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張英

文學界泰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今天凌晨3:35逝世,享年105歲。

徐中玉,1915年出生於江蘇江陰,著名文藝理論家,作家,語文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名譽主任。著有《魯迅遺產探索》《古代文藝創作論》《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選集》《美國印象》等,主編文學研究叢書7套、大學教材《大學語文》5種及《大學寫作》《古代文學作品選》等。1981年,由徐中玉擔任主編的全國第一本《大學語文》教材出版。近40年,僅全日制本科《大學語文》教材,累計發行3000多萬冊。

1915年,徐中玉生於江蘇江陰一個清貧的中醫之家,在江蘇省立無錫中學高中師範科畢業後,徐中玉當了兩年小學教師,1934年憑服務證考入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七七事變後隨校內遷,轉入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讀完大學,後入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當研究生兩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徐中玉教授,105歲

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擔任了兩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作出一項史無前例的規定:凡是在創作上已經取得成績的學生,畢業論文可以用文學作品代替。趙麗宏的畢業論文是一本詩集。孫顒在學時創作的長篇小說《冬》1979年出版,徐中玉當即發表文章給予熱情支持。華東師範中文系出現了全國知名的“華東師大作家群”。

鑑於中國大學教育照搬蘇聯模式,“大一國文”整整中斷30年,徐中玉和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聯合發起倡議,1980年在上海召開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研討會,組成中徐中玉任主編的《大學語文》教材編審委員會。徐中玉主編的五類《大學語文》教材至今發行量累計超過3000萬冊,他主編的中國文藝理論界核心期刊《文藝理論研究》,以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中文自1學指導》,幾十年裡,受惠者遍及全國。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在《南方週末》工作期間,我曾來到華東師大二村徐中玉先生的家採訪。老人90多平方米的家裡,客廳、房間,窗沿、桌子上,到處擺放的都是書、雜誌,報紙,還有文件袋和資料。

2013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積蓄100萬元和5萬多冊藏書,設立“中玉教育基金”,2014年12月,徐中玉接過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本文為徐中玉教授專訪之二。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華東師大

版本

到現在為止,從1981年版的《大學語文》到現在,已經出到了第9版,在風格面貌上,隨著時代和視野的變化,《大學語文》也在進行不同的修訂。

在編第一版《大學語文》的時候,我們選編的都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沒有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作品。因為那個時候,文化空間不能讓我們完全自由發揮,所以在編選文章時不免有些保守。在結構上採用的是文學史的辦法,從先秦兩漢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最後到近代、現代。在編著體例上採取是是原文、作者簡介、註釋、練習題幾部分。

這版《大學語文》一出版就受到熱烈歡迎,兩年時間裡,300多所大專院校都採用了這本教材,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發行量高達34萬冊。為了配合教學,也彌補沒有外國文學的缺陷,1982年5月,我們又出版一種補充教材,中間增收了現當代文學作品8篇,外國文學代表作品10篇。結果也很受歡迎。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根據使用情況和讀者反饋,1983年,我們召開編寫委員會,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在堅持以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為主的同時,增加了少部分現當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歷史悠久,遺產豐富,閱讀難度較大,教材佔較多一點,是應該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比較易懂,出版物也比較多,分量可以少一點。

考慮到當時很多自學考試也把《大學語文》當教材用,在修訂第二版的時候,按照時代順序增加了一些不同時代文學史的特點和代表作家介紹,在附錄上增加了一些文學基礎知識和文科工具書的介紹,有助於學生擴展學習。為滿足不同高校的需要,二版《大學語文》分出兩個版本。一個只有我國的古代文學作品,一個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

1985年5月,《大學語文》又進行修訂,出了第三版。這次修訂,撤換了與中學語文教材重複的文章,補充、修改、重寫了某些說明、註釋和思考練習題,增加了有助於寫作能力的《常用應用文寫作要點》和《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寫作要點》。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這次修訂特別讓我感動的是,當時80歲的巴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他對我們收錄的由他翻譯的屠格涅夫的《門檻》,因為我們在修訂中向他請教過問題,他很快又把這篇散文重新翻譯了一遍。

