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攻略之——怎樣提煉和表現文章的主題

文章 元宵 文學 聯想 一堂寫作課 2017-07-18

主旨,即我們平常講的中心思想。

《現代漢語詞典》對“主旨”一詞的解釋是:主要的意義、用意或目的。這一解釋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寫進文章中的材料本身所蘊含的主要思想意義;二是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意圖。材料本身所隱含的思想意義是客觀的,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意圖是主觀的,主旨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沒有客觀材料這一思想載體,作者的意圖就無法表現;沒有作者明確的寫作目的和意圖,蘊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意義也就不能被髮掘和表現出來。材料是作者寫作目的和意圖得以表現的基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是材料中自然存在的思想意義得以昇華和表現的條件,二者缺一不可。這就是說,主旨由材料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和作者寫作目的和意圖兩個要素構成,最終體現為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評價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觀點和主張等。

現在,人們習慣於把主旨稱作主題,二者有沒有區別呢?主題是指通過作品所描寫的生活體現出來的一種主要的思想。這種思想既包括題材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又包括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見解,所以也叫主題思想。原來人們把一般記事、抒情類文章的中心思想稱做主題,而把論述類文章的中心思想稱做主旨。現在,各類文章的中心思想都稱被作主題。主題是作者從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對題材的加工、提煉中產生的,是生活暗示給他的一種思想。由於文章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者總是力圖通過文章來說明某個問題或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因此,任何文章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

主題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客觀性,即它來自現實生活,是作者通過觀察社會、體驗生活而得到的客觀結論;二是主觀性,即帶有作者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三是觀念性,即主題是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是作者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結果;四是時代性,即任何一部作品的主題都體現著時代精神。由主題所具有的這幾個特徵來看,它不僅包含作者思想方面的觀點和主張,而且包含著感情方面的褒貶和愛憎,比主旨涵蓋的範圍更大一些,用它作為文章中心思想的代名詞更合適一些。

主題的另一涵義相當於廣義的題材概念,指社會生活或現象的某一方面,如“愛情主題”、“戰爭主題”等。

主題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決定著文章的價值。在一篇文章中,主題的正誤決定著文章的成敗。二是決定著材料的取捨、謀篇佈局和寫作技法的使用等。在動筆前首先確定好主題,材料的選擇、結構的安排、表達方法的使用等就有章可循,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那麼,怎樣提煉和確立文章的主題呢?

要談主題的提煉問題,首先要看主題的獲得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哪怕是再細微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聯想與思考,可以使人有所認識和感悟,形成一個確定的主題,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在與人的交往中,對方細小的一個動作,可能使你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讓你產生一種親切感,可能引發你的聯想與思考,繼而使你產生一種表達的衝動。在與人的交談中,對方一句無意識的話語,也可能給予你一種啟示或啟發,使你的思想深處有所觸動,從而形成一篇短章。閒暇時散步,目光所觸及的一景一物,都可能引起你的想象與聯想,在你的大腦中幻化出優美的意境,在你的筆下成為一篇美文。在閱讀圖書或瀏覽報刊時,其中所寫引發了你的聯想,使你對某個問題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或感悟,在大腦中凝結為一種的思想,一個明確的主題就產生了。由此可見,主題的獲得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感悟,是以作者對生活的真實體驗為基礎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記、可議、可評的現象和事實,我們會時時處處有感悟、有感想、有感動,所以主題的提煉就顯得十分容易了。

從主題產生和獲得的過程來看,提煉主題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發掘客觀事物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意義;二是要用心去感知和體驗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分析和思考來尋找和發現問題,去尋求感悟和感動,從中提煉出好的主題。

聯想是發現客觀事實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聯想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某事、某物為出發點的,聯想的翅膀一旦張開,就必然會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把這一事、一物和生活中的種種事物聯繫起來,促使作者的想象發生質的飛躍,從而使作者有所感悟和發現,最終發掘出事物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從另一個角度講,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通過聯想,使生活中存在的客觀事實與作者的心靈發生“碰撞”,使其內心深處迸發出思想與感情的火花,繼而使其思想和感情得以“燃燒”、“昇華”,最終凝成好的主題。

在這裡,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由於我們的生活閱歷有限,思想尚處於一種“成長期”,因而在提煉主題時不要一味地求“大”,主題過大,以我們大部分同學現有的知識與思想實際不易做深做透,難免會出現主題不突出、不鮮明的問題。事實上,一篇文章是否感人並不在於主題的大小。例如:

習作:回報母愛

吃麵條時,不小心掉了一根在地上。不知什麼時候,一隻母雞領著一群剛孵出不久的小雞來到身旁。那些小東西一見地上的麵條,便搶著拉扯,可惜力氣太小,彼此拖拉了一陣,麵條依然完好無損。在一旁的母雞見了,便上前一步,用嘴把麵條啄成一段一段,讓小雞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它自己卻一點也沒吃。

看著這個場景,我想到了人類的母愛。每個人都有母親,每一個母親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無私的奉獻:扶子學走路,教子學說話,送子去求學……每一個母親在為孩子做著這一切的時候,並沒有想過從孩子那裡得到回報——世間的母愛就是這樣的無私。

據說,鳥類有著回報母愛的美德——當母親年邁不能自己去覓食的時候,小鳥會捧著食物回來奉養自己的母親。和鳥類相比,人更應該懂得回報——我們將拿什麼來回報那無私的母愛呢? (湖南 屈妙和)

