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

文彥博的祖先,源於春秋時期齊國陳公子完,卒諡“敬仲”,後世以諡為姓;五代時,避後晉高祖石敬瑭諱,改為“文”姓;後漢高祖復其舊姓“敬”;北宋時,避宋翼祖趙敬廟諱,又改為“文”。文彥博因文治武功,世祖數輩受封蔭,曾祖父文崇遠為燕國公,祖父文銳為周國公,父文洎為魏國公。文彥博有八子卅九孫,數人入朝,皆歷要官,榮極一時。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活了九十二歲。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半個世紀。

文彥博少年時,從潁昌人史炤學習經術,史炤的母親十分中意文彥博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她就下了定論,說:“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是個貴人啊。”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文彥博自幼即聰明過人。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文彥博灌水浮球”說過一故事。一次,他和小夥伴們踢球,一不小心,球被踢進了樹洞。小夥伴們趴在洞口伸手摸不到球,用棍子也夠不到。文彥博想出了個好辦法,把水灌入樹洞中,隨著水位升高,球也浮了出來。

文彥博小時候有兩個罐子,一個紅罐子,一個黑罐子。做錯事了,就放一顆黑豆於黑罐中;做對事了,就放一顆紅豆於紅罐中。每天檢查,可以用若干紅豆換一黑豆,日積月累,黑豆越來越少,紅豆越來越多。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天聖五年(1027年),21歲的文彥博進士及第,開始了他70年的政治生涯。他政治生涯中最被人詬病的是討好張貴妃,目的為方便自己仕途進身。當時,文彥博是樞密直學士、成都知州。仁宗張貴妃的父親是文彥博家門客,張貴妃知道後,主動結交文彥博,對他以伯父相稱。有一年上元節前,文彥博進獻燈籠錦給張貴妃。

上元節那天,張貴妃穿著燈籠錦做的衣服,去見宋仁宗,宋仁宗驚呼:“何處有此錦?”張貴妃回答說:“此為成都燈籠錦,此錦紋樣燈籠為主圖,配以流蘇和蜜蜂,寓意“五穀豐登”。妾愛其意,故收了成都文彥博織來的錦,他因與我父親有舊,妾以伯父稱之。”宋仁宗從此留意文彥博,不久,宋仁宗就把文彥博調回,任樞密副使,旋又遷為參知政事。

文彥博曾以直史館的身份任河東轉運副使。麟州(今陝西省神木縣北)糧道曲折遙遠,文彥博的父親文洎在任轉運使時,曾考慮修復銀城河外的唐時運糧舊道,不及動工就去世了。文彥博按父親遺願,修復了這條舊道,為國家儲備了大量糧餉。西夏王李元昊入侵麟州時,困十日,知麟州糧食富足,故知難而退。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慶曆七年(1047年),文彥博入朝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貝州王則起義,明鎬久伐不下。文彥博於次年正月,被朝廷任命為宣撫使去貝州討伐。文彥博兵至貝州城下,一面猛攻北城,一面在南城挖地道,閏正月,官軍大獲全勝,一舉攻入城中,王則被捕,起義被鎮壓。文彥博以功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正式成為宰相。

文彥博為相後,推薦了張瑰、韓維、王安石。並裁省兵員,士兵和將佐計共八萬人。對此人們議論紛紛,說官兵會變盜賊,仁宗也感到擔憂。文彥博說:“現在國家的經濟舉步維艱,公私困竭,冗員過多,兵力過剩。裁撤他們引起作亂,臣就是死,也要剷平他們。”他的計劃終於按部就班的得到了執行,而被裁撤的兵員也沒有敢鬧事。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文彥博退休後,居住在洛陽,和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將居住在洛陽的古稀以上、德行高尚的同僚,按白居易九老會的舊事,在資聖院建了“耆英堂”,稱為“洛陽耆英會”,請福建人鄭奐畫像。以富弼七十九歲最長,文彥博七十七歲,宣徽使王拱宸任北京(大名府)留守,時為七十一歲,也參加了他們的“耆英會”。司馬光只有七十歲,文彥博卻用唐朝九老狄兼謩的舊例,請他入會。司馬光因為是晚進後輩而不敢附尾在富、文二人之後。文彥博特意安排與司馬光見面,讓鄭奐藏在幕後畫司馬光像,又派他去畫北京王拱宸的像,參會者十三人。洛陽名園古剎,到處留下了他們的身影。而每次集會,洛陽的百姓都隨從觀看。

文彥博也極有文學天賦,愛寫詩、詞,但是遺憾的是所留下的作品很少,而且基本與政治有關。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文彥博的書法頗有唐人意思,他的結字疏宕閒雅,筆法清勁,筆勢飛動,風格英爽,蘊藉凝重,似從顏魯公出。

宋周必大《益公題跋》說:“公年過七十,筆力猶清壯如此,非獨見所養深厚,亦足佔壽考之祥矣。”又說:“公字雖不甚置意,亦時有唐人風致,非無師法者。”宋黃庭堅《山谷集》也說:“潞公書筆勢清勁,真不愧古人。”宋樓鑰在《攻愧集》中說:“潞公翰墨飛動,使人望而畏之。”宋朱長文《墨池編》稱:“文潞公書,風格英爽。”存世書跡有《祠部帖》、《三札卷》、《內翰帖》(又稱《得報帖》)。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文彥博生活的時代,是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人物,如范仲淹、歐陽修、蘇軾、沈括、王安石、曾鞏以及周敦頤、包拯、狄青等,在這高手如雲的時代,必然產生了如此偉大的人文群體。歷史上王安石變法尤其為人矚目,為歷史費盡周章。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在元豐七年修成。

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年-1106年),蔡京任右相時,將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蘇軾等人稱為“元祐黨人”,為“奸臣”,刻元祐黨人碑,禁止元祐學術。

北宋的一位權相,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本文作者路盧秀輝先生作品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