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了,教師對學生說:不準動!校長攔住說:誰讓你跑的?

文章 跑步 教育 小桔燈 2017-05-13

前一段時間,筆者在一所鄉村小學看到,下課鈴響起,老師結束教學,就要安排學生,要上廁所的自己去,不去的就在教室裡呆著看書。校長在校園裡來回的巡視,發現有追趕和奔跑的學生,就要上去制止:彆著急,跑這麼快乾嗎?下課了,教師對學生說:不準動!校長攔住說:誰讓你跑的?

現在,學校的安全問題是第一大重要事情。

校長向上級主管部門簽定責任書,學校出安全事故是校長負責。校長也給老師們說,在學校要看好學生,誰的學生出了問題,由誰負責。即便是這樣,三天之內,這一個小學校還是出了三次事故。一次是一個學生推了一把另一個學生,另一個學生頭磕在牆上,去醫院縫了三針。一次是一個學生是從單槓上頭朝下摔在地上,臉掛花了,鼻子流血。還有一次,一個學生追另一個學生,也是摔倒了,直接骨折了。事情發生後,及時治療處理,家長也沒有什麼不 滿,問題平息了!但是,讓校長和老師都感覺後怕。下課了,教師對學生說:不準動!校長攔住說:誰讓你跑的?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的《保證校園安全不是“不許動”》一文中,作者提到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的課間10分鐘沒了。學校規定,課間時段,學生除了出去上廁所之外,不得出教室玩耍。原來,校方擔心萬一出現安全事故,家長要找麻煩,學校要擔責任,索性一禁了之。

文章說,事實上,課間玩耍嬉戲,是孩子們應有的權利,也是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調節孩子們身心的必要環節。 把學生們“圈養”起來,雖然解決了眼皮子底下的安全,但著眼長遠,卻是得不償失,會讓孩子們喪失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缺失,正是當下學生安全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文章指出,學校更應該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讓學生在演習實踐中明白如何發現和規避安全風險。 保證校園安全不是“不許動”,所以,請把課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們能在操場上自由奔跑!

文章的主旨非常的明確,“把課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們能在操場上自由奔跑!”這當然是和諧、快樂、生動活波的校園景象。但是,理想和現實有多大的距離,又有誰知道呢?

下課了,教師對學生說:不準動!校長攔住說:誰讓你跑的?

不是學校和老師不願意讓孩子享受快樂的課堂,恣意奔跑的童年,而是出了問題,只是學校的事情,而且,許多的家長會不理解學校,怪罪於學校,上級部門也要問責學校和教師。

我們認為,兒童正處在長身體的季節,課堂是學習的一部分,而課外,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更是成長學習的重要部分。一個連下課都不敢讓學生“動”的學校主,是不可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外活動、運動的。學生淪為只學習的工具,這就是當下教育最大的缺失。

有評論者認為,破解學生課外“不許動”的難題,絕非單獨苛責學校就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整體聯動。國家層面需要根據新形勢儘快出臺校園安全事故處理的政策法規,消除學校開展課外活動安全責任的後顧之憂;司法部門應該尊重事實,公正執法,避免以“鬧”定責、“誰鬧得凶誰得利大”;大眾媒體則要加強正面宣傳與報道,積極引導公眾樹立理性法治的家校糾紛處理觀,營造良好的家校育人氛圍;作為育人主體的學校要自覺摒棄明哲保身的落後安全觀,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效、負責任的學生課外活動安全機制與管理模式,把活動育人真正落到實處。

下課了,教師對學生說:不準動!校長攔住說:誰讓你跑的?

上面的說的,當然可圈可點之處頗多,但是,重要一點卻沒有提到,那就是家長、學校、社會之間信任關係沒有建立起來,更多的家長沒有理解教師工作繁瑣。學生出問題,罪責直接加於學校和老師,這也是難以解決的!

如何才能讓孩子跑起來,這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人心的度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