1987年3月,第四版《大學語文》修訂出版。這個時期,有種思潮興起,提出解放思想,改革舊觀念,就該懷疑、否定過去的文化傳統,認為過去的傳統有一些表現“民族劣根性的東西”在裡面,有許多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許多作品都“已經成舊,不必再讀“,應該把它們清除掉。《大學語文》也應該把這些東西清除掉。

我當時特別氣憤,十年文革才過去不久,又有人忘記了文革過程中“要徹底掃蕩過去一切遺產”帶來的沉痛教訓了。修訂的時候我當時堅持一點,《大學語文》應以本國優秀的文學遺產為重點,考慮到各校在學習時間的限制,減少了一些古文篇目,增加了一組談閱讀與寫作的範文。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巴金

1996年,受原國家教委員委託,我和齊森華教授主編了1996年版《大學語文》,以“教育部高教司組編”名義出版,列入“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國家重點教材,供全日制普通高校使用。在後來的版本修訂過程中,我們慢慢加入了一些現當代作家的名作,還選用了一些外國的名家名作,文章非常精美、簡短,所佔篇幅不多。

此外我還應應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原國家教委成人教育司委託,我們又分別主編了供自學考試版的本科版《大學語文》(1988年版)、專科版《大學語文》(1994年版)和成人教育版《大學語文》(1999年版)。2000年7月,針對大量出現職業學院的出現,我又主編了高職版《大學語文》。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編選

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古代文化的宗旨不變。我主張精選中國優秀文學名作為主,酌選外國文學精品。內容豐富多樣,分題編組。力主啟發、感悟而非重複教條空談,重在培養人文精神,薰陶滋潤,結合有準備有重點的討論,期望大學生自覺愛好文學,從中提高對國家、社會的熱愛與責任感,成為有思想、有熱情,求真務實的人才。

入選的作品多是名家,以文學作品為基礎,強調文史打通,比如史記,也不是文學,但史記的文章,真的很優美。再比如莊子、屈原、蘇東坡、李白啊,他們的文章寫的真好,能夠代表他所在時代文學成就。古人寫文章都很短,所以看起來,古代文學作品比較多一點。我反對現在搞文言文翻譯,它一翻譯過來味道就變掉了。

現在有個問題,現在的大學生讀的古代經典的東西太少,本身基礎很差,讀書時間很少,加上讀的都是些流行、時髦、消費性的書,自然語文水平不會有提高。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華東師大麗娃河

現在有很多人大學畢業寫文章不大好,口頭表達能力不好,這還是得靠讀,讀最好的文章,大量的閱讀,多寫,養成寫作的習慣,自然表達能力會提高。現在文字寫的好的人,都是很久以前就寫日記等練習的人。

現在有個好處是,教材出版以後,使用的反饋比過去快,我們修訂的速度也加快了。前不久,華東師大出版社到全國4個地方去徵求語文老師的建議。另外,從大學語文研究會吸收和反饋的意見也比較多,這是我們的優勢。

《大學語文》這個教材現在出版比較亂,什麼人都可以編,教材好壞也沒有人評審。中學語文教科書要好一些,有4,5種,教育部組織專家統一審查,質量有保證。《大學語文》沒有這方面的程序,幾個學校編一種,本就不賠了。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所以現在有幾百種《大學語文》,但大多數都是抄我們的,從結構到選編的文章、註釋,。大多數被他們弄過去了。我們從來不主張一本《大學語文》統一天下,不同教材互相促進,但你必須應該有所創新,有些變化。

現在有些版本的《大學語文》,過於重視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但我認為不能把這個課變成思想觀念課,而是要通過作品反映過去優秀的東西。我們不要緊跟著西方,外國的東西選得太多了,離開了本國的東西不談,那變成思想課了。

徐中玉:不管編哪一種《大學語文》,我們傳承經典文化的宗旨不變

徐中玉教授

我不大讚同夏中義的做法,《大學人文》是不能替代《大學語文》的。他是我的學生,我看他還是老辦法,就是“滿堂灌”,把他準備好的價值觀念全部灌輸給學生,如果問題依靠觀點如果能解決問題,那早就沒什麼問題了。從觀點出發,教條主義,勉強人家接受肯定沒用。思想教育如果學生心裡不滿意的話,你講一千遍也沒用的。那種做法基本上還是象我們過去一樣,幾十年來認為政治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其實政治課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