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船隊“太監航海家”文物現身拍賣會南京

文物 鄭和 王景弘 明朝 新華網 2017-05-18

日前,南京鄭和研究會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舉辦年會。鄭和研究學界最近又有新發現,廣州的一家拍賣公司,即將拍賣一件珍貴的明代初年佛教造像,此造像內部隱藏一段銘文,證明了其與鄭和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有關。一位鄭和下西洋船隊重要人物,由此浮出水面。

明初造像亮相拍賣會

據介紹,南京鄭和研究會恢復成立三年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成功協辦了“鄭和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論壇”、與南京郵票公司發行鄭和紀念郵冊,召開了“鄭和墓遺址”專題研討會等。

南京鄭和研究會會員、鄭和後裔鄭寬濤告訴記者,最近,著名藝術市場媒體人項立平在其微信公眾號披露,廣州一拍賣公司將拍賣一尊精美的明初造像,此造像與“鄭和下西洋”有直接聯繫,甚至可能填補鄭和研究空白。

據介紹,廣州華藝國際2017春拍將於下週舉槌。拍品中有一尊明代初年的釋迦牟尼成道造像,具有典型的明代永宣時期宮廷造像特徵,佛像左手施禪定印,右手施觸地印,開臉雙目細長,鼻翼狹窄,靜謐莊嚴。

內膛銘文中暗藏玄機

據悉,造像內膛後壁有詳細的銘文:“大明國奉佛信官太監李興,法名吉祥成就,系雲南大理府泰和縣人,本命戊申年吉月日時建生,發心於永樂丁酉仲夏二十六日鑄造三世佛、文殊、普賢共五尊。”

項立平透露,這段銘文顯示,這尊造像是明永樂年間一位叫做李興的太監發願所造的五尊造像之一,且是其中的主尊,即三世佛中的現在佛——釋迦牟尼佛。

這個李興,在鄭和下西洋中等航海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明史》中能找到李興的事蹟:早在明永樂元年,他就被派遣到暹羅(泰國),代表明王朝對暹羅進行賞賜。這也是永樂朝第一次派使者出使海外。

排名第三的船隊領導

在鄭和船隊中,李興又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項立平根據上世紀三十年代福建長樂南山出土的《天妃之神靈應記》石碑,進行了還原。

《天妃之神靈應記》石碑落款為“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副使太監李興、朱良、周滿、洪保、楊真”等人,由此顯示,在第七次下西洋中,李興是僅次於鄭和、王景弘的第三號重要人物。

根據造像內膛題記,項立平推斷,李興生於洪武元年(1368年),比鄭和大三歲。李興信仰佛教,法名為“吉祥成就”。李興和鄭和的相似點很多,兩人都是雲南人,都是偉大的航海家。

《明史》中雖然提到了李興,但記載卻不詳細,項立平認為,這件即將拍賣的造像,很可能是唯一一件證明李興的身份和信仰的文物資料。

項立平更進一步推斷,李興發願鑄造包括這件釋迦牟尼佛像在內的五尊造像,很可能是為鄭和船隊下西洋祈福,其鑄造時間為永樂十五年,正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時間。

他可能葬在了牛首山

“這個造像非常重要,它使鄭和下西洋船隊另一位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南京鄭和研究會祕書長鄭自海介紹,大家對鄭和很熟悉,但船隊的其他領導人物,如李興等人,卻相對陌生。

可惜的是,李興在正史中沒有詳細傳記,在《明史》中,鄭自海也只找到了三處記載,但足以勾勒出李興一生的重要事蹟:從海路出使暹羅以及參與下西洋。

鄭自海說,這件即將拍賣的造像非常珍貴,是重要的鄭和下西洋文物。他還推測,李興去世後很可能就葬在牛首山,因為牛首山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主要人物的集中葬地。李興墓雖然還沒有被發現,但很可能與其他下西洋太監,如洪保、王景弘、楊慶、羅智等人的墓葬一樣,對鄭和墓形成了“眾星捧月”的場面。

新聞鏈接 近年來現身拍場的

鄭和文物

近年來,在國內外拍賣會上,偶爾也會出現鄭和文物的身影。2015年3月,一套署名為“鄭和”的明代佛經抄本在紐約蘇富比春拍上,以1402.6萬美元成交(摺合人民幣約為8690萬元),在拍賣界和鄭和研究界引起轟動。(於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