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武當道士,“神”在何處?(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道教文化:武當道士,“神”在何處?(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老道長在山巔打太極

聯合國專家考斯拉說:“武當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為這裡融匯了古代的智慧、歷史的建築和自然的美學。”另一位叫蘇明塔加的聯合國專家則稱讚:“中國偉大的歷史,依然存留在武當山。”

“北建故宮,南修武當”,1412年,明王朝同時開建兩大國家工程。設計師蒯祥做出了同等規制、類似風格、流芳後世的經典之作,30萬工匠用 時13年打造完成。明朝歷代皇帝登基第一年,必發聖旨到武當山,並遣欽差大臣來舉行齋醮、致祭玄帝、告祖祭天,武當山成為五嶽之冠、興盛數百年的皇室家廟。

20年前,本報記者初次登上武當山金頂,領略過武當山的神奇風光。20年後的今天,本報記者再一次奔向武當奇山,探訪武當道士究竟“神”在何處。

1、出家修行傳道弘法

從瓊臺中觀乘觀光纜車,不到10分鐘,就到達了武當山的金頂,真是十分的快捷。本報記者見到了太和宮的翟興邦道長。

從太和殿旁循石階而上,可到天柱峰頂,上有“金殿”在焉。與金殿一牆之隔的太和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位於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的頂端,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這裡也是去金殿的必經之路,到了太和宮,才算是真正意義上來過了武當山。

太和宮及周邊建築群被稱為武當山的金頂景區。太和宮的整體建築隨山就勢、依險而建,充分利用了山形的自然起伏,紅牆綠瓦,肅穆莊嚴。太和宮歷 史上規模龐大,但現僅存正殿、朝拜殿、鐘鼓樓、銅殿、轉運殿等。在太和宮的正殿朝聖殿(即太和殿)內,保存有真武大帝的銅像,周邊是道教六大天君、水火二 將、金童玉女等塑像,在殿門的兩側,各有碑一座,都是明代的遺物。在小蓮峰巖石頂部還有一座高約3米的小銅殿,鑄造於元代,距今也有700年曆史了。太和 宮附近的皇經堂,又名誦經堂,是道人們誦經習課的場所。

翟道長介紹,太和宮建築思想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是和諧的統一,高度體現出了中國人的智慧。來過武當山的世界遺產專家、空間學專家、建築專家,無不為之驚歎,認為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傑作。

本報記者看到,每天早上6時30分,在朝聖殿右下方的皇經堂,翟道長都要同眾多乾道們做早功課。據這位道長介紹,下午4時30分前還有一個小 時的晚功課。一天其餘的時間裡,道長們還要學習經書,練習一下自己的樂器,還要練習太極拳等武當武術,接待十方來朝聖的信眾。他說,他很少下山,早已習慣 了山上嚴格而樸素的宗教生活。

翟道長說,現在社會上對道士有許多不正確的說法。說起道士,許多人可能想到的是電影裡頭戴八卦巾、身穿法袍、手裡拿著桃木劍、一會兒唸咒一會 兒畫符、與妖魔鬼怪爭鬥的人;其次想到的可能是道觀裡身穿藍衫、頭戴莊子巾或者混元巾、坐在大殿門口為人解籤、算卦的人;第三可能想到的是電視劇裡面隱居 深山、終日打坐或煉丹的人;第四可能想到的是那些在街邊、身穿道袍、擺個小攤為人算命的人。

他說,真正的武當道士需要做到以下五點:一是要出家修行,道教雖然有火居道士,但作為真正的道教神職人員,一般都要在道觀修行;二是遵守戒 律,信仰道教而皈依道、經、師三寶,履行入教禮儀,接受道教的教義和戒律;三是修學教法,道教是一個宗教,有自己的教理和教義,按照教理教義修煉的出家之 人,才是道士;四是尊道貴德,道化萬物由德來蓄養,神靈可敬也是因為德行高尚,所以做一個合格的道士一定要尊道貴德;五是傳播道教,一個道士不光要自己悟 道修行,而且還要傳道弘法,濟世利人。

道教文化:武當道士,“神”在何處?(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武當山九宮之玄天玉虛宮

2、修身養性 返璞歸真

如今武當山的紫霄宮,已經修葺一新。整個宮觀群更顯得古樸高雅,莊嚴肅然。目前這裡是武當山道教協會的辦公所在地,本報記者專程來到這裡,獨家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

1984年,對整個武當道教和李光富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武當山道教協會成立,並正式接管太和宮和紫霄宮,開展道教活動。也是 在這一年,懷著一顆對玄武祖師的虔誠之心,李光富徒步登上武當山,皈依武當道教全真派,開始了修道生活。他的師傅,則是武當道教全真派道長王宗坤。