這篇習作從一隻母雞對小雞的關愛與呵護展開聯想,以鳥類回報母愛的美德做鋪墊,提煉出了人類“回報母愛”的主題。

聯想不僅僅是一種提煉主題的方法,而且是一種昇華主題的重要方法。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如果僅僅寫出“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這樣的實景,而沒有藉助於聯想的翅膀,由自身的不幸遭遇聯想到普天下的受苦人,由衷地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激情呼喊,其詩味與情味就淡而又淡了。

文章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人與事是構成生活的主體,因而寫文章其實也就是寫人和事。任何人和事都有文章可作,寫得怎樣,作得如何?在於大腦的加工和提煉。主題的提煉,實際上就是在平凡的人和事當中,去尋找和發現問題,去尋求感悟和感動。例如:

習作:元 宵

今天是元宵佳節。早晨,一覺醒來,睡眼朦朧地來到飯桌前一看,我眼睛即刻瞪得跟元宵似的——桌上放著炸元霄、蒸元霄、煮元宵,別無選擇,只好硬著頭皮吃了一肚子元霄。媽媽見我沒吃多少,便說:“早上吃不下東西,媽給你留著中午吃吧。”一句話,我差點沒讓最後一口元霄噎住。

中午,逃難到奶奶家。奶奶見我來了, 高興得不得了,忙擺桌子吃飯。一邊往桌上放碗,一邊笑呵呵地對我說:“快來吃,奶奶特意為你煮的元霄。”一句話說得讓我叫苦連天。既然特意給我煮的,勝情難卻,只得硬著頭皮吃了。

晚上,為了不再受“煎熬”,我拒絕再去奶奶家,一口跑回我的家,這時,我寧可吃點殘羹剩菜也不想再見到那“可愛”的元霄。媽媽見我回來,很高興地衝我喊到:“怎麼才回來呀?元宵我還給你留著呢”。一句話說得差點讓我背過氣去。哎,飢腸轆轆,沒辦法,我只好齜牙咧嘴地又吃了一肚子元霄。

晚餐過後,我再沒心思看元宵晚會了,怕又看見元霄。於是,便愁眉苦臉的一頭倒在那元霄似的被窩裡。(吉林 董雪揚)

這篇習作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直筆實寫,表現了“愛的傷害”這樣一個主題,讀來讓人深思。類似於文中所寫的事情,我們同學大都經歷過,如媽媽拆看女兒的信件、不讓孩子一個人出門,等等。為什麼我們未能將其寫成文章呢?主要還是缺少分析和提煉,希望同學們今後在這方面下點功夫。

主題提煉出來了,怎樣在文中表現和突顯呢?突顯主題的方法主要有這麼幾種:

1、標題點旨

所謂標題點旨是指文章的標題本身就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人們習慣於把標題比做文章的眼睛,用集中概括文章主題的句子做文章的標題,可以突顯文章的主題。

2.、開宗明義

作文攻略之——怎樣提煉和表現文章的主題

所謂開宗明義,就是一開篇就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或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如劉增山的《秋魂》的開篇——“人們啊,你可知秋天為何有一個豐厚的收穫?因為它有著一個成熟的頭腦。”一開篇就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使得文章主題明確、突出。

3、片言居要

作文攻略之——怎樣提煉和表現文章的主題

所為片言居要,就是在行文的關鍵處設置“文眼”句來突顯文章的主題。“文眼”句是指詩文中那些最富有表現力、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整個作品的主題或脈絡層次的關鍵詞句。它往往是作者著力刻畫和描摹的中心點、觀察的出發點、選材的側重點、內容的核心點、結構的銜接點、情感的昇華點、思想的閃光點、主題的凝聚點。它像一個人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窺視到文章的全部精神。如《弈喻》中的“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就是能夠揭示和突顯文章主題的文眼句。

4、呼應顯旨

作文攻略之——怎樣提煉和表現文章的主題

所謂前後呼應,就是在一篇文章裡,有的內容前面說到了,後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內容雖然主要在後面說,但在前面也提一下。前後呼應是強調和突出文章主旨的一個重要方法。如《想家》一文開頭寫“在外求學的哥姐回家喊想家”,末尾寫“等到下次回家,我也要喊:好想家!”就是前後照應,能夠很好地突顯“想家”這一主題。

5、篇末點題

作文攻略之——怎樣提煉和表現文章的主題

篇末點題是指在文章的末尾用簡明的語言直接點明主題,或運用議論、敘議結合或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等手法揭示和突出文章的主題。如《石縫間的生命》末尾的一段文字——“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憾人們心靈的情感力量,它使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變得神奇輝煌。”這段議論文字揭示和突顯了文章的主題。

6.、緊緊圍繞主題選擇和組織材料

主題從材料中提煉出來,還要依靠材料來支撐。緊緊圍繞主題來選擇和組織材料是突顯主題的根本方法。如《想家》一文所用的材料都是緊緊圍繞著“家”來選的,因而主題十分明確、集中和突出。

7、欲揚先抑,突出主題

所謂欲揚先抑,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時先貶抑它,然後筆鋒一轉,對其進行褒揚。欲揚先抑,是一種寫作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褒揚某個人物或事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造成鮮明對比,給讀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