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為什麼說: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

文學 白鹿原 小說 華山 書房記 2017-05-16

電視劇《白鹿原》第二集最後在白嘉軒陪同姐夫朱先生智退二十萬清兵圍困西安城,並回到原上後,二人在暮色蒼茫的原上極目遠眺,最後朱先生吟得七絕一首:

踏破白雲萬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

關於這首七絕,在小說原著中並非是朱先生在解得清兵圍城回到原上後所做,而是朱先生自南方講學歸來,憋著一肚子敗興氣兒一口氣登上華山頂峰,長吁一口氣後,隨即吟出來的。

《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為什麼說: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

那麼,為何南方講學會讓先生憋得一肚子敗興氣兒呢?

事情是這樣的——

杭州一位先生盛情邀約,言懇意切,仰慕他的獨到見解,希望此次南行交流諸家溝通南北學界,順便遊玩觀賞一番南國景緻。他興致極高,乘興南去,想看自己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終於使學界刮目相看,此行將充分闡釋自己多年苦心孤詣精研程朱的獨到見解,以期弘揚關中學派的正宗思想。再者,他自幼至今尚未走出過秦地一步,確也想去風光宜人的南方遊曳一番,以博見誠,以開眼界。然而此行卻鬧得不大愉快,乘興而去掃興而歸。

但是,此次南行讓朱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這小橋流水、樓臺亭閣、古剎名寺的江南後,同人們只顧遊山玩水,隻字未提講學之事。

《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為什麼說: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

整日吃酒遊玩的生活,使他多年來形成的早讀午習的生活習慣完全被打亂,心裡煩悶無著,又不便開口向友人提及講學之事。幾位聚會一起的南北才子學人很快廝混熟悉,禮儀客套隨之自然減免,不恭和戲謔的玩笑滋生不窮,他們不約而同把開心的目標集中到他的服飾和口語上。他一身布衣,青衫青褲青袍黑鞋布襪,皆出自賢妻的隻手,棉花自種自紡自織自裁自縫,從頭到腳不見一根洋綾一縷絲綢。妻子用麵湯漿過再用棒槌捶打得硬邦邦的衣服使他們覺得式樣古笨得可笑;秦地渾重的口語與南方輕俏的聲調無異於異族語肓,往往也被他們訕笑取樂。他漸漸不悅他們的輕浮。一天晚宴之後,他們領他進了一座煙花樓。……

《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為什麼說: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

這下可是惹得朱先生大發雷霆,拂袖而去。他說:

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感。當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責無旁貸,本應著書立論,大聲疾呼,以正世風。竟然是白日裡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夜間尋花問柳,夢死醉生……

君子慎獨。此乃學人修身之基本。表裡不一,豈能正人正世!

從古至今,文人狎妓,司空見慣,甚至還有許多成為佳話美談。但朱先生不僅正身,更是正心,多年沉潛體悟程朱理學,意欲弘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關學正宗,但不想此次南行講學,學沒怎麼講成,反倒是自己的發音與著裝,竟然被南人譏笑,最終使得他“慨然嘆曰: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於是這才有了華山之巔的激越與浩然之氣。這短短的四句詩,彰顯出了朱先生以峰自期,而為天地立心的那片赤誠,以及小說原著作者陳忠實先生的歷史思考。

《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為什麼說: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

電視劇《白鹿原》第二三集中有關朱先生的奇聞軼事第一次確立了他在全劇中的聖人地位。其遇事不驚而處之坦若,亦初顯儒雅風範。

文/書房菌 (書房記公號ID:shufangji2013)

《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為什麼說:南國多才子,南國沒學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