在規劃建設房租低廉的迷你公寓,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租住。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到深圳這座城市對於人才的包容和支持,“來了,就是深圳人”。“在這裡創業,我只要用心做好我的項目研究,後勤保障等根本不用我擔心。”一個在深圳創業的人說。

2017年5月4日,騰訊QQ大數據發佈《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深圳已成為全國“最年輕”城市,貴陽緊接其後,居第二位。

深圳之所以年輕,是因為他的開放、包容等特質,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人才。留得住青年人才,一座城市才有未來,在這方面,我們對貴陽充滿信心和期待。(田方 周然 歐魯男 徐其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