李光富認為,上了武當山,入了全真派,就要以內丹修行為主,兼修外丹符錄,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的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心見性,使心清靜,才能返璞歸真。

30多年前的武當山道場才剛剛恢復,條件十分艱苦,但李光富從未動搖過修道的信念。30多年來,他嚴守戒律,苦己利人,弘道揚法,成為一名尊道貴德的道教徒。

作為一個篤信道教的人,李光富一入道就嚴格按道教教義和戒律要求自己。他到人跡罕至的山洞打坐靜修;拜師百歲坤道李誠玉修習功課;跟德高望重的王教化做過法事;聽武當武術大師朱誠德講演太極……

對於道教五術的“山、醫、命、相、卜”,李光富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山”,就是以打坐、修煉、武學、食療等方法培養完滿的人格。“醫”, 即用方劑、鍼灸、誦經、靈治等方法,達到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目的。“命”,是以道術推定人的命運,從而改善人類發展的學問。“相”,是用眼睛觀察所看到 的物體,以進行趨吉避凶的一種方法。“卜”,就是占卜、選吉和測局等方法,來預測及處理事情。

從2007年開始,李光富和武當山道教協會一班人根據道教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了武當山道風道紀制度。制度要求全山道士必須做到“道衣道 帽”整齊,嚴禁俗家服裝,按教理教義修持,行、走、坐、臥如法如儀,對不服從管理者進行嚴肅處理。鼓勵道士努力學習道教經韻科儀。要求凡是通過考驗的道 徒,必須會念誦《三官經》、《祖師經》,必須學會早晚課,掌握一至二種“經韻法事”中的樂器或念唱段子,學會太極拳、武當劍等。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武當山 道協加強了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責成專人監督道風道紀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道士的言行舉止,端正了道士和協會的形象。現在,宮觀內道士做到了道衣 道帽裝束整齊,有事請假,管理民主,內部秩序井然,促進了教務活動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宗教知識培訓方面,李光富提倡重點結合實際,著力培訓武當山道教歷史、道教知識。他要求道士熟練掌握各殿堂、神仙、匾額、雕塑、摩崖、碑碣的歷史沿革、宗教涵義、神學價值等知識。

道教文化:武當道士,“神”在何處?(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武當武術團表演

3、修繕古蹟 弘揚文化

李光富認為,修復武當山的道教宮觀,弘揚武當山的道教文化,是每一個武當山道士們的神聖職責。

由於歷經歲月的滄桑,許多宮觀廢圮、損壞,移交的宮觀中,共有殘破道房300間,宮觀建築面積和遺址43333平方米。這些劫後餘生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也成為武當道教發展的希望。

到1999年,武當山道教協會共爭取政府撥款436萬元,自籌資金3000多萬元,先後維修了紫霄宮大殿、聖父母殿、東西宮道院、鐘鼓樓,新 建了武當道教展覽館、東宮坤道院。對紫霄宮山門外的禹跡池進行整修,對宮內南北御碑亭進行了加頂和彩畫,恢復了昔日的莊嚴。道協又千方百計籌措資金700 萬元,恢復了瓊臺中觀道院兩座。同時對成為一片廢墟的五龍宮遺址的清理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為了遊客、香客的安全,道協又拿出百萬元對武當山4000多 米古神道臺階進行維修加固。在海拔1613米的武當山太和宮,維修了皇經堂、靈官殿、朝拜殿、萬聖閣等古代建築,並投資了200多萬元,興建了建築面積達 1000多平方米的客房,解決了信眾和遊客在武當山頂上的住宿和吃飯問題。

李光富說:“那時太和宮裡維修用的一塊磚瓦、吃飯用的一單飲食,都是人力肩挑背馱、翻越5000米山路運上去的。這些浸透了武當道人的心血和汗水,信仰和愛心的行為十分難能可貴。”

2009年春天,武當山道教協會在李光富的決策下,籌措3500萬元,整體購回武當山九宮之一靜樂宮。僅從2002年以來,道協籌資8000 多萬元,進行各宮觀的維修;新建了武當山道教學院,組建了武當山道教功夫團;完善了各項消防安全措施,逐步恢復了玄武道場宏偉壯觀的本來面目。

現在,武當山道教協會管理著太和宮、紫霄宮、五龍宮、靜樂宮、瓊臺中觀、武當山道教學院、武當山道教武術學院,初步形成了宮觀面貌煥然一新,神像法器各得其位,祖師香火日益興旺,武當道教法事活動、武當文化教育活動、武當武術傳播活動各得其所的可喜局面。

