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

在不斷前進的歷史河流中,總有一些都城留下了絢爛的文化,讓現在的人們提起它都忍不住唏噓感嘆。例如曾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唐朝都市——長安(今西安)、貿易頻往的宋朝都市——汴京(今開封)、明朝的貿易與文明中心——應天府(今南京)。然而,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曆朝歷代邊境問題的一個小國,高句麗。他建造都城——丸都城,一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二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成為國內軍事圍城。

"

在不斷前進的歷史河流中,總有一些都城留下了絢爛的文化,讓現在的人們提起它都忍不住唏噓感嘆。例如曾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唐朝都市——長安(今西安)、貿易頻往的宋朝都市——汴京(今開封)、明朝的貿易與文明中心——應天府(今南京)。然而,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曆朝歷代邊境問題的一個小國,高句麗。他建造都城——丸都城,一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二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成為國內軍事圍城。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一, 淺談丸都城的歷史變遷

在西漢始三年,高句麗完成第一次向國內遷都,也開始了建造尉那巖城,使他以後成為一個能適應全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的都城。

轉眼來到了東漢建安三年,此時的高句麗經歷十代君王,尉那巖城得到了發展,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適宜的發展。第十代君王名為山上王,在看到國庫充裕後,也準備建造一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並且能抵抗外來侵略入侵的現代化國際性都城,於是正式把尉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城。

在東漢建安十四年,丸都城建造完成,山上王再一次遷都於丸都。這時,丸都山城的整體佈局在山上王的建造下基本完成,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個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有整體規劃佈局的山城王都,使丸都城第一次正式走向了歷史的舞臺,走向他歷史上最為繁榮鼎盛的巔峰時期。

"

在不斷前進的歷史河流中,總有一些都城留下了絢爛的文化,讓現在的人們提起它都忍不住唏噓感嘆。例如曾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唐朝都市——長安(今西安)、貿易頻往的宋朝都市——汴京(今開封)、明朝的貿易與文明中心——應天府(今南京)。然而,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曆朝歷代邊境問題的一個小國,高句麗。他建造都城——丸都城,一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二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成為國內軍事圍城。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一, 淺談丸都城的歷史變遷

在西漢始三年,高句麗完成第一次向國內遷都,也開始了建造尉那巖城,使他以後成為一個能適應全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的都城。

轉眼來到了東漢建安三年,此時的高句麗經歷十代君王,尉那巖城得到了發展,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適宜的發展。第十代君王名為山上王,在看到國庫充裕後,也準備建造一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並且能抵抗外來侵略入侵的現代化國際性都城,於是正式把尉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城。

在東漢建安十四年,丸都城建造完成,山上王再一次遷都於丸都。這時,丸都山城的整體佈局在山上王的建造下基本完成,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個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有整體規劃佈局的山城王都,使丸都城第一次正式走向了歷史的舞臺,走向他歷史上最為繁榮鼎盛的巔峰時期。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然而在魏正始七年,也就是高句麗東川王在位時,高句麗的丸都山城遭到了魏朝的幽州刺史毋丘儉的進攻,最終丸都城被攻陷,城內的宮殿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是丸都城依然還存活著,還在使用,這次的進攻侵犯並沒有使高句麗滅亡,也就是說丸都山城並沒有遭到完全毀滅。

在晉康八年,此時的高句麗又再一次得到了修整和恢復,但是北方的前燕政權鮮卑慕容氏在很久之前就對他虎視眈眈了,高句麗的君王在感受到鮮卑慕容氏對他的威脅時,就再次修葺了丸都山城。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剛修好丸都山城後。

同年,鮮卑慕容氏就對丸都山城進行了大規模進攻和侵略,高句麗不敵,丸都城被攻陷了,整座山城全部毀於戰火,至此,丸都山城作為一個國家王都和軍事守備的功能就此不復存在了。

從那時至今,丸都山城就再沒被修葺過,在歷史上最具輝煌的時候是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使他成為一個現代性的全國文化政治中心且具備軍事守衛能力的國家都城。丸都城的輝煌,是離不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的。

"

在不斷前進的歷史河流中,總有一些都城留下了絢爛的文化,讓現在的人們提起它都忍不住唏噓感嘆。例如曾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唐朝都市——長安(今西安)、貿易頻往的宋朝都市——汴京(今開封)、明朝的貿易與文明中心——應天府(今南京)。然而,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曆朝歷代邊境問題的一個小國,高句麗。他建造都城——丸都城,一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二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成為國內軍事圍城。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一, 淺談丸都城的歷史變遷