“羅天大醮”是道教齋醮科儀中最為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動之一。“羅”即為羅天,道教將“三界”以上的極高之處稱為大羅天。以羅天名醮說明其所請神靈品位之高、數量之大及醮儀功德目的之高;大醮是說儀式規模之宏大,參加道眾人數之多。

2012年舉行的武當大興600年“羅天大醮”,是經國家宗教局批准,由中道協和武當山道協承辦的重要活動。北京的白雲觀、四川的青城山、江 蘇茅山、山東泰山、江西龍虎山和臺灣、香港地區等海內外著名道觀的28個經團,高功、經師、法師近千名,分別在武當山太和宮、瓊臺中觀、紫霄宮、南巖宮、 太子坡、玉虛宮、靜樂宮設壇場,弘道揚法,奉天祀神,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這次活動是武當山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行的“羅天大醮”,也是我國道教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法會。

2005年春節後不久,由李光富提議、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中國武當山道教學院正式開始創辦。到2015年,武當山道教學院已經培養了三屆學生,100多人畢業,開始從事道教事業。

近十年,武當山道協先後接待港澳臺及東南亞、歐美道教參訪團2000多個;並先後有70多次組團到海外各地進行宗教文化交流活動。武當山道教 經懺團還先後參加了香港國際道德經論壇大會、成都道教文化節、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第九屆武漢道教音樂節等,表演武當武術、道教音樂,都獲得了好評。

道教文化:武當道士,“神”在何處?(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聖事會道友在紫霄宮進香

鏈接

武當道教清規戒律

武當道教制定的清規戒律是用以約束道士思想言行、防非止惡的條規,是道士修道必須遵守的清規。

道教戒律種類很多,基本的戒律為五戒、八戒、十戒。重要的有《太上經律》、《洞玄靈寶天尊說十戒經》、《天仙大戒》、《初真戒》等。

清規,由各道觀自己訂立。對犯律道士的處罰,輕則跪香、催單(勸離)、革出(逐出)、杖出(杖責逐出)等。在武當山道觀中,有史可據的共6份,即:紫霄宮混元宗壇臨時監院清規例、紫霄宮混元宗壇清規榜、太和宮清規榜、自在庵條規、五龍宮條規、南巖宮條規。

武當道教服飾

武當道教服飾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

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 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法服有戒衣、法衣、花衣等。戒衣袖寬二尺四寸,長短隨身,黃色,受戒時用;法衣是道教做齋醮法事時,方丈、高 功、經師等職司所穿戴的;對襟,長及踝處,無袖披,長短隨身,根據職司的不同,所繡圖案或顏色也不同;花衣,是持誦經典的高功、經師做日常功課時所穿戴的 服裝,素淨不繡花,只是衣與襟、領有顏色間配。

道巾:道士所戴帽子的總稱。有九種: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樑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道冠:道士所戴的“冠子”。通常有五種: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

鞋襪:鞋有青布雙臉鞋、青布圓口鞋和青白相間的“十方鞋”等。襪多為白布高筒襪,褲管裝在襪筒內,不能敞著褲管。

道教文化:武當道士,“神”在何處?(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

來武當,朝山進香

道教聖地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相傳為道教真武神修仙得道之地,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自古便吸引眾多朝山香客,逐漸形成了朝山進香的習俗。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三月初三,香客們帶著不同的心願,來武當山進香,朝拜真武大帝,稱為“朝山進香”,又稱“朝武當”“朝聖”“朝爺”。有些虔誠的香客甚至臘月三十晚就趕到金頂,初一清早頂風踏雪爭燒頭炷香,以求來年平安。

古時,朝山進香對於香客來說,是重大而神聖的。香客集體進香的形式稱為“香會”,即居住在一個地區的香客集合成進香團體。香會首 先要選擇黃道吉日祭會旗,進行組織、籌集會費等工作;出發時,集體祭告天地,或到附近道觀裡請道士建醮(即作道場)祈禱。隨後步行幾天甚至幾十天來到武當 山,並在途中多做好事,廣結善緣。武當山曾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出了玄嶽門,還是陽間人”的說法,因此,香客信士進入武當山玄嶽門後,神情肅穆, 言語謹慎,遇廟燒香,見神叩頭。影友拍攝時,也應注意遵循宗教禮儀,不說汙穢不淨、褻瀆神明或不吉利的話。

如今,隨著交通便利,香會朝山行程加快,規模多至三四千人。進香時,他們組織有序,由烏鴉嶺沿古神道步行登山,經榔梅祠、黃龍洞、朝天宮,過 一二三天門、入朝聖門,二三個小時即可到達金頂。在途中,遇到朝山的香客不論是否認識,對下山的要說“恭喜,早見金面”,對上山的要說:“歡上歡上,身輕 腳快,早日見爺。”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陸培法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