在西漢始三年,高句麗完成第一次向國內遷都,也開始了建造尉那巖城,使他以後成為一個能適應全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的都城。

轉眼來到了東漢建安三年,此時的高句麗經歷十代君王,尉那巖城得到了發展,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適宜的發展。第十代君王名為山上王,在看到國庫充裕後,也準備建造一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並且能抵抗外來侵略入侵的現代化國際性都城,於是正式把尉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城。

在東漢建安十四年,丸都城建造完成,山上王再一次遷都於丸都。這時,丸都山城的整體佈局在山上王的建造下基本完成,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個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有整體規劃佈局的山城王都,使丸都城第一次正式走向了歷史的舞臺,走向他歷史上最為繁榮鼎盛的巔峰時期。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然而在魏正始七年,也就是高句麗東川王在位時,高句麗的丸都山城遭到了魏朝的幽州刺史毋丘儉的進攻,最終丸都城被攻陷,城內的宮殿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是丸都城依然還存活著,還在使用,這次的進攻侵犯並沒有使高句麗滅亡,也就是說丸都山城並沒有遭到完全毀滅。

在晉康八年,此時的高句麗又再一次得到了修整和恢復,但是北方的前燕政權鮮卑慕容氏在很久之前就對他虎視眈眈了,高句麗的君王在感受到鮮卑慕容氏對他的威脅時,就再次修葺了丸都山城。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剛修好丸都山城後。

同年,鮮卑慕容氏就對丸都山城進行了大規模進攻和侵略,高句麗不敵,丸都城被攻陷了,整座山城全部毀於戰火,至此,丸都山城作為一個國家王都和軍事守備的功能就此不復存在了。

從那時至今,丸都山城就再沒被修葺過,在歷史上最具輝煌的時候是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使他成為一個現代性的全國文化政治中心且具備軍事守衛能力的國家都城。丸都城的輝煌,是離不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的。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二、剖析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

在山上王未遷都丸都的時候,高句麗的都城在紇升骨城。但都城在紇升骨城的時候,這時的紇升骨城為一個邊疆城,常常遭受到強鄰的侵擾,例如西方漢玄菟郡,北方的鮮卑和扶余,高句麗面對這些國家毫無面對之力。

整個王城都不得不隨時準備和其他國家戰爭,這嚴重影響了國王的安寧,也嚴重影響了君王對一個國家政事的處理。所以在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時,國家的經濟在那麼多個君王的勵精圖治下,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山上王於是著手準備遷都之事,遷都於國內。

山上王此時就開始建築尉那巖城,因為尉那巖城位於鴨綠江邊,具有良好的水路運輸能力,北邊有群山聳立,許多的峽谷縱橫,地勢非常險要,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高句麗的都城在經受了那麼多年的戰火之後,也想尋一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作為都城,免受戰火的侵襲。

"

在不斷前進的歷史河流中,總有一些都城留下了絢爛的文化,讓現在的人們提起它都忍不住唏噓感嘆。例如曾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唐朝都市——長安(今西安)、貿易頻往的宋朝都市——汴京(今開封)、明朝的貿易與文明中心——應天府(今南京)。然而,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曆朝歷代邊境問題的一個小國,高句麗。他建造都城——丸都城,一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二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成為國內軍事圍城。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一, 淺談丸都城的歷史變遷

在西漢始三年,高句麗完成第一次向國內遷都,也開始了建造尉那巖城,使他以後成為一個能適應全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的都城。

轉眼來到了東漢建安三年,此時的高句麗經歷十代君王,尉那巖城得到了發展,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適宜的發展。第十代君王名為山上王,在看到國庫充裕後,也準備建造一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並且能抵抗外來侵略入侵的現代化國際性都城,於是正式把尉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城。

在東漢建安十四年,丸都城建造完成,山上王再一次遷都於丸都。這時,丸都山城的整體佈局在山上王的建造下基本完成,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個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有整體規劃佈局的山城王都,使丸都城第一次正式走向了歷史的舞臺,走向他歷史上最為繁榮鼎盛的巔峰時期。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然而在魏正始七年,也就是高句麗東川王在位時,高句麗的丸都山城遭到了魏朝的幽州刺史毋丘儉的進攻,最終丸都城被攻陷,城內的宮殿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是丸都城依然還存活著,還在使用,這次的進攻侵犯並沒有使高句麗滅亡,也就是說丸都山城並沒有遭到完全毀滅。

在晉康八年,此時的高句麗又再一次得到了修整和恢復,但是北方的前燕政權鮮卑慕容氏在很久之前就對他虎視眈眈了,高句麗的君王在感受到鮮卑慕容氏對他的威脅時,就再次修葺了丸都山城。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剛修好丸都山城後。

同年,鮮卑慕容氏就對丸都山城進行了大規模進攻和侵略,高句麗不敵,丸都城被攻陷了,整座山城全部毀於戰火,至此,丸都山城作為一個國家王都和軍事守備的功能就此不復存在了。

從那時至今,丸都山城就再沒被修葺過,在歷史上最具輝煌的時候是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使他成為一個現代性的全國文化政治中心且具備軍事守衛能力的國家都城。丸都城的輝煌,是離不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的。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二、剖析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

在山上王未遷都丸都的時候,高句麗的都城在紇升骨城。但都城在紇升骨城的時候,這時的紇升骨城為一個邊疆城,常常遭受到強鄰的侵擾,例如西方漢玄菟郡,北方的鮮卑和扶余,高句麗面對這些國家毫無面對之力。

整個王城都不得不隨時準備和其他國家戰爭,這嚴重影響了國王的安寧,也嚴重影響了君王對一個國家政事的處理。所以在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時,國家的經濟在那麼多個君王的勵精圖治下,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山上王於是著手準備遷都之事,遷都於國內。

山上王此時就開始建築尉那巖城,因為尉那巖城位於鴨綠江邊,具有良好的水路運輸能力,北邊有群山聳立,許多的峽谷縱橫,地勢非常險要,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高句麗的都城在經受了那麼多年的戰火之後,也想尋一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作為都城,免受戰火的侵襲。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尉那巖城由於北山阻擋了寒冷北風的來襲,所以此地氣候溫和宜人,加之土地肥沃,適合農耕,在封建農耕經濟時期,肥沃的土地是經濟發展的必需,此地又多麋鹿魚鱉之產,適宜生存,簡直是一塊得天賞賜的福地洞天。所以山上王選址於此,開始建築尉那巖城,讓他以後作為都城而做準備。

在東漢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高句麗與北方的公孫氏政權曾發生一次大規模戰爭,高句麗敗於公孫氏,“國內城”被毀於一旦。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開始擴建尉那巖城,並將尉那巖城正式更名為丸都城。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山上王正式遷都於丸都。公元246年8月,魏朝幽州刺史毌丘儉在得到軍令後率軍一萬,分數路大規模入侵高句麗,由於東川王麻痺大意,不低於魏朝,倉皇奔逃,魏軍強佔高句麗首都丸都城,丸都城又一次遭到兵戎之害,宮殿盡數毀於一旦。

丸都城整體地勢屬於一個簸箕形,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易守難攻。作為一個飽受戰亂的國家的首都就最好不過了。

"

在不斷前進的歷史河流中,總有一些都城留下了絢爛的文化,讓現在的人們提起它都忍不住唏噓感嘆。例如曾是國際性大都市的唐朝都市——長安(今西安)、貿易頻往的宋朝都市——汴京(今開封)、明朝的貿易與文明中心——應天府(今南京)。然而,一個長期困擾我國曆朝歷代邊境問題的一個小國,高句麗。他建造都城——丸都城,一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二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成為國內軍事圍城。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一, 淺談丸都城的歷史變遷

在西漢始三年,高句麗完成第一次向國內遷都,也開始了建造尉那巖城,使他以後成為一個能適應全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的都城。

轉眼來到了東漢建安三年,此時的高句麗經歷十代君王,尉那巖城得到了發展,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適宜的發展。第十代君王名為山上王,在看到國庫充裕後,也準備建造一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並且能抵抗外來侵略入侵的現代化國際性都城,於是正式把尉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城。

在東漢建安十四年,丸都城建造完成,山上王再一次遷都於丸都。這時,丸都山城的整體佈局在山上王的建造下基本完成,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個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有整體規劃佈局的山城王都,使丸都城第一次正式走向了歷史的舞臺,走向他歷史上最為繁榮鼎盛的巔峰時期。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然而在魏正始七年,也就是高句麗東川王在位時,高句麗的丸都山城遭到了魏朝的幽州刺史毋丘儉的進攻,最終丸都城被攻陷,城內的宮殿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是丸都城依然還存活著,還在使用,這次的進攻侵犯並沒有使高句麗滅亡,也就是說丸都山城並沒有遭到完全毀滅。

在晉康八年,此時的高句麗又再一次得到了修整和恢復,但是北方的前燕政權鮮卑慕容氏在很久之前就對他虎視眈眈了,高句麗的君王在感受到鮮卑慕容氏對他的威脅時,就再次修葺了丸都山城。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剛修好丸都山城後。

同年,鮮卑慕容氏就對丸都山城進行了大規模進攻和侵略,高句麗不敵,丸都城被攻陷了,整座山城全部毀於戰火,至此,丸都山城作為一個國家王都和軍事守備的功能就此不復存在了。

從那時至今,丸都山城就再沒被修葺過,在歷史上最具輝煌的時候是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使他成為一個現代性的全國文化政治中心且具備軍事守衛能力的國家都城。丸都城的輝煌,是離不開山上王對他的建造的。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二、剖析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

在山上王未遷都丸都的時候,高句麗的都城在紇升骨城。但都城在紇升骨城的時候,這時的紇升骨城為一個邊疆城,常常遭受到強鄰的侵擾,例如西方漢玄菟郡,北方的鮮卑和扶余,高句麗面對這些國家毫無面對之力。

整個王城都不得不隨時準備和其他國家戰爭,這嚴重影響了國王的安寧,也嚴重影響了君王對一個國家政事的處理。所以在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時,國家的經濟在那麼多個君王的勵精圖治下,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山上王於是著手準備遷都之事,遷都於國內。

山上王此時就開始建築尉那巖城,因為尉那巖城位於鴨綠江邊,具有良好的水路運輸能力,北邊有群山聳立,許多的峽谷縱橫,地勢非常險要,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高句麗的都城在經受了那麼多年的戰火之後,也想尋一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作為都城,免受戰火的侵襲。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尉那巖城由於北山阻擋了寒冷北風的來襲,所以此地氣候溫和宜人,加之土地肥沃,適合農耕,在封建農耕經濟時期,肥沃的土地是經濟發展的必需,此地又多麋鹿魚鱉之產,適宜生存,簡直是一塊得天賞賜的福地洞天。所以山上王選址於此,開始建築尉那巖城,讓他以後作為都城而做準備。

在東漢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高句麗與北方的公孫氏政權曾發生一次大規模戰爭,高句麗敗於公孫氏,“國內城”被毀於一旦。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高句麗的第十代君王山上王開始擴建尉那巖城,並將尉那巖城正式更名為丸都城。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山上王正式遷都於丸都。公元246年8月,魏朝幽州刺史毌丘儉在得到軍令後率軍一萬,分數路大規模入侵高句麗,由於東川王麻痺大意,不低於魏朝,倉皇奔逃,魏軍強佔高句麗首都丸都城,丸都城又一次遭到兵戎之害,宮殿盡數毀於一旦。

丸都城整體地勢屬於一個簸箕形,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易守難攻。作為一個飽受戰亂的國家的首都就最好不過了。

高句麗山上王築丸都城的原因分析

三、從地勢上分析山上王建築丸都城的原因,以及後來的發展

丸都城的地理特點是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都是城垣外臨陡峭的絕壁,從上而下的觀看內抱較為平緩的坡地,整個平面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形狀如簸萁狀,又如一個有天險的盆地。

城周總長為6395米,有六個城門,南側谷口處有一處甕門,在其中東北面的城牆上各有兩處還存在的門址,然而南牆的城牆西部卻只有一處門址,在西城的城牆上至今都沒有發現過門址。

丸都城是漢代的繁榮的高句麗從開始到滅亡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丸都山故城修建之初是作為都城的平原城——國內城的軍事衛城,形成了複合式都城從未有過的格局。也曾作為高句麗使用最久的王都,是高句麗王朝最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

參考文獻:

1) 魏存成. 高句麗初、中期的都城[J]. 北方文物, 1985.

2) 李殿福. 高句麗丸都山城[J]. 文物, 1982.

3) 王健群. 玄菟郡的西遷和高句麗的發展[J]. 社會科學戰線, 1987(2):199-202.

4) 佚名. 高句麗王城[J]. 建築與文化, 2008(11):45-